用户场景分析的撰写步骤是:1、确定目标人群;2、划分目标人群;3、构建用户模型;4、描述使用场景;5、定义用户问题。其中确定目标人群指选择最符合公司利益的一部分人作为目标人群,这是因为一般公司都会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满足所有潜在人群的需求。
一般公司都会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满足所有潜在人群的需求,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什么都缺的情况下,必须有所取舍,去选择最符合公司利益的一部分人作为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在整体上方向是一致的,但是这其中个体的差异会非常大,这种差异在教育方面体现到尤其明显,在一个班里,所有人都是同一个老师,但是最后学习成绩差别非常大。所以为了我们把需求定义的更准确,还要将目标人群划分成不同的角色。
在典型用户的模型中通常会包含性别、年纪、工作,收入、地域、情感,目标,行为等,一个产品构建的典型用户数量通常在3~6个,如果数量太多,就得考虑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否选的准确,就需要优化目标用户,让人群更加聚焦。
在定义需求的时候,场景非常重要,切记要描述这个需求是在什么场景下发生的,否则这个需求可能就不成立了,场景一般由背景,诱发因子和期望组成,描述场景应从这三方面着手来描述。请记住,你添加的细节越真实,你的描述就越丰富,越有用,有助于理解用户的行为。
在定义需求的时候,用户角色和场景都是前提,用户的问题才是这里想要表达的最终意思,后期产品设计也是基于用户问题来设计方案,进而解决问题。
除了以上过程,在写用户场景分析时,还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包括导致交互的环境、影响用户世界的因素以及可能影响用户与解决方案交互方式的因素(例如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在遇到或使用解决方案之前可能需要的任何东西(例如信息)。
确保任何关于设计功能的想法都立足于用户环境的现实。
理论可能不太直观,下面将提供一些例子帮助你更好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