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能查幽门螺杆菌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

2022-05-0716013次

胃镜是不能查幽门螺杆菌的。

幽门螺旋杆菌是定植在胃里的一种特殊细菌,,可以引起很多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通过胃镜只能观察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肠是否发生病变,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是无法直接通过胃镜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只能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等方法来检测幽门螺杆菌。临床上查幽门螺杆菌最常用方法是碳13呼气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须在空腹或餐后两小时的状态下进行。

虽然胃镜不能查幽门螺杆菌,但是可以在胃镜下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及分离培养查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主要是通过检测胃黏膜中的尿素酶来诊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这种方法快速、简单,是目前比较推荐的侵入式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的方法;组织学检查主要是将胃黏膜标本制作成切片后,进行染色,然后在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分离培养主要是将胃部组织活检样本进行分离培养,以此来查找幽门螺杆菌。

THE END
1.胃镜能查出幽门螺杆菌吗疾察速问医生对于胃镜能查出幽门螺杆菌吗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感染者都非常关注的,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检测幽门螺杆菌主要是了解人体胃部当中是否有细菌感染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检查结果来进行抗感染治疗。胃镜能查出幽门螺杆菌吗?胃镜检查能够直观地了解胃部当中胃黏膜以及胃部蠕动的情况,一般医生在开胃镜检查单的时候需要根据受检...https://m.120ask.com/jibing/weibing/1206187.html
2.做胃镜能查出来幽门螺杆菌吗做胃镜能够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内生活的一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分为侵入性检测和非侵入性检测。侵入性检测就是通过做胃镜的时候查出来,可以做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学培养等都可以检查出幽门...https://www.jiusongjiankang.com/doctor/mip/mip_voice.html?contentId=1005215
3.查幽门螺杆菌,抽血呼气胃镜到底哪个最准?第二类:做了胃镜才能查出来。 第一类又包括抽血、呼气和大便三种方法: (1)抽血查的是你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抗体,只要抽血就可以; (2)呼气是你先吃个药剂,等药和你的胃互相作用后,再吹个气,最后机器通过“气”来判断你有没有幽门螺杆菌; (3)大便是通过检查你的大便里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来判断你的胃里有没有菌...https://www.jianshu.com/p/e00f1267f964
1.胃镜可以检查出幽门螺杆菌吗有问必答我的肠胃一直不好,但是这几天疼的厉害,想去做个检查,胃镜可不可以检查出幽门螺杆菌?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黄玉红 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问题分析:胃镜可以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胃镜检查不仅可以对胃、十二指肠黏膜进行直观的观察、摄像,还可以取胃组织进行...https://3g.club.xywy.com/static/20221101/195818854.htm
2.吹口气就能查出幽门螺杆菌,那还要受罪做胃镜吗?南方plus呼气试验仅能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能确诊相关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呼气试验不能取代胃镜 呼气试验虽然可以准确的测定胃里有无幽门螺杆菌,但并不能轻易取代胃镜。呼气试验只能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其结果阴性并不等于没有胃病,幽门螺杆菌与胃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划上等号。 而胃镜检查便与胃病...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0/06/c2683843.html?group_id=1
3.壹生资讯因多数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无症状。一般来说,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活检组织学检查,后者对判断胃炎的严重程度和排除恶性病变有很大价值。 13. 诊断慢性胃炎必须查胃镜吗? 不是必须,也可以做 X 线钡餐检查,但不少慢性胃炎 X 线上可无异常发现;还可以通过非侵入方式,比如...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13521c5c-ef8d-4bd5-a5dd-21128beaf1b4
4.吹口气就能检查出是否得了胃病胃Hp 感染的检查包括有创性与无创性两类方法。有创性检查如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法、胃镜下活检细菌培养法与胃镜下活检细菌学检查等;无创检查有血清抗体检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尿素碳呼气试验等,其中目前最先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 尿素碳呼气试验检测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的金标准。 https://www.xzch.cn/html/2010/201008162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