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Hp感染后可出现上腹疼痛、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但也有一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无明显症状。
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必惊慌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幽门螺杆菌快捷门诊
自3月15日起正式开诊啦!
在周一至周六(法定节假日除外)
上午08:00-11:30
直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门诊大楼2层消化内科门诊部
即可享受免预约、免挂号费
Hp-13C呼气试验检查服务
检查结束后
登记台护士协助安排至
(按现场加号等候)
消化内科Hp专病门诊诊治!
温馨提示
13C呼气试验注意事项
1、须上午空腹(晨起后禁食物、水和药物),或禁食水4-6小时;
2、1个月内未服用克拉霉素或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
3、14天内未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抑制胃酸药物;
01
检查篇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什么症状,如何检测?
解答:大部分Hp感染者无症状,少部分感染者存在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表现,仅凭症状是无法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目前Hp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等,不需要做胃镜,也没有痛苦。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适用于Hp现症感染诊断和治疗后是否根除成功的判断。
体检报告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有什么意义?
解答:Hp感染可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Hp抗体,即便在胃Hp消失后,仍可在患者血清中较长时期(1年至数年)存在,因此抗体阳性不能明确区分现症感染还是曾经有过感染,所以结果阳性一般不作为实施根除治疗依据,需要再做尿素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来确认Hp感染状态。
尿素呼气试验中13C或14C有什么区别,需要做哪些准备?
解答:尿素呼气试验分为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其检测原理完全相同,区别在于13C是碳的稳定同位素无放射性,而14C是放射性同位素有微量放射性不能应用于儿童和孕妇。为保证结果准确性,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前至少应停服质子泵抑制剂2周,停服抗生素、铋剂和某些有抗炎作用的中药4周,检测当日应空腹或禁食水4-6小时。
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怎么看?(+)越多,感染越严重吗?
解答:尿素呼气试验的结果以DOB值表示,通常采用DOB=4.0‰作为检测临界值,DOB<4.0‰为阴性,即无Hp感染,DOB≥4.0‰为阳性,即存在Hp感染。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性,DOB值不能准确反映细菌数量,也就是说尿素呼气试验的结果用数值表示,但实际上仅作为定性指标应用,其判断的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还是阴性,而不是判断细菌数量多少。
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需要同时做胃镜吗?
解答: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仅能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而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发现非常微小的病变。闽南地区是胃癌高发区,年龄小于35岁无症状Hp感染者可以结合个人意愿,胃镜检查作为备选直接进行根除治疗;年龄大于35岁,有黑便、体重减轻、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或有亲属罹患胃癌者,在明确Hp感染的同时建议胃镜检查。
02
治疗篇
查出来幽门螺杆菌阳性,但没有症状,要不要治疗?
解答:大约70%Hp感染者无症状,但所有的Hp感染者都存在胃黏膜的炎症,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即使目前感染后仅是单纯的慢性胃炎,但不排除今后会发生胃黏膜萎缩/肠化生、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因此,对Hp感染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认为其是一种“无害菌”,或认为无症状就不需要治疗。而且无症状感染者也是主要的传染源,始终具有传染性。因此,除非有抗衡因素(比如年龄过小、过大或有其他基础疾病),建议成年Hp感染者均进行根除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预防胃癌吗?
解答:答案是肯定的,胃癌发生是Hp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闽南地区是胃癌高发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可改变,而Hp感染是胃癌发生中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总体上可降低约50%以上肠型胃癌发生风险,在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前根除则基本上可消除肠型胃癌发生风险。
如果本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家庭成员需要“同查同治”吗?
家庭中的老年人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治疗吗?
解答:目前认为,老年人(年龄>70岁)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预防胃癌的获益可能会降低,因此需要在根除治疗获益和不利两方面权衡后抉择,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治疗。
家庭中的小朋友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治疗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治疗,要吃多久的药物?
解答:目前我国推行治疗Hp采用“四联”方案,疗程推荐14天。“四联”方案包括抑酸剂和铋剂,加上两种抗生素。抑酸剂是包括各种以“拉唑”类药物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抗生素里有公众熟知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还有一些不太常用但Hp耐药率低的抗生素如呋喃唑酮、四环素等,以上药物需要经消化科医师开具处方。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在进行根除Hp治疗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几率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口苦、轻微腹泻(服用呋喃唑酮)、大便不成型、大便发黑(服用铋剂后的正常反应)等,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如果出现皮疹、严重呕吐、腹泻等需要及时就诊。服药过程中严禁饮酒,因为服用甲硝唑、呋喃唑酮时饮酒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面部潮红、视觉模糊、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休克等),属绝对禁忌。
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甲硝唑、四环素:恶心、呕吐等;
克拉霉素、甲硝唑:口苦、金属味、舌苔厚腻等;
四环素:头晕、乏力、肝功能损害等;
治疗结束后多久复查?
解答:为了明确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应在治疗结束后1月再次进行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检测前至少应停服质子泵抑制剂2周,停服抗生素、铋剂和有抗炎作用的中药4周,检测当日应空腹或禁食水4-6小时。
03
预防篇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
解答:Hp定植于人胃内,目前一般认为Hp通过口-口、胃-口或粪-口途径在人-人之间传播,其中口-口是主要传播途径。传播过程主要通过唾液作为媒介,如长辈给幼儿不良习惯喂食、有一方感染的夫妻接吻等。不分餐共同进食,共用茶杯、牙刷/牙刷杯等也可能会增加感染传播的可能性。社交场合多人不分餐、不用公筷/公勺进餐也可能增加传播风险。
家里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在家中是否需要独立碗筷、分餐?
解答:是的,Hp主要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餐具公用、互相夹菜等方式,很容易形成Hp在家人间的传播。如果家庭成员有人感染Hp,应使用公共筷子和汤匙或者使用专用筷子,分餐制就餐。Hp不耐高温,用餐后碗筷进行沸煮即可灭菌。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再感染?
解答:幽门螺杆菌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最主要方式。主要措施有家庭或外出聚餐时倡导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等,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仅食用卫生、安全的食物和水,减少生食、火锅、烧烤等烹调方式,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单独用牙具、水杯等。同时,对家庭成员的Hp感染需要“同查同治”,才能从源头上阻断Hp的传播途径,减少感染的风险和可能性,达到全家无“幽”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某些牙膏、益生菌产品宣传对幽门螺杆菌有预防作用?
解答:Hp定植于胃内,目前虽然从唾液、牙菌斑等中检测出Hp,但口腔Hp对胃内Hp根除和复发的影响尚存有争议,保持口腔清洁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必固定使用某种牙膏产品。部分益生菌在体外可能具有一定抑制Hp的作用,但基于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可用于Hp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