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发文,核酸检测有新要求!呼吸道试剂盒pcr凝剂

6月28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通知称,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一、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

二、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低风险区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三、完善疫情监测要求

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四、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02

不同场景不同对象,核酸检测有新规

同时,此次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还以以附件形式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新冠病毒标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等多项指南,均关乎我们检验人的核酸检测工作。

其中,不同情况、不同场景之下,以及面对不同对象的检测频次,对我们检验人的工作量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场景下

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一、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

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区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检测。

发生跨区的广泛社区传播疫情时,提级指挥,由省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决定是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二、一般城市

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市的城区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城区之外的区域,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三、农村地区

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涉及的自然村、涉及乡镇政府所在地及所在县城,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疫情波及多个乡镇时,基于流调研判,扩大范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标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

一、标本采集

(一)采集对象

新冠肺炎病例、可疑感染人员和其他需要进行检测的人员,以及可能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等。

(二)采样人员基本要求

(三)标本采集基本要求

2.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在住院、隔离观察或健康监测期间应“单采单检”,即单独采集个体的标本,单管进行核酸检测,不得进行混采混检。

4.人群筛查应根据核酸提取、检测所用试剂的要求确定采样管,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应放置于不含有病毒灭活剂的采样管。

5.物品和环境监测应根据监测目的和防控需求,确定采样物品、位置与数量,采样时应严格遵循采样规范。

(四)采集标本种类

每个病例必须采集呼吸道标本(上呼吸道标本或下呼吸道标本),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可留取便标本、全血标本、血清标本和尿标本。物品和环境标本根据监测需求采集。标本种类如下:

1.上呼吸道标本

包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等。

2.下呼吸道标本

深咳痰液、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灌洗液、呼吸道吸取物等。

3.便标本/肛拭子

留取粪便标本约10克(花生大小),如果不便于留取便标本,可采集肛拭子。

4.血液标本

抗凝血,采集量5ml,建议使用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釆血管采集血液。

5.血清标本

尽量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血清应当尽早(最好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当在发病后第3~4周采集。采集量5ml,建议使用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血清标本主要用于抗体的测定,不进行核酸检测。

6.尿标本

留取中段晨尿,采集量2~3ml。

7.物体表面标本

包括进口冷链食品或进口货物的内外包装表面,以及运输储藏工具等可能被污染的部位进行涂抹采集的标本。

8.污水标本

根据海运口岸大型进口冷冻物品加工处理场所排水系统分布情况,重点选取污水排水口、内部管网汇集处、污水井、污水流向的下游或与市政管网的连接处等关键位置对未经消杀处理的污水进行采样。

9.其它

已有唾液等标本用于新冠病毒检测的报告。

(五)标本采集和处理

1.鼻咽拭子

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口咽拭子

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扁桃体,采样人员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口咽拭子也可与鼻咽拭子放置于同一管中。

3.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

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冲洗收集器一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4.深咳痰液

要求病人深咳后,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于含3ml采样液的采样管中。如果痰液未收集于采样液中,可在检测前加入2~3ml采样液,或加入痰液等体积的痰液消化液。痰液消化液储存液配方见表1。使用时将储存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与痰液等体积混合使用,或者参照试剂说明进行使用,也可采用痰液等体积的含1g/L蛋白酶K的磷酸盐缓冲液将痰液化。

5.支气管灌洗液

将收集器头部从鼻孔或气管插口处插入气管(约30cm深处),注入5ml生理盐水,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样液冲洗收集器一次,也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

6.肺泡灌洗液

局部麻醉后将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口或鼻经过咽部插入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的支气管,将其顶端契入支气管分支开口,经气管活检孔缓缓加入灭菌生理盐水,每次30~50ml,总量100~250ml,不应超过300ml。

7.粪便标本

取1ml标本处理液,挑取黄豆粒大小的粪便标本加至管中,轻轻吹吸3~5次,室温静置10分钟,以8000rpm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液进行检测。粪便标本处理液可自行配制,配方见表2。也可使用HANK’S液或其它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溶解便标本制备便悬液。如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则留取粪便标本3~5ml,轻轻吹打混匀后,以8000rpm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液备用。

8.肛拭子

用消毒棉拭子轻轻插入肛门3~5cm,再轻轻旋转拔出,立即放入含有3~5ml病毒保存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弃去尾部,旋紧管盖。

9.血液标本

建议使用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根据所选用核酸提取试剂的类型确定以全血或血浆进行核酸提取。如需分离血浆,将全血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于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10.血清标本

用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室温静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于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11.物体表面标本

参考《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WS/T776—2021)推荐的方法,采样拭子充分浸润病毒保存液后在表面重复涂抹,将拭子放回采样管浸润,取出后再次涂抹采样,重复3次以上。对表面较大的物体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

12.污水标本

13.其他材料

如唾液等标本,依据检测需求采集。

(六)标本包装

标本采集后应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分装。

1.所有标本应当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的标本采集管里,拧紧。容器外注明标本编号、种类、姓名及采样日期。

2.将密闭后的标本装入密封袋,每袋限一份标本。标本包装要求要符合《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相应的标准。

3.涉及外部标本运输的,应根据标本类型,按照A类或B类感染性物质进行三层包装。

(七)标本保存

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当尽快进行检测,可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置于4℃(2℃~8℃)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血清标本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可长期保存。境外高风险区域人群以及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人员的核酸检测标本,检测后,应当在-20℃保存7天。其他一般人群筛查标本,则可在4℃保存24小时。应当设立专库或专柜单独保存标本。

(八)标本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当尽快送往实验室,标本采集后室温(25℃)放置不宜超过4小时。如果需要长途运输,应采用干冰保藏,难以获取干冰时,可使用冰袋、冰排等低温

运输。

1.送检标本

2.标本及毒株运输

(1)国内运输

新冠病毒毒株或其它潜在感染性生物材料分类属于A类,对应的联合国编号为UN2814,包装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的PI620分类包装要求;环境标本属于B类,对应的联合国编号为UN3373,包装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的PI650分类包装要求;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以上标准包装。新冠病毒毒株或其它潜在感染性材料运输应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标本运输管理规定》(原卫生部令第45号)办理《准运证书》。

(2)国际运输

(3)标本和毒株的接收及管理

二、新冠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一)检测人员要求

(二)实验室检测

1.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

(1)核酸检测实验室

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按功能区布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集中布置形式和分散布置形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应当设置以下区域: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和产物分析区。根据使用仪器的功能,区域可适当合并。如采用标本加样、核酸提取及扩增检测为一体的自动化分析仪,标本制备区、扩增和产物分析区可合并。集中布置形式的实验室设置应遵循“各区独立,单向流动(注意风向,压力梯度走向),因地制宜,方便工作”的原则。各区的功能如下:

①试剂储存和准备区

用于分装、储存试剂、制备扩增反应混合液,以及储存和准备实验耗材。该区应配备冰箱或冰柜、离心机、试验台、涡旋振荡器、微量加样器等。为防止污染,该区宜保持正压状态。

②标本制备区

标本转运桶的开启、标本灭活(必要时)、核酸提取及模板加入至扩增反应管等。该区应配备冰箱或冰柜、生物安全柜、离心机、试验台、微量加样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配自动化核酸提取仪等。标本转运桶的开启、分装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为防止污染,该区宜保持负压状态。为操作方便,标本的分装以及核酸提取也可以在独立的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进行,提取的核酸可以转运至该区加至扩增反应液中。

③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区

进行核酸扩增反应和产物分析。该区应配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为防止扩增产物污染环境,该区宜保持负压状态,压力等于或低于标本制备区。

(2)新冠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

实验室应当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并严格按照SOP进行操作。接到标本后,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清点核对,并依据SOP进行试剂准备、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分析及报告。实验室应当建立可疑标本复检的流程。

①试剂准备

应当选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试剂,建议根据核酸提取试剂及扩增体系的要求选择配套的标本采样管,不建议免提取核酸直接进行核酸扩增反应。

②标本处理

③核酸提取

④核酸扩增

将扩增体系放入荧光定量PCR仪,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设置扩增程序,启动扩增程序。扩增完成后反应管不可开盖,直接放于垃圾袋中,封好袋口,不可高压,按一般医疗废物转移出实验室处理。检测机构所选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针对新冠病毒基因组中开放读码框1ab(openreadingframe1ab,ORF1ab)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基因,人体标本检测原则上选择含内源性内参的核酸检测试剂。

⑤阳性标本的确认

⑥质控

由上级疾控部门对下级疾控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质控考核,中国疾控中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省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的质控考核,并同时提供全国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质控方案,省级针对地市级实验室的质控考核每年不少于两次。各检测机构应当加强核酸检测质量控制,选用扩增检测试剂盒指定的核酸提取试剂和扩增仪。

性能验证。临床标本检测前,实验室应对核酸提取试剂、提取仪、扩增试剂、扩增仪等组成的检测系统进行必要的性能验证,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精密度(至少要有重复性)和最低检测限。

室内质控。实验室可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3号)要求规范开展室内质控。每批检测至少有1份弱阳性质控品(第三方质控品,通常为检出限的1.5-3倍)、3份阴性质控品(生理盐水)。质控品随机放在临床标本中,参与从提取到扩增的全过程。大规模人群筛查时,一旦出现阳性结果,应对阳性标本采用另外一到两种更为灵敏的核酸检测试剂对原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复核阳性方可报出。

物品和环境标本的采集检测,还需在采样前及采样过程中至少设一个现场空白标本及一个运输空白标本,以进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室间质评。实验室应常态化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疾控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对检测量大以及承担重点人群筛查等任务的实验室,可适当增加室间质评频率。不按要求参加室间质评的,或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的,应通报批评并上报国家卫健委,待室间质评通过后方可开展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实验室质控详细内容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疾控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1〕548号)《疾控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方案》。

2.病毒全基因组测序

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可以监测病毒基因组突变,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疫苗研发策略的改变提供实验数据,同时也为流调溯源工作提供支持。

(1)测序标本选取原则

(2)测序要求

①测序单位和流程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确定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的机构,包括省级疾控机构和科研机构;具备测序条件的省份要在接收标本后24小时内开展测序工作。不具备测序条件的省份要及时将标本送至病毒病所,病毒病所收到标本后及时启动序列测定工作。

②结果报告与反馈

3.血清抗体检测

4.病毒分离培养

(1)病毒分离培养对象

(2)毒株报送与结果反馈

5.抗原检测

不具备开展核酸检测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隔离观察人员和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可以进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不作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诊断的依据,仅用作核酸检测方法的补充,实现“快筛快检”,提高感染者发现的及时性。具体实施流程及要求参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21号)执行。

三、实验室活动生物安全要求

根据新冠病毒传播特性、致病性和临床资料等信息,该病毒按照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一)实验活动规范

新冠病毒培养、动物感染实验应当在生物安全三级及以上实验室开展;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进行,同时采用不低于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灭活材料的操作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进行;不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可以在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进行。

(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及实验室污染的处理

参考《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

附件:

在正式考试之前保持一定的练习量,维持做题的手感,一直是不少考生的备考秘籍,而刷题也是考前提分最有效方法之一!

THE END
1.核酸标本采集后保存温度核酸标本采集后保存温度 1.标本采集后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 2.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应在2~4小时内送到实验室。http://beijing0763152.11467.com/news/2100641.asp
2.核酸标本采集后保存温度采集后24小时内可检测到的标本,可在4℃保存;24小时内不能检出的标本应保存在-70℃或以下(如无-70℃保存条件,应保存在-20℃冰箱中。...2.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下保存不超过4小时,并应在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https://m.antpedia.com/news/2865317.html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与检测技术指南问与答问题51:2019-nCoV标本保存需要专门的冰箱? 解答:需要,设立进行2019-nCOV标本的独立的冰箱,双人双锁,检测完毕非上交CDC标本就地高压销毁。不得用于其它用途。 问题52:提取核酸等相关耗材需要评估? 解答:需要,尤其对耗材是否含有RNA酶进行评估。 问题53:56℃、30min灭活2019-nCoV标本会影响检测结果? https://www.ivdchina.org/cclabd/show-1052.html
4.凝血检测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DNA可从多种标本中获得,包括全血、干血、口腔、唾液和血浆。DNA标本的质量和分子重量各不相同,取决于标本采集、处理、操作和保存技术。以下关于标本采集的建议只是一般的指南,实验室应该根据厂商的说明采集与试剂盒匹配的标本。 (1)抗凝剂 血标本:抗凝剂的选择应该根据核酸的来源、检测的项目以及所需的标本体积。有...http://www.bitebo.com/a/gb2312/news/20110423/4427.html
5.医学实验中心甲流监测工作制度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室检测人员收到标本后24h内进行标本处理或核酸检测。 (1)标本处理:用涡旋震荡仪充分震荡样本采集管,使病毒从棉签上释放到采集液中。将标本分为3份,1份用于核酸检测,1份用于MDCK细胞病毒分离,余下的标本分装到两个冻存管中,用于样本保存。用于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样本如果在48h内检测,则放置于4℃,以避免反...https://www.ahswmu.cn/site/yxsyzx/detail/993ddd60-fe1b-44ae-cced-1875a018.html
1....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多少度的冰箱保存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用于病毒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送检,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多少度的冰箱保存,24小时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多少度的冰箱保存()A.4℃,-70℃B.6℃,-70℃C.4℃,-50℃D.6℃,-50℃的答案https://www.shuashuati.com/ti/90dc338955504fbd881122b822c1bb59.html?fm=bd73bdf52fc4dae1c26519c4cdecf0d2fd
2.4度标本冰箱(隔离点临时保存核酸标本)价格厂家欢迎前来供应商网(https://www.gys.cn)了解北京福意电器有限公司发布的4度标本冰箱(隔离点临时保存核酸标本)价格、厂家信息,产品和服务质量好,性价比高,为您节省采购成本!进网站查看卖家电话。https://www.china.cn/hengwenshiyansheb/5028430210.html
3.求助标本保存核酸基因技术大家好!我想问问动物标本保存的具体方法。我想做一个PCR实验。 dhanks 神经科医师 标本用铝铂纸包裹,-70度可长期保存。 2006-08-07· IP广东 回复 likearock 在液氮中冻多久再放到-70℃?从液氮放到-70℃,温度的升高不会导致RNA降解吗? rainlhy https://3g.dxy.cn/bbs/topic/6769531
4.核酸检测防控制度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巩固当前防控成果,指导各区市、相关医疗机构规范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采样点(以下简称采样点)相关工作,完善标本采集和送检流程,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鲁卫函〔20xx〕63号)、《关于进一步...https://www.yjbys.com/zhidu/2897104.html
5.核酸标本安全管理包括.pptx核酸标本安全管理Contents目录核酸标本的采集与运输核酸标本的保存与处理核酸标本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核酸标本的安全管理与法规要求核酸标本的采集与运输01 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措施采集人员防护采集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隔离衣等,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采集环境控制采集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7936166.html
6.体液检验知识必知事项2.标本应在室温条件下尽快送检;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标本应尽快检测,若无法及时检测,染色后的标本置于2 ℃~8 ℃条件下保存,宜 48 h 内完成检测。 二、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1.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主要包括蛋白质、乳酸、葡萄糖和酶学测定等;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测定等。 https://www.hbccl.cn/content/898
7.核酸标本泄露的应急预案范文(精选9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保不齐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将危害降到最低,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核酸标本泄露的应急预案范文(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www.ruiwen.com/yingjiyuan/6049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