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1.1此次调查,使用B超(AlokaSSD-500型)共检查泽库县(宁秀乡、和日乡、泽曲镇等地)常住居民2959人,发现两型包虫病患者共计87例,患病率为2.94%,其中囊型包虫病(CE)患者85例、泡型包虫病(AE)患者1例、囊型包虫病与泡型包虫病混合病例1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97.70%、1.15%、1.15%。患者中年龄最小者为7岁(12岁以下患者共计4例),年龄最大者为72岁。

1.2筛选出需治疗患者共计57例,发放阿苯达唑乳剂1033瓶,阿苯达唑片剂554盒。

1.3收集包虫病问卷调查表1859份;现场分离血清共计2944份(含12岁以下儿童血清1000份),待检。同时,发放价值1300余元常规药品及3000余册包虫病宣传材料,受教育人群达3000余人。

1.4收集泽库县(宁秀乡、和日乡)犬粪150份。其中粪便中检出阳性标本20份。捕获高原鼠兔472只,检出阳性病灶者2只。

2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泽库县部分地区两型包虫病的流行和分布状况,为制定包虫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我区包虫病防治规划和采取包虫病综合防治干预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影响牧区居民包虫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养犬、犬活动附近有屠宰场或肉店,喝生水、生吃蔬菜,剪羊毛和挤羊奶。研究结论:包虫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行为因素、生活习惯的干预作用不容忽视。

包虫病的防治防治:手术治疗仍为目前治疗棘球蚴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的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儿童勿玩耍狗;防止犬粪污染草场、饲料、水源,预防羊群染病,加强宰杀管理,病死的羊尸应深埋或焚毁;不吃生羊肉、生狗肉等;注意个人卫生;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

同时在牧区广泛开展有关包虫病知识的宣传: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在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以包虫病防治知识、政策、策略和主要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宣传、培训,从而降低包虫病的发病水平。

关键词:山羊;小反刍兽疫;应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沿河县

2014年3月中旬,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乡任家宅村发生一种以高热、眼鼻流大量分泌物、口腔黏膜溃疡和坏死、腹泻、肺炎等为主要特征的山羊疫病。接到疫情报告后,县畜牧兽医局立即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置。经疫情排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鉴别诊断,初诊为疑似小反刍兽疫。同时,采样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检测,确诊为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后,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按照《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方针,快速反应,严格处理,迅速扑灭了疫情。笔者自始至终参与了本次疫情处置全过程,并进行了详细的应急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疫点基础信息

1.1疫点概况

疫点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乡任家宅村任家组,离县城31km,离乡政府8km,离县级公路7km,位于通村公路两旁,海拔618m,N:28°24.619′、E:108°27.804′,水源充足,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区域。该组共有农户31户,存栏肉牛19头,存栏生猪25头,共有4户农户饲养山羊151只。于3月中旬发生一种以高热、眼鼻流大量分泌物、口腔黏膜溃疡和坏死、腹泻、肺炎等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到4月3日止,相继发病死亡41只。4月4日上午,接到疫情报告后,县畜牧兽医局立即派动物疫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组成专家组、执法组前往现场调查处置。

1.2常规免疫情况

该村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山羊草地生态发展中心项目区,该村组猪、牛、羊、禽饲养户的动物防疫,除执行全县“春秋”两次集中免疫注射,分别实施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之外,山羊还实施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四防等疫(菌)苗免疫注射。疫情发生时,所有免疫注射已结束近半月有余。

1.3疫病既往史

经询查,该村及周边乡(镇)历史以来均未发生同类疫病,县境内也未发生同类疫病。

2疫情现况

2.1感染畜群情况

该组共有4户养羊户,存栏山羊151只,饲养方式均为自由放牧方式,共牧道共草山草坡。甲、乙、丙、丁四户养羊户羊圈处在一个梯形位置图的四个角。3月18日,甲养羊户引进山羊到达本地后,即发现少部分山羊出现异常病状,随后相继发病死亡,到4月4日止,引进山羊全部发病,死亡30只,原有48只山羊发病12只。甲、乙、丙3户存栏山羊共144只,发病89只,死亡41只;丁饲养山羊7只,未发病。疫情发生后,疫点尚存山羊110只全部予以扑杀、焚烧、深埋。发病89只羊群中,成年公羊3只,能繁母羊17只,羔羊69只;死亡41只山羊中,公羊1只,能繁母羊11只,羔羊29只。

2.2周边野生动物感染死亡情况

经询问村民和养羊户,尚未发现山羊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的情形,也未发现野生动物发病、死亡等情况。

2.3病羊临床表现及剖检病变

患病羊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至40~42℃,并持续3~5d,病羊表现烦燥不安,食欲减退,眼鼻有浆性或脓性渗出液,齿龈、颊、舌头有溃疡或坏死,水样带红色腹泻,呼吸异常,咳嗽。病理剖检3只病羊,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特别是齿龈部的溃疡或坏死病灶最明显,严重病例溃疡或坏死性病灶蔓延到整个口腔的两颊、硬腭、舌头及咽喉部。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充血、出血班和脓性黏液。皱胃病变部呈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呈红色、出血。大肠和小肠可见不同程度的糜烂或出血,尤其在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表现条状充血、出血,呈现斑马状条纹。

2.4临床诊断

4月4日中午,根据发病情况、既往史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类症鉴别,初诊为疑似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

2.5实验室诊断

初诊后,采集全血4份、血清4份、口腔分泌液棉拭子4份,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采用小反刍兽疫荧光定量RT-PCR检测,检测4份口腔分泌物棉拭子样本均呈阳性,确诊为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

2.6疫情传播情况

甲农户原饲养本地山羊48只,3月18日,未经申报审批跨省引进3~4月龄波杂山羊50只,到达本地后,因自己无多余羊圈暂关在丙农户多余空羊圈内,2日后才将引进波杂羊关入与自家原羊圈相距30m的临时搭建的简易羊圈;乙农户羊圈与甲农户羊圈处在同一地理水平线上,相距仅有30m。甲、乙、丙、丁四家农户羊圈分别处在一个梯形位置图的四个角,甲羊圈处在临近通村公路旁,此段通村公路是4户农户山羊放牧必经之道。同时4户农户饲养的山羊,常有共同放牧于同一草山草坡的情形。甲农户引进的波杂山羊于到达之日起,近1/3羊只出现异常症状,当即按照应激反应、感冒、肺炎、腹泻等症进行治疗。到4月3日,自家原有山羊48只发病12只,引进波杂山羊50只全部发病,死亡30只。3月23日,丙农户饲养的21只山羊相继发病死亡,到4月4日全部发病,死亡11只。3月28日,乙农户饲养的25只山羊相继发病6只,丁农户饲养的7只山羊未发病。由此可见,疫情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引起。

2.7疫点及周边地理特征

疫点处于坐南向北的半山腰,连接县级公路的通村公路通过北方半山腰下行到谷底,再从谷底北偏西转向东南方向通过疫点,直行到下一个村为终点,中途向东有一支路直行到另一乡级市场连接县级公路。疫点南、北方向均为高山、森林茂密,西方无公路与外界相通。

2.8疫区、受威胁区及全县易感动物存栏情况

疫区涉及2个村养殖农户87户,存栏山羊337只,存栏肉牛76头,存栏猪47头;受威胁区涉及4个乡镇16个村,养殖农户485户,存栏山羊2466只,存栏肉牛1836头,存栏猪2411头;全县22个乡(镇)407个村,存栏山羊12.52万只,存栏肉牛15.71万头,存栏生猪33.56万头。

3疫源追溯

该疫情系甲农户未经审批,于3月18日跨省到某地山羊调拨中心,引进3~4月龄波杂山羊50只而引发的疫情传播,本县历史以来从未出现类似山羊疫情,故该次疫情系非法引种而引起,属外来入侵疫情。

4疫源追踪

疫点在发生疫情之前近一月内均未出售羊、牛、猪等动物及产品,也没有外出配种和参展情况;疫点现存栏110只羊已全部扑杀、焚烧、深埋以及发病死亡的41只山羊已作无害化处理;疫点相对处于偏避的山村,车辆、外来人员出入均较少,故疫源扩散机会较少。

5疫情处置情况

5.1疫点处置

扑杀现存栏山羊110只,无害化处理病死羊41只,彻底清除粪便、污物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山羊圈舍、路道、环境、放牧地进行化学药物消毒后撒布生石灰。发放消毒药品10件(100g/包×100包)给疫点农户,每日对牛舍、猪舍、羊舍及周围路道、环境消毒一次,直至解除封锁;4月4日即对疫点实施严格封锁,设置警示牌,安排专人24h值班,对进出疫点车辆、人员进行消毒。封锁期间,疫点共使用化学消毒药12件(100g/包×100包),生石灰2000kg。

5.2疫区防控

5.2.1严格封锁疫区4月4日,疫情初诊为疑似山羊小反刍兽疫后,县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立即启动《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封锁令《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令》[2014]1号,按《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划定了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在疫区3个进出口设立3个临时消毒检查站,每个检查站由乡政府1名副科级领导、1名村干部、1名兽医技术干部组成,设立警示牌,设置人员车辆拦截竹杆,安装消毒设施,搭建临时值班棚,实行24h值班,对进出疫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严禁动物及产品出入疫区,并认真做好记录。

5.2.2实施紧急免疫疫情发生后,县疫控中心向上级业务部门申请疫苗,于4月17日下午,对疫区存栏山羊337只进行了100%的小反刍兽疫疫苗紧急预防注射和免疫反应观察。

5.2.3加强消毒灭源疫情发生后,向疫区农户发放化学消毒药12件(100g/包×100包),要求每户农户对羊圈、牛圈、猪圈及周围环境、路道进行每日一次消毒,直至解除封锁。

5.2.4开展疫情监测疫情发生后,安排3名技术骨干对疫区8户农户饲养的337只山羊进行监测,每日排查一次,详细记录羊群健康状况及数量增减情况和原因,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2.5加强疫情巡查县畜牧兽医局安排3个巡查组,每个巡查组由1名副科级领导、2名技术骨干组成,逐日轮流对疫区封锁、疫情监测、消毒灭源等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3受威胁区防控

5.3.1实施紧急免疫4月18日,组织受威胁区16个村32名村委干部、16名防疫员,对485户山羊饲养户存栏2456只山羊进行了100%的小反刍兽疫疫苗紧急预防注射。历时3d,建立了免疫隔离区域。

5.3.2开展疫情监测疫情发生后,要求村委干部、村防疫员组成本村疫情排查组,每日对本村存栏山羊进行疫情观察,并详细记录羊群健康状况和增减原因,每日向乡政府、兽医站报告。

5.4其他处置措施

5.4.1严格关闭牛羊交易市场4月4日,县人民政府了《关于暂时关闭全县羊牛交易市场的公告》(沿府通[2014]5号),关闭了疫区和受威胁区周围4个乡镇5个羊牛交易市场,全县其他18个乡镇关闭了山羊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禁止出县境引进种羊。

5.4.2加强组织领导,通力协作配合4月5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会议,安排布置,将各部门、各工作组、每个人的职能职责予以明确;4月12日,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黄勇,在甘溪乡组织召开疫情处置协调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5.4.3加强防控技术培训3月中旬以来,县疫控中心举行了4次集中培训,培训人次达199人(次);培训并印发《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消毒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小反刍兽疫防控明白纸》、《小反刍兽疫疫苗注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资料5种计3100余份。

5.4.5加强全县疫情排查,实施山羊紧急免疫疫情发生后,县畜牧局成立了全县疫情排查办公室,实行24h值班,督促22个乡镇开展小反刍兽疫疫情排查和实行日报告制,以便及时掌握全县山羊疫情排查情况,并对山羊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饲养的山羊进行小反刍兽疫紧急免疫,全县共免疫山羊11.86万只。

5.4.6开展疫情风险评估,严格实施终末消毒,及时解除疫区封锁当疫点所有病羊和健康羊群均进行扑杀、焚烧、深埋后,再经历小反刍兽疫一个最长潜伏期21d后,疫区未出现新的病例。于4月26日,县畜牧局组织专家组和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的相应处置措施执行情况和执行记录进行现场察看、评估,再对疫点、疫区严格实施终末消毒后,建议县政府解除封锁。4月29日,县人民政府了解除封锁令《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令》([2014]2号),解除了对疫区的封锁。随后对受灾农户进行了灾情救助和扑杀动物补偿,鼓励农户开展生产自救,逐步恢复山羊生产。

6小结与建议

(1)根据疫情排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类症鉴别,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属小反刍兽疫疫情;同时,根据疫病既往史调查、疫源追溯、疫病传播流行过程观察、分析可见该起疫情在沿河尚属首次发生,系农户非法跨省引种而引起,属外来入侵疫情。建议加强引种监督管理,规范跨区域引种行为,阻止外来疫情入境。

(2)根据疫源追踪,结合该起疫情的各项综合处置措施的迅速严格实施过程可以看出,疫情得到了迅速扑灭,有效控制了疫病的传播和流行,阻止了疫情在当地的进一步扩散,可作为扑灭重大动物疫情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病;疫情;流行病学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它作为细胞内寄生虫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对人造成感染的主要是马耳他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病原体通过感染的动物的排泄物和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2014年7月30日~8月6日,经过对该屯115人进行主动监测,共发现布病患者30例。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1自然情况弓棚镇十二号村九组位于榆树市西北约30公里,现有住户83户、310人。屯中养羊五户、现有存栏62只羊。村民以耕地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大豆,村民多数居住砖瓦结构房屋,村屯卫生条件一般,村民饮用水为自家小口井水。

1.3疫情处理经过

1.3.1加大主动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范围。

1.3.1.1截止2014年8月9日,榆树市疾控中心共检测血样141人,阳性30人。阳性率21.3%。疾控中心根据每次血清学检测结果,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具体如下。

2014年7月30日,高永林等5名村民来疾控中心主动检测,血清学检测5人,阳性5人;

2014年7月31日,市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到十二号村开展人群布病血清学检测,被检测人员为村屯养殖户家庭的成年人,血清学检查57人,阳性17人;

2014年8月1日,市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再次到十二号村开展人群布病血清学检测,被检测人员为村屯养殖户家庭的儿童及养殖户周围住户,血清学检查43人,阳性3人。

2014年8月6日,市疾控中心业务人员第三次到十二号村开展人群布病血清学检测,被检测人员为养殖户周围住户及养殖户家庭儿童(8月1日不在家的人员),血清学检测14人,阳性5人。

2014年8月7日,市疾控中心业务人员第三次到十二号村开展人群布病血清学检测,被检测人员为本村屯其他自愿检测的人群,检测22人,阳性0人。

同时,畜牧部门对现有存栏62只羊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3.1.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其症状体征,主动监测30例阳性感染者中目前全部为布病病例,其中19例已转为布病慢性病例。年龄:发病人群中年龄8~81岁,以40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总数的50%,各年龄段分布为10岁以下1例,占发病总数的3.3%;30~39岁5例,占发病总数的16.7%;40~49岁15例,占发病总数的50%;50~59岁为4例,占发病总数的13.3%;60岁以上5例,占发病总数的16.7%。性别分布,男22例,占发病总数的73.3%;女8例,占发病总数的26.7%。

1.3.2现场指导消毒情况现场指导养殖户及周边居民对庭院、圈舍、周边环境进行消毒,现场发放漂白粉3袋150kg、优氯净40袋。

1.3.3现场健康教育情况为避免感染者产生恐慌心理,采取了现场答疑,发放宣传单等方式现场开展了布病防治知识讲座,参与村民累计300余人,发放布病宣传单300余份。

2爆发因素分析

2.2爆发因素分析

2.2.1通过现场座谈,十二号村九组养羊户五家,高××家羊的圈舍就在房前院内(紧靠窗前,夏天开窗时,羊圈和室内空气互相流通),家里经营小卖店,同时设有5张麻将桌,是当地居民常聚的场所,人畜接触频繁,增加了感染机会。初步分析患者有可能通过皮肤粘膜接触、呼吸道传播途径而感染,是造成人间布病疫情暴发的主要因素。

2.2.2该屯有食病羊的习惯,凡是养殖户中有羊死亡(春节前该屯已经处理的一批羊中曾有过三只羊死亡),就有很多村民聚集一起参与宰杀,处理,食用。处理完的废弃物随意丢弃,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也是该屯布病爆发的原因之一。

3指导治疗情况

根据该屯居民发病情况,疾控中心指导居民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建议到白城地方病一所、榆树市医院、弓棚卫生院进行治疗。

为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疾控中心已将诊疗方案发放到弓棚卫生院,弓棚卫生院已经做好收治患者的准备工作,药品配备齐全,腾出专用病房两间,并派专人负责布病患者的收治、管理工作。同时计划派医生到白城地方病一所进一步学习诊疗方法。

4下一步工作计划

①继续与畜牧部门配合,查清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控制疫情扩散;②加大主动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做到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避免转为慢性病例;③加强布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当地居民防病意识;④指导跟踪布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转为慢性病例;⑤召开全市医疗机构布病防控知识培训工作会议,增强医生认证能力;⑥加强对全市养殖羊进行检测,发现病羊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强化流通羊的检疫工作,避免病羊流入我市境内;⑦针对疫点情况,建议将现存栏的羊进行宰杀,该屯暂时停止养羊两年,净化村屯环境,避免新发病例出现。

5后续报告

9月10日,市疾控中心有又对该屯未参与检测的其他人群中的36名自愿检测者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接受治疗的30名患者大部分症状有所缓解。

参考文献:

[关键词]龋病;根龋;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老年人

SurveyofdentalcariesontheoldpeopleinBeijingCity

ZHAOMeiZHANGHuiCHENWeiWANGPengHANYongcheng

DepartmentofPreventiveDentistry,BeijingStomatologicalHospitalAffiliateto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0,China

[Keywords]Caries;Rootcaries;Oralepidemiologysurvey;Oldpeople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1.2抽样方法

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本次调查的抽样设计,以区县为单位,按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高低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街道或乡镇。每个样本街道或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或村委会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60人(男女各半)。

1.3样本量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量5208人,其中城市3595人,农村1613人,男2572人,女2636人。

1.4检查项目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户口类型、出生日期等。健康状况项目:恒牙冠龋及根龋。

1.5调查标准

口腔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法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龋病检查标准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龋病的诊断标准[2]。

冠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若有任何疑问,不能记为龋齿。

根龋:进行根龋检查时首先要判断牙根是否暴露,其标志是釉牙骨质界暴露。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针探及根面有软或皮革样感觉的病损记为根龋。一个龋损同时累及冠部和根面则分别记录为冠龋和根龋。

1.6质量控制

检查者均为口腔专业人员,具有3年以上口腔临床工作经验。现场调查进行前,检查者由北京市口腔流调技术指导小组统一培训并考核,经标准一致性检验合格(Kappa值达到0.6以上)。调查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使用统一配置的CPI探针。调查过程中,安排5%受检者接受另一名检查者的复查。

1.7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龋状况

如表1、2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冠龋患龋率为67.09%,城市为67.96%,农村为65.16%,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0.05),城市高于农村;男性患龋率为64.31%,女性患龋率为69.8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802,P<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冠龋龋均为2.57,其中城市为2.61,农村为2.49,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4,P>0.05);男性龋均2.35,女性龋均2.79,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892,P<0.01)。冠龋充填率为34.81%,其中城市为39.42%,农村为24.02%,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4.166,P<0.01),城市老年人充填率显著高于农村。

表2北京市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龋情况[n(%)]

注:D:患龋未充填;F:因龋已充填;DF:患龋及因龋充填

2.2根龋状况

如表3、4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根龋患龋率为23.71%,其中城市为24.65%,农村为21.64%,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5);男性患龋率为22.74%,女性患龋率为24.6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5,P>0.05)。根龋龋均为0.63,其中城市为0.69,农村为0.4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547,P<0.01);男性龋均为0.66,女性龋均为0.6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05)。根龋充填率为18.01%,其中城市为21.70%,农村为6.35%,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5.324,P<0.01)。

2.3冠根合计情况

如表5、6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患龋率为69.16%,其中城市为70.68%,农村为65.78%,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552,P<0.01);男性患龋率为66.33%,女性患龋率为71.9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124,P<0.01)。龋均为2.85,其中城市为2.96,农村为2.62,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360,P<0.01);男性龋均为2.67,女性龋均为3.0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760,P<0.01)。充填率为29.97%,其中城市为33.69%,农村为20.5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46.939,P<0.01)。城乡各区县患龋率、龋均、充填率情况详见表7,其中,东城、西城等城区充填率高,延庆、门头沟等远郊区充填率低。

3讨论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疾病防治策略的重要手段。自1983年起,全国大约每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此次北京市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距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已有5年之久,此次调查对象是从北京市16个区县随机抽取,样本含量涉及范围比前3次全国流行病调查更为广泛,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牙病防治工作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65~74岁人群患龋率为69.16%,龋均为2.85,与2005年北京市同龄人群调查结果[3](患龋率为66.03%,龋均为2.37)比较,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和龋均二者均有上升趋势,提示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北京市老年人患龋率、龋均、根龋患龋率、根龋龋均、冠龋患龋率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高于农村,与2005年流行病调查结果一致,符合发展中国家龋病流行病学特征[4]。这可能与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差异等因素有关,如城市居民糖的消耗量及吃甜食频率较高,食物加工较细[5]。提示还要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口腔健康促进项目,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为23.71%,龋均为0.63。这与2005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26.39%,龋均0.46)相比,患龋率有所下降,但龋均上升。说明老年人根龋问题仍然严重,未得到很好控制。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退缩发生率增加,或由于牙间隙暴露、口腔卫生差、食物嵌塞等原因,菌斑易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及根面,导致牙骨质脱矿、软化,发生根面龋[6]。此外,老年人缺失牙多,活动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也会致使根龋的患病率增加[7]。应该针对这些发病特点,加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日常保健能力,使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预防根龋的发生。

与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龋齿充填率(29.97%)相比,2005年(23.88%[3])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根龋的充填率。其中,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城区充填率在45%~52%。这些与北京市政府近年来两次将口腔保健纳入政府实事,如为低保全口无牙老人免费镶牙、市卫生局出台了生命全周期口腔保健等举措,有密切的关系。此次调查显示,城区老年人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农村,这一点与辽宁[8]、湖北[9]省市基本一致,表明农村地区老年人大部分龋齿未得到有效治疗[10]。从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来分析,城乡口腔健康状况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知识态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习惯(主要是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农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比较落后、卫生资源匮乏、人们缺乏口腔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11]。针对城乡老年人患龋状况和治疗水平存在的差异,提示今后要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城乡经济水平和口腔医疗资源分布,加强对农村基层口腔专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预防口腔疾病,提高龋齿充填率,切实提高老年人群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PetersenPE.Theworldoralhealthreport2003[R].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3.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李璟,韩永成,张辉,等.北京市老年人群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23-26.

[4]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53.

[5]张辉,顾志苓,陈薇,等.北京市城乡人群六个年龄组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1,9(1):18-21.

[6]刘璐,张颖,程睿波.2005年辽宁省老年人根面龋患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9):553-555.

[7]欧尧,黄少宏,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8]张颖,程睿波,刘璐,等.辽宁省人群患龋状况及趋势的抽样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7,16(4):351-354.

[9]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J].口腔医学研究,2007,23(2):223-225.

[10]黄瑞哲,孙妍,阮建平,等.陕西省老年人群患龋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5):373-375.

1预防医学本科生理论教学内容需求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本科生39名,分别计算各章节5个维度总分平均分和各维度平均分,以总分排序,排在前18位的章节为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等,见表1。

2预防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内容需求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8位专家,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名,流行病学专家2名,疾病预防控制专家4名,均具有高级职称。对所有问卷进行汇总后,再次征求专家意见,所有专家共同认可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应掌握的流行病学实践技能概括为5个方面: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现场生物标本采集、现场消毒技术和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

3教学计划制定根据预防医学本科生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需求结果分析,流行病学教学重点为流行病学方法,强调基本公共卫生技能的训练,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主。笔者等针对性的修订教学计划,将流行病学教学分为理论讲授(54学时)、分组讲习(32学时)和现场实践(24学时)3部分。

1转变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新时期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基本前提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公共卫生形势,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3],明确提出医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适应新时期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领域的需求。据此将流行病学的教学目标制定为:通过课堂讲授、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疾病预防控制中流行病学基本技能;了解常见疾病的人群防治策略和措施。通过流行病学教学推动学生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的提高。

2加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4]

3提升教师自身能力是高质量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我国在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其他部分省份也有疑似病例发生。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004年至今,先后在我国浙江、江苏、山东以及湖北等地均发生过类似安徽的疫情,笔者对上述省份送检的血清标本以及血球标本进行检测,证实了这些省份存在有阳性病例。2010年5月我县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例报告,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78岁,汉族,农民,家住南漳县肖堰镇响水洞村3组。患者于2010年5月24日晚无明显诱因自觉发热(体温未查)、无力,5月25日在肖堰镇葛公河村卫生室治疗,查体温37.8℃。在当地村卫生室给以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5月29日转肖堰镇卫生院门诊治疗。5月30日因发热5天,伴心慌、胃腕部嘈杂2天就诊于南漳县中医院,经检查诊断为: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入院体检:T37.7℃,P100次/min,R20次/min,血压90/70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急性面容、表情痛苦、神智清楚、面色不华、体型偏瘦、自动、步态不稳,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未见明显皮疹,淋巴结无肿大,无突眼,结膜无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腹部平坦,腹壁无静脉曲张,剑突下轻压痛,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5月29日查血,白细胞数1.7×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3×109/L,中间细胞绝对值0.1×109/L,粒细胞绝对值1.3×109/L,血小板数86×109/L;5月30日查血,白细胞计数3.8×109/L,血小板54×109/L;5月31日查血,白细胞2.5×109/L,血小板43×109/L。肾功能:葡萄糖6.89mmol/L,钾2.9mmol/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9U/L,总胆红素23μmol/L,白蛋白33.2g/L,谷草转氨酶139U/L,乳酸脱氢酶769U/L,α羟丁酸脱氢酶624U/L,肌酸激酶1497U/L,肌酸激酶同功酶45U/L。尿常规:白细胞少量,管型少量。心电图检查:(1)快速型心房纤颤;(2)心肌劳损。CT检查:(1)慢性支气管炎并轻度肺气肿;(2)脊椎骨质增生、唇样变。诊断治疗情况: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建议患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回家治疗。医生建议用药:口服四环素,左氧氟沙星0.2g/100ml,回村卫生室按出院医嘱输液治疗8天后患者康复。

2流行病学调查

该病例经诊断后,对南漳县中医院、肖堰卫生院及患者居住地进行调查走访,没有发现此类疑似病例。患者家共有6人,居住平房4间,养有狗1条、猪4头、鸡32只等,附近有野猪、蛇等。患者发病前7天下地劳动时雨淋,曾经被跳蚤咬伤。

3讨论[1~5]

参考文献

1李忠,丁淑军,吕慧,等.山东省1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确认与调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4):397.

2欧阳建,张启国,关朝阳,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8):562-563.

3喻艳林,杨进孙,芮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治进展.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9):980-983.

关键词:糖尿病;患病率;系统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B

3.1糖尿病粗患病率高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

我国曾在1980、1994、1996和2002年进行过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当时的研究标准,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3-4\]。1994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调查显示,25~64岁年龄段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50%,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近,比1980年增加了近3倍\[5-6\]。1996年采用WHO诊断标准,严格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全国11个省市4.2万人,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3.21%,是1980年时的4.79倍。同时4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和糖耐量减低率明显上升,分别达到7.1%和8.4%。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时,对空腹血糖(IFG)较高的部分对象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结果显示在18岁以上人口中,糖尿病患病率为2.6%,其中,城市为4.5%,农村为1.8%。本次系统性综述显示,2001—2010年我国成年人群糖尿病粗患病率为6.19%,其中男性为5.62%,女性为6.03%,明显高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平均水平。

3.2近10年糖尿病粗患病率有上升倾向

本次系统性综述显示,2006—2010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粗患病率为7.45%,比2001—2005年的粗患病率(4.18%)升高了3.27个百分点。在我国人口不断老化的情况下,糖尿病粗患病率升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此外,2010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报道的我国20~75岁人群糖尿病粗患病率为4.5%\[7\],明显低于本次系统性综述中2006—2010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粗患病率,这可能与调查方法有关,因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3.3糖尿病防治任务依然严峻

2010年IDF报道的我国世界人口调整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2%,较日本(5.0%)、印度(7.8%)、美国(10.3%)、德国(8.9%)、俄罗斯(7.6%)低,较英国(3.6%)、冰岛(1.6%)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2010年全世界2.85亿的糖尿病患者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有4315.72万人(占15.15%)\[7\],因此我国糖尿病的疾病负担相当重,其防治任务依然严峻。

3.4糖尿病防治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3.5统一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和分析方法

本次分析的文献中,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方法、标化标准和分析时的年龄分组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综合各文献的数据及比较不同研究结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更科学地进行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更好地利用现场调查数据,建议有关学术团体或机构能够制定更加细致的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指南,便于各地区、各部门的研究团队遵循统一的调查方法、标化标准和年龄分组方法。

4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9.

[2]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1998、2001及2003年中国区结果介绍)\[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3):174-178.

[3]上海市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上海地区10万人口糖尿病调查报告\[J\].中华医学杂志,1980,60(6):323-329.

[4]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全国14省市30万人口糖尿病调查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11):678-683.

[5]PanXR,LiuJ,YangWY,etal.PrevalenceofdiabetesanditsriskfactorsinChina,1994\[J\].DiabetesCare,1997,20(2):1664-1669.

关键词:梅雨季节;井水;感染性腹泻;暴发

2012年6月,浙中某村先后出现了47例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病人,经现场流行病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是一起因梅雨季节持续降雨导致自备井水受粪便污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3数据分析用EXCEL软件对现场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流行病学调查

2.1.3卫生学调查全村整体环境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已完成污水管道改造、自来水管网改造和路面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查发现,该村村民饮用水基本为自来水,但仍有20余户家庭留有自备井,作为日常生活洗漱用水;村民的自备井均在房前屋后,与化粪池及污染管道距离较近,最短直线距离约2米,最长约8米,平均约为3.5米。在梅雨季节雨量增多的情况下,存在化粪池污水溢出并渗入自备井中的风险。根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6月以来,该市持续降雨,并于6月17日进入梅雨季节。

2.2实验室检测

2.2.1水质检测6月27日采集该村自来水管网水、自备井水各2份进行水质和病原微生物检测,2份井水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超标,提示有粪便污染。沙门、志贺菌未检出。

2.2.2病人粪便标本检验采得病人肛拭子标本3份(已服药)送实验室培养检测,未检出致病菌。

2.3控制措施

通过各项措施的采取,28日起该村未再发生新病例。7月4日市疾控中心组织人员对该村周边的村庄及就诊的诊所、村卫生室进行了腹泻病人主动搜索,未发现的新病例就诊,疫情得到控制。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这是一起由于持续降雨导致自备井水受粪便污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暴雨后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在国内文献中多有报道,疫情发生发展经过与本起疫情基本一致[1][2][3]。此外,本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3.2造成本起疫情的根本原因是村民使用了被粪便污染的井水。当前我市大部分地区都完成了自来水管网的改造,村民喝上了自来水,但留有自备井的家庭将井水作为洗漱等生活辅助用水的现象仍广泛存在,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类似事件仍有可能发生。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安全用水的健康宣教活动,特别是梅雨季节,有必需对地势低洼、人口密集以及自备井水仍在广泛使用的村居加大疫情监测随访力度,提前做好宣传干预,减少暴露风险,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1]李洪元,李文花,苏世元.一起因水污染引起的群体性感染性腹泻的调查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363~366.

[2]刘圣文,胡永兴,黄生贵.一起产毒型大肠杆菌致腹泻暴发调查与处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118~1119.

[3]江肖蔚,黄官平.一起由台风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4):54~55.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义乌322000

THE END
1.犬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pptx演讲人:日期:犬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目录CONTENTS犬病概述狂犬病诊断与治疗肺炎诊断与治疗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诊治蛔虫病和其他寄生虫感染处理伪狂犬病和犬传染性肝炎应对策略皮肤问题解决方案01犬病概述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其他疾病犬的常见疾病类型如狂犬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等。如...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789412.html
2.狗狗体内体外驱虫,李全月大夫详细解析全球超8亿成年人患糖尿病,30岁以上患者近六成未接受治疗 11月14日 19:19| 第一财经医药糖尿病胰岛素3 大摩:予阿里健康“增持”评级 目标价4.9港元 11月14日 17:26| 新浪港股电子支付财年 做特殊品种一定要注意!原油、棕榈榜上有名 11月14日 11:16| 市场资讯电子支付原油4 预防维生素缺乏的好办法,就藏在...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6042105163/m16823354b03301bjwm
3.学术文献详情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本病例被诊断为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Immune-mediated hemolysis anemia,IMHA)。暂未找到可以继发该病的病因,怀疑为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9、治疗 自就诊当日,使用泼尼松龙(2 mg/kg/天)进行治疗,同时口服硫糖铝保护胃肠粘膜;当天多次尿血,夜间HCT骤降至8%...https://www.cnsav.com/newsdetails/1409
4.犬单核细胞性埃里希体病的诊断资料区宠医帮Diagnosis 诊断技术 Serology 血清学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简介 由立克次体属的犬埃里希体病原引起...http://www.vetgroup.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72
1.犬埃立克体病和无形体病摘要:犬埃立克体病和无形体病是重要的蜱媒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犬感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属后患病率高。本文的目的是在诊断、治疗方面为兽医从业人员提供实用指南。 摘要:犬埃立克体病和无形体病是重要的蜱媒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犬感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属后患病率高。本文的目的是在诊断、治疗方面为兽医从业人员提供...https://www.lascn.net/Item/21089.aspx
2.一例犬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血涂片镜检可见少量多染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也未见血液寄生虫体;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有潜血,提示有炎症;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参考值,肌酐质量浓度低于参考值;凝血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犬片状边虫抗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心丝虫抗原、莱姆病抗体、埃里希体/伊文氏埃里希体抗体筛查...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HLJX202404012.html
3.狂犬病若有被狂犬病动物咬伤史及典型症状(如恐水等)即可初步诊断。死后脑组织检查(内格里氏小体阳性、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或分离到狂犬病病毒)即可确诊。应与类狂犬病性癔病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相鉴别,对狂犬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或者实验室检验。 临床https://www.yixue.com/%E7%8B%82%E7%8A%AC%E7%97%85
4.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6版)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形态结构及致病性(所致疾病及传播方式);诊断与防治 6.查菲埃立克体:致病性(所致疾病及传播方式);诊断与防治 第二十章 衣原体 目的要求:掌握衣原体的概念、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衣原体及所致疾病;熟悉衣原体的培养特性;主要致病性衣原体的种类: 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r94qu47.html
5.外科学第8版教学大纲6篇(全文)(二)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熟悉常见瓣膜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熟悉冠心病的外科治疗;熟悉体外循环装置和心肌保护。 (三)了解粘液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治疗原则。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e2dc7r4.html
6.一例犬感染吉氏巴贝斯虫的治疗病例2.2对患犬进行吉氏巴贝斯虫特异性、犬艾利希体和无形体特异性PCR检测,其中犬巴贝斯虫结果为阳性,而犬艾利希体和无形体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为阴性。 3. 其他:血细胞自体凝集试验为阴性。 四 诊断和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为犬巴贝斯虫感染,继发严重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症。 http://cqhxpet.com/infodetail.php?id=1456
7.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病毒抗体(CPVCDVAb)双联检测试纸犬细小病毒是危害犬类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狗的粪便在狗之间传播。未经治疗的病例死亡率高达91%。犬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检测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另外免疫测定、血凝试验、PCR和电子显微镜在实际应用中也较为普遍。在临床上,由于症状较为类似,感染犬细小病毒有时可与冠状病毒、轮状病毒...https://www.aijinbio.com/products/products_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