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有灵性的狗(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的型态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有个皇帝特别嗜好养狗,看到那里有名犬、好狗都要人买来豢养。所以他专门在御花园里面开辟了一个皇家犬园,养了藏獒、北京犬、西施犬、八哥犬、蒙古细犬、西施犬、松狮犬、中国沙皮犬、下司犬、柴狗、昆马犬、川东犬……各种狗品种。
御史曾多次劝告皇帝,但无济于事。御史很是苦恼,
一天御史听到皇帝的皇家犬园因为犬种太多了,所以需要人手而招揽饲养员、训犬师…的时候,突然记上心来。
要求皇帝把这任务交给自己,按理说,这种事情由宫里太监负责就好了,还用得着他这个御史吗?
但是皇帝马上答应了御史的要求,因为一来耳根子清净一点,不用被御史劝说了。二来如果御史办事不力的话,自己就可以找理由处罚他。
还别说!御史还是有些能耐的,干这工作还真是效率不低,很快就招揽了足够的饲养员、训犬师…人员,皇帝很是满意。
在饲养员、训犬师…人员努力下,那些狗被养的膘肥体壮,而且那些狗被训练的很是驯良。负责打猎的唐狗、川东猎犬、四川清犬、四川凉山犬、贵州下司犬、广东潮州犬、广东骨嘴沙皮、山东细狗、河北细狗、陕西细狗、蒙古细犬、湖北箭毛、虎斑犬、广西笔尾灰打猎非常勇猛,而其他的狗却很会讨好人喜欢。
尤其是一条柴狗特别的聪明之极,不但可以听懂很多的话,而且对那些手势都反应灵敏。特别温驯,皇帝很是满意,经常牵着这条柴狗玩。
他很是意外,这个御史原来办事这么靠谱的。
这天散朝了,皇帝邀请那些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面游玩,顺便要大家欣赏一下自己养的狗。尤其是那条柴狗没有人牵着,直接放了绳子让它自由地走,大家也纷纷夸这条柴狗训练得好,皇家犬园的狗优良……。
大家正夸着,忽然画风突变,这条柴狗猛然向几位朝廷命官扑去,并一连咬伤了五人。因为众人不敢打这皇帝的爱犬,所以只能躲,逃避。这条柴狗除了当宠物犬用之外还是当猎犬使的,勇猛无比,所以这五人被咬得不轻。
训犬师赶紧跑了过来,给狗套上绳子,才拉住了这柴狗。(奇怪的是!这柴狗刚才还对五个朝廷命官凶神恶煞的,但对其他人却还是温驯得很,此时早就恢复了往常的温和。)
这柴狗咬伤了五个朝廷命官而且是皇帝宠爱的人,这还得了。皇帝当时就大怒,询问训犬师:这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训练狗的。
训犬师吓坏了,回答道:这狗一向是尽忠职守的,而且性格温驯,它不咬其他人,看到这五个朝廷命官咬,可能是有原因的?听说狗的鼻子是非常灵的,很可能是它们闻到了,人闻不到的东西。
皇帝一听认为有点道理,刚好他又看到了参这五位大臣的奏章,奏章中说这五位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要是在平时,皇帝不信不说,还会把参这五位宠臣的人处罚的。
这次皇帝命人去调查,发现参这五位宠臣的情况属实,证据确凿。这下可把皇帝给气坏了,他没有想到自己所认为的忠臣,背后居然是这样的?
皇帝此时意外发现,这只柴狗怎么咬的都是贪官?难道它真有识别贪官的能力?就像训犬师说的,狗的鼻子是非常灵的,很可能它闻到了人闻不到的东西?可能是条很有灵性的狗?
想到这里,皇帝第二天上朝时带着柴狗进殿,皇帝让百官站好,然后训犬师就牵着柴狗从他们身边一个个经过。
当训犬师走到一个宰相身边的时候,这只柴狗就狠狠地朝他身上扑去。这位宰相大惊失色,皇帝马上下令让人去搜查他的府邸。没想到果然有问题,皇帝看了十分满意。就在朝堂上当面夸奖说这只柴狗有识别好官、坏官的能力。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起说了出来。众大臣们听了惊讶不已,随即就高呼万岁,说这条柴狗是上天给安排的福报。
王桂顺,长安城内的王侯贵族,在世袭家族爵位的前一年,他刚刚十七岁。
王桂顺心地善良,长的也好看,但是有一点笨,不擅长读书。家中有一条老黄狗,王桂顺天天带在身边,照顾大黄狗就和家人一样。
有一天,带着大黄狗遛弯,忽然下起暴雨,王桂顺带着大黄狗去土地庙避雨。就看到三个恶少正在欺负一个老婆婆,他们把乞丐婆婆的碗踢飞。
乞丐婆婆倒在雨地里,看到这样的事情,王桂顺是不能忍受的,于是将乞丐婆婆扶起,带回到土地庙。
三个恶少看看王桂顺,看样子也是富贵公子哥,三恶少悄悄说了几句话,便将王桂顺围在中间,一个人说:“你长得不错,还尊老爱幼呀!”
“我们的事你也敢管?”
另两个不由分说,就开始毒打王桂顺。王桂顺胆子小就要逃跑,三个人将他围在中间,老黄狗猛扑过来,但终究年纪有点老,被恶少扔来的石头打中脑袋,倒地不起。
雨越下越大,三恶少急忙躲进土地庙避雨,并且关上大门。
王桂顺脱了外套,包着老黄狗,带着乞丐婆婆一起回家。回家后,老黄狗好几天都没有进食,脑袋上的伤口溃烂而死。
王桂顺痛哭,埋葬了老黄狗,好像失去了亲人一样悲伤。
乞丐婆婆十分感谢王桂顺,就要离开。王桂顺说:“婆婆,你就住在我家,小心再遇到那些坏人。”
婆婆说:“我没事,公子你也要小心呀,他们是这里有名的恶少,他们不会放过你的。”
当晚梦到老黄狗回家,对王桂顺说:“主人养育我和家人一样,我却不能保护主人,以后我会报答主人的。主人以后在外要多加小心,那三个坏人会再来的。”
王桂顺梦中惊醒,一想到老黄狗就流泪。
有一天,王桂顺去乡下办事,坐了一条小船。忽然迎面来了一条船,上面有三个恶少,还多了两个少年,一共五个人。
三恶少正在玩水,忽然看到王桂顺就笑了。
王桂顺很害怕,靠岸后马上离开码头,躲到亭子后面,悄悄看着扫恶少离开了,才继续上路。
走了一里地,忽然看到林中窜出三个恶少,他们早就躲在里面等着王桂顺。一个人捂住王桂顺的嘴,一个人抓着他的胳膊,还有一个人就要行凶。
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忽然冲出一条大花狗,狂咬三恶少,其中一人被咬断一条腿,剩下二人急忙逃跑。
大花狗追上去咬了一人的胳膊,另一人的肩膀。
王桂顺安全得救,整理了一下衣服,急忙追上大花狗。大花狗一直跑到一间茅草屋,蹲在篱笆下,看着王桂顺,然后闭上了眼睛。
王桂顺仔细一看原来是依着大花狗,腿还有点瘸,这时一个老汉正在打扫院子,看到王桂顺笑着说:“这是我家的老黑,腿瘸了半年多,昨晚死了,公子看一条死狗做什么?不嫌臭吗。”
王桂顺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晚上做梦,梦见自己的大黄狗回来了,说:“主人,我已经替你报仇了,冥王可怜我是一条狗,让我投胎做人,今天特来告辞,以后再也不能相见了。”
说完,老黄狗跪地磕头离去。
王桂顺给老黄狗做了一场法事,盖了一间小庙。后来听人说,那三个恶少都成了废人,不能作恶欺负人。
后来王桂顺世袭继承了爵位,做了许多利好百姓的事情。
(故事完。)
清朝嘉庆年间,寿阳县城郊有户姓陈的人家,户主陈老爹六十来岁的年纪,年轻时为了一家老小辛苦奔波,落下一身伤病。
陈老爹有两子两女,两个女儿早已出嫁,日子也都过得去,大儿子陈喜已经成婚,儿媳姓方,过门不足五年,已生下一对龙凤胎,小儿子陈庆十三岁,还未成年。
陈喜孝顺,方氏贤惠,成婚后并未与父亲兄弟分家,一是希望一家人不分离,二是体谅父母之苦,三是疼爱弟弟,想着为其成家立室。
陈家有几亩田地,虽算不上肥沃,但也够吃,农闲之余,陈喜就赶上驴子,贩卖货物挣钱。
陈老爹做不得重活,就在院中种些青菜,分担些家用,老伴儿胡氏照看孙子孙女,儿媳方氏针线手艺好,也能靠此贴补家用,一家人和睦,生活美满。
这一天,陈喜出外走商,中途在路边休息,隐约听得后面草丛中有动静,他过去一看,原来是几条狗,那狗妈妈已经死了,身上趴着五条小狗,都不足月,有四只已经断了气,只有一只还活着,刚才的声音就是它发出来的。
陈喜这人心肠好,就挖了个坑,将那几只埋掉,把幸存的这只带回了家,养了起来,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豆饼”。
不知是时来运转,还是豆饼带来财运,自从那日开始,陈喜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日子也好起来,到了第三年,他又添了两匹驴子,增加了货物种类,带着陈庆一同外出,让弟弟学习经商技巧。
这年腊月初二是胡氏的生日,两个女儿带着家人都来了,为母亲祝寿,一大家人欢坐一堂,好不热闹。
酒足饭饱,胡氏说道:“庆儿已经十六岁,也该考虑婚姻大事了,前不久,东村沈大姑找过我,介绍了几家姑娘,我想等过了年,就分别见一见,感觉不错的就先把亲事定下来。”
“婆婆说得对,早些给二叔定下,否则好姑娘都被人给挑走了。”方氏性子爽朗,这句话把一家人都逗乐了。
陈喜笑着说道:“这几年运气好,有些个积蓄,我和爹合计过了,现在住的地方太小,房子也旧,等过了年找块大地基盖新宅,到时一家人都搬过去,给二弟留几间大屋子当婚房。”
“喜子说得对,现在宽裕了,就应该盖新宅子,庆儿成婚也得抓紧,我是大姐先表个态,庆儿新婚用的被褥、衣服、装饰等,我包了。”
“大姐负责这些,那我这个做二姐的,就给庆儿添置新家具吧。”
“大姐二姐豪气,我绝对找块好地,将宅子盖得漂漂亮亮的。”四姐弟自小相亲,多年来感情都很好,陈喜很高兴。
看着儿女们和睦,陈老爹夫妇满是欣慰。转眼过了年,陈喜开始物色宅地。
这日,药材铺刘掌柜找到陈喜,说自己有套老宅,两出两进的院落,荒废多年,房子都倒了,愿意出售,陈喜很高兴,就让刘掌柜带他去看看。废宅离陈家宅子不太远,挺宽敞,只是多年不住人,房子倒塌,杂草丛生。
刘掌柜说:“宅子原主人姓何,在城里开布庄,二十多年前,他一家搬去太原府,因他欠我一笔银子,就将宅子给了我,当时宅子挺新,才盖了三年不到,这里离我铺子有些远,就没搬,后来我去泽州呆了许多年,没顾上修缮,就成了这个样子。”
破旧无所谓,反正自己要盖新宅,陈喜对此并不在意,刘掌柜开出的价格合理,陈喜与父亲商量后,买了下来。
此时正好开春儿,陈喜请了人,开始动工,先清理废墟。陈老爹每天都过来看看,豆饼也跟着他一起来,工匠们干活时,豆饼也围在旁边玩耍。
中午时分,陈老爹带着小儿子陈庆和儿媳方氏给工匠们送饭,豆饼也跟着来了,它围着地基转悠了好几圈,突然狂吠起来,陈喜怎样安抚都不行。
养了三四年,豆饼一向很听话,这种情况还真是少见。邻居赵财在一旁说:“喜子哥,昨天拆西屋时,挖出一窝蛇,有七八条呢,你当时不在,我们就给放了,豆饼肯定是闻到气味儿了,这才乱叫。”
陈喜觉得有理,也没多想,让弟弟将狗带回去,陈庆拽着豆饼回家,费好大劲才拖走,豆饼很不情愿,被拉出好远,还回头瞅着废宅“汪汪”叫。
次日吃过早饭,陈喜去到新宅,工匠们早就来了,开始干活儿。大概半个时辰后,豆饼跑来了,以往都是家人带着,它才会过来,可今天奇怪,自己跑来了。
豆饼围着地基乱转,还时不时发出吠声,搞得工匠们无法干活,陈喜有些生气,就大声呵斥,豆饼不听,照样捣乱,陈喜找了根麻绳,准备把它拴起来。
此时,有个青衣灰帽的老者站在旁边,这老者须发半白,看上去七十多岁年纪,有些仙风道骨,他着这一切,嘴角露出微笑。陈喜见状,连忙上前行礼道:“这位老丈怎么称呼,站在此处有何见教?”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老朽姓王,贱名不足道,请教更不敢当,我见你家狗子有些怪异,禁不住停下观望。”
陈喜苦笑道:“哎!养了好几年了,一向听话,谁知前日挖出一窝大蛇,留下些气味,这狗子就不听话了,今日专门跑来捣乱,真是气煞人。”
“非也、非也,令狗子发狂的并不是大蛇,你让工匠向下挖上四尺,就明白了。”老者说完此话,转身走了,陈喜喊了两声,他都没有回头。
现在怎么办?豆饼瞎捣乱,影响大家干活儿,可若是按老者之言,向下挖四尺,这太费劲了。赵财似乎看出他的为难,上前说道:“喜子哥,我看那老者仙风道骨,像个神仙,还是听他的话,往下挖一挖吧,豆饼是在西头两间屋那叫唤,我们就从那里开挖。”
其他那些工匠也是这个意思,陈喜很感动,许诺给大家增加工钱。就这样,在赵财带领下,大家开始向下挖。
十几个工匠,都是二三十岁小伙子,有的是力气,干起活儿来也快,半个时辰后,最西面那间搞完了,大家休息一会儿,接着挖。
众人赶紧围过去,地下露出一截腐烂的木板,大家沿着木板继续挖,竟挖出两具腐烂的棺木。有个工匠曾学过木工,他说:“这板材不错,一般人家用不起,看这腐烂的程度,至少躺在这四十年了,双棺并排,应该是对夫妻。”
“那老者真是神人啊!”赵财脱口而出,他接着说:“喜子哥,这怎么办?”
陈喜叹了口气说:“哎!是我们打扰了人家,占了人家的住处,这样吧,我买两幅棺木,将她们重新安葬吧,也不知道老者是哪里人,住在何处?否则就请他看一看,葬在哪里合适?”
赵财道:“这个好说,我有个表姐夫是衙门差役,请他打听个人不难,我这就去找他。”
赵财走后,陈喜让工匠看好现场,他去找了棺材铺霍掌柜,“霍记”有不少现成棺木,是给那些应急者,以及义庄准备的,陈喜要了两副,让伙计拉去旧宅。
棺内之人早已化为白骨,从随葬物品来看,应该是个富家,有不少金饰,陈喜不为所动,连同遗骨,一起装殓入新棺,然后请人拉去城外义庄,暂且存放。
老者还真神,棺材拉走后,豆饼不再狂吠,更没有捣乱,它转悠几圈后跑走了,八成是回了家。现在没事了,工匠们又重新填土,开始打地基。
赵财那个表姐夫果然厉害,三天不到就打听到王姓老者的情况,原来这老者名叫王博扬,就住在城东,今年七十六岁,王博扬虽出生在寿阳县,但十岁时就跟着父亲去了洛阳,他父亲是个风水师,将一身本事传给了儿子,父亲去世时,王博扬三十岁,已经很有名气。
五年前,七十一岁的王博扬不再给人看风水,他将洛阳家业交给长子打理,自己则回祖籍寿阳安度晚年,也是落叶归根吧。
得知情况后,陈喜买了些礼品,亲自登门致谢,同时请教王博扬,挖出的遗骨葬在何处。
王博扬说道:“入土为安,只要不影响他人,葬在何处都行,城南十里有片柳树,那里没有农田,环境也清幽,葬在那里吧。”陈喜遵照王博扬建议,将棺木葬在了城南。
三个月后,陈家新宅盖好,择了个好日子,一家人搬入新宅。陈喜在宅子一角,专门盖了间狗舍,给豆饼居住。
两年后,陈庆结婚成家,陈喜将前院让给弟弟弟媳住,自己一家和父母住在后院,弟媳妇姓崔,样貌秀气,她没有妻子方氏那般爽朗,但贤惠优胜,兄弟相亲、妯娌和睦、婆媳相敬。
所谓家和万事兴,在这种家庭氛围下,不想发家都难,几年后,陈喜陈庆兄弟,在城郊开了家货栈,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慢慢成了大富之家。
【写在最后】
许多事情,本就无法解释,王博扬怎会预料宅子下面有东西,这个我们无从可知,毕竟古代风水学说多少掺杂着一些虚幻,但现实生活中盖房子,对地基的要求确实很高,因为他是整个房子的基础。
其实这则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做人要以善行为本,你这一刻做下的善事,说不准在以后的某一天,回报就会到来。
就比如陈喜,他几年前救下一只小狗,也就是豆饼,这就是善行,结果翻盖旧宅时,豆饼跑到宅子上狂吠,或许是它嗅到了腐烂棺木,豆饼的狂吠引起王博扬的注意,这才下挖四尺,发现腐棺。
我们暂且不说,宅下有棺木是否意味着凶兆,但从豆饼提醒主人这一点来看,就是陈喜种善因得善果的福泽了,所以说人生在世,还需以善为本,不福佑自身、也会恩泽后世。
民间故事:九岁落水被救,十六溺水而亡,是意外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民间故事:六十年代平坟事件,参与男子离奇死亡,背后有何隐情?
民间故事:新生男婴不哭反笑,父亲大惊:这是个怪物,赶紧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