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狗的小房子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汪汪!”
“哎呀,我怎么又忘了?女主人要骂的!”
躺在窗台上晒太阳的小猫听见了,对小狗说:
“不要怕,她不骂的。她多好、多和气呀!”
小狗说:“她对我不怎么和气。我一叫,她就喊:‘讨厌!瞎叫唤什么?’她不喜欢听我叫。”
小猫说:“我喜欢听你叫。夜里什么声儿都没有,真害怕。要是大狼悄悄来了,怎么办?”
小狗觉得很奇怪:“你睡在屋子里,怎么还害怕呢?”
小猫说:“她没睡着的时候,我不害怕。她搂着我。可是她睡着了,就松开手,那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就害怕。你一叫,我就想:啊,还有小狗哪!小狗跟我在一起!我就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小狗听了,觉得非常高兴。他像发疯一样,蹦蹦跳跳地从院子这一头跑到那一头,又从那一头跑回来,一边跑,一边——
“汪汪!汪汪!汪汪汪!”
正叫得起劲儿,房门打开了。女主人站在台阶上,怒气冲冲地喊:
“讨厌死啦!你瞎叫唤什么?又没有人来!再叫,看我抽你不!”
喊完,她走进去,还把门摔得“砰”地一响。
小狗站住,吐吐舌头,小声说:
“看,骂了吧?”
小猫说:“要是也骂我,多好!”
小狗又奇怪了:“你喜欢人家骂?”
小猫说:“哎呀,你不知道!她老是抱着我,老是抱着!还亲我,还说:‘啊,我的小猫咪!啊,我的小猫咪!’——真烦!”
小狗没说话,心想:小猫可真是奇怪的东西!
小猫又对小狗说:“咱们到门口去玩儿吧!”
小狗说:“门口没意思,咱们到小河边去吧,小河边可好玩儿啦!”
小猫问:“小河边远吗?”
小狗说:“不太远,穿过树林就是。”
小猫说:“我不!碰见大狼怎么办?”
小狗说:“大狼怕什么!我可有劲儿啦!我咬他,把他咬流血!”
小猫看看小狗,说:“去你的吧!你那么小,根本打不过大狼!”
小狗说:“我用枪打他!‘砰’!打死啦!”
小猫问:“你有枪吗?”
小狗说:“有!怎么没有!”
他们就决定到小河边去玩儿。
刚要走,小猫又说:
“我不去啦!要是下雨怎么办?”
小狗说:“不会下的!”
小猫说:“要是下了呢?”
“那咱们就躲在树林里。树林里的树叶可密啦,小雨根本落
不到树林里来!”
“要是下大雨呢?”
《新颖的泥名片》一课是一堂手工制作课,目的是能通过对自己名片的设计制作过程,更深入的了解名片,并能够借鉴其他艺术设计元素,为自己设计出新颖美观的个性化名片。本课更多的重视了对学生艺术感受、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因此,为了在教学中较全面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体现新课改精神,我对本课做了如下设计:
1情景导入、身临其境
一开始我就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利用了表演法,请两名学生表演大人初次见面时交换名片的情景,课前请两名学生练习表演,并请了音乐老师做指导,力求在表情、动作等方面做到惟妙惟肖、生动逼真。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更直观地观察名片,课前我用彩色的八开卡纸特制了两张超级大名片。上课伊始,一名着黑色小西服的男生和一名穿红色小礼服的女生分别从讲台的两边走上来,活泼地打招呼:“嗨,你好,我叫刘丕玄木。”“嗨,你好,我叫张艺楠。”并交换了名片,台下的学生兴趣盎然又充满好奇地望着他们。于是我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模拟大人初次见面的场景。他们交换的是什么东西?”大家齐声说:“名片。”我又问:“你能猜一猜名片有什么用吗?”立刻就有学生大胆猜想:“为了让别人认识自己而制作的纸片。”“他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名片的来历,你就清楚了。”并播放课件制作的动画片《名片的来历》。
通过实情实景的小品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作品展示环节――“找朋友”做铺垫。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需要教师活跃思维、勤恳钻研,将新颖别致的艺术导入方法融入课堂,本课表演法的导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探索发现、展开联想
重点部分从名片的设计到制作完成,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表达中进行,教师只在其中穿针引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现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