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调查报告怎么写?下面我们九月范文网调查报告频道给大家精编的13篇关于健康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一、生活习惯调查
二、健康问题调查
三、健康意识调查
四、建议和对策
综上所述,健康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但现代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健康问题。通过这次健康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健康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来改善现状,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持续改善。希望未来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健康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摘要:本文是关于就当前社会,老年人对自身常见疾病的不自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以解决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为目的的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普及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运动方式、营养知识,如耳鸣、眼花、膝关节疼痛等。
关键词:老年人常见疾病:耳鸣,眼花知识宣讲
一、健康知识宣讲
(一)以知识结合舞台表演形式进行演讲
以往都是专业人士(教师、教授、医生等)开展健康讲座,这次事由学生团队宣讲,充满活力,热情洋溢,可以传递更多积极的正能量;
1、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1)耳鸣
(2)眼花
(3)膝关节疼痛
(4)颈椎病
以往的健康宣讲都是以“讲”为主,形式比较单调,我们的宣讲则是演讲与表演、实操结合,通俗易懂;
1、经典歌曲演绎
(1)红歌串烧:《闪闪的红星》、《映山红》
(2)经典电视剧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2、游戏互动环节
(1)、你画我猜,送奖品游戏互动
二、探访社区
(一)与老年人艺术团文艺互动
赴临安文昌阁社区与文昌阁老年文艺团的成员们进行了一次文艺表演的互动交流。
1、文艺互动节目
(1)学生跳唱类节目《幸福拍手歌》
(2)老年人艺术团经典越剧演绎
(二)社区志愿者活动
帮助文昌阁社区绘制一份心愿树的海报和4块黑板报。
2、活动主题
(1)心愿树主题:写下老年人的微小心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的心愿变成现实。
(2)黑板报主题:军旅题材以及防火防灾。
日前举行的中国家庭健康大会发布了今年中国家庭健康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近一半的家庭成员出现过焦虑沮丧的情绪,而经过疫情之后公众对传染病防控的意识增强,但是对自我健康指标监测意识仍然偏低。
近半家庭成员曾出现焦虑沮丧情绪
中国家庭健康指数调查发现,高达45.6%的调查对象出现过焦虑或沮丧的情况,仅有17.9%的调查对象愿意主动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30.5%的调查对象能够主动与家人倾诉。公众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意识有所提升:高达96.7%的公众已经形成“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掩盖口鼻”,有95.6%的公众形成了“避免与病畜、病禽接触”的观念;但在视力健康方面青少年观看电子屏幕大大增加,仅有18.1%的青少年能做到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超过15分钟。
公众有针对性的自我健康监测意识偏低
调查还发现,公众有针对性的自我健康监测意识偏低,仅有19.5%的癌症高危人群能够每年参加一次防癌体检。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我们怎样减少在家庭饮食中减盐,减糖,减油,以及保持健康的体重,让孩子注意用眼的"卫生,所以这些我们都有现成的知识、技术、技能。但是过去苦于我们没有落实落细,所以我们将通过政府的关心支持,通过我们的社团组织,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成员,包括每个孩子和母亲。这样就能实实在在的把影响健康的因素干预到位,真正通过每一个家庭的健康来助力健康中国。
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增多应寻求专业帮助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本”,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饮食健康越发的重视,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方面违法违规现象的曝光率不断升高,也让大家认识到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
1、街头食品加工者构成十分混杂,有农民、菜农、在职工人、城市闲散劳动等。一般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
2、街头食品经营设施简陋,卫生防护设施不健全。
3、街头食品摊点一般集聚在人群密集,流动大的公共场所,比如学校门口,空气中的尘埃细菌极易污染食物。
4、管理混乱食品卫生监督不力,街头食物的卫生根本无法保证。例如油炸食品可能经过多次污染。首先不能保证它是新鲜的,其次不能保证它洗干净了而且经过消毒,然后你也不能保证油的质量,最后连调味品的卫生也无法保证,还要在一个不卫生环境中就餐。按理说不会有人敢吃它,而中学生就偏偏喜爱这类食品。
1:你平时吃一些路边食品吗如油炸食物烧烤等等
2:你有问过关于卫生方面的话题
3:在选择食品时你最在意的是
4:你知道三无产品吗
5:你会主动询问价格吗
6:你介意使用ppa溶液之类所浸泡过的食品
经过问卷调查,证实有45%的同学爱吃油炸食品,因为食后没发现不适,就继续吃下去有59%人平时吃烧烤,11%人不吃;23%人认为街边烧烤不安全,7%人认为安全;29%人不了解街边烧烤小店的食品安全状况,11%人了解;30%人均表示不会太在意价格;20%人赞同烧料泡ppa溶液,20%人不赞同。
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社会中担负着多重角色,同时还面对着繁重而紧张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伤医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医务人员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工作的巨大压力。
1、在美国,医生身心疲惫是非常普遍的,并且日趋严重。20xx年12月梅奥杂志(MayoClinicProceedings)的一篇研究报告,采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一个用以诊断身心疲惫的标准),对6880美国各科医生的工作生活是否平衡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身心疲惫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医生经历职业上的疲乏,表现在情绪不稳,工作无激情,无成就感,中年一线医生尤其突出。医生罹患抑郁症及自杀的比率大约在39%,远高于一般民众(6.4%)。
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邹至礼等人在论文《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指出,在工作中,95.2%的医务人员有中度及以上的压力,这使得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心理应激状态,且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一项调查发现,医务人员中36.3%处于抑郁状态,甚至大约有22.5%处于中度或重度抑郁状态。
3、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成熟,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压力很难得到释放与排解。
20xx年3月24日,因医闹事件患上抑郁症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世林教授从八楼办公室跳下身亡。而张教授在数年前,就因为一起医闹事件出现了情绪低落、沮丧等抑郁症的症状,后经过治疗,症状得以控制。病情好转后在门诊工作期间,因为一次膀胱镜检查,家属反复纠缠,导致张教授抑郁症病情反复加重,这一次,工作压力导致的抑郁症夺走了张教授的生命,一位技艺精湛、德高望重的外科专家离开了我们,留下无尽的感伤与叹息。
这件事为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敲响了警钟,有媒体呼医务人员要注意减压,自我心理疏导,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远离抑郁之类的心理疾患。
然而现实是,在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并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在医生遇到医疗纠纷时,也没有专业的机构跟进帮助医生处理,在杀医伤医事件以后,更没有对受害者和家属做危机干预的意识。在巨大的压力下,医生常常处于一种孤独无助的状态。
因此,关心促进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在遇到纠纷时,从法律的角度给予保护支持,在伤医杀医事件爆发后,给予危机干预,非常的紧迫与必要。
看完了《中国健康调查》,多吃水果蔬菜,菌类,坚果,全谷物。少吃面食,面包点心蛋糕。
尽量不吃牛肉猪肉鸡肉,干酪牛奶酸奶。蛋类我不能拒绝啦!同等量的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他们所获得的蛋白质是一样的。各自的好坏也不同,植物性食物没有胆固醇,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缺点是缺少维生素b12。动物性蛋白质除了吸收快一点,剩下的.都是缺点。
男性每天大摄入100克的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最高的孩子却容易患肝癌。高蛋白摄入,促进癌症发病率;牛奶当中含87%的酪蛋白,在同样的癌症条件下,越少摄入,病情控制的越好。在控制癌症发病方面,营养比致癌物影响更大。
动物性食物胆固醇超高,脂肪也超高。研究者解释说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动物蛋质能够增加体内酸负荷。而酸负荷增加意味着我们的血液和组织环境偏向酸性,而我们的身体并不能适应这种酸性环境,为了中和这些酸,身体使用了钙,因为钙是一种有效的碱。但是钙也必须由某个地方产生,其中这些钙就会被从骨骼当中分离处来。随着钙的损失,骨骼变得更为虚弱,变得更为容易骨折。
5月20日是第xx个全国学生营养日,最新的杭州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数据新鲜出炉。数据结果显示,相对于营养不良,xx市学生的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情况更为明显。
更值得警惕的是,18.88%的.学生有贫血症状,这意味着每6个学生中就有1人贫血。其中,87.35%的贫血学生属于边缘性贫血(指血红蛋白介于标准值与轻度贫血值之间,由于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察觉),应科学合理调整膳食。
1、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吃好早餐。多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动物血、肝脏、蛋黄、廋肉、贝类和黑木耳等含铁丰富,可使用含铁酱油。
3、至于吃零食也有讲究:多选用奶类、水果和蔬菜类、坚果类食物;吃零食不要离正餐太近,每天不超过3次;少吃油炸、过甜或过咸的零食;养成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的习惯。
目前,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膳食热量供给基本达到标准,但蛋白质供给量偏低,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明显不足。由于膳食中铁的吸收利用率低。
健康体检部分疾病调查报告健康体检是人们在无不适症状的情况下,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仪器检查,从而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起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为了提高生命质量,增强人们预防保健认识,我院开展了健康体检这项工作。自20xx年5月~20xx年11月,已有5988人接受了健康体检。从体检结果看,疾病的阳性率多数单位高达80,疾病的种类繁多,同时发现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这三种病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此次,随机抽样1010人,针对这三种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
1、资料
与对象1.1资料抽样人群中,男681人,女329人,后按照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岁以上五个年龄段进行统计,不同年龄段三种疾病发病情况比较例(略)1.2对象机关干部与普通职员,以轻型、中型体力劳动为主。
2、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发病人数以35~44岁年龄组为主。这三种疾病的患病人群男性高于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种疾病之首。
3、讨论
3.2生理因素进入该期的个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开始从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随着改革所产生的危机,迎运而生的困扰增加,同时对新生事物的学习和应变,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
3.3饮食不当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维持机体生理需要,营养过剩或营养素不平衡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显增加。当然,吸烟、饮酒、摄盐过量是男性发病过高的另外一个原因。
3.4缺乏体育锻炼运动可加强人的心脏功能,保持血压稳定,运动可加速脂质代谢,防止血脂升高,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加防御疾病的能力,有助于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机关干部由于长期的紧张、疲劳、没有很好的调适机体,各种疾病便乘虚而入。
3.5高脂血症是一种脂类代谢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是可以逆转的。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07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07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一、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二、常见问题的处理
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查发现,95%的受调查者表示与班级和宿舍同学关系尚可,而其中主要以大一、大二为主。当别人与自己意见或观点不同时,69%的人表示会试图通过沟通达成一致,这表明进入大学以后,大多数学生在对人处事的看法上比高中有了较大的飞跃。但是,还有31%的学生在遇到这方面困扰时处理方法有待改善和提高。
问及遇到挫折的态度时,75%的受调查者表示会冷静处理,只有少部分人表示会绝望沮丧或大发脾气,而女生又占其中的大多数,这表明我校女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缓减压力的方式还有待加强。
三、自卑、压力与生活目标
调查发现,82%的人都有过自卑感,在经常自卑的人群中55%是女生,而其中又以低年级女生为主。经常有自卑感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仅有55%的人表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
四、就业压力及职业选择
在问及对自己的前途是否感到担忧时,30%的人经常对自己的前途担忧,低年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与高年级学生其中所占比例不相上下,这说明社会竞争的压力以及就业形势等问题对我校大学生产生了普遍的影响。
因此,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咨询,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问及对职业的选择标准时,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收入高有发展前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工作稳定轻松,这表明我校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比较高,而这极有可能造成就业上的困难,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原因。
五、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与上一次心理咨询中心问卷调查活动相比,这次调查活动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心理咨询中心,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可见,由于近年来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宣传力度的"增加,它已逐渐被我校同学了解。
当问及对接受心理咨询的同学的看法时,86%的人都认为这些同学能够很好地正视自己,而且高年级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达到了100%。但同时,仍有2%的人认为这些人有心理疾病,可见,我校仍有少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
六、意见与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学校各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可通过组织讲座、开展培训等活动,使同学们明确生活目标,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应对挫折的能力,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将遇到的挫折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帮助我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我校大学生认清现阶段就业形势的严峻,脚踏实地,练好自身的基本功,端正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
同时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并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及咨询,切实解决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笔者对园内护士进行了大规模的心理卫生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2)自评心理卫生量表:选择国内外信度和效度较好的心理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
(3)对健康区护理人员与护理区的护理人员进行CMI(康奈尔医学问卷)及霍氏职业兴趣测验的评定。
(4)成立科研调查组:由精神科资深专家对调查组成员即各居住区护理员、护士进行调研,统一调查方法和操作程序,分区进行集体评定,并计时收回问卷。
(5)由专业人员验收,集中各类资料,分类输入电脑,并做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完成情况
实际在院护理人员15人,共发问卷量表15份,回收15份,占100%.作废0份。
其中健康区护理人员8人,实发8份,回收8份,回收率100%;护理区护理人员7人。测评15人。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15人。2%对居住条件满意,66.7%对饮食满意,89.5%对亲属关心程度满意,90.3%有幸福感。32%合并慢性躯体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骨关节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脏疾病、肿瘤及慢性失眠症等).最大心愿是希望健康长寿;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受到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子女多来探望;饮食、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等.
2.2量表评分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平均总分为62.9±13.9,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它6个因子评分分别为16.9±5.5、10.8±3。0、6.9±1.6、6.6±1.5、11.5±2.8、10.1±3.3.SDS平均分为31.2±11.2.SAS平均分为28.8±7.9.BSSD平均分为43.3±11。7.HIS平均分为8.7±3.3,Rosen指数5.7±.3。
2.3心理障碍分布情况
根据量表测试结果,合并心理障碍者10人,占全体的66.7%,其中抑郁障碍7人,占46.7%,焦虑障碍3人,占20%。对养老院护理工作有兴趣的4人,占全体的26.6%,对养老院工作无兴趣的11人,占全体的73.3%
3讨论
日前,在由香港大公报、大公网健康频道联合发起的主题为“关爱女性健康、影响全中国”系列公益活动上,微软在线旗下中国第一白领门户msn中文网健康频道发布了联合艾瑞咨询集团所做的《都市白领“亚性福”健康调查》,深度呈现和解读了都市白领的两性生活与情感状态。报告显示,中国白领的“性福”状况不容乐观:近九成的白领处于亚性福状态,而亚性福的普遍又进一步增加了夫妻争执与出轨行为。同时,白领性福观越来越宽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已成普遍现象。
据了解,“关爱女性健康、影响全中国”系列主题公益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女性健康素质的提高,维护广大女性的切身利益,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为推动女性健康知识在全系普及和传播,提高女生健康意识与水平,树立健康生活理念。msn中文网发布的《都市白领“亚性福”健康调查》则从都市白领的性福状态、都市白领情感冲突以及都市白领的性福观三个方面进行问卷的设计,围绕当下白领两性生活、家庭危机以及对报告中显示88%的受访白领对自己性爱质量表示不满意,评分在10分以下;63%的女性难以达到高潮,其中90%女性选择伪高潮;而谓伪高潮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男人缺技巧,女人太单调。对此,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刘中一博士表示:“偶尔、适度的伪装并无不妥,在一些特殊时刻或场合也许更利于性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双方关系的亲密。但性生活中技巧不是万能的。真诚、平等和尊重才是开启性福生活的三把金钥匙。”
同时报告也指出93%白领认为性生活对夫妻感情很重要;而对性生活满意度较低(1-4分)的夫妻中,44%的夫妻经常争吵,而46%的白领有过出轨行为。对于出轨行为,女人对出轨的宽容度更高,59%的女人倾向原谅对方。刘中一博士对此解读为:“性生活不满意,尤其是一方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让人心情烦躁,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现代性科学证明,性生活时人体分泌的一种肽,可以安神、缓解焦虑等。性生活有时候是过一种情致,不是一种活动。出轨很多时候出轨是寻求一种性关系,而不是性行为。”
相较于常规的调查报告,msn中文网健康频道此次发布的《都市白领“亚性福”健康调查》基于网络开放式调研,获得了男女用户在性问题上各个领域的比较客观真实的隐私情况,以独特方式呈现当下都市白领最现实的写照,成为活动最大的亮点。
《中国tihuanbiaoti》内容概要:“中国健康调查”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它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年精诚合作的巅峰之作……
《中国tihuanbiaoti》读后感:这本书太好了,我一收到这本书就不停的看,我是一个追求健康的女人,我今年49岁了,以前工作忙,没有功夫照顾在意自己的身体,从08年以来自己想明白了,就过着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就潜心研究健,康。这本书他使你颠覆以前的理念,以前对于蛋白质、牛奶、维生素的认识总是模糊的,各说不一,现在我坚定了,吃素食,不喝牛奶,尽量多吃蔬菜水果,吃全谷类粮食,多吃粗,因为此书的作者美国的坎贝尔博士及托马斯坎贝尔是经过对于动物及人体的"实验研究出来的结果,而且他们本身也不是虚伪的,是真实的做学问的人,没有任何的商业目的的人,因此我非常相信他的研究成果,按照他们的理论可以一生不得病,可以健康的活着,这是多么开心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