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济人,你对我校的王牌专业桥梁工程有多少了解?作为现代的文明人,你对影响我们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有多少了解?作为新时代的公民,你对当下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又有着怎样的评价?
本门课程通过桥梁工程融科学与技术、审美与伦理、历史与文化、经济与社会等多元的特征和内涵属性的合理阐释,让同学们涉猎桥梁的基础知识,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掌握桥梁景观评价的基本原则,提升桥梁建筑的审美素养,养成从科学技术和价值内涵的视角剖析事物和对象本质的思维方式,在讨论和团队合作中加强表达和沟通能力,在对桥梁大师和桥梁经典的了解和赏析中培养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
请相信,你与《桥梁工程、科技与文化》的邂逅,将成为一个美好的开始。一个同济人以桥梁为媒深入了解同济历史和同济精神的开始;一个现代人了解桥梁发展史和欣赏桥梁的开始;一个以桥梁模型制作为媒,使“局外人”变为桥梁人的开始;一个以桥梁景观评判来提升个人美学素养的开始;更是一个聆听有温度的桥梁故事、感受有情怀的桥梁人物的开始……
授课教师简介:
孙利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
现任桥梁工程系主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副主席。研究领域:桥梁健康监测、振动控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等。
王达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桥梁工程系党总支委员,兼任国际桥梁维护与安全协会(IABMAS)结构健康监测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桥梁维护与安全,计算机视觉,桥梁造型与景观,车致空气动力学。
2.《桥梁发展史与科技人文》,校级“长青系列”通识选修课
课程编号:030566
学分:1
任课教师:陈建兵
3.《构筑梦想家园》,校级核心通识选修课
课程编号:03050901
任课教师:赵宪忠
人类自远古时期即筑土以居、架木为桥,构筑自己的物质与精神家园,并形成了最古老的建筑学与土木工程学科。近代以来,随着工程材料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土木工程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起,丰富了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当代,随着计算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超高建筑、超长隧道、超大跨度桥梁、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在世界各地大量兴建起来。
课程从建筑、桥梁的发展历史和工程师的重任入手,讲授房屋、桥梁、隧道等典型工程构筑物的物理构成、传力特性、设计实现和智能化发展,并最终能够“设计”和“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别墅建筑、高层建筑、空间结构、桥梁、隧道等构筑物。通过课堂讲授与引导、课后文献查阅、作品设计等方式,提升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家的求知欲和构筑梦想家园的兴趣。
赵宪忠,博士,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199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2004年于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同济大学首批“名课优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钢结构设计与智能建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国际合作项目三项,主持完成天津117大厦、武汉中心、上海中心幕墙、奥运会老山自行车馆、科威特中央银行等二十余项国内外重大工程的试验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和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五项。
4.《数据量化推理》,校级精品通识选修课
任课教师:孙利民、殷俊峰、关晓飞等
《数据量化推理》是培养数学和量化思维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决策,探索数据挖掘方法以及它们在媒体、商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是在当前信息爆炸和大数据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兴课程,目前仅有少数国外大学在通识教育中开设,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教育知识的同时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相信这也是目前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们期待你的加入,也欢迎有兴趣转专业到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建造专业的你积极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