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联合赛诺菲中国宣布,首部《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正式发布。
经过近半年的调研与数据整理,报告首次聚焦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这一群体,展现了我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真实生存现状:超过75%的医生对现有治疗方案不满意;多数患者因瘙痒而睡眠困难,减少瘙痒症状是75.8%中重度患者的迫切需求;患者发病年轻,病程平均近10年,整体受影响皮损面积超过30%;超10%患者存在自杀倾向;有71.2%的患者曾遭受过被歧视的经历。
中国特应性皮炎患病人数约为千万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难治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美国成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约为2-5%,目前我国尚缺乏全国性的高质量流行病学数据,特应性皮炎的诊断率也较低。据估算,中国特应性皮炎患病人数约为千万。由剧烈瘙痒引起的睡眠缺失及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此次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研通过互联网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有275名皮肤科医生及1,362名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参与,近90%的患者18岁以上,且受教育程度高,是社会中坚力量。报告涵盖疾病特点、诊疗现状、心理负担、经济负担等多个维度,由临床学会、研究机构和患者组织等多方参与,提供了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诊疗未被满足需求的最真实的第一手数据。
报告显示,特应性皮炎疾病特点为:频繁、持续和强烈的瘙痒是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典型症状;发病年轻,过半数受访患者的第一次确诊年龄小于20岁;病程长,受访的患者受特应性皮炎困扰平均近达10年,患者的整体受影响皮损面积超过30%。
疾病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公众认知不足
报告显示,特应性皮炎患者社会及医疗负担沉重:过去一年,有22%的患者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年支出大于12,000元,68.7%的患者一个月内平均前往门诊1-3次,而所有参与调研的患者在一年中的平均门诊次数达到29次。
报告指出,特应性皮炎患者工作生活受困,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有46.5%的重度患者无法工作和学习,45.8%的重度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社交活动,认为自身没有吸引力,缺乏自信。
报告显示,大众对特应性皮炎认知不足:有71.2%的患者遭受过被歧视的经历,其中63%的患者曾在公共场合被人注视、被歧视,还有42%的患者被认为是传染病,不少患者曾因特应性皮炎被他人拒绝握手、接触和服务。
减少瘙痒症状、皮疹尽快恢复最迫切
报告指出,特应性皮炎患者诊疗现状为:减少瘙痒症状和皮疹尽快恢复是特应性皮炎中重度患者最迫切的治疗需求。75.7%的医生认为现有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差及不良反应多;33%的患者希望使用副作用少的药物。
专家介绍,缺乏安全有效且可长期使用的治疗手段同样是特应性皮炎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制定,以外部用药如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但是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一把双刃剑,长期用药可能会带来副反应,临床仍缺乏有效且安全的手段。
为帮助更多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关爱必达”患者关爱项目启动,并于今日同步公布了项目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