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是一类特殊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
●购买保健食品请认准标志。
●从正规的商超,药店和网站等渠道购买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欺诈及虚假宣传常见的十大套路
骗术一:假借公益欺骗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以读者俱乐部或生活馆的名义对外宣传。
第三步:借助“夕阳红旅游”等公益活动的名义,组织所谓“专家”讲解“养生知识”,而后一对一诱导与会老人高价购买产品。
危害性
(一)披上合法外衣,借助公益活动,更具欺骗性。
(二)利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和高科技手段,危害受众面广。
警示语
谨防假借公益之名,行谋财害命之实。
骗术二:冒充专家恐吓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对“假专家”进行虚假包装、宣传。
第二步:组织健康讲座和体检,让消费者产生恐惧心理。
第三步:由“假专家”开展“一对一”的“诊疗”,解读体检报告,吓唬消费者,并销售高价食品帮消费者“治病”。
(一)“假专家”随意编造头衔,使得患病老人上当受骗,延误病情。
(二)产品价格虚高数倍,甚至数十倍,骗取老年人多年积蓄。
(三)破坏家庭和谐,导致很多家庭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矛盾。
保健品不能治病,假专家害人不浅。
骗术三:瞒天过海神吹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在普通酒、饮品中添加“地塞米松、阿司匹林”等化学药物成分。
第二步:通过广招代理商,营造热销氛围。
(一)“神药”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药,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用后可能发生意外死亡。
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
骗术四:免费旅游陷阱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组织会议,由公司老总亲自演说公司产品治疗百病的神奇功效。
第二步:组织老年人客户到旅游景点免费旅游,在游玩期间组织“假专家”对这些客户进行身体检查。
第三步:谎称部分客户有极大的患癌风险,故意制造恐慌气氛,借此推销声称可以治疗癌症的产品。
(一)对老年人虚假关心,从而欺骗钱财,甚至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二)破坏老年人家庭和睦,引起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矛盾。
天上不会掉馅饼,羊毛出在羊身上。
骗术五:非法添加毒害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生产者设立生产窝点,大量生产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无外包装减肥、壮阳产品胶囊,并通过网络向全国批发销售。
第三步:私刻国家行政机关公章、业务专用章、事项许可章等,伪造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证书等开展虚假宣传。
(一)生产和销售团伙通过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隐蔽性强,受害人群大。
(二)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犯罪团伙参与人数多、范围广。
微商网店谨慎购药,减肥壮阳谨防受害。
骗术六:连环施计圈套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通过宣传单或现场产品推介会,夸大虚假宣传产品功效,声称可以预防和辅助治疗肿瘤;降低尿酸、缓解痛风;预防骨质疏松。
第二步:收集患者的病例,用于宣传产品对治疗肺癌、胃癌等病情具有显著成效。
第三步:组织“癌症”患者现场说法,以“亲身经历”宣传食用产品对治疗直肠癌的疗效。
第四步:狠打“亲情牌”,认“干爹”“干妈”,抓住老年人孤独的心理,哄骗其购买产品。
(一)利用“癌症”患者现场说法,欺骗性强。
(二)将普通食品渲染成能治癌症的神药,容易延误癌症患者的治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眼见未必实,有病正规治。
骗术七:虚构认证伪装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以免费领取礼品、礼物的方式,吸引老年顾客到店,获得客源,登记个人信息。
第二步: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产品宣传会。
第三步:使用“国内唯一一款”、“全球公认”、“美国XX医学院临床证明”、“欧盟EDQM认证”等权威认证信息,将产品伪装成高科技产品,并伺机高价向老年顾客推销。
(一)将普通食品伪装成高科技产品,欺骗性强,且虚高的价格使得老年人的钱财受到极大损失。
(二)虚假使用权威认证,破坏了认证的权威性。
认准蓝帽子,识破假权威。
骗术八:量身订制诱导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开展健康讲座宣传产品,并印制宣称产品适用多种疾病、配料添加多种名贵中药材的说明书宣传散页,向消费者散发。
第二步:发展会员并将其虚假包装成“老师”,由“老师”上门推销。
第三步:“老师”针对消费者的病情拿出“量身定做”的营销方案,渲染消费者病情的严重性,进一步鼓吹“产品具有正规医疗难以企及的效果”。
(一)假“老师”上门推销,违法行为隐蔽。
(二)虚假宣传使患者相信使用该产品优于正规治疗,延误病情。
(三)导致社会信誉丧失、人际关系缺乏信任,正常交往产生戒心。
定制服务是假,推销骗财是真。
骗术九:自编自演体验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推出免费体验,宣传并销售其产品高大上的形象。
第二步:宣称产品包治百病,夸大产品功效。
第三步:通过播放虚构的体验者回访视频,悬挂锦旗等形式,宣传产品对“改善身体”、“治疗疾病”等作用,声称“只要坚持体验,疾病都会好转”。
第四步:在体验活动中自编自导消费者抢购场景,制造畅销假象。
(一)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
(二)产品在无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隐患大。
(三)高价销售,掏空老年人腰包。
别让免费蒙蔽眼,体验背后是骗钱。
骗术十:非法集资诱骗型行骗套路
第一步:声称产品功效好、公司实力强大,专门招募老年人代理推销产品。
第二步:实施非法集资,突出该代理活动在缴纳一定本金的基础上可以按月获得分红。
第三步:待老年人缴纳费用后,免费提供产品,以“赠品”反馈形式派发假冒厂名厂址及注册商标的产品。
(一)通过包装项目、制造卖点、有偿赠送的形式,一步步降低老年人警惕性,欺骗性强。
(二)利用投资高额回报的手段,达到对老年人实施非法集资的目的,使得老年人钱财受骗数额大,后果严重。
(三)将假冒白酒迂回销售给老年人,老年人饮用后,对身体危害大。
分红获利须警惕,偷鸡不成蚀把来。
擦亮眼睛,掌握“防骗指南”
一、看销售场所资质
●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
●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
●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
●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凡是宣称能够治病防病的保健食品,一律不要购买;
●凡是声称保健功效的普通食品,一律不要购买;
●凡是以推销产品为目的的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活动,一律不要参加。
保管好购买凭证,如购物小票或发票,若质量有问题,购物凭证是投诉、索赔、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