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民间禁忌传说,信不信由你!

婚房布置风水禁忌4、婚房禁忌电器过多

民间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俗语。

婚房布置风水禁忌3、婚房卧室床下不要堆积杂物

在安多牧区草原上的民歌会

过去,乡民的禁忌很多,这些禁忌,用现在的眼光看,有的属于迷信,有的则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有的类似于道德规范和礼节,有的则是属于崇拜和纪念。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行业禁忌和生活禁忌。

(一)、行业禁忌

1、煤窑不准打口哨,煤只能用铣铲,不许用镢创。

2、商人不许打蚰蜒(当地方言称“木扫扫”)

3、医生初一、十五不扎针。

4、理发业农历七月十三不营业(据说此日是剃头祖师罗真人的生日,理发者停业以祭祀)。

5、砖瓦窑不许说“红”字。旧时砖瓦窑烧制出来的砖瓦都是青砖青瓦,谁要是烧红了,就难以卖出。

6、船夫不打老鼠。唱戏的坐船不收钱。

传说过去,一唱戏班子坐船去某地,行至江中,实然发现船帮漏水,船主当时手无木料修补,唱戏的便立即拆开“牙子”(一种用高质量木板制成的打击乐器,亦称“拍板”)帮船主钉住漏洞,避免了事故。船主为了答谢唱戏的补船之恩,决定不收渡费,以后便相沿成俗。

7、食品行业煮饺子、元宵等食品,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

8、木匠尺和尺不能叠在一起比试,意为木匠不能比“吃”(“吃”、“尺”同音)。

(二)、生活禁忌

夏季帐篷中牧民款待宾客

杨公忌日,是为纪念北宋名将杨继业出师失利而专设的忌日。日期排列虽有些机械,但便于记忆和推算,具有实用性,故能流传至今。

韩城在北宋时,同杨继业镇守的晋北一样,同为抗辽前方。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使百性对抗敌英雄倍加关切和敬仰。加之韩城与晋地仅一河之隔,当地居民又多由晋地迁来,晋文化的影响更加深了百姓对杨家将的怀念,特别是在韩城陷于辽、金、元的统治之后,这种怀念便通过“杨公忌日”而演变成为一种卧薪尝胆不忘国耻的精神支柱,这就是虽历近千年,韩城民众仍不忘杨公忌日的主要原因。在韩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能年年月月对一位英雄进行心祭,唯此一例。这不能不说是韩城民俗的又一重要特色。

2、其他禁忌

(1)六月、腊月不动土,不搬家。

(2)初一、十五不看望病人,下午不看望病人。

(3)正月初五不走外婆家。

(4)妇女生孩子后第四天、第六天不去看望。

注:旧时医学不发达,初生婴儿易染四六风,故乡人忌四六以避嫌疑。

(5)妇女熬娘家或走其他亲戚,过节前必须回家。

(6)嫁出去的女儿不许在娘家生孩子。

(7)新媳妇下轿(车)时,四种人应当回避。A、孕妇;B、寡妇;C、新婚不过百天的男女;D、服丧不过百天的男女。

(8)麦场上不能在碌碡上坐,簸箕不能朝天。

(9)借药锅不能送,要请人家来取。

(10)不许头戴孝布进别人家门。

(11)丧仪和上坟后的蒸食,回家进大门前必须掰破。

(12)丧事后头一年春节不许贴红春联。

(13)客人走后不许扫地。

(14)客人吃饭时不许刮锅。

(15)逢宴请,父子不同席,师徒不同席。

(16)年龄不过12岁的儿童,其衣服不许搭晾在露天过夜。

(17)盖房禁忌:①院子不正不能盖房。②不能颠梁、倒柱、交间椽。

注:此指盖木房。以木作梁,必须大头朝外,有向内“发”之意;以木作柱,必须大头在下,有向上“发”之意;以木作椽,两头必须在上下檩条的同一位置,不能上头在这间,下头又在另一间。

3.不准“大口”对“小口”。

注:“大口”指门,“小口”指窗。如盖东房,必须与西房门对门,窗对窗。倘门与窗相对,则被称为“大口吃小口”,为建房之大忌。

4.槐木、柳木不上房。

在乡民的观念中,“槐”字有“鬼”,“柳木”容易成精,即人常说的“柳树精”。房上若有“鬼”或“柳树精”,家中便不会安宁,故盖房忌用槐、柳。

实际情况是,槐木生长期长,旧时为不可多得的硬木料,多用来制作器具,故有“寸槐,不可烧柴”之谚。用其作房木,似有大材小用之嫌。柳木恰好相反,为速生树种,属软木料,不结实,又易生虫,故亦不用其作房木。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些常识,古人便将其以禁忌的形式流传下来。

5.民谚曰:“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

意思是如果东、西两家房子并列,东边的房脊比西边的高出一点还有情可原,若西边的房脊高出东边的房脊,则认为是欺人。

6.院中水必须从大门前流过。

7.厅房、门房间数必须是三、五等单数,不能为二、四等双数。

预兆

过去,由于迷信心理的驱使,人们把一些意外或非常的现象,均认为含有预兆。这种预兆,至今还在民间流传。如:

(一)有人突然打喷嚏,便认为是谁在念叨自己。

(二)有人感觉耳朵发烧,便认为是有人在骂自己。

(三)喜鹊在自家房上叫,表示要来客人。

(四)过去晚上点灯使用青油灯(青油即食油,在灯碗中添上食油,旁边压上一根用棉线捻成的灯芯,点燃即可照明)如灯芯结下灯花,即认为有喜事临门。

(五)听见猫头鹰在附近叫,预示村里要死老人。

循化文都寺一小经堂中的僧人

(七)韩城有民谚曰:“男跌晴,女跌阴,老婆跌倒下连阴(雨)”。意思是下雨天,男的滑倒了,预示天要转晴,女的滑倒了,天晴不了,要是老太太滑倒了,就要下连阴雨。

(八)梦见蛇,可能会得到钱(蛇是钱串子的象征)。

(九)左眼跳钱,右眼跳拳。意思是如果左眼跳,就可能要得到钱;左眼跳,可能要与人吵嘴打架。

咒术

咒术在民俗学中,也称“魔术”(这里魔术的含义与现代杂技中的魔术含义截然不同),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迷信的驱邪手段。古代的巫士使用的咒术名称繁多,现择其尚留残余者,分类简述。

(一)招魂法

在当地人的认识中,人的魂与肉体是密不可分的,人活着,魂就附在肉体上,人死了,魂也要与肉体随之而去。于是,便产生了“招魂”法。

2、叫魂当地人俗称“冠魂”。即某人在庭院之外遭遇横祸,或亡或伤,家里人便派三名不同姓氏的妇女,抱上公鸡,拿上秤及患者衣服,择夜静更深、满天繁星之际,悄然走到出事地点,一人用秤秤衣服,一人拍打公鸡,让鸡叫,然后回家,路上一人不断叫“××回来啦”,另一人则答“回来啦”,如此一叫一答直到走进患者寝室为止。关于以公鸡引魂,在韩城婚俗中也有此例,前边章节已有交代,此处不再赘述。还有一种引魂术,即小儿病重时,让一老妇人上至房顶,坐在房脊上,一边敲锣(无锣者敲脸盆),一边喊患儿名字,其做法与前面的做法大同小异。

3、求雨这实际上也是招魂术的一种,其理论依据是民俗学中所谓的“感应律”。旧时天旱,乡民便求雨于龙王,民间称之为“祈雨”。祈雨的做法各地不尽相同,多数离不开龙王和水。具体做法是先打听哪里的龙王灵验,然后派人到该处的井或泉中汲水一瓶,并将该地龙王像悄悄“偷”走,村人则派锣鼓队至村外迎接。迎接人皆赤足,头戴柳圈,将迎回的龙王于村中设坛祭祀。在祭祀过程中,将龙王像曝晒在太阳之下,有的地方还派人打扫涝池,洗庙门前的石狮子等等。总之,对龙王恩威并施,使之感动,降下霖雨。设坛一般五至十天,失败了,重新设坛请龙王。如果灵验了,降下雨来,村人则又敲锣打鼓谢龙王。谢龙王时的气势要比请龙王时大得多,鼓声震天,铳炮齐鸣,旌旗飘飘,神楼狂奔。贾可亭先生于二十年代为沟北七社谢神鼓乐队撰写的一副对联,便描绘出谢神的热闹场面和乡民的欢乐心情:“五池降灵雨,爱稻梁遍野,黍稷盈畴,共庆丰年歌大有;七社行大傩,看金鼓喧天,旌旗映日,聊酹圣德悦同人。”

(二)驱鬼法旧时乡民认为,人有了病,是鬼附了身,于是,便要采取一种手段,用武力将鬼驱走。其方法为:

1、用桃树枝条抽打病人《诗经》中有“桃之夭夭”之句,后人形容某人跑得不见影儿了,称之为“逃之夭夭”。因“桃”(逃)同音,故乡民便认为欲使鬼逃走,就必须用“桃”枝将其殴打,这是最直接的驱鬼法。

2、立柱子端一碗凉水,拿三根筷子,放至病人床前。将三根筷子蘸上水,合在一起,一边念叨怀疑作怪的死人的名字,一边用双手使筷子直立于碗中。如果念到谁时,筷子立住了,便断定就是这个死人的鬼魂附到了病人身上,也就算是把鬼捉住了。这时对鬼说些抱怨、安慰之类的话,接着把筷子打倒,然后拣起筷子,把碗中之水倒入院中水道,把碗筷在火上一燎,就算是把鬼送走了。

3、摸掠

用黄酒杯或小碗,盛满小米,抹平,裹上手帕,倒扣,在病人身体上方不断盘旋,口中并念念有词。数圈之后,取开手帕,如出现凹陷,则认为有鬼在作祟,于是用米将凹处补平,再按上述程序操作,直到到碗中之米不再有凹陷为止,然后将米碗放至灶君神龛,为期三天,即算了事。

4、谢土神

韩城乡民对谢土神非常重视,建房动土之前要谢土神,开挖墓穴之前要谢土神,墓冢封起之后还要谢土神。所谓谢土神,实际是对太岁的回避和禳制。传说中的太岁是凶煞,行于土中,遇见不吉,于是便在动土前,以鞭炮示警,让其逃走了之。倘若遭遇太岁,则让其昏醉而无行凶念头。传说太岁一般不睁眼,又嗜酒,用酒将其灌醉,铲走深埋,即可避祸,这就是谢土神时鸣炮奠酒的缘由。

(三)咒符法

安多牧区妇女带着小孩儿赶集市

1、预防咒符

(1)以红色物品辟邪在乡村,当年龄为三十六岁或四十五岁时,大都要佩戴用红布缝制的小三角牌,牌里包裹朱砂。另外,在新婚洞房的门帘上也褂个朱砂牌以作辟邪用。利用红色辟邪,还有其他形式。如过去丧舆要过他村的巷道时,必须事先给沿途各家大门上系上红布条,用车辆拉运死人或棺木,在车上要系上红布。结婚日,当新娘的轿(车)快进村时,男方则要派一“拉花童”前去导引。拉花童去时手执一根荆棘,上系十二绺红布条(有闰月年份加一条),至轿(车)前,将荆棘在轿(车)上打三下,即扔掉荆棘,返身而回。所有这些,都是以红驱鬼的形式。以红色驱鬼,当源于先民对于火的使用和认识。红色的火可以驱走野兽,可以烤熟食物,可以取暖,火的使用使人类走进了文明。所以先民对火不仅无限崇拜,更对火赋予了无限的神力。而以红作为火的象征,自然便成了驱鬼的咒符。

(2)戴“抻”对独生子脖子,脚踝戴“脚镣”同身佩红色物品一样,“抻”和“镣”亦为乡民意念中的辟邪物。这些做法,都是利用了民俗学中“反抗律”的原理,即以较高的力去压服较低的力。“抻”是小孩脖子上戴的布圈,以驴缰绳裹红布而制成,当地人把缰绳称“抻”,以示套住之意。“脚镣”是套在脚踝部的铁环,如同犯人的脚镣,故直呼其“脚镣”,亦含套住之意。

2、禳制咒术

预防,毕竟是在可预见范围里采取的措施,而对于大量不可预见的突发性灾祸,乡民们则采取念咒画符的方法祛除邪魔。

(1)字画符有人夜梦不吉,第二天一早便在座西面东的墙上书写:“夜梦不详,写在西墙,太阳一照,化为吉祥。”以为这样就可以化凶为吉。

有的婴儿夜间多啼哭,则请人在长7寸、宽3寸的黄纸上写“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咒语,同时再画一幅紧绑四蹄、倒吊起来的毛驴,贴于村外大路旁,故乡人便把这种帖就称为“吊吊驴儿”。

点亮光明的酥油灯

在民间,谁得了湿疹,乡民便认为是着了风,是“风肆虐之所致”,故方言称其为“风肆”。医治的办法是让患者脱去上衣,请人用毛笔在左臂上写“左青龙”,在右臂上写“右白虎”,在前胸写“前朱雀”,在后背写“后玄武”,以为这样一写,“风肆”就会痊愈。

旧时,遇到下连阴雨,数日不停,乡间的老太太便会用黄纸剪些连成一串的光头男影(俗称“和尚娃”)贴在院中墙上,以为这样便可云破天开。以上所述同前面讲过的谷雨帖、车轱辘帖一样,都属字画符的范畴。

过去,乡村丁字巷的转弯处,大都矗一石碑,上刻“泰山石敢当”。意为不是我家院墙挡住了你的去路,而是泰山之石挡住了你。这实际也是一种以物为符开脱形式。

有的人夜间多做恶梦,乡民则认为是“身弱”之所致,于是便在其枕下放短刀一把,以祛邪和安神。小儿睡觉有惊厥、啼哭现象,则在其枕旁放扫炕用的小苕帚一把,也是一种压惊措施。

(3)咒语旧时乡村流传的咒语较多,由于是口头传承,有的不但听的人听不懂,连说的人也不知所云。唯有《解破书》简单易懂,但却简单得令人可笑。

《解破书》类似月历,从初一到月尽,逐日排列。每日咒语只有三句,如“初一日病者,鬼在院子窗台上,说破大吉不用送。”“初二日病者,鬼在灶房锅台上,说破大吉不用送。”等等,各日的不同之处,只是“鬼”在庭院里的位置不同而已。如果有人某日觉得身体不适,便请人念《解破书》。念书者一手执书,一手拇指掐中指,一脚踩门槛,然后对照日期念一遍,念完后问病人:“好了没有?”病人答曰:“好了!”连念连问三次,驱鬼过程便告完成。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当小孩从炕上、凳子上或其他地方跌下时,大人为了给孩子压惊,一边用手轻轻地揪动孩子耳朵,一边口中不断念叼:“惊猫哩,惊狗哩,不惊我某某。”这实际上也是民间一种最简单的咒语。

婚房布置风水禁忌1、婚房不宜放花草,水栽植物,鱼缸等

(4)转移法

所谓转移法,就是把自己不想要的,转移给其他人或物,把自己想要的,又从其他人或物转移过来,如:

①、过去小孩让别人家的狗咬了腿,大人便用一块面团沾净伤口,然后把面团又扔给这条狗吃,目的是让病毒仍转移到这条狗身上。

②、旧时许多老太太三月十八日上象山,拜娘娘神,给儿媳求子,拜毕之后,便将娘娘怀中那个胖小子的泥“牛牛”掐一点包入纸中,拿回家让媳妇喝,以为这样便可使儿媳怀上孩子。还有的妇女结婚几年不生孩子,便悄悄与村里多子女的妇女交换裤带,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别人的孩子引到自己身上等等。

THE END
1.集美民间传说---唐宣宗在集美的民间传说 厦门在唐代隶属古同安,当时称“大同场”。据《福建通志》、《闽书》、《泉州府志》、《同安县志》等记载,唐宣宗李忱落魄时曾到古同安一带。今集美后溪的“皇帝井”、“珍珠糜凤眼脍”等地名、风物,以民间流传的形式反映了宣宗李忱在古同安的行迹,折射出宫廷政治生活的变幻,具有补史...http://m.taihainet.com/news/xmnews/gqbd/2015-11-03/1575635.html
2.故事中的故事:阿拉伯民间传说汇编机核GCORES这是我从那个魔鬼老哥听来的,听着也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应该是我最近知道的最离奇的事情了。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那就勉强饮下这一杯,算是祝愿那个魔鬼老哥平安。 (*此为斯拉夫加里西亚地区民间传说) 库尔德的亚萨:六角撒殚 说到魔鬼,我想起一件事,所以接下来我来讲。(接过杯子)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41788
3.石猴娃?民间传说现代诗“公鸡蛋”、“四不象”、“石猴娃”、“鳖大王”、“老虎拜猫学艺”,是父亲给我们讲的民间故事,父亲还给我们讲过“五女兴唐”、“薛仁贵征东、征西”、“岳飞传”、“封神榜”,以及“墙头计”、“游龟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这些故事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播撒善良、勇敢、机智、勤劳的种子,体现了自强不...https://www.zgshige.com/c/2024-03-13/26050960.shtml
4.那些比民间传说还恐怖的人性故事那些比民间传说还恐怖的人性故事 《爱你爱到杀死你》 “ 爱一个人至深,也能恨一个人入骨。 ” 之前我妈住的那条巷口里发生过几起命案,整个村子除了当地一些租房户,大多都是外来人员,天南地北哪里的都有。巧合的是那些命案都发生在每年的清明左右。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XPknmM3GDQD
5.民间故事猫脸老太太相传在哈尔滨,有一个传的很邪乎的恐怖民间传说,讲的是有关猫脸老太太的。记得我小时候不听话,我妈也经常给我讲这个故事来吓唬我,而我听到「猫脸老太太」这个人也的确安分了许多 这个故事还有年份报道,然后在当时可信度还挺高,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https://www.jianshu.com/p/87ddb675d6bc
6.史魏川夜话猫仙的传说几千年来的历史典籍中常见到“狐仙的传说”、“蛇的传说”,还有其他一些动物成仙的传说,却很少见到过“猫仙的传说”,其实不是没有传说,只不过是少有记载罢了。临淇川民间早就流传着“猫仙的传说”。 ? 传说在旧社会以前,不少老百姓家中就专门供奉着猫仙,据说是民间传说的千年猫精,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https://www.meipian.cn/51cwop6m
7.第三节民间传说第十一章 炎帝艺文选 第三节 民间传说 第三节 民间传说 神农降世 宝鸡古称陈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故里。传说炎帝生在陈仓姜水东岸的蒙峪沟,长在瓦峪堡,九龙泉里洗过澡。这蒙浴沟、瓦峪堡、九龙泉现为宝鸡市渭滨区(即往昔的神农区)益门乡管辖的三个相邻的自然村。 在很久以前,宝鸡市南...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sz/szdyl/yandiz/201610/t20161024_697664.html
8.民间传说传说中的禁忌和阴阳常识大全★民间传说九大忌:1、做梦梦到有人跟你说话,不要随便答话,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带来灾难,特别是...http://www.gdyxzx.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277
1.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选6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3:猫和狗叫声的传说 过去的农村妇女在哄小孩玩时总是喜欢逗孩子说:“猫是怎么叫的?孩子回答:“妙!妙!”狗是怎么叫的?“枉!枉!”那么,孩子们怎么会知道猫和狗的叫声呢?这里我要向你讲述一个流传在民间的古老传说。 从前,有一个大户人家养了好多小动物,鸡、鸭、鹅满院子都是。主人家怕晚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vfn649h.html
2.生辰手法:民间习俗中关于苗族人的喜神传说后来,有人丢了布。诬告黎景逸是盗窃者,他被冤枉入狱,十分悲伤。一天,他喂食的那只鸟停在狱窗前欢叫不停。他想大约有好消息要来了。果然,三天后他被无罪释放,原来是喜鹊变成人,假传圣旨帮助恩人脱了困。 对于相恋中的男男女女来说,喜鹊更是吉祥的象征。民间传说的古籍《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https://www.ziweifu.com/bazi/27319099396.html
3.民间传说作文500字(通用45篇)民间传说作文500字2023-06-18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间传说作文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间传说作文500字 篇1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https://m.ruiwen.com/zuowen/500zi/2659864.html
4.关于十二生肖没有猫的传说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https://m.yuwenmi.com/guoxue/changshi/69163.html
5.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欢迎大家参考! ▼目录▼ 【一】寓意 龙抬头的寓意一: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https://m.yjbys.com/edu/zhongxiaoxue/187821.html
6.伊朗——来自民间的视野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当中,就有一个类型叫做“胡人识宝”。胡人就是来自中亚以西的民族,他们能够懂得宝贝,这些宝贝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并不稀奇,但是在他们眼里却都是价值连城,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里便有了巨大的宝物交易。这些故事在唐朝人的记载中最多,而唐朝正是中国在丝绸之路交流中走得最远、最为开放的时代,到了...http://www.ihss.pku.edu.cn/templates/learning/index.aspx?nodeid=235&page=ContentPage&contentid=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