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峰峦雄伟的泰山,也见过风光秀丽的青云山,但黄山的美让我永远难忘。黄山的山峰真险啊!每一座山峰都是笔直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深渊一样;黄山的云海真美啊!远望天空,朵朵白云像一对对白色的蝴蝶,悠闲地飞来飞去。
黄山啊,你的奇异美景使我流连忘返。
四年级:紫星雨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赞叹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黄山原名“黟山”,因山峰和岩石遥望青黑而得名。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采药炼丹、得道成仙,唐玄宗于是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黟山”为“黄山”。千余年来,黄山积淀了浓郁的黄帝文化,轩辕峰、炼丹峰、容成峰、浮丘峰、丹井、洗药溪、晒药台等景名都与黄帝有关。
黄山奇石:
“飞来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晒靴”、“仙人指路”、“仙女弹琴”、“仙人下棋”、“梦笔生花”、“天狗望月”、“狮子抢球”、金鸡叫天门”、“猪八戒照镜子”等等数不胜数。
形态可谓是千奇百怪,令人拍案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风格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玉屏楼的附近,有几棵古老的松树,其中一棵叫迎客松,好像时刻都在欢迎游客的到来。还有棵叫送客松,它好像在说:“祝您好走,欢迎下次再来!”
黄山归来已经很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黄山,我曾去过。它是我国的风景名胜,俱有五岳的美丽。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都很美,大家去那儿肯定会目瞪口呆,被那里的美景给抓住了眼球,我一走的还依然恋恋不舍呢!
黄山四季都很美:
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全身着绿,青翠欲滴……
夏日的黄山,峰峦苍翠欲滴,幽谷浓郁覆盖,林间百鸟鸣噪,一派盛夏的风采……
黄山的秋景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更有秋容写,白云碧汉映丹枫。”……
黄山的冬景更是美呢……
然而,最令我怀念的黄山的四季,那棵迎客松。我觉得迎客松有说不出的美,它的内心蕴藏着快要屏发出的热情,两根树枝犹如人的手臂,张开来迎接过路的游客,让游客心里都暖暖的。我去黄山游玩时,旅馆在黄山最顶上的原因,每天我爬上爬下,每次看见那棵迎客松,都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记得在那里的,我去过一家买盆景的小店,店主给介绍,盆景起源于唐代,主要形式有游龙式、三台式、迎客式、圆台式、扭旋式、疙瘩式、劈干式、枯干式、悬崖式、提根式和式等,以游龙式梅桩盆景最具性。黄山的草木多,盆景都仿造草木的形状来制造。我看见的一盆迎客松!做得栩栩如生,像是迎客松的儿子呢!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的培养更加重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就显得举足轻重。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语文环境,带学生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强化感受,发展思维和语言。例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咆哮的洪水吞噬一切的场面,震耳欲聋的洪水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教本中的人们形成恐惧的共鸣: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跳舞,像吞噬生命的魔鬼,死亡在逼近,可“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激发学生想象,同时启发学生“假如你就是那个老汉,说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是都说出了同一个信念:老汉不能走,因为他肩负着保护群众的职责;老汉不能走,因为他心中还有牵挂。老汉的高大形象屹然显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
二、拓展课文,发展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本空白,在教学语文课本的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填补,或对言犹未尽的语段结尾进行想象延续。例如,我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小白兔最后说的那句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然后续编故事:假如你是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你会怎么做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如,《两只小狮子》一文中,课文以狮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结尾:“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使学生在想象和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思想教育。
三、利用插图,激活想象
四、灵活运用省略号,发挥学生想象力
课文中有些省略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往往这些省略部分是学生丰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课文的结尾写到:“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黄山的奇石还有什么样子的,让学生给那些新奇石起名字,并且用肢体语言将新奇石的形态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黄山奇石“奇”的效果,还可以将黄山奇石的特点深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惊叹于黄山的神奇的同时,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
关键词:语文教学;低年级写话;入手;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对低年级的孩子进行写话的训练,不是以教授写作的方法为训练目标,而是以培养写话的兴趣为主要的目标。因此,让孩子完成写话,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写话兴趣,学习使用语言,就成为我们低年级教师探究的任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从指导说话入手,进行写话训练。
一、说课文插图,学习语言
低年级教材中,大量的课文都是配有插图的,能激发孩子学文的兴趣。在教学时,我指导孩子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上的内容,既帮助孩子理解了课文,又在大脑中不断建立图画与文字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言。有了这样的训练,写话时就有了基础。
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联系生活进行想象,并能自觉运用文中的语言,描绘块块巨石。孩子们有的说:“就说‘仙女弹琴’吧,它好像一位长发飘飘的仙女,从天上落下,坐在石琴前弹奏,用心听,似乎能听到琴声呢!”有的说:“在高高的山头上,有一条‘大狗’。它威武地站着,扬起脖子,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还有的说:“‘狮子抢球’就更有趣了!那石头就像是两只顽皮的狮子,正在争抢一个圆圆的皮球。”在这种练习中,孩子们自觉地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说图画内容,以说促写
低年级写话时,往往要进行看图写话训练。在指导看图写话时,我进行“三看加两说”的方法,以说辅助写。孩子看到一幅图画时,指导其认真观察,看清画面内容是开始写话的第一步,因此,我们的“一看”着眼于看清画面内容,在孩子观察图画的基础上,用手盖住画面,在脑海中回想一下,能否记得画上的所有内容。通过这样的回想,孩子自己就能检测出看得是否仔细。回想交流之后,就开始第二次观察图画,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看清楚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经过这样的看和说以后,虽然孩子基本清楚了画面内容,理清了写话的思路,但还不够,要想让孩子的写话精彩,写出画面的主旨,写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靠接下来的一看一说。引导孩子发现画面中的“小秘密”,看谁能更仔细地观察,更巧妙地想象。我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交流:“看看谁发现了画面上的小秘密,能够说得活灵活现?”“听听谁想象到了与画面有关系的内容,让你觉得很有趣?”
经过这样的“三看加两说”,孩子提起笔来已经做到了胸有成竹。经常训练,孩子们有了打腹稿的习惯,也有了仔细观察画面、写出独特想法的能力。
三、说学习、说生活,乐于表达
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读与写中的说,还要重视将说与写的训练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课堂回答问题,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教学中加强各种形式的说话写句子练习;组织班级活动,给更多孩子展示的机会,而口语交际是训练说的好时机。低年级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训练,在教学时,教师不可轻视这样的交际,要重视并做好每一个口语交际,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生活,畅所欲言,孩子会说了,爱说了,也就会写了,爱写了。
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说自己帮爸爸妈妈有没有做过家务?他们是怎么评价的?你觉得自己做得怎样呢?”孩子们学习完第二单元之后,懂得了关心父母,孝敬老人,也有了在家里做家务的热情。口语交际将孩子们的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孩子们说的兴趣得到了培养,有的讲述自己学习做家务的骄傲,有的回顾自己刚开始帮爸爸妈妈时他们的喜悦。当然,也有父母什么事情都不让他们干的苦恼,也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气的抱怨。经过热烈的交流之后,我引导孩子们把刚才说的仿照课文《胖乎乎的小手》写下来,孩子们完成得很轻松。
又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我们去‘旅游’”。经过了暑假以及“十一”长假,许多孩子都有到外地旅游的经历,这个口语交际给了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在照片的协助下,孩子们有的介绍优美的景色,有的展示当地的特产,有的抒发自己的旅游感受,做了一回幸福的“小导游”。趁着孩子们交流的热情高涨,我要求他们用照片配话的形式写话,他们完成得轻松而有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