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近年来,随着集团跨越式发展,集团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抓安全的先进理念,诸如:“三不四可”指导思想,“三基三抓一追究”理念,“五个到位”理念,“本质安全”理念,“安全执行力”理念等等,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职工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

******建立50多年来,对安全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曾连续取得11年无重大等级事故的好成绩,多次被评为集团公司和平顶山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但是也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这些事故种类多样,有施工现场发生的事故;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事故;有心存侥幸、麻痹大意造成的事故等等。这些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也给职工本人和家庭带来了痛苦。事实反复证明,安全是企业最好的效益,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

案例之一

安装公司职工×××在经调工地发生眼部伤害事故

事故主要经过:×××,男,时年33岁,安装公司电焊工。2002年6月11日上午10点40分,安装公司管工三班在经调中心三楼北部东段安装消防管时,电焊工×××焊好焊口在敲焊渣时,结果焊渣飞起击伤右眼,造成眼部伤害事故。

事故性质认定:违章作业,本人负直接责任。

教训与启示:焊花飞溅,虽好看却容易烧伤人。安全防护工作不能有丝毫大意,不仅进行电焊操作时要重视防护,而且在收尾时也要注意。刚焊完时,焊渣余热温度仍然很高,在检查时,要加强防护,敲焊渣时,要轻一点,慢一点。许多事情都是快成功时出了事故,造成功亏一篑,本人吃苦头,工作受影响,效益受损失,甚为遗憾。它启示我们:安全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一定要善始善终。

案例之二

项目部职工×××在星峰水泥厂厂房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事故主要经过:×××,女,时年30岁,钢筋工。2003年7月8日上午,×××等人在窑头厂房地坑东侧壁外绑扎钢筋,墙壁高度为4米,壁外架为双排架。11点20分左右,×××从工作架下来喝水,于11点30分返回工作面。此时,由于扎绑钢筋中腿用力过猛,使架子外闪,导致小横杆里头下落,架板滑移,致使×××脚踏空,坠落地面(高度3米),造成其头部、脚部软组织损伤。

事故性质认定:架子搭设不规范,个人安全意识差,属责任事故。

教训与启示:这起事故首先与架子搭设不规范有直接关系。架子是为施工作业提供保证和服务的,必须搭设规范、稳固,为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证,做不好这一点,就为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其次作为个人来说,要增强自保互保意识,施工中要注意安全,注意观察,谨慎小心,搞好防范,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排除隐患,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案例之三

构建公司职工×××在预制场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事故主要经过:×××,男,砼工,时年39岁。2002年11月1日下午4点30分许,×××搅拌砼时,为观察砼的干湿情况,用左手掀搅拌机小盖未到位,盖又回来了,其又一次伸手去挡,左手腕随即被压住,左手无名指瞬间被搅拌机搅刀刮掉一节半,小指掸面一、二节肌肉被刮掉。

事故性质认定:本人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造成。

教训与启示:与运转中的机械设备打交道,最忌讳的就是光着手伸来伸去,这起事故就是这样一起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搅拌机轰轰运转,带有一定震动性,掀搅拌机盖进行观察一定要掀到位,不能马虎行事。机盖掀不到位又返回来,不能用手去挡,光着手去挡就容易出事。当然,这可能是一个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但是这一习惯动作是错误的,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应该让机盖返回后再重新开始。另外,防护措施做的不好,安全意识不强,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从中吸取教训。

案例之四

装饰公司职工×××在培新街1号楼施工中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事故主要经过:×××,男,时年39岁。2002年8月28日上午9点40分,×××等人在更换培新街1号楼破损玻璃时,将玻璃放在住户光滑的地板砖上,造成玻璃滑倒,破损玻璃割破其右脚脖,造成其大拇趾筋被割断。

事故性质认定:安全意识差,属违章作业。

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员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我院是二级优秀医院,临床护士的配置按护士:病床为0.4∶1的标准配置,这为做好科室护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2严格资格准入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医院护理部关于护士执业“一准三不准”的规定,即凡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须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且经注册考核合格者方可准许执业;凡当年毕业,未参加注册考试的新护士不准独立值班;凡未取得执业护士资格的护士不准聘用;凡进修护理人员或实习生不准独立从事治疗护理工作。依法执业,为做好骨科护理安全工作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3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3.1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

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可有效防范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德规范》《医院工作人员服务守则》《医院规章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还结合实际采取“正面引导、典型示范、反面案例警示”等方法对护士进行教育,让护士学有方向、赶有目标。通过学习教育活动,骨科护理人员人人受启发,个个受教育,大大增强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

3.2加强专业和技术培训

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观察病情不到位,采取措施不得当,常常导致医疗差错。因此,定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2]。近年来,科室按医院要求,及时制定并落实培训计划,积极营造学习氛围。科室每位护理人员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只是侧重点不同。高年资护士负责每月在科室进行1次业务或教学讲课、并向年青护士进行1次护理技术操作指导;相对低年资护士以采取谈学习体会、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护士长负责培训护士使用新仪器、应用新技术,负责对科室培训计划落实情况检查、考核,以达到人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目的。

4加强制度管理,提供规范服务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因此,我们在医院护理部制定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还结合科室实际,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重点放在抓贯彻落实上。特别是对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护理文件书写等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护士长定期检查,经常提问和考核,全面了解护士掌握、执行情况,其结果与绩效挂钩,这些做法有效提高了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5注重质量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5.1建立质控组织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安全和质量控制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按照骨科临床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进行综合检查,每日抽查,并做好记录。每月对护理安全进行分析、鉴定,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5.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护理工作要求,骨科质量控制小组将科室护理工作进行了量化细化,并制定了工作流程、划分班次、明确责任和奖惩办法。在此基础上,科室每年与每位护理人员签订了岗位责任状,使全科护理人员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工作有压力,形成了护理工作事事有人管、服务无缝隙、工作忙而不乱、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3重点管理

5.4注重急诊急救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急诊特别是重危、集体骨科创伤病人的救治效果,不仅直接折射出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专业素质和科室医护管理水平,还危及着这些病人的生命。因而,科室制定了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各种救治应急预案,在科内反复组织学习。同时,在中青年护理人员中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程序、急救药品使用的培训,使其掌握急救技能,增强应急能力。另一方面实行急救药品急救仪器专人管理,保证完好处备用状态。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2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2.1安全教育不到位

长期以来,煤矿企业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上,无论是日常经营运用还是管理都紧密围绕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收益等展开,淡化了安全因素对于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缺少积极的安全管理工作意识,才导致安全教育工作无法切实、深入地开展。部分煤矿企业未能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而是象征性地对煤矿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虽然能够认识到煤矿采掘中的风险,确不能从主观上积极防范风险,也无法在业务操作、技能运用等方面来确保安全,从而导致了煤矿事故的出现。

2.2岗位标准作业流程不规范

煤矿生产加工是一个复杂的流程,其中涉及到多项程序,各个岗位都需要遵照特定的安全标准来执行任务,然而,实际的作业生产中缺少规范化的作业标准,未形成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从而使得岗位作业达不到规定的安全标准,无法达到合格的作业指标,安全事故频繁出现。煤炭生产与加工需要经历若干个流程,每一个程序中都难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风险,都可能出现事故危机,煤炭企业正是因为缺少对作业流程的规范与监管,忽视了对作业人员操作、作业的规范化监督、监管,才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出现,酿成了复杂的事故危机,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3安全监管不严格

安全、高效的煤矿生产经营需要强有力的安全监管机制,然而,目前来看煤矿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仍未落实到位,安全监管不严格、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检查松懈,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等都为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松懈、懒散的机会。煤矿企业必须对自身的安全监管工作做出深入思考,分析自身在安全生产、安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量的实例事故说明,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督不严格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一大主因,安全监管不到位所酿成的损失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压力,也为煤矿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阻碍和困惑。

3精细化管理减少煤炭安全事故的实践探索

3.1创设精细化作业操作流程

3.2精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

精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则体现在对全体员工的全方位思想教育、安全技能培训方面,精细化的教育与培训绝非枯燥的安全理论灌输,而是要延伸到安全技能培训、安全事故实例教育等方面。现阶段,煤矿企业应该重视安全事故实例教育,也就是定期面向全体员工,使用发生事故的人员现身说法或实体案例视频等来教育广大员工,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洗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意义,主动配合安全生产。同时,也要精细化安全培训,精细化培训贯穿于煤采的各个环节,从工作面检查到打眼,爆破再到清挖等都应该进行安全、精细化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范,从而确保操作安全。

3.3精细化的安全作业监管

安全监管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保证,必须形成精细化的安全作业监管,煤矿企业应该创建一套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安全监管组织机构,其中具体包括:班组长、安检员、部门领导、企业高管等,,形成一个层级递增、不断升级的管理人员层次,达到企业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安全监管机制,班组长直接负责本小组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安检员则负责整个作业区域的安全巡视与检查,部门领导则针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安全监管,企业高管则负责从整体上制定、实施安全管理规范制度,达到一个层级递进的安全监管,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3.4精细化的考核机制

精细化的安全管理需要精细化的考核提高保证,因为只有精细化的考核才能对已有的安全管理效果做出评价,也才能真正达到安全管理目标。要编制精细化的考核制度,例如:月考核、周考核等,而且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来制定考核标准,通过考核来重点发现一些非法行为,对于不合格的非安全操作行为和人员要给予严惩,形成从班组到安检员到部门领导再到企业高管的全方位考核,而且考核要深入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以精细化的考核来达到精细化的安全管理。

4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科学出路,只有加强精细化管理,才能减少煤炭安全事故,也才能达到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控制煤矿安全生产故障,减少故障危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效率,确保煤炭企业的安全。

作者:杨智单位:中国神华神东柳塔煤矿

参考文献:

[1]贾磊.精细化管理在现代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

[2]陈维益,周慧明,王思谱,张集.煤矿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经济管理新论,2011.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多米诺骨牌理论;安全风险预警

安全事故的出现会给建筑工程的开展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在其他诸多方面体现出影响。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针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明确这些事故产生的原因所在,并据此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建筑工程,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打下安全基础。

1建筑工程的基本特点

(1)规模大。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已经成为各个地方展现经济实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手段,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扩大,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所增加。(2)周期长。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建筑工程已经不是以往单一的一栋建筑,而是多栋建筑所组成的建筑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也会分为一期、二期、三期等分期进行,如此长的工程周期,就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了更多的机会[1]。(3)流动性。流动性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在目前各地的建筑工程中,转包分包的现象一直存在,尤其是较大的建筑工程,往往会有多个施工队伍参与其中。而各个施工队的施工人员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其可能同时参与到几个建筑工程中,经常在不同的工地之间来回奔波,这就使施工人员无暇顾及安全问题,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进而发生安全事故。

2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产生原因的基础理论

2.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产生的常见原因

3建筑安全事故风险管理办法

3.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机制

3.2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调节控制

3.3巩固建筑安全风险防控的基础

3.4完善安全量化考核标准

作者:沙军单位:江苏标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桑毅红.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8):69.

【关键词】股权激励;激励对象;业绩考核;行权

一、引言

在股权激励中,只有公司经营业绩满足设定的业绩考核目标,公司才会对拟激励对象实施承诺的股权激励方案,因此,业绩考核是股权激励方案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才能实现理想的激励效果。青岛海尔实施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以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作为是否能行使股票期权的主要行权条件。为更有效调动高层管理者、核心业务技术骨干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期权数量该如何在激励对象之间进行分配?该如何设定激励股份的禁售期及可行权数量,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效果,将激励对象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此外,设置这样的财务考核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全面,是否会带来巨大的负效应,致使激励对象为了达到目标业绩而牺牲公司的长远利益?本文以青岛海尔上市公司连续实施的三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为例,对其实施动因、内容、效果等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得到相应的启示。

二、青岛海尔实行股权激励的动因及实施方案

(一)青岛海尔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因分析

青岛海尔主要从事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白色家电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领头企业。近几年来,由于白电行业的不正当竞争恶剧不断上演、原材料成本上涨、能源匮乏等使得其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而且青岛海尔主要生产的家电产品包括空调、冰箱和冰柜等,其2%~3%的利润率与西门子等跨国巨头7%的利润率差距较大。面对着如此大的行业竞争压力,青岛海尔必定努力改善自我竞争力,因此连续推出三期股权激励方案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较市场平均水平,管理层薪资偏低,激励不足,管理层激励问题一直困扰着青岛海尔。第二,青岛海尔与其大股东所控制的各个公司之间往来密切,存在较多的关联交易,易造成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忽视。因此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青岛海尔必须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尽量缓解管理层与企业的利益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股权激励计划应运而生。第三,2006年酝酿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被夭折,致使公司三名元老级管理高层于2008年集体辞职,主要是因利益分配问题出现严重分歧所致,所以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需更加完善。

(二)青岛海尔股权激励方案的主要内容

1.股权激励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核心骨干越受重视

2.严格限制股票期权的禁售期及可行权数量

为真正起到激励作用,鼓励激励对象不断为改善公司经营而不断努力,三期激励计划都对股票期权的可行权数量及行权有效期进行了严格限制,如表4所示。

3.以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作为业绩考核指标

三期股权激励方案都规定,行权日所在的会计年度中,以达到公司财务业绩考核目标作为激励对象当年度的行权条件之一。财务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包括: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两者孰低者作为确定净资产收益率与净利润指标计算数据,而且净利润是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第一期激励方案业绩行权条件为:四个行权期的上一年度加权平均ROE不低于10%,且以2008年经审计净利润为固定基数,公司2009年至2012年经审计净利润较2008年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8%;第二期激励方案业绩行权条件为:三个行权期的上一年度加权平均ROE不低于10%,且以2010年经审计净利润数为固定基数,2011年至2013年经审计的净利润较2010年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8%;第三期激励方案业绩行权条件为:两个行权期的上一年度加权平均ROE不低于10%,且以2011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为固定基数,经审计的2012年净利润较2011年度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2%,经审计的2013年净利润较2011年度增长率达到或超过28.8%①。据此推算,三期股权激励方案于2012年、2013年需实现的净利润数如表5所示。

(三)青岛海尔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效果

在青岛海尔公布三期激励计划后,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特别是在2009年,公司顺利实施了首期股权激励方案,极大地鼓舞了公司员工的热情。在会计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46亿元,与未实施激励计划的2008年相比,提高46.9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9亿元,同比提高49.64%;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26亿元,同比提高251.12%;毛利率为26.43%,同比提高3.3%,公司取得的以上经营业绩全部为青岛海尔的历史最好。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的局面下,青岛海尔能取得上述骄人业绩实属辉煌。虽然2011年青岛海尔业绩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公司所取得的经营成果也远远超过三期股权激励计划中各个行权期所要求的业绩指标,公司2009年至2012年经营业绩情况如表6所示。

三、基于青岛海尔股权激励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青岛海尔连续重磅实施三期股权激励方案,有利于建立以公司、股东和员工三者利益相一致为基础的长期高效的激励机制,加快公司业绩的持续健康提高,而且激励计划的各项议案获得股东们的高票通过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激励计划的积极肯定。据世界权威机构欧睿国际调查统计,2012年度,海尔酒柜、冷柜、洗衣机和冰箱四种产品的零售量继续占据世界第一地位。公司在股东回报、成长性、公司治理、创新发展等方面,其显著的成就广泛取得了资本市场的肯定。因此青岛海尔推行股权激励成功之处及出现的不足都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一)不断扩大股权激励对象范围

连续推出三期股权激励方案,展现了青岛海尔股东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不仅改变了对管理层激励不足的现状,将进一步调动起管理层的积极性,而且扩大了激励对象的范围,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在公司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受重视。不同于前两期激励方案,第三期方案的数量达到222人,全都为公司及子公司的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完全没有企业高管人员,显示出公司逐步认识到技术业务骨干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作用,更有力地促使公司员工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也有利于挽留和吸引公司发展所需的不可或缺性人才。同时在整个激励对象范围中,不存在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或实质性控制人,也没有其配偶及直系近亲属,所有激励对象都没有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而且对每一位激励对象因股票期权所总共获得的股票总数进行限制,不得高过公司股票总数的1%,极大地拓展了激励对象范围,确保了股权激励方案的公正性,这对于面临白热化竞争的家电行业尤为重要。

(二)为激励股份设置合理的禁售期及可行权数量

三期股权激励方案都规定激励对象若是公司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在其工作期间内,每年售出的公司股票数不得高于其所拥有总股票数的四分之一;离开公司后的半年期间里,不允许售出其所获得的股票。如果在买入后的六个月内,将其获得的股票卖出,或又在卖出后的六个月内买入,因此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归属于公司,公司将会全权收回其所获的经济收益。同时对股票期权的可行权数量及行权期进行了限制,这样的做法不但能有效防止管理高层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优先掌握公司内部消息而对股票进行套现活动,维护公司股价的稳定性,同时自然而然就将激励对象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更好地捆绑在一起,使激励对象的行为与公司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业绩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化,行权条件相对宽松

青岛海尔的三期股权激励方案的行权条件和目前实行股权激励的大多数企业一样,主要以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来考核激励对象。如第三期方案中,在对前一年度ROE方面,与前两期相似,要求不得低于10%,但在净利润增长率方面却放低了要求,以2011年净利润数为基础,2012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只需大于等于12%,而2013年的年复合增速达到13.5%即可。但是企业的综合业绩有时并不能完全通过这两个指标来说明,因为它们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发展能力、成长能力、创造价值能力和其他的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技术创新度等)。仅以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作为业绩考核标准,也容易导致管理层提供虚假信息使考核标准比较容易实现或者操纵财务报表,进行财务舞弊。过度强调企业的业绩增长也容易导致管理层形成业绩导向,致使管理层倾向于短期行为,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

回顾青岛海尔2009年至2012年的经营状况,可知行权所要求的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每年几乎可以轻松达到(如表7、表8所示),管理层只需按照目前的情况正常经营即可达到目标,而不需要过分的努力。若2012年公司经营净利润达到30.13亿水平,第三期计划便达到行权条件,而2012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就已是32.69亿元,完全可以行权。由此可见,其设定的财务指标都略为保守,行权条件不可谓不宽松,激励作用有所降低。

四、基于青岛海尔实施股权激励的案例启示

(一)积极扩大股权激励对象范围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就是让激励对象持股,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委托成本,同时兼顾公司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更有力地加快公司发展。目前大多数激励对象都只限于董监高,事实上,董事经理等核心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在企业营运期间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来说真正的核心人员是企业的技术业务骨干,管理层再英明完美的决策也需要有人去执行。因此,应该积极扩大激励对象的范围,激励对象应包括整个企业的管理层及技术业务人员,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激励和稳定公司的优秀人才,更广泛地实现股东、公司和激励对象利益的一致。正如青岛海尔推出的三期股权激励方案尤其是第三期方案,激励的222位人员全都为公司及子公司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同时激励范围又不宜过大,过大则会导致成本过高,失去激励的意义,具体的尺度把握应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及规模而定。

(二)设置合理的股份禁售期及可行权数量

(三)采用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和行权条件

五、结论

综上所述,青岛海尔上市公司连续实施的三期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努力扩大激励对象范围,更加重视公司骨干力量的作用,设置合理的股份禁售期和可行权数量,将激励对象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有效结合起来,解决了对公司关键性管理人员激励不足的矛盾。而且对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激发公司经营管理层为不断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而努力,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略显不足的是,业绩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化,行权条件有些宽松,所要求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几乎每年可以轻松达标。总的说来,这三期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相一致,避免管理层的短期行为,为青岛海尔的持续快速发展增添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秋霞.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3(5).

[2]王秋霞,陈晓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经济绩效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09(11).

[3]秦锂,朱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09(18).

[4]张安伶,张颖.浅谈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存在问题及成因[J].中国商界,2010(2).

[5]陈刚,冉莲莲,陈菲,李秋.伊利引发的股票期权问题及优化探讨[J].会计之友,2010(10).

关键词: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施工事故

1桥梁施工的风险分析

1.1风险分析整体框架

风险是指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与期望结果的差异性。不同领域的风险表述也各不相同,但风险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具有不确定性。桥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诸多安全因素,一旦爆发安全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桥梁的施工风险分析是指对桥梁在施工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识别,对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与损失大小进行估计,并进一步制定风险决策与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桥梁施工的风险分析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评估、人因可靠性分析、风险的决策与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桥梁施工的风险分析首先要对桥梁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通过识别风险,为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提供有效依据。风险识别时,首先要寻找桥梁项目在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这些风险的不利后果,计算这些风险的出现概率,并对风险进行相应的分类。风险的识别阶段是桥梁施工的管理者有效地识别风险的一个定性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找出是施工风险的成因,识别出关键的风险,从而了解风险的性质。风险识别包括收集数据资料、分析因素不确定性、风险事件的排序、编制风险识别的书面报告等内容。

1.2桥梁的施工风险特点

1.3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事故

2桥梁的施工安全管理

2.1安全管理概述

所谓安全管理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实现安全的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强调法制化建设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降低施工的事故率,实现本质的安全。

2.2桥梁的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对于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业主与承包商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是监管、引导、规范的作用。业主在施工中应自觉规范投资行为,理性谨慎决策,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完善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合理选择安全的工程项目承包商;要求设计中考虑施工安全;资助现场的安全奖励方案;聘请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合同来约束项目各参与方的安全责任。目前我国业主方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仍不够全面,政府等监管方对业主的安全监管可通过业主责任保证担保制度来落实。安全思想要贯彻于整个工程项目,选择安全合适的承包商就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建立政府业主的信用、信誉公开化制度,可增加公众对政府业主的监督力度,工程承包商在选择业主时,如其信用不太好,也可进行合理地双向选择。

关键词信息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事故致因理论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加快,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促进业务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各种信息安全事故却频繁发生。据普华永道2010年度全球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网络事故、数据事故及系统事故是中国企业常见的三大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率分别为51%、45%和40%,而相同事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则为25%、27%与23%。

大量文献和事实表明,信息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安全事故的高发性。信息具有易传播、易扩散、易毁损的特点,信息资产比传统的实物资产更加脆弱,而其运作的风险、收益和机会却比实物资产大得多。企业对信息系统不断增强的依赖性也增大了重要信息受到严重侵扰和破坏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常导致企业资产受损或业务中断。

本文将生产领域的事故致因理论应用到信息安全事故分析中,系统分析企业信息安全事故的形成机理,将信息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分为四部分,即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和设备因素,分析各因素对信息安全事故的影响,构建信息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鱼刺图,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从管理角度对信息安全事故的研究

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信息安全事故原因进行了研究。VanNiekerk(2010)认为企业信息安全文化氛围是减少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的关键;Knapp(2009)等先后对信息安全政策和信息安全事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Herath(2009)通过问卷调研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惩罚力度、压力和员工的效果认知会对其安全行为产生影响;Albrechtsen(2010)发现员工参与、集体反思和群体作用可以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并改善其安全行为;Stanton(2005)研究发现终端用户的安全行为会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产生影响;Ashenden(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和终端用户之间存在信息鸿沟,双方在理解上的差异会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此外,Vroom(2004)、Flowerday(2005)等学者也先后对此进行了研究。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外学者大多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一个或几个因素对信息安全事故的影响,但是缺乏对信息安全事故的系统分析。国内的研究多用于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信息安全事故的分析则鲜有研究。

(二)事故致因理论

在信息安全事故分析方法的选择上,本文选择了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的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分析导致事故发生原因因素的科学理论。它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置等基本因素如何起作用而形成事故并造成损失的理论。

在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中,海因里希(W.H.Heinrich)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最具代表性,它最先提出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两个直接因素。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础上,博德(F.Bird)等又进一步提出了把安全管理作为背后深层次的间接事故致因因素的现代安全科学观点,认为任何安全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管理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过是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征兆和管理失误的反映。

本文依据博德(F.Bird)的现代安全科学观点,提出如图1所示的信息安全事故模型。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用在能量物质/载体上的结果,而企业的管理因素是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作用的直接因素。

三、信息安全事故分析

通过对各类型信息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的分析,企业信息安全事故的致因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即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其中,物的因素可进一步分为环境因素、技术因素、设备因素等。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可以得出,企业文化的缺失、安全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等环境因素是造成事故的深层原因。因此,本文将企业信息安全事故的可控致因因素整理归纳后分为四类,即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和设备因素,并构建了信息安全事故鱼刺图(见图2)。

(一)环境因素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由于急需开展业务,往往出现“先业务,后安全”的现象,安全管理严重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企业业务的符合性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试用和管理是否超出法律规定和合同规定的安全要求的约束范围。另外,很多企业安装了一定的安全设备,但缺乏统一的安全体系规划和安全防范机制,企业安全责任不明确,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由于缺乏业务连续性计划和事故处理机制,发生信息安全事故之后,企业的业务往往会出现中断,此时,信息管理人员又变成“救火员”恢复业务,最终信息安全建设变成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亡羊补牢式的行为。此外,企业惩戒措施和审计机制的缺乏也是导致信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或重复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人员因素分析

人员是信息安全管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不同类别的人员对信息安全事故的影响不尽相同。(1)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是企业资源投入的决策者,也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高层对信息安全的支持和重视不够是导致企业信息安全文化欠缺和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淡漠的关键因素。中层管理者作为衔接企业高层和基层的桥梁,其对上级决策的执行力度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的效果。(2)技术人员。在企业中,技术人员可以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但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信息技术人才和安全监察、审计人员。由于受人员及技术的限制,往往一个管理员既要负责系统的配置,又要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安全设置和安全监督都是“一肩挑”。这种情况使得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一旦管理员的权限失控,极易导致重要信息泄露。(3)基层人员。目前,我国企业的基层员工普遍缺乏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对信息安全意识淡漠,每天都在以不安全的方式处理着企业的大量重要信息,如随意使用移动设备、上网不限制等,这些不安全的行为都对企业的信息系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三)技术因素分析

信息安全技术是企业防范信息安全事故的基本因素,也是我国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中投入较多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导致信息安全事故技术方面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1)软件因素,包括软件设计缺陷或存在技术漏洞、杀毒软件不及时更新以及突发的软件故障等。(2)信息系统设计因素,包括信息系统设计时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业务流程描述错误或遗漏、前期测试不充分、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不清晰、关键数据没有备份、信息资产安全等级不明确以及信息资产没有保护措施等因素。这些不安全的技术因素导致了信息安全漏洞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目前互联网普及的开放网络环境中,这些漏洞无疑会给外部攻击者留下可乘之机,导致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设备因素分析

四、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造成信息安全事故的因素分析,可以从人员培训、制度完善以及硬件改进三个方面进行防范。具体而言:

(一)建立有效的“人力防火墙”,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信息安全是企业每个员工都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建立“人力防火墙”能真正调动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安全宣传工作,增强所有员工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增强管理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营造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技能;通过法律法规、安全政策、访问权限与惩戒措施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企业文化氛围,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二)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减少由于环境、技术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依据企业信息安全需求、业务流程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在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上建立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防范体系。建立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的信息管理提供来自策略、设计以及运行等各个层面和阶段的安全保障,有效减少由于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建立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性计划,强化重要信息数据备份,在信息安全事故发生时能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建立集中化的管理控制机制,将数据安全控制进行集中化管理,建立一个具有全局性的网络管理平台,以确保安全防范策略能够由上至下全面贯彻执行,减少数据安全风险;以“适度防范”为原则,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与产品,制定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在考虑成本和投资回报的基础上满足企业业务安全的需求。

作者简介:郑小晴(1962-),男,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项目管理研究,(E-mail)。

摘要: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安全事故管理评价方法,不仅不需要事先设定评价指标权重,而且能够对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进行定量分析。运用DEA模型对重庆直辖以来建筑业安全事故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得出:重庆建筑业安全事故输入冗余量中事故发生起数的冗余度不高而死亡人数的冗余度相对较高,由此判断重庆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绩效有待提高。通过研究给出了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绩效一种定量评价方法,为评价建筑业安全事故绩效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DEA;建筑业;安全事故管理绩效;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郑小晴,等基于DEA的重庆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绩效分析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决策单元有相同m种类型输入和s种类型输出,分别用输入变量Xj和输出变量Yj表示。Xij(i=1,2,...,m)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i个的输出变量,Yrj(r=1,2,...,s)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r个的输出变量。设评价的决策单元为DMUj0,则基于输入导向型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的CCR模型表示如下:

minθ-ε(∑mj=1s_+∑rj=1s+)=vdε

s.t.

∑nj=1xjλj+s-=θx0

∑nj=1yjλj-s+=y0

λj≥0

s+≥0,s-≥0(1)

式(1)中,θ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值,松弛变量s+,剩余变量s-。

CCR模型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对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相对效率值,这并不符合规模报酬可变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式(1)中,加入凸性约束条件(∑ni=1λj=1,λj≥0)则可转变为BCC模型。将CCR模型中的技术效率(TE,TechnicalEfficiency)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TE,PureTechnicalEfficiency)和规模效率(SE,ScaleEfficiency),并有TE=PTE×SE,这样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决策单元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技术效率是指实现投入一定下输出最大或者输出一定下输入最小的能力;规模效率表示与规模有效点相比规模经济性的发挥程度;纯技术效率指的是剔除规模因素的效率[4]。基于输入导向的BCC模型的经济含义是在保持产出y0不变的前提下,将输入x0的各个分量按同一比例θ(θ≤1)减少,如果θ

因此,DEA有效性有如下定义:当θ=1,且s+=s-=0,则决策单元j0为DEA有效,决策单元的生产活动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当θ=1且s+≠0或s-≠0,则决策单元j0为弱DEA有效,决策单元的生产活动非同时为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最佳;当θ

(一)输入输出指标的选取

图11998-2010年重庆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求解

利用DEAP2.1软件,运用输入导向型的BCC模型,得到重庆市1998—2010年历年建筑业安全事故管理的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和输入冗余量(s-)、输出不足量(s+),计算结果如表1。表1重庆市1998-2010年建筑业安全事故管理绩效相对有效性结果年份θ(TE)PTESE规模报酬输入冗余量s-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产出不足量s+建筑业增加值竣工面积19980.0860.2000.428irs02.40037165915454.9819990.1050.2930.359irs00.81056288135317.1820000.1620.4360.372irs01.35955546585208.2820010.2620.5000.524irs1052915203950.6220020.2480.4360.568irs01.35951467293580.9420030.2600.4360.596irs05.28252126143352.3820040.3460.5560.623irs1.889049799793124.3520050.3660.5880.622irs1.824047836913136.8220060.4190.6540.640irs00.26945539672982.7320070.4910.7080.694irs01.25041609392541.3520080.5590.7140.782irs0.143016497891806.7020090.90110000.901irs011439679818.842010100010001000—0000注:irs表示规模报酬递增,—表示规模报酬不变。建筑业增加值单位:万元,竣工面积单位:万平方米。(二)评价结果分析

(1)根据计算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绩效θ值的大小绘制θ柱形图,如图2。在13年θ值相对比较中,2010年的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综合技术效率θ=1且s+=s-=0,达到DEA相对有效状态,2009年θ值达到了0.901,可见重庆直辖以来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绩效提高速度明显,在2010年达到峰值;但历年建筑业安全事故管理绩效θ的平均值只有0.4,数值较低,说明重庆市历年的建筑业安全事故绩效整体数值不高;纯技术效率(PTE)均值为0.579,规模效率(SE)均值为0.624,数值较高,说明在不断改进建筑安全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安全状况有所改善。另外,历年规模报酬状态处于递增,说明建筑业规模在不断变大的重庆市建筑业安全事故管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存在上升空间,即重庆市的整体安全事故管理绩效水平改善潜力大。

图2重庆市1998-2010年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绩效水平

(2)对于非DEA有效的年份,先分析输入冗余量(s-):其事故起数发生的冗余度不高,在13年份仅有4个年份(2001年、2004年、2005年和2008年)存在冗余度,分别是1、1.889、1.82、0.143,表明重庆市建筑业事故发生起数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在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方面,12个非DEA有效的年份中,有8个年份存在冗余量,冗余度相对较高且冗余值比较大的年份有1998年、2000年、2002年、2003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2.4、1.359、1.359、5.282和1.25,这表明重庆市建筑业事故死亡人数相对偏高,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析产出不足量(s+),除2010年处于DEA有效单元,不存在产出不足,其他年份建筑业增加值和房屋竣工面积都存在一定的产出不足。表明这些年份建筑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未能最大限度提高输出,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风险和概率。

建筑业安全事故绩效评价问题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笔者尝试利用输入导向型的BCC模型给出了评价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安全事故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方法,为评价建筑业安全事故绩效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对重庆市1998—2010年建筑业安全事故管理绩效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历年的建筑业安全事故管理绩效水平提高速度较快;(2)事故发生起数的冗余度不高而死亡人数的冗余度相对较高,说明重庆建筑安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安全管理压力依然很大;(3)通过不同年份的相对比较可以给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和激励、惩罚措施。考虑到衡量建筑业安全事故绩效的某些指标并未全部引入分析体系中,所以对分析的结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魏玖长,赵定涛.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MIEM’2006)会议论文集[C].马鞍山,2006:109-112.

[3]Charnes.A,W.Cooper,Rhodes.E.Measuringtheefficiencyofdecisionmakingunit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78(2):429-444.

[4]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69-81.

[5]马立杰.DEA理论及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6]王运波.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有效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4-6.

OnthesafetyaccidentmanagementperformanceinChongqingbasedonDEA

ZHENGXiaoqing,CHENGWenping,WUMeicun

(Schoolof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RealEstate,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5,P.R.China)

关键词:电力安全事故;预防;应急

一、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解读

国务院599号令《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是继2007年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之后出台的对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及事故调查与处置的另一个重要法律文件。两个令涵盖了电力人身、设备、电网事故调查的全过程,《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使事故的调查处置权责更清晰,对事故等级划分、事故报告、应急处置、调查处理及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对电力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做出了重大调整。更加突出了事故调查过程中电力监管部门的调查权、处罚权,更加强调了事故发生后电网企业在防止事故扩大方面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应急处置能力及报告事故的及时性,这是《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原事故调查规程本质上的区别。

二、电力事故划分及赔偿标准

按照《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将电力事故进行如下划分。即根据电力安全事故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影响电力(热力)正常供应的程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并且在第五章第二十九条给出了处罚标准。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由电力监管机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发生一般事故的,处其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发生较大事故的,处其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发生重大事故的,处其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其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三、地区电网网架结构稳定性分析

1.地区电网结构总体布局

准格尔旗境内有500kV变电站1座,即宁格尔500kV变电站(2×750MVA);500kV线路6条,总长度为219.41km。准格尔电网通过宁格尔500kV变电站至永圣域500kV变电站线路实现与内蒙电网联网。220kV变电站5座,即薛家湾变电站、大路变电站、杨四海变电站、长胜变电站及川掌变电站,总容量1920MVA;220kV输电线路23条,线路总长度332.07km。

2.电网N-1准则分析

(1)500kV电网结构问题导致的检修方式下N-1故障运行风险点(4处)。

一是永圣域500kV一条母线停电,另一条母线故障跳闸,可能引起宁格尔地区薛家湾、杨四海、长胜店、大路、川掌、清水河六座220kV变电站全停,最大损失负荷约1000MW。薛家湾有可能达到重大事故标准。

二是永宁一回停电,永宁另一回跳闸,可能引起宁格尔地区薛家湾、杨四海、长胜、大路、川掌、清水河六座220kV变电站全停,最大损失负荷约1000MW。薛家湾有可能达到重大事故标准。

三是宁格尔一台主变停电,另一台主变跳闸或另一台主变所在220kV母线故障跳闸,可能引起宁格尔地区薛家湾、杨四海、长胜店、大路、川掌、清水河六座220kV变电站全停,最大损失负荷约1000MW。薛家湾有可能达到重大事故标准。

四是宁格尔500kV一条母线停电,另一条母线故障跳闸,可能引起宁格尔地区薛家湾、杨四海、长胜店、大路、川掌、清水河六座220kV变电站全停,最大损失负荷约1000MW。薛家湾有可能达到重大事故标准。

(2)500kV系统供热电厂全停导致的运行风险点(1处)。

国华准格尔电厂:准宁一回停电,准宁另一回再跳闸,国华准格尔电厂有可能两台供热机组全停,有可能达到较大事故标准。

(3)220kV电网结构(母线)问题导致的检修方式下N-1故障运行风险点(1处)。

宁格变220kV#1、#2母之一停电,另一条母线故障跳闸,宁薛#1线严重过载,有可能引起薛家湾、杨四海、长胜店、大路、川掌、清水河六座220kV变电站全停,最大损失负荷约1000MW。薛家湾有可能达到重大事故标准。

四、电网电力事故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电力生产中更是重中之重。该安全条例出台后,电网事故直接关系电网企业的盈利。通过上述分析,确定了电网运行的风险点。所以要预防电力事故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加强电网构架,二是提高运行人员的运行水平。

1.电网结构层方案

针对地区电网及设备结构的特点,特别是局部区域连续供电要求,灵活地应用N-1准则来确保电网安全。

关键词:电网安全;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排查;防范措施

Abstract: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powersystemintheinvestigationdatashows,withthenumberofhigh-voltagetransmissionlinefaults,theactualcasepictureasanalysis,summarizesthecausesoffailure.Alsoputforwardtosolvetheseproblemscountermeasures,foryourreference.

Keywords:networksecurity;high-voltagetransmissionlines;faultanalysis;preventivemeasures

前言

1高压输电线路的特点

高压线路是电网线路中最为复杂的的线路结构,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结构复杂,参数较高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具有高度很高的杆塔,较长的绝缘子串,较多的绝缘子片数和较大的吨位。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参数较高,因此,高压输电的效率也相对较高。高压线路具有较高的额定电压,也使其周围存在着较高的电场强度。

1.2铺线面积广,地理环境复杂

一般的高压线路线路比较长而且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比较复杂,对于运行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因为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比较大,并且其在电网中的地位也比较重要,所以其安全性、可靠性的运行就对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原因

图1雷击现象

图2鸟害现象

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分类

自然外力

树(竹)线放电:属于典型的人员责任原因。多发生在每年的6-8月份,即高温、树木生长旺盛期。线对竹子放电则多发生在每年的3-6月份,即发竹笋时期。风偏:绝大部分为大风造成跳线摆动对耐张瓷瓶或塔身放电。边线对树木的放电归类在树线放电类。

人为外力

社会的发展,土地的大量开发建筑,严重着影响着高压线路的安全,从中可以看出,线路遭外力破坏呈上升趋势,发生机率较随机。主要为翻斗车或吊机碰触导线、拉线被盗造成倒杆等。此外,配电线路遭受城镇居民从楼上丢垃圾造成跳闸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春节、元宵、清明、冬至等民俗节日及秋冬干燥季节。部分地区焚烧秸秆或烧荒也曾引起线路跳闸。

3.3设备故障

鸟害:多发生在春夏之交和夏季鸟类孵卵季节。大多为鸟窝和鸟粪造成,极少数为大型鸟类造成的单项接地。污闪:多发生在秋冬和初春季节,在大雾、毛毛雨天气情况下发生。

3.4雷击

一般占跳闸总数的50%左右,多发生在每年的4-9月份。

3.5其他因素

大风吹起的异物短路、设备老化、不明原因的跳闸等,很少发生,难以查找到故障点。另外还有洪水造成的倒杆、导线对水面放电、大风造成的倒杆等,均很少发生,发生则会造成严重损害。

高压线路故障排查

本人结合自己长期的运行经验,将故障后的快速查找措施总结如下:

4.1雷击故障

痕迹,所以必须登杆检查才能发现故障点。

4.2树线放电故障

地面巡视辅以登杆检查。地面巡视难以准确判断树线距离时要适当登杆,到达能够看清的高度即可。查找故障点时,注意多问沿线居民,因为高温的中午(无雷雨)如果发生树线放电,一定伴随着巨大的响声,这个响声可以让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听到。现场会有树木被电弧烧黑,树皮爆裂,导线上留下白色印记,严重的会断股。故障电流不大的情况下,树梢烧黄,导线上没有印记。

5快速排查故障点

对于发生故障的线路运行工段,故障不能通过装备自动解除时,首先应向上级报告线路故障的初步情况,并立即组织相应的检修维护人员进行线路检修,并按各自的特长统筹分配人员。运行人员首先向查巡人员交待故障可能发生的区段和故障类型,并实时通过通信装置告知查巡人员故障特性变化特性,便于查巡人员及时的找到故障点,并采取有效措施。

6故障防范措施

5.1加强线路巡视工作

一般的来说,线路的巡视是有几种分类的,根据笔者的经验作出了几点归纳;①定期的巡视方式:其目的是对线路沿线情况及各部件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的掌握,期间可根据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对线路的巡视周期进行适当的延长或缩短。②特殊的巡视方式:是在气候发生剧烈变化(河水泛滥、地震等)线路发生超载或其它特殊情况时,某段、全线或某些部件开展巡视,以及时发现部件变形损坏和线路异常现象。③夜间的巡视方式:是为对绝缘子污秽的放电和导线连接器的发热情况进行检查。④故障的巡视方式:是以故障的存在为巡视的条件,在于对线路故障接地跳闸发生原因的查明,找出故障点所在并明确故障情况。并做好现场记录,从而有效地杜绝了漏查巡视项目、漏记缺陷及漏错记杆号等问题的发生。

THE END
1....选题热点选题2021最新国家社科基金社科规划研究事件热点选题态势分析报告是为研究人员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基金,如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以及论文选题提供帮助的最新的选题分析报告。该报告由选题宝发布。https://xuantibao.com/subject/detail?sid=7&wid=8805
2.江西丰城倒塌事故报告2024年江西丰城倒塌事故报告资料下载是很多年以后来亡人最多的工程事故。本学者从事建筑业36年,对建筑工程事故关注与研究10余年,并主讲《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颇有点舍我其谁的感觉。本文试图对此次事故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帮助各位了解并探究真相。本人不做任何结论性的推断,一切结论以国家调查组的事故调查报告为准。 白色的钢架可能是...https://www.zhulong.com/zt_jg_3002272/detail42515519/
1.事故案例反思总结(多篇)在事故分析会上我们机长和浇钢工师傅都分析道:如果开浇时把塞棒开到最大按照普钢开浇也许不会结瘤。当然事故的原因精炼车间是罪魁祸首,钢水温度不达标。当然还有很多我亲自目睹的事故案例,在这就不多举例了。 二、实际操作 浇钢工的'实际操作主要是:开交操作、生产过程操作、停浇操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开浇操作,...https://www.jsycf8.com/hetongfanben/279038.html
2.2020二建《建筑实务》案例题真题及答案解析二级建造师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负责人在下午2时15分接到了现场项目经理事故报告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召集项目部全体人员,分析事故原因,并于下午4时08分揽事故报告应当及时,不得迟报等原则,向事故发生地的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关部门报告。 问题 1.写出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和安装综合考虑的三个因素。指出钢筋笼保护居的设置数量及...https://m.educity.cn/jianzaoshi2/2144790.html
3.2009年突发事件应对评估报告应急管理2009年突发事件应对评估报告 第一部分? 序言 根据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县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对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情况作了评估,就2009年全县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情况、应对工作及存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https://www.shaodong.gov.cn/shaodong/yjgl/201107/ae4262b9331845a89fdb0d18b8f2b446.shtml
4.2013年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参考答案(含考点分布)很多的考生已经着手开始进行2018年监理工程师考试的备考了,其中很多考生反应想下载历年真题,下面是由大立教育整理的2013年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参考答案,希望给大家备考带来帮助。2013年监理工程师《案例》真题答案及解析.docx 99a022d6758d9072a81fcf818faefa50.docx (57.06 KB) 2013年《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https://www.daliedu.cn/jianli/zhenti/anli/14700.html
5.2022年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摘要2022年监理备考正在进行中,环球网校特为各位考生准备了监理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考点: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祝大家学习愉快,更多内容可关注环球网校监理工程师频道。 考点: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1.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的程序 当发现工程质量问题,监理工程师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21-8/16278829213207.html
6.公共卫生案例分析历年考点题:铅中毒现场调查4.资料汇总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提交调查分析报告 5.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说明:以上内容为考生回忆还原考点题,题干或者解析可能不全,仅供参考!】 更多实践技能「公共卫生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可查看2022年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特色班,备战技能考试有妙招! https://www.med66.com/gongweiyishi/jinengjingyan/su2205125379.shtml
7.煤矿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标准研究然后,在分析事故报告基础上,结合致因框架及特性建立煤矿事故调查报告模板。设备模板中,设计该模板的调查参照模板,便于调查;环境模板中,设计了各因素的参照目标模板,便于查找;人因模板中,设计了参照模板、调查模板和分析模板,便于该模板的进一步利用。最后,结合当前的事故报告,对现有的新模板进行应用。在该模板基础上,...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6905401.nh.html
8.安全事故工作总结(通用16篇)针对各项事故案例进行系统的学习,吸取血与泪的沉痛教训。将各项事故案例结合到实际工作中,遇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漏洞的环节结合个人经验特别注意,加强监护,做好自控、他控、互控,防范事故于未然。作好个人安全防护,绝不冒险作业,绝不违章作业,绝不马虎,绝不敷衍,绝不存在侥幸的心理。禁止疲劳作业,不蛮干、瞎干、死干...https://www.oh100.com/a/202301/602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