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短暂创下2460历史新高后,玉米指数开始了高位回调之路。随着希腊债务危机扩散和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担忧加重,整个商品市场利空氛围笼罩,宏观因素主导行情的特征明显。
●2011/12年中国玉米产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预计将达到19175万吨,较上年增长1450万吨,增幅8.2%,玉米供需格局面临重新定位,相较上一年度转为宽松。
●虽然“收储消息”提振了市场信心,但今年国内供需情况转好,国家补库压力不大,加之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不好,玉米价格反弹的空间预计不会太大。短期内走出单边上涨行情的动力并不充足。
●相较上一年度,2011/12年度的玉米市场可能出现以下几点变化:一是价格底部继续抬升,二是价格波动空间缩小,三是价格上涨高度将小于上年。
第一部分行情回顾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在年初短暂创下2460历史新高后,受进口增加预期、国家投放芽麦、调控玉米深加工需求以及受瘦肉精等突发事件影响,大连玉米指数开始震荡回调至2337附近企稳。6月初开始,随着希腊债务危机扩散和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担忧加重,整个商品市场利空氛围笼罩,玉米指数也快速下挫到2270附近。
下半年,在系统性风险阶段性释放后,随着养殖业情况好转,农户余粮水平偏低逐步显现,大连玉米市场开始逐渐回暖反弹。随后由于美债评级下调及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市场再次转为受宏观因素主导的行情中,加之11/12年度玉米丰产预期强烈,进口玉米虎视眈眈,玉米市场从9月下旬下始了一轮较大级别的下跌,玉米指数最低下探至2261才止住跌势。
第二部分玉米供需关系、市场热点因素及关键数据分析
这一部分我们对当前的市场热点问题以及明年可能继续影响市场的各项因素展开具体分析。
一、供求平衡分析:供需格局转为宽松
表1: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自09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一直呈现偏紧的供需格局,然而2011/12年度国内玉米丰产形势明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加剧,玉米市场需求也可能面临一定变化,尤其是深加工业的发展使得玉米的工业属性增强,在未来宏观走向不确定的情况下玉米的供需格局也面临着重新定位。首先来看供给方面,今年玉米市场的特点是产量会有明显的增长,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计,2011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将增长到3343万公顷,同比增加93万公顷,增幅2.9%。预计全国玉米单产达到5.736吨/公顷,较上年增加282公斤/公顷,增幅5.2%,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单产对于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往年增强。预计2011年全国玉米产量将达到19175万吨,较上年增长1450万吨,增幅8.2%,玉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极大改善了国内玉米供应能力。
图2:中国玉米年度产量与国内总消费对比
2011/12年度国内玉米总消费预计为18591万吨,较上年增加791万吨,增幅4.4%。从下图可以看出,08年以来我国玉米消费总量增长的态势比较明显,只是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如果宏观经济维持稳定,消费仍然保持一个正常的增量,那么在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年度结余也将呈现恢复性增长。
图3:国内玉米总消费自然年度增长情况
二、现货与期货背离转为同步
图4:国内期货价格对比情况
今年玉米市场一个显著特点是,期货和现货价格一度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背离。年初市场曾经普遍看好今年的玉米行情,实际上在偏紧的供求关驱动下现货价格的涨势确实从年初一直延续10/11市场年度末,但期货价格则在年初创下历史高点后就开始了漫漫跌势。在过去连续两年的玉米大牛市中,期货价格相对现货建立了较大幅度的升水,一旦宏观方面风险爆发或者供需格局发生变化,期货相价格就面临向现货价格回归。今年10月下旬以来玉米价格连续下跌,部分地区农民卖粮积极性受到一定抑制,但是压力也在逐渐累积。农户还贷、春节前变现需求比较大,卖粮需求随时可能涌现。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国家收储的信息提振了市场信心和中间贸易商、用粮企业等主体入市收购的积极性;随着春节临近,产区及销区用粮企业均开始备货,尤其是广东等南方饲料企业积极备货,给玉米价格带来了较明显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售粮进度较去年慢很多,大量玉米仍在农户手中,在今年玉米大幅增产、市场普遍看跌的情况下,春节前后的售粮高峰,很可能会带动玉米价格下跌。
三、进口玉米成为潜在的压制因素
图5:进口成本与图内价格对比图
四、玉米下游行业分析
图6:国内玉米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变化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饲料需求的增长一直比较稳固,即使在08/09年度仍然增长了280万吨。而工业消费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较大,08/09年度玉米的工业消费出现了首次回落,减少了250万吨,而此后则一直维持增长态势。如果未来经济前景恶化,工业需求出现回落,那么国内玉米的供需前景无疑将向更为宽松的方向转变,至少要好于10/11年的情况。但如果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正常,国内外经济不发生大规模的危机的话,国内玉米市场尤其是深加工企业用粮需求只增不减,供需格局则将再次处于紧平衡之中。也就是说,最大的变数在于工业消费。
1、生猪存栏处于近年高点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计,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饲料企业生产饲料产量为1.69亿吨,比上年的1.62亿吨增加700万吨,增幅4.3%。受畜禽存栏水平下降、动物疫情多发、气候异常等原因影响饲料产量增幅减缓。预计全国配合饲料产量为1.38亿吨,比上年增长840万吨,增幅6.5%。
2012年全国饲料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增长速度有望高于2011年,主要原因有:一是生猪等畜禽存栏水平有望继续增加,玉米等原料价格回落有利于刺激消费;二是国内大型饲料企业规模扩大对于饲料产量的提高作用仍将显现;三是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将继续提高,有利于扩大全价配合饲料的产量。
图7:生猪价格及存栏变化情况图
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全国生猪存栏量达到47516万头,已经大幅超过2009、2010年的高点水平,春节前后生猪出栏压力仍然较大,预计春节过后随着生猪供应继续增加,市场需求减弱,生猪价格可能会有下跌空间,加之玉米和豆粕格下跌,生猪价格缺少宏观经济和成本条件的支撑。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均禽蛋占有量随GDP呈同步增长趋势,高存栏量对于玉米消费的拉动明显。
2、深加工利润下滑,需求不旺
图8:玉米深加工企业利润情况图
目前,受新粮上市带动成本降低,且深加工企业开机率大幅增加影响,部分企业玉米一次加工产品亏损,二次加工产品利润下降,部分深加工产品下游需求表现低迷。目前下游淀粉备货需求较小,加工库存较高,理论计算淀粉加工仍处于亏损区间,大型加工企业及延伸产业链至下游二次加工产品的企业已经有较好利润。预计随着元旦和春节的到来,一些下游产品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将对淀粉价格形成一定支撑。11月份,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持续下跌、酒精生产企业开工率增加的影响下,国内酒精价格下跌50-100元/吨。12月份,白酒行业将迎来春节前备货期,但从实际情况看,本年度白酒行业发展增速放缓使得酒精用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且产品库存高于去年同期。
图9: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变化
五、潜在支撑因素
1、政策因素:奠定价格底部
在大豆收储政策公开出台后,市场对于玉米收储的预期也变得强烈。市场消息称,国家计划在东北地区收购1000万吨中央储备玉米,其中吉林省三等干粮价格2000元/吨、黑龙江1960元/吨、辽宁和内蒙古2040元/吨,另外给予每吨50元收购费用。预计每等级之间价差40元/吨。暂时未见到官方文件。如果属实的话,相对于去年1800元/吨的收购价格提高200元/吨。这一价格对于当前长春地区贸易商2080元/吨的收购价格和加工企业2040元/吨的挂牌价格来说,对于农民虽不具有吸引力,但对于期货价格无疑形成了较强的支撑。但需要注意的是,11/12年度国储补库的压力要远远小于去年,10/11年度在库存大量消耗、供给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中储粮仍然制订了1000万吨的收储任务,如果顺利完成的话,再加上进口玉米的补充,今年的收储无疑会从容许多,也很难形成多元收储主体竞相抢购粮源的情况。所以收储只能说奠定了价格底部,封堵了下行空间,还无法形成推动价格持续上涨的动能。
2、成本因素: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推升玉米价格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成本逐年提高,种植成本中雇工以及劳动力折价和租地费用快速增长,占成本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推升玉米成本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表明,中国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可能将临近拐点。玉米价格受成本提高的推升已经很明显,未来这种趋势可能还将继续。据市场估算,2011年全国玉米亩种植成本将比上年提高13%,在2004-2011年,全国玉米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年均增长15.7%,土地成本年均增长20%,预计2011年全国人工费用和土地成本占玉米成本分别达到30%和23%,物资费用将下降到37%。这种趋势在我国东北3省表现更为明显,土地费用逐年大幅上升,已经达到种植成本的32%,劳动力工资上升,对于大型农业机具的需求正在显现,成本逐年上升导致农民对于价格的预期不断提高。今年最早开始挂牌收购的吉林长春大成也报出了14%水分新玉米2150元/吨开秤价格,相对于去年14%水分新玉米1750的开秤价提高了400元/吨。种植成本上升是形成粮食价格上涨预期的重要原因,国家政策性价格的制定也要核算成本以保证农民种植利益。因此,在粮食价格上涨成为影响CPI水平高低的背后,仍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耕地资源稀缺性在起更大的作用。
美玉米指数在2011年的表现基本上是一个600美分至800美分之间的大区间宽幅震荡行情,市场处于紧张的供需基本面和宏观因素的博奕中,从8月底冲击至780美分的高点后就开始了下行之路,目前已经回到了年初上涨的起点下方,从技术上看仍有继续下行的趋势。虽然我国对美进口量有所放大,内外盘连动性有所增强,但国内玉米和外盘走势经常呈现阶段性的不同步。
1、美玉米库存消费比仍处低位
美国农业部在12月报告调增了2011/2012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853万吨,其中725万吨是由于中国玉米产量调高所致。库存方面,12月报告调升了2011/2012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562万吨,而中国方面的库存也被大幅调升了525万吨。需求方面则变化不大。总体来看,全球玉米供需相较之前预期转向宽松,但全球库存消费比仍处于近5年来最低水平。美国玉米的数据也面临相似的情况,在库存处于历年低位的情况下,USDA对最新的预测数据做了向上微调。
2、美玉米出口销售遇挑战
截至12月15日,美国玉米出口销售自之前的近两个月高位下滑29%,因其他国家较为便宜的供应限制需求。阿根廷和乌克兰较为便宜的玉米供应,加上澳大利亚和黑海地区成本低廉的饲料小麦限制通常从美国采购玉米的亚洲市场买家的兴趣。从上图也可以看出,目前美国玉米出口销售情况不佳,处于历年同期较低水平,仅仅好于08年的情况。
3、投机基金净多大幅下滑
CFTC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当周,投机客持有的玉米净多头头寸达到2010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准,而指数基金的净多比例则呈增加的趋势,这可能预示着价格短期仍有下行的风险,震荡重心不排除向500-600美分下移的可能。
第三部分结论及操作建议
图10:玉米市场年度季节波动特征
虽然“收储消息”提振了市场信心,但今年国内供需情况转好,国家补库压力不大,加之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不配合,玉米价格反弹的空间预计不会太大。短期内走出单边上涨行情的动力并不充足,现货市场可能仍未到达市场年度内低点,一旦现货市场价格大幅回调,期货市场难免受到拖累。
中长期来看,在欧债危机引发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越来越大、国内经济本身面临放缓局势的背景下,玉米工业消费存在较大变数,未来行情演变仍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宏观因素。从玉米期货上市以来的历史走势来看,在经济形势平稳、国内供给充裕的情况下,以玉米市场年度为计,期货价格呈现规律性的春季高点和夏季高点,除了供需最为紧张的09/10年度出现了强势单边上涨行情,10/11年度这种季节性规律再次显现,随着供给转为宽松,11/12年度这种波动特征可能仍会出现。相较上一年度,2011/12年度的玉米市场可能出现以下几点变化:一是价格底部继续抬升,二是价格波动空间缩小,三是价格上涨高度将小于上年。考虑到宏观因素对行情的影响,目前无法定出一个延续全年的涨跌基调,但政策还是奠定了价格底部,短期1209合约操作上可依托2170支撑位置波段操作,规避多头热情,待政策利好消化后逢高抛空,如回调至支撑位附近考虑多单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