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气候属独特的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主要特点是:干燥、少雨、高温、多风。对吐鲁番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有: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暴雨洪水、千旱、干热风、持续高温等。
2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晌及防御对策
2.1风沙及防御对策
2.2干早及防御对策
关键词:吐鲁番;职业教育;高端人才
1引言
2吐鲁番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事件与现状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推介吐鲁番地区的招商引资投资环境,首先,我谨代表吐鲁番地委、行署和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向今天莅临参加项目推介会的所有领导、来宾和朋友们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挚以诚挚的谢意!
众所周知,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享誉海内外,位于新疆东部,是连接新疆南部与北部以及中亚地区的重要通道,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总人口约58.9万。
吐鲁番自然环境独特,属于典型的资源富集区。主要有三大优势资源:一是光热资源丰富,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无霜期达270天。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二是矿产资源丰富,是天然的聚宝盆。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65多种矿产,其中,石油总资源量为15.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50亿立方米,吐哈油田现有年产原油生产能力达300万吨。钾硝石、钠硝石是我国仅有的硝酸钾、硝酸钠资源,煤、铁、金、铜、湖盐、石灰石、膨润土、芒硝等矿产在新疆占到前列。全地区共有铁矿产地100余处,主要分布在鄯善县南部,几个规模较大的铁矿均经过了勘探或详查,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15处。全地区铁矿探明储量3.5亿吨,富铁矿约有1.5亿吨,占全疆铁矿总储量的近30%,是新疆铁业铸造深加工的理想基地。三是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现有国家3A级景区6家,5A级景区1家。全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3处、有价值文物点179处。旅游资源之丰富和集中居新疆第一,在国内也非常突出。
“十一五”期间,吐鲁番地区将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区富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六大战略”(即: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退粮还经”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科教兴吐和人才强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节水战略),培育壮大“七大支柱产业”(即: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煤炭资源转换产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建材产业、无机盐化工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旅游产业)。
吐鲁番市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地,是西域历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馆。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历史人文景观,境内有各类古代文化遗迹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初步形成了以交河古城、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群为代表的历史文物古迹景点和以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民俗园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名胜景点。
一、制定措施,加强管理,大力宣传,全面发展旅游业。
一是树立品牌,打造吐鲁番国际旅游形象。良好的品牌是吸引游客的动力。吐鲁番市十分重视旅游品牌的创建和培育,改革开放以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旅游等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吐鲁番的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扎实苦干,抓机遇、争项目、创品牌,可以说至今吐鲁番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旅游品牌的创建过程。先后创建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区等多块国家级“金牌”,以及自治区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特别是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使吐鲁番进入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树立了吐鲁番旅游品牌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吐鲁番在全国乃至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进吐鲁番走向世界,加快发展,赢得了先机。
二是加强促销,全方位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近年来,吐鲁番市按照“政府牵头、企业运作、联合促销、共同发展”的市场开发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深度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效益,整合促销手段,把独具特色的火洲气候、戈壁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葡萄文化、西域文化、科普科考作为今年旅游产业的营销主题。坚持“三个一”原则(即:统一形象,统一资料,统一口号),协调行动,集中宣传形成气势,做到报刊、广播、电视三管齐下,在《吐鲁番报》上发吐鲁番旅游专版,在本市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制作了《吐鲁番旅游》等宣传品;抓住《新疆风情万里行》“首届旅游节”三条旅游线路途径吐鲁番的有利宣传时机,把主要景区和名胜古迹分为东、西两线,让中外旅游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亲自感受吐鲁番独特的人文景观,扩大了吐鲁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严格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即抓住一条主线,建好一支队伍,健全六项制度,建成一个市场。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抓住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这条主线,引导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树立文明窗口形象和优质服务意识;建好一支队伍,即建好旅游行管理队伍,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加大执法力度,有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健全四项制度,即一日游管理制度、导游报酬管理制度、社会监督体系管理制度、旅游咨询和投诉制度;建成一个市场,即在度假区内建好一个集饮食、购物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市场,满足旅游者购物需要,保护游客合法消费权益,树立吐鲁番良好的整体形象。
风沙是吐鲁番农业生产的一大危害,风沙侵袭农田、坎尔井、房屋的现象有些年份一年数遇造成巨大损失。翻开气象资料可见:近三十年出现()17米渺)大风日数吐、都、托分别为500天、226天、2420天,平均每年出现16.7天、7‘5天、80.7天,其中春季大风分别占全年的42%、39%、41%,所以又将春季称为风季,尤以4月份出现天数最多。吐鲁番市出现大风日数最多为10天(75年4月份),浮尘日数最多为28天(2001年4月份)。
摘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作为自治区九大惠民工程中的“1号工程”,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教育惠民“1号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快速发展的“硬件”相比,师资队伍短缺、教师双语能力弱、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和技能低等“软件”问题将成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短板。本文以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分析“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以期为同类学校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范例。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1新疆职业学校“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背景
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新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就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提出:支持新疆加强“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对新疆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实施“双语双师型”教学能力强化培训;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基本解决“双语双师型”教师总量短缺和质量不高的状况;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特别是“双语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状况,提高“双语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强教学能力和活力。为加强职业教育“双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2013年,吐鲁番地区教育局制定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双语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及程序》文件,对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管理进行了严格规范。2014年吐鲁番制定出台了《吐鲁番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并与湖南省人社厅签署了2014~2016年就业对口援疆协议。从2014年至2016年,吐鲁番市共选派112名技能人才赴援疆省市湖南省衡阳技师学院参加技能培训。
2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历史和教师现状
关键词:高昌王国葡萄园土地租酒管理
一、麴氏高昌王国的葡萄园土地分配方式及所有制形态
从吐鲁番出土的文书资料来看,麴氏高昌王国时期,国家对葡萄园土地的管理是十分重视的,官府经常对葡萄园土地进行踏勘、统计、检查。葡萄园土地作为麴氏高昌王国的重要生产资料,其所有制形态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葡萄园土地的最终所有权和葡萄园主对葡萄园土地的实际占有权,但国家对葡萄园土地的最终所有权最直接的表现为:是官府对葡萄园土地收入的分配权,即收取租酒的权力。
据一些学者研究,麴氏高昌王国的田地因质量不同而被分成常田、部田、潢田、厚田、薄田等,葡萄园土地所占的是常田中的好田。官府按一定方式分给具备一定条件的人。一般人受田数额较小,大约在60步至3亩60步之间,极个别也有多者⑶。
摘要:生源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和办学基础,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对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两年学生选择上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数及意愿的调查分析,提出在职业院校进行招生宣传,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拓宽招生渠道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政策支持、招生宣传、学分银行、创优提质等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招生宣传;学分银行;创优提质
1研究背景
2职业院校历年情况及意愿调查与分析
2.1历年情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来着***社区,是工作在社区街道一线的一名普通党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践行宗旨喜迎。
党的十八大后,以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从严治党,从严管党,在全党上下共同的努力奋进下,党风政风得到了进一步净化,形成了政风清和的新风气、新景象。地处祖国边陲,美丽的吐鲁番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吐鲁番各族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吐鲁番的经济稳步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各民族团结一致,百姓的收入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日益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于我们伟大党的领导,归根于吐鲁番各族民众的共同努力。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也是党的召开之年,的召开是党内民主生活的一件大事,对全党同志而言也是一件盛事,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们更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投身到本职工作中,不忘初心,听党话、跟党走,具体而言就是要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做有水之鱼,有本之木。在工作中,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这是对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社会发展至今,我国的社会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作为党员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的期盼;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必须要保持对党的忠诚,这样我们的方向才不会错,才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的履行我们身上的职责和重任,而要实现这一切关键是要加强自我历练和修养,除去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多学习各种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党的经典著作,要深刻领会“两学一做”,尤其是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系列讲话精神,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是牢记党员标准,践行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工作宗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作为党员同志必须要牢记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群众的利益大于天的道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在工作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打足精神,提起精神,按照实事求是的作风,将工作一件件,一桩桩,落实到位。我所从事的是街道基层工作,街道基层工作任务重,事情杂,会直接面对基层一线的老百姓,因此,我们在工作必须要以更加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去处理好每件事情,不负组织的重托,不负群众的希望。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十三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
一、新疆少数民族民居的造型特征
1.新疆伊犁民居的装饰造型特征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最早见于《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伊犁地处新疆的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这里资源充裕,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新疆农、牧、林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当地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创造了独特的民居造型装饰,其特点是:建筑大量采用木材、生土,辅以芦苇、麦草、砖块、石灰等土产材料。利用高台基、厚墙、平顶、厚门等形式,将各种用房并列地安排呈一字形,大多数民居建筑以一明一暗或一明两暗为基本单元。居住用房通常为三间,进门一间为明室,是过渡性空间,左边的暗室为主卧室,也承担着客厅的功能,右边的暗室为次卧。在三间之外还建有贮藏室和厨廊,也有的民居房间较多,各室分布于前后两列,并安排挡风的门厅,其内部各室或互相套门相连,或以内廊相连。虽有外廊但整个平面显示了较强的封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