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的理解和意义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生命的理解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预科教育;语文教学;生命意识

Abstract:Nowonthenationalminoritypreparatorycoursestudents’lifeconsciousnesseducationresearchandpracticestillhavealargegap.Thisarticletriesfromthesenseoflifemeaning,accordingtothestudents’learningpsychologyandexternal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discussionontheimplementationoflifeconsciousnesseducationapproachandmethodinpreparatoryChineseteachingin,inordertomakethestudentstoformtheselfconsciousnessoflife,teachstudentstolovelife,cherishlife,understandingthemeaningandvalueoflife,soastoformacorrectoutlookonlifeandvalue.

Keywords:Preparatorycourseeducation;ChineseTeaching;Lifeconsciousness

一、探讨生死——反观生命存在的美好

教材选编的《海子诗》(二首),是讨论生死话题的可用资源。海子的诗执着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充满田园情怀和浪漫精神。教材所选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意象——麦子,这是诗人对生命和死亡的双重思考,“麦子”作为粮食,暗示着生存,同时“代表着乡土、故乡,是对‘归去’的意愿的影射”。诗人本身也在用短暂的生命历程追寻生存的价值和美好,他一方面“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表达对在尘世生存的追求;另一方面,他又看到生命注定要遭受的阻力,于是他表现着生命的痛苦。在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对抗中,学生能体会到一种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学会去积极地面对生命痛过后新生的美。

生死观教育的提出

从追问死亡中领悟生命

生与死代表着生命过程的两极。生的意义首先就是努力地活着,而努力活着的过程就是一种精神成长的过程,是在不断地追求生命的存在价值、创造生存的意义。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就在于人对其生命意义的精神性追求。生命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人生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中,才会显得充实、美丽。

有生必有死,这本是任何生命现象存在的自然规律,人的生命现象也不例外。老子在论生死时说“出生入死”,即是说,生命现象从一开始就是生死相伴的,在出世而生的时候就向着入地而死的方向发展。海德格尔也认为死在基本本体论意义上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高校对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之可能切入点

当代大学生中因缺乏对生活压力与挫折的承受能力乃至以自杀、吸毒、暴力等问题屡见不鲜,面对“人生是什么”“人究竟为什么活着、怎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等问题,大学生感到困扰重重,普遍缺乏对生命的科学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在人生追求层面上,更多的人由于缺乏对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层理解,片面追求感官快乐,缺乏一种对生命内涵的深度追求。

我们的教育虽然从小学至大学一直强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以来却没有把学生引入到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中去。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不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教育的引导,便极难达到培养一代新人的目的。基于此,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切入,谈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生死观教育。

1.引导大学生对死亡的深层理解

另外,对生与死的深层理解应该涵盖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应培养大学生的苦难、死亡意识。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会生命的艰辛;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他们对人和事理解、宽容,提高他们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压力和打击的耐挫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与社会融合。

2.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探寻心理深层的精神世界

生命价值(valueoflife)是指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完整的人的生命价值。判断生命价值的依据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生命本身的质量,即内在价值;二是某一生命对他人、社会的意义,即生命的外在价值。增强学生的生命力和对生命质量追求的意识。

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活着是有意义的。在生命意义的问题上,海德格尔认为应当追问存在本身的意义,“人就是一种领会着存在的在者”。我国著名学者周国平认为人生意义有两个内涵:一是幸福,如果一个人活得很幸福,可以说他活得是比较有意义的。另一个内涵是德性,即道德和信仰,这是人生的神圣意义。人对意义的追求是个无限的过程,一个意义终结另一个意义又会出现,人生命的历程就是意义追求的历程。崇高、美善的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得更丰富、更有内涵、更精彩。因此,高校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认识和追求真、善、美的意义,使他们在意义体验、追求中肯定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去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意义的融合。

3.培养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

生命是一种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对生命的漠视,自杀、杀他等行为其实就是缺乏一种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的责任感。在对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的培养上,高校应让学生首先自我肯定,忠实于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并真诚地立足于自己的生命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责任心。只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才可能对其他人、其他事情负责,才会珍惜生命。应让学生知道生命是有尊严的,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并且由此推己及人,善待一切生命。另一方面,高校还应教育学生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拥有自己生命的权利,尊重他人的生命权才能保证自己生命权利的完整性。

4.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信仰

信仰,是人们对其所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对象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作为一种终极价值目标,信仰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终依托。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说过:“人用以与死相对抗的东西就是他对生命的坚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性、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坚定的信念。”一些学者曾郑重指出,最可怕的是大学生没有信仰,因为“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而当代大学生在那些代表着社会地位、等级、身份等问题的认识上,权威和优越意识的心理积淀浓厚,缺乏一种超越这些世俗桎梏的生命信仰,或者由于缺乏正确积极的人生信仰,故而失去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生活因此暗淡无光,甚至漠视生命、践踏生命。因此,高校应呼唤大学生生命信仰的重建。这种信仰来自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神圣至上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敏感。

1.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2.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3.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4.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总结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大学生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却又使人们走入了另一个怪圈。许多人不堪重负,精神失衡,生命意义缺失,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又如何“郁闷!”“无聊!”“崩溃!”走在大学校园里,类似的口头禅不绝于耳。近年来,大学生浪费、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从云南的马加爵残杀同学案到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弑师案,都是大学中发生的典型暴力事件。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曾对南京部分大学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自杀率为20/10万,即10万人中就有20人自杀。自杀已成为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什么样的理由能够让一个风华正茂的青春选择自我消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一幕幕轻视生命、摧残生命的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传诵生命的气息。”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关键在于推行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他们学会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虽然国内外的学者有多种表述,但精髓基本一致。归纳起来具体包涵三个层面:

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首先,让他们了解生命的诞生历程,领悟生命体所承载的希望,感受哺育生命的艰辛,从而形成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和敬畏之情。其次,让他们了解生命历程的酸甜苦辣,体会生活的艰辛、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使他们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生命。再次,走进死亡教育,让大学生对死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使他们懂得生命的宝贵与有限,从而更加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二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培育健康的生命态度。生命是一个过程,在个体生命中不仅有鲜花和笑声,还有荆棘和泪水。生命教育要善于引导大学生体认生命负面状态的意义与价值。人生路上会遇到各种艰辛、挫折和不幸,但其中却承载着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它不仅仅属于个体本身,还与父母、朋友、社会密切相连,所以在逆境中,谁都没有权利草率结束自己的生命。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明白:我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替代我!无论我身上有多少缺点和不是,无论他人和我有多么不同,我都必须要尊重他人,悦纳自己。

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陶冶健全人格。教育的根本职责在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会去追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人不但要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帕斯卡尔说过:“活着却不知道人是什么,这真是糊涂得不可思议。”如同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思考过的生活不值得活。”人要不断地对生活进行反思和批判,在超越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生命的永恒价值,它是对生命的突破,对本我的不断超越,以此实现“终极关怀”和人的理想与信念。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针对性

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残害生命等事件以及校园中还普遍存在的虚度年华、浪费生命等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日趋明显的现实。这些现象的发生方式尽管不同,但极其相似的一点是:对生命的漠然和轻视。生命意识缺失现象使大学生及其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付出了程度不同的代价。我们必须反思其原因何在。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缺失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教育环节的原因,还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而当下迫切推进生命教育最直观的主要有两个视角。

1.高校教育:缺乏生命教育内容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针对性,首先就是要明确它所针对的对象,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和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大学生个体:精神迷惘和心理危机

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与社会、家庭、学校等众多外因的影响有关,但最直接、最根本的影响还是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内因。

大学生生命认知的偏差和生命信仰的匮乏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及生命价值,心灵空虚迷茫,以至寻找无聊刺激,虚度光阴,自暴自弃……他们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首先,缺乏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是导致生命意识缺失现象发生的重要思想基础。研究发现,自杀的人缺乏对生存的重要信仰和价值的认识,一旦遇到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或感到痛苦和压力时,往往会放弃解决问题的努力和尝试,而选择轻生。因此,缺乏对生命足够的反省,缺乏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缺乏积极的生命态度就有可能被生存的空虚感所笼罩,产生内在的挫折感。其次,心理断乳期的精神迷惘和自我认同的危机也与生命意识的缺失现象有关。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认同的危机阶段”或者说“心理断乳期”,容易陷入对自我价值的迷惘和认识不足中,也容易陷入对生命的无知和对生命方向的茫然中。

三、强化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1.将生命教育纳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2.博采众长,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

4.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咨询网络

参考文献:

[1]范莉莉.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示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9-31.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内容;途径;价值;意义

生命的存在是人的一切可能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生命不是仅指个体的生物性存在,最根本的是指个体的社会性和精神性存在,具体而言就是指人的以生命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个体生命的存在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的现实存在是个体实现自我的创造性价值的基础性条件。生命的存在是生命的最高原则,没有生命,就谈不上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生命观则是指人对生命存在、价值及意义的认识、理解和基本观点。人只有具备了自觉的生命观,才能热爱和珍惜生命,从而努力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大学时代是大学生生命观树立并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在重视专业教育的时候,却忽视了本应该是教育最本质内容生命观教育。

一、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表现

生命观不能自发的形成,而需要经过一定的教育。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却忽视了生命观的教育,因而导致了大学生生命观的缺乏,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生命的存在和理解生命的本质。大学生生命观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缺乏对生命存在重要性的认识。人的生命的出现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人的生命是到目前为止生命体演化的最高、最完美的形态;另一方面则是指人的生命不仅具有像其他生命一样的类的特征,而且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和独特性。但我们的大学生恰恰在这两个方面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有的大学生考上大学后,不思进取,忽视学习,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过着像动物一样的生活,不能以人的生活方式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有一项关于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显示:约40%的大学生感觉到生命空虚和生活没有意义[1]。而另有一些大学生则盲目崇拜他人,赶时髦和追求时尚,以他人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忽视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忽视了应该以生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本质。

缺乏对生命存在价值性的认识。生命的价值包括两个层次:即生命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品质。“尊重生命是最高的动机,尽管它似乎是愚蠢和无用的,但它是伦理学的最高原则,是目的本身,它的一切命令都具有自身的意义。”[2]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只要是人的生命,他就是有价值的,就应该被尊重,这就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性价值。但这只是生命存在的最低价值,生命还有其存在的更高价值,这就是生命的品质。生命的品质指的是:什么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和更值得存在的如何在生命品质的前提下衡量生命的价值呢主要是指生命创造的价值大于自身消耗的价值。大学生对他人的死亡无动于衷,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或者只知道从社会索取而不知道通过生命的创造去回馈社会,都是忽视生命存在价值性的表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命不仅是存在就够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生命的实践去超越生命的存在,实现生命的社会价值。

缺乏对生命存在超越性的认识。人的生命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超越生命本身的能力。生命正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价值的,这也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动物的生命是既定的,它们无法完成对自身的超越;而人的生命是未定的,其本质具有超越性。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看不到生命的创造性和超越性,不自觉地把自己降为动物层次。他们或是被动享受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简单地重复生命消费活动;或是以一种经验的方式重复生命的其他活动。本来是具有超越性的人类生命,在这里被他们还原为重复的、线性的动物水平的生命。没有了超越本性的生命,不仅导致个人无法超越自己,更为重要的是也使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识内容。生命观的缺乏不仅会使个体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严重制约了其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命品质的实现。对大学生而言,生命观既是他们生命的存在观,又是他们生命的发展观,还是他们生命的创造观。在大学开展生命观教育,构建属于大学生的科学的生命观,离不开对生命观内容的科学确定。

生命存在观。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不同,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物质形态的生命,即身体;二是精神形态的生命,即思想。人的物质形态的生命是所有生命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大自然演化的杰出成果,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与他人一样的物质形态的生命。人的精神形态的生命则是区别于动物和他人生命的根本标志。从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只有人才有思想,而动物则没有;从与他人的区别来看,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不同,因此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思想内容,这也构成了一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永不重复的个体的特征。人还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的条件,“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正是这“有生命的个人”创造了历史,保证了社会的存在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生命安全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人的生命存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存在,动物的生命存在只是整体性的,没有个体性;而人的生命存在不仅是整体性的,更是个体性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存在具有个体的独立性和唯一性,同时人也能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每一个存在者都满足于自身。没有一个存在者会否定自己,会否定自己的本质性;没有一个存在者对自身来说是有限的。”[4]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人应该“全生避死”的命题。因此,人的生命具有朝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它会在自己的历程中不断地扩展和壮大,但其前提就是在生命存在安全的前提下。热爱和珍惜生命,就是要求大学生在认识和理解生命的基础上,把保存生命作为人生的最基本的价值,并以此为前提去充实生命的应有内涵。

生命超越观。实践活动是人类最本质的活动,实践以其超越性决定了生命中最根本的活动应该是创造,大学生应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突破生命的限制,实现生命的超越性价值。我们经常追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其实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去实现生命的本质。作为人的生命本质的创造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命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非生命的东西,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达到改变和影响客观物质世界的结构和过程,从而满足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是生命能够发展和壮大自身。生命从来就不会满足于自己存在的现状,它会不断地超越生命存在的现实,提升生命的创造力,以其超越性不断地更新生命存在的方式和内容。存在不是生命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所在,生命存在是为了追求更有意义、更有品质和更有价值的生活。

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生命观特别是科学的生命观不能自发地形成,因而进行生命或生命观的教育就成为培养大学生生命观的最主要的途径。怎样开展生命观的教育呢或者说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观呢结合国外生命观教育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要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观,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课程教育。课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生命观的主要途径。结合国外和香港及台湾地区生命观教育的理论,实施生命观的课程教育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大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增加有关生命观教育的内容;二是开设生命观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让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理论化的生命观教育。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死亡教育。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是向死亡的存在。死亡观教育是生命观教育最明确、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实生与死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离的,死亡是依据生命而存在的,它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教育必然包含了要人们学会怎样去应对死亡,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我们才需要生命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教育就是从死亡教育发展而来的。人类只有真正开始思考死亡问题,他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重要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有的学者主张用生命教育代替死亡教育,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参与教育。参与教育其实就是实践教育,就是通过大学生的实践参与,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和生命观教育的必要性。参与教育主要是要求大学生多接触和了解社会,多参与到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大学生充分体会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人在改造社会中的伟大作用和现实价值,从而使他们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坚定他们珍惜生命、投身社会和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信心。

[1]徐颖,等.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6,(10):476-477.

[2][美]波伊曼.今生今世――生命的神圣、品质和意义[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7.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1.对生命教育的定义的简单阐述。

关于生命教育的定义,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有自己的阐述,我认为以下几种颇具代表性:

浙江大学的张云飞这样定义:“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2]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增强生命尊严的意识,使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3]

2.关怀生命:语文教育的基本旨归。

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6]因此,知识教育理应为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而努力。知识的终极价值是生命价值,知识教育理应成为生命化的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关怀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为自己的基本旨归。[7]

以关怀生命为基本旨归,就是要以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建立起适宜个体生命提升的知识教育体系。[8]教育只有融入个体生命并成为个体生命的有机组成,才可能获得其终极意义。知识教育的意义,只能在生命本身,而不可能在生命之外。当然,作为知识教育的重要一环的语文教育也理应以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而努力。

3.实施方法。

(1)激活文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不乏看到讴歌生命的篇章,如:《谈生命》、《那树》、《我与地坛》、《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再塑生命》等,它们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绝好教材。语文教师应该激活这些文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呼唤生命教育》和《老王》这两篇,它们恰恰可以概括为从呼唤珍惜自己的生命到呼唤关爱他人的生命。

《呼唤生命教育》一文,在对生命教育的理性认识的陈述中透露着对个体生命的人道关怀,表明了作者对待生命教育的急切的心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篇章。在讲授《呼唤生命教育》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从而让学生从理智上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

首先布置学生作预习,让学生或上网搜索或采访身边的此类现象,并调查这些现象给家人朋友乃至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更加具体和真切地了解这种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此类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接着学习正文――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和明确生命教育的定义。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这一点,我激活更多文本作阐述:

因为“生命是尊严的”,“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所以我们能听到李白虽彷徨在歧路,却勇于展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虽困在黄州,却洒脱自得:“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朱自清虽受现实扰乱,心中苦闷,但却能够超然地说:“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因为每个个体生命的宝贵和独特,即有价值,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些充满感情、饱含人生智慧的文字。

在我们目之所及的世界中,不仅仅人有生命,动物、植物乃至大自然的一切也都有生命。《紫藤萝瀑布》包含着对花的生命的歌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风筝》中,“我”践踏了弟弟的风筝梦,成年后那份深深的自责,不正体现了对生命的呵护吗《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向我们展示的不正是生命的奋斗不息吗这些不都能引领我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吗

②《老王》与《呼唤生命教育》的共同点:珍视生命,提倡关爱情怀。

《老王》一文中最感动人的一句话莫过于:“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出身名门望族,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又经历了。在那场运动中,“我”应该是不幸者吧,但对比老王,“我”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者。这源于“我”对老王真心实意的关怀和牵挂,这份心意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请学生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体会作者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他人人生的关爱。通过示范,学生能准确地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接着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老王的关爱。“我”作为一个有幸者,为什么会对老王这个不幸者感到“愧怍”呢从原文关于“我”的心理描写中可以找到答案:“我”不认为老王对我一家的特殊照顾和给“我”送鸡蛋是应该的,因为“我”付了钱,因为“我”平日照顾他的生意;“我”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好意,“我”后悔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羞辱他。概括而言,那是因为“我”珍视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人格,哪怕是老王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我”用平等观念去看待老王的艰辛生活,“我”认为社会对不幸者只有关爱的义务,而没有嘲笑的理由。老王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硬撑着僵硬的身躯来看“我”,给“我”送来了他不舍得吃的鸡蛋和香油,“我”的关爱在老王身上有了传递,关爱使老王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生之为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人,关爱地球上一切的生命。

通过对文本的激活学习,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感情熏陶,在课后作业――《〈呼唤生命教育〉课后感》中,写出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且独特的见解。

(2)我手写我心,从作文练笔中加深对生命教育的感悟。

生命教育的内容有:重建生命的神圣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协调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现实中的问题。通过文本学习,可布置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作文。许多作文题也正要求学生作这些感悟:如《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奇迹》、《生命自然美》等,都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树立自己的生命观。

(3)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实际上也是属于增加学生体验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找到合适的题材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然后由学生表达角色模拟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事件的客观评价。

通过体验他人的生活,学生会主动思考自己的生活,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习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节选)》,可安排淘金人、比尔、驯鹿、狼、病狼等角色,通过体会淘金人顽强的生存意识,学生会树立积极面对生命逆境,运用正确方法解决生活难题的人生观。

二、语文教学之于生命教育的有限性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使其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9]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和生物学教育关系密切,这是生命教育研究者们的共识。众所周知,语文教育者历来也都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但语文教育还有它自身要完成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所以语文教育并不等于生命教育。

首先,从语文教学的主体的状况来看,在各类信息趋向爆炸的今天,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看法比之过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步伐难免跟不上学生心理的变化。今天的学生,追求平等和自由,他们服从真理,但不盲从压力。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这些观念难免还有些稚嫩,有些偏颇,这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仅仅靠语文教学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其次,从语文教学的目的目标来看,过高估计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塑造,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语文教学,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简单明了的生活困难时,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言表。只有与其他学科取长补短,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教给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最后,从个体的生命发展历程来看,语文教学只是学生生命历程一个短暂的环节,而生命教育并非阶段性教育。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境遇也会有所不同,他们的生命观念还会不停变化和完善。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打下一个黄金般的底子,期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第一版.

[2]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4.

[3]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第一版.

[4]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第一版.

[5]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中国德育,2007,(3).

[6]叶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而努力[J].教育研究,2004,(2).

[7]王帅.知识教育的生命特质及其有限性.教学与管理,2007,(3).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命生命》第一课时,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探讨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齐读课题19生命生命

1、回顾我们上节课的学习,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

2、学生汇报。(板书:飞蛾求生瓜子生长心脏跳动)

3、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引学

1、首先让我们走进飞蛾求生的场景。

(老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哪些语句能体现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3、(见课件)强调挣扎、极力、跃动

“挣扎”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个动作吗?

“极力”呢?

4、让我们来看看飞蛾求生的画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创设情境:此时作者手中的小飞蛾会对杏林子说些什么呢?

(因而他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5、好,请大家带着这种感受练读。(指名优)

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板书:强烈)

6、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课件)

7、同学们我们是怎么理解这一段的内容的?(先读,找重点句,理解关键词,感受生命意义)

8、小结学法:先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关键词语,感受生命意义。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方法。

四、自学提示

学法指导:

1、读课文,抓语句

2、品词语,悟感受

自学内容:

自学课文3、4自然段

自学方式:

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3――5分钟

四、汇报自学

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谁从文中找到了有关的语句?

1、生汇报,重点语句

2、重点品读句子:“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3、你又怎样的感受?(顽强)

4、从哪些词理解到的?

抓字眼:冲破(很坚强、有冲劲)、冒、竟(读出不可思议的语气)

5、(平常种子生长,需要怎样的条件?

那么我们文中的瓜子的生活条件又是什么样呢?)

“冒”能用什么字来替换?(生、长)

6、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顽强)

7、让我们来看大屏幕感受小小的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8、带着你的感受读出小瓜子的顽强。

9、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板书:顽强)

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飞蛾和瓜苗是怎样对待生命的吗?(它们都很珍惜生命。)

过渡:动物和植物都这样珍惜自己的生命,杏林子又从什么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呢?

1、汇报

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脏,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呢?

师旁白:现在,你感受着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你想说些什么?“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作者是怎么说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读。(告诉自己、同桌和老师――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静听心跳让我们板书:震撼

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浪费、不珍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怎样是“好好使用它”

(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5、比较句子:

生答: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

这是作者的决心。反复读

作者是这么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让我们走进杏林子(课件)

五、反复诵读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生命每个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杏林子一样创造奇迹。课文最后一段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一对反义词“有限”――“无限”……)

2、有问题吗?“流失”、“光彩有力”的意思

3、质疑

我们怎样理解最后一段?(小组内可讨论)

4、引导理解“有限”、“无限”,联系杏林子来理解,杏林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创造无限的价值。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对社会作出无限的贡献。(她做到了板书珍惜生命)

5、一分钟记忆(最后一段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

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背书有方法,抓住关联词:虽然但是于是)

6、让我们用满怀激情的背诵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也要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生背)

7、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哪些人像杏林子一样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事?

六、升华情感

(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生命是什么呢?结合课文内容,现在你能回答了吗?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生命是宝贵的,要热爱生命,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生命,

生命可以创造无限价值,要好好地使用生命,齐读──生命生命;

2、此时此刻老师和你们一样,感受到生命是那样的珍贵,老师这里有一句话让我们来共勉。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语

七、质疑:课文学到这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一.依托文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关于生命话题的作品,如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八年级上册的《生命的意义》,九年级下册的《热爱生命》、《生命与和平相爱》、《享受生活》等。凭借这些文本,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味作品的生命情怀,感悟生命的不朽与坚韧。

《享受生活》的作者海伦凯勒,一位因病导致又聋又哑又瞎的小女孩,身体极度残疾,厄运折磨得她痛不欲生,苦不堪言,但她并没有丝毫的胆怯、哀怨,更没有自暴自弃,依然微笑着面对人生坎坷与挫折,依然微笑着迎接生活中每一个灿烂的朝霞,因为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拥抱生活的热情。“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她不愿也不甘心生活在别人怜悯的目光里,她用行动向世人宣告,即便是一个残疾人,依然可以做一个不比常人逊色的人,依然可以活出多姿多彩的人生来。于是她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用真情、真心、真意写下了对生命的感悟,写下了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在孤寂中“看”到的最亮丽的风景,“听”到的最动人的声音。她与命运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和真实的体验,彰显着令人膜拜的生命韧性,触动着每一个热爱生命、敬重生命的人的心弦。这就足以引起中学生的思考:有着敏锐的耳朵,有着明亮的眼睛,有着健全的体格,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生命追逐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二.启发思考,领悟生命教育的内涵

三.喷薄激情,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

四.唤起爱心,承担生命教育的责任

在学习完《生命的意义》后,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仅有一次,它是父母赐给的,我们不仅无权随意挥霍自己的生命,而且要为了更多关爱我们的人们,涌动爱心,奉献爱心,履行生命教育的义务。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生命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2-12-17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11SK3110)。

作者简介:刘颖洁(1982-),女,湖南长沙人,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生命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日益加剧,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面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伦理观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发生了极其微妙但又十分深刻的变化,内在表现为困惑、迷茫、焦虑、不安或恐慌等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消沉、冷漠、空虚亦或是伤害自我、伤害他人等轻视生命的行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轻视、漠视和浪费生命的现象,是与现时代的社会特点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代大学对生命意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部分大学在生命意义教育的研究探索上仍是空白,没有及时地、经常性地开展积极有效的生命意义教育,由此才导致了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出现生命意识缺失、找不到人生坐标的情境,“困惑于生命的失落与无常,惶惶然不知如何安顿身心”[1]。

一、生命意义:人一生的不懈追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懂得生命的真谛,都能珍惜生命,都能参透生命的意义。

纵观中国古代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以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最为典型也最具代表性。他们从不同层面强调了生命意义在于道德、精神、灵魂的陶冶与升华。比如,儒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乐天知命”,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也就是说,只有“知命”,人的生命才可以挺立起来,人的生命才会充实,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生才有价值,才能获得永恒。而道家则认为生命比名誉、利益、权力等更真实、更可贵和有价值,他们提倡“知足”,人不能因实现生活中的虚名而牺牲了自然本真的生命。佛家的生命思想则是让人放下生命之外的一切物欲,以平常心去超越现实的矛盾,寻找生命的本真,实现心灵的自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愈发多元的价值观的影响下,思维活跃但心智却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们在面临这种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大都陷入了短期或长期的彷徨、困惑与迷茫之中,找不到人生坐标,不仅谈不上实现其社会价值,连如何去实现自我价值都无法正确定位。因此,在推行生命意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全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确认知和充分实现生命意义的前提和保证。

二、心理健康:认知生命意义的前提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大学生形成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学业、毕业、就业是摆在所有大学生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面对所有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冲击和压力,他们的心理活动十分活跃,心理问题比较易发也比较多发,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生命意义教育对他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教育从业者应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认知生命意义,使年轻的大学生能勇敢面对问题、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大胆追求和主动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提升生命意义。

第一,要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随着市场化元素侵入大学校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态变得庸俗浮躁,学习没动力,生活无趣味,表现为沉迷网络、考试作弊、大肆消费、无所事事等。教育者要科学引导大学生作好人生规划,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把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个体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帮助其把握人生方向,找准人生定位。因为,学生只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才能真正意识到生命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人能否正确认知生命意义的基础。

第三,要帮助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也是衡量健康心理的维度之一。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完善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即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这种自我意识的偏差使得他们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无法准确定位自己。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才能扬长避短、自我完善,才能不断去追求新的目标,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幸福感和存在意义。

第四,要纠正大学生的非理性观念。比如,在我国现行的教育背景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冲击下,持“考个好大学、读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平时学不学无所谓,考试之前加个班就行”、“大学就是为了混个毕业证,为就业弄块敲门砖”等观念的大学生大有人在。再比如,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愈发多元,大学生的功利心空前增涨,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存在拜金主义倾向,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等。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导大学生从分析自己的心理需求入手,帮助大学生客观地分析社会发展要求与自我成长进步及心理需求的关系,正确对待外来物质利益的诱惑,自觉摒弃一些非理性的观念,积极树立理性的有意义的理想和追求。

另外,有的学者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即道德灌输与道德践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也有的学者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大学生达到“五个学会”,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等等。百家之言的出发点可能不同,但落脚点应该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塑造优秀的品质,养成健康的心理,从而顺利完成学业,为未来生命之旅提供坚强的心理支撑。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要对每个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层次性、非同一性的客观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众口难调之难,教育者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也很难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此,作为个体的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主动培养健康心理。比如,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科学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且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宠辱不惊;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乐于奉献、以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荣的良好作风,使个人价值从为他人的服务中得到体现和肯定。

三、生命意义教育:实现生命价值的航标

第四,要引导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总是在满足自然生命需求的基础上,进而不断追求超越自然生命的精神生命的。精神生命是人的意识行为,是以抽象的形式赋予生命理性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升华,是社会生命的体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心理、思想、情感、性格、习惯、理想和追求。所以,人处于“社会关系”之中,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忽视人的生命及其生活的社会性,看不到社会存在、社会生命对人的自然和精神生命的决定性作用,就很难理解人的“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规定性[8]。可见,存在于社会中的人,社会生命成长是受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影响的,人也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9]。

总之,生命意义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生命意识,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生命的和谐、充实与完满。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拥有浓烈生命意识并坚定不移地推行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突出生命意义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建立在正确的生命观的基础之上,使其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并不断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信念,最终使自身成长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刘铁芳.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遭遇道德教化问题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338.

[2]包利民.生命与逻各斯[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31.

[3]郭元祥.生命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

[4]刘惊铎.道德体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3.

[5]张天宝.试论主体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0(08):14.

[6]吴安春.德性教师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7.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8]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5.

[9][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5.

THE END
1.为什么人们喜欢养狗而不是其他动物作为宠物有些人认为,狗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它们非常聪明、友好和忠诚,可以成为家庭的一员并与家人分享生活经验。此外,许多人还觉得拥有一只狗会增加他们的运动量和平衡能力。但是也有人更喜欢猫或其他动物做为宠物,因为这些动物可能更独立或更容易照顾 因为狗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它们可以陪伴我们度过许多美好的时...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03720.html
2.宠物主义有哪些功能特性呢怎么使用宠物主义呢导读宠物主义是一种对宠物的热爱和照顾的态度,具有多种功能特性。以下是宠物主义的一些主要特性:1. 情感支持:宠物可以为主人提供情感上的支... 宠物主义是一种对宠物的热爱和照顾的态度,具有多种功能特性。以下是宠物主义的一些主要特性: 1. 情感支持:宠物可以为主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https://www.cnzjfc.com/jyzn/202411/425333.html
3.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12篇)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https://www.unjs.com/fanwenku/269144.html
4.感悟生命小学生作文(精选11篇)“为什么人类还要分国家?”(在如今同一个地球村的观念下,到了世界大同的时候国家还有意义吗?这不正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吗?)“怎样做才可以活得时间长久?”(这不正是几千年来的帝王将相追求的目标吗?)“我从小就想知道为什么人的身体会根据人的思想来动呢?”“为什么人有善、恶,好、坏之分?”“为什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08a320e.html
5.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8、泰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下列对泰山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泰斗”,即“泰山北斗”,指在德行或事业方面为大家所敬仰的人 B.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又名“岱宗”“东岳”等,被誉为“五岳之首”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杜牧咏泰山的名句 ...https://www.yjbys.com/edu/gongwuyuankaoshi/250189.html
6.1000字社会实践报告实用34篇此次工作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生产实践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匪浅。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中,让我们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http://m.yueduku.com/fanwen/shuqishehuishijianbaogao/707/707326.html
7.有关婴儿的早期教育为了使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父母们不惜辛苦给他们创造条件,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性比什么都重要。 三、有创意性的感性 法国被称作是热爱艺术的国家,他们的婴儿早期教育都是围绕着感性教育来进行的,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孩子进行美术指导上。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艺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https://mip.jy135.com/muying/306378.html
8.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论文(精选11篇)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 因而借助于直觉体会, 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即“以经验为基础, 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 沟通人与人, 人与物, 人与社会达到协同效应。”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只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 而不追求对感性认识的深层思考与对现象...https://www.wenshubang.com/hanyuyanwenxuebiyelunwen/160816.html
9.狂犬病摄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的生肉或其他组织不是人类感染源。 哪些动物会感染狂犬病?各种家畜、家禽及小哺乳动物均对狂犬病有易感性,各种野生动物也能感染,总之,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包括禽类都可感染狂犬病。一种动物对同种动物传染的狂犬病更易感。 动物对狂犬病病毒的敏感性如下: 最...https://www.yixue.com/index.php?title=%E7%8B%82%E7%8A%AC%E7%97%85&direction=next&oldid=242309
10.10部高分宠物题材的电影比大雕特里克还要感性!诺曼在这个有时大风雪盖过说话声的冰雪世界,培养出他独特的生活态度。这部电影是对这个景观壮丽、辽阔原始的高海拔国度的礼讚。 看完影片不得不感慨,哈士奇果然不适合在城市养。 《一条狗的使命》影片以汪星人的视角展现狗狗和人类的微妙情感,一只狗狗陪伴小主人长大成人,甚至为他追到了女朋友,后来它年迈死去又转世...https://mip.ali213.net/news/html/288109.html
11.人类历史上对致病微生物的无知而遭受传染病大流行的事例有哪些?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历史上的高死亡率的疾病西班牙大流感 人类都经历过哪些灾害性疾病的洗礼? 欧洲曾经有次瘟疫死了一半的人,能介绍下详细...传染病因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和宠物的差异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https://www.da-quan.net/wa/atdhn3aytdadytetacn.html
12.撸猫不铲屎?Anki新一代情感机器人,满足你对宠物+家政的一切幻想△ Vector 跟人类打扑克牌丨图源:engadget 互动起来还是那么精灵古怪 在人机互动方面,作为一款主打「情绪」牌的机器人,Vector 利用肢体、语音、表情等感官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尽管Vector 已经能与人对话、控制家居,Anki 团队并没有打算让它跟 Alexa、Google 的智能音箱竞争,而是让它保持该有的独立情感。他们承认...https://www.shenzhenware.com/articles/12602
13.预防鼠疫宣传教育8篇(全文)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因此正确认识鼠疫的传染途径,鼠疫的防治方法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js3cisw.html
14.畜间人畜共患病100问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特别要注意伤口的卫生处理,防止从动物上感染病毒或病菌;在动物养殖场中,尽力做到生活区与饲养区隔开;宠物爱好者要学习一些有关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知识,定期对宠物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在被怀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时,要立即求医救治;饮食上要讲究卫生,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等食品,并提倡...http://yjb.enshi.gov.cn/2016/0105/187967.shtml
15....各种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有易感性,但以刚断奶至9【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人眼由...【单选题】对人体有生理意义的多糖主要有:淀粉、糖原和(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光介质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https://www.shuashuati.com/ti/210e3981f720405fb0b3fea6d833e81ea2.html
16.写宠物的文章作文四:《写宠物的作文(四篇)》1300字 写宠物的作文(四篇)写宠物的作文(四篇)妈妈说得对,植物是有灵性的,养宠物必需要有充足的爱心和耐烦,如许,它才气成为我们真正的朋侪。我要降服害怕的弊端,把小仓鼠“约请”回家~我家的鸽子一对会语言的眼睛,一张尖尖的小嘴,一身灰白色的羽毛,这就是们誉为 宁静使者 ...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7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