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更加懂得这个优良传统的意义所在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第一次来到延安。当他进入陕北苏区的中心县城保安时,入目所见的是一座由几百孔窑洞构成的荒凉小城。他好奇已久的“红色中国”的一些领导人,就住在这些窑洞中。

1936年7月15日晚上,在一间油灯摇曳的窑洞中,斯诺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毛泽东。他环顾四周,只见屋内陈设十分简朴,唯一一件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的,只是一顶蚊帐。而站在他面前的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穿的竟是打了补丁的衣服。

在这里,他见到其他人生活也相当朴素:周恩来的办公桌是睡觉的土炕上支起来的一张小炕桌;彭德怀穿着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背心;苏区的“财政主管”林伯渠戴的眼镜只有一条镜腿,另一半用绳子系在耳朵上……

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果真如此贫困吗?

是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十分艰苦,但尽管如此,毛泽东已经做了多年的红军领袖,红军队伍也没收过许多地主、官僚和贪官的财产,按理来说,这支队伍的领导人,绝不至于穿不起一身没有补丁的衣服。

共产党的领导人甘受清贫,不是被迫如此,而是选择如此。

是的,共产党的领导人绝非吃不起、穿不起、用不起,他们甘守清贫,勤俭节约,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己任,珍惜劳动人民创造的果实。从领袖、将领到战士,红军队伍和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在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中坚定革命意志,赢得了人民由衷的信任。

此前在国统区长期生活过的斯诺对国民党官员的贪污腐败、贪图享乐有着深刻的了解,在延安、在红军队伍身上,他看到了一种蓬勃的朝气。他断言这种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必定会产生一种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并称之为“东方魔力”,认为这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由勤俭破由奢”,在古代,勤俭节约常与社稷兴衰相联系。在近代,共产党员也将勤俭节约与革命事业成败深深联系在一起,勤俭节约成为革命者们战胜一切困难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勤俭总是他们不变的本色。

朱德一生奉行俭朴,解放后他的被褥和床单用了20多年,打了许多补丁,仍舍不得丢掉。保温杯塑料壳裂了几道缝,用胶布粘了继续使用。

“布衣元帅”徐向前有个用来装随身物品的小白木箱子,由几块木板钉成,没上漆,做工也很粗糙。在战争年代,这只箱子跟着他“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身边工作人员劝说他买一个皮箱代替,被他拒绝,依旧提着这个小木箱南来北往。

周恩来担任共和国总理26年,一共三双皮鞋一双凉鞋。鞋底磨坏了,打个掌继续穿。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谁能想到,他整洁的礼服里面,穿的竟是一件破了四个大窟窿的羊毛衫裤和一件不知道补了多少回的衬衫!

老一辈革命家身体力行发扬节俭作风,用生动事实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应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

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过“苦日子”时,战胜了物质匮乏、条件恶劣的困难;在过“好日子”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更加需要时刻秉承于心。因为这是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赢得人民信任的不二法门。

日前,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军队弘扬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见》,强调在新时代弘扬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

国家经济发展使部队官兵们在衣食住行上有了更好的保障、更多的选择,穿衣戴帽虽各有所好,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却要时刻警惕、坚决抵制。一旦被奢欲冲昏了头脑,随之而来的就是革命意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走向颓废和堕落。个人如此,军队亦如此。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军队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取得的,分厘皆辛苦,人民军队更应该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上走在时代前列。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富,军无俭不强,党无俭不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无论什么时候,“洁白朴素的生活”都不会过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都是培塑军队战斗力的必要要求,让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崇俭抑奢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文明追求。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THE END
1.高官厚禄视如粪土,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无论是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还是烽火连天,万水千山的浴血征程,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曾经的高官厚禄,和唾手可得的安逸、荣耀、前程,毫不留恋,甚至弃之如敝履。却宁肯冒着抛头颅洒热血,家破人亡的风险,而奋不顾身,只...https://www.meipian.cn/509i0qou
2.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要倍感珍惜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要倍感珍惜 2021年8月6日,彭真故居是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博物馆 ,非常值得前往一看,彭真同志光荣而伟大的一生, 是年轻人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倍感珍惜。图/文:张宝兰...http://zmgov.com/detail/id/21e81ce5238b8bd421046f7a20f58c36.html
3.天门长啸清风来——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万里万里的革命精神、改革精神永远鼓舞着、激励着泰安人民,万里的高尚品格永远是泰安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春天,徜徉在万里图书馆,漫步于万里故居,品读着革命故事,似乎穿越回了战火纷飞、改革攻坚的年代。百年党史照亮了新征程,老一辈革命家的品格与精神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http://mapp.my0538.com/m/newdetail.aspx?id=590198
4.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五大书记”后人重聚延安近日,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刘爱琴(刘少奇之女)、任远芳(任弼时之女)、刘康(朱德外孙)、毛小青(毛泽东堂侄女)、周秉和(周恩来侄子)等来到陕北。他们沿着父辈的足迹,参观党中央旧址和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工作的地方,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旧址、洛川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https://www.icswb.com/h/100704/20161009/439531_m.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1.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1957年8月20日,确山县委决定筹建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同年1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应邀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匾额,在题写馆名时,将确山县委原定的“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中的“县”字去掉了,题写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在周总理看来,竹沟革命纪念馆不应该仅是一个县的纪念馆,应是在全国有着十分重...https://www.farmer.com.cn/2021/06/22/wap_99872850.html
2.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通用8篇)篇3: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关键词:汪锋,西北民族学院,创立者 作为西北民族大学创始人之一的汪锋同志,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是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 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汪锋同志于1951年2月起兼任西北民族学院院长, 是学校第一任院长。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x9n3to6.html
3.老一辈革命家与养子女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政治上立场坚定,在生活上作风严肃,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留给后人的一贯印象。其实,在他们铮铮铁骨的背后也不乏儿女柔情的一面,像周总理、聂帅和叶飞将军等革命家收养烈士和战争遗孤的故事就颇具代表意义。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令人动容,已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不可不提的佳话。 https://www.icppcc.cn/newsDetail_1007469
4.你还知道哪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伟大的人格力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们的光辉事迹流传千古.人们在学习他们感人事迹的同时,也在品味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们可亲可敬的人生格言.他们为人处世的“三字歌”就可以给我们深刻的教育和启迪.这里试举几例: 一...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60f90f9de036058f8b38b5b5434a3f0.html
5.先锋潮所谓“特批”,是指“在遇到特殊情况后,特事特办,特别批准”。在中共党史上,老一辈革命家的一些“特批”令人称道。 毛泽东“特批”贺炳炎可“用左手敬礼” 贺炳炎(1913-1960),湖北松滋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青海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https://www.xfc.gov.cn/content/2019/09/16/11000496.html
6.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故事(精选15个)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故事(精选15个) 他是中国的第一元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的名字叫朱德,被大家尊称“总司令”。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故事 1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在濮阳时经常到田间地头接触群众了解情况。有一次,他从地头回来,在井旁准备洗手...https://www.ruiwen.com/zuowen/mingrengushi/466678.html
7.饮水思源师:人们常说饮水思源,(板书:饮水思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人民的军队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要永远缅怀和崇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要沿着他们开创的道路,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板书;永远崇敬、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三、延伸活动 课后做一做: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3193538_14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