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专家于凌宇校友红色家书彰显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

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报告团著名专家,濮阳市最美读书人于凌宇教授,系1977年改革招生制度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固体电子学系首届优秀大学生、团委宣传部长、知名校友,1982年初毕业分配到地处战略三线的国家大型军工电子企业—国家电子工业部国营第七九四厂工作,1997年,时任厂党委宣传部长兼信息处长、高级工程师,因工作需要,在调入国家电子工业部机关任处长职务前,曾委托其舅父王绪武(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生,国家航空航天部第二研究院导弹专家)向外祖父王鹤峰(1978年改革开放后首届中纪委常委、河南濮阳籍革命家)转交信函并帮助说情,请他嘱托在国家公安部任领导职务的老部下,帮助尽快解决全家进京户口问题。

其舅父王绪武转交信函并帮助详谈后,及时函复:“你的信我已送你外祖父母阅,你外祖父说,你信中列举的领导同志,他不认识。看样子,此事靠你外祖父帮助解决是困难的,因为据我所知,在他过去有点职权的时候,就从未利用职权为家里人办过事,更何况现在已离休多年了。希望你安心本职工作,在现有岗位上努力多做贡献。”私信不用公用信纸的朴素信函原件如下:

于凌宇同志进京工作后,王鹤峰同志还多次谆谆嘱咐他:在工作上一定要少说多做,勤政廉洁,尽己所能为国家奉献才智,莫负党和人民多年的培养和厚望。并嘱咐于凌宇,千万不要找他的老战友或老部下及其晚辈,办任何私事。

王鹤峰同志对家乡人民充满深情,在他在职工作时,曾几度安排,想到河南、到濮阳看望家乡人民,感受家乡巨变,皆因中央临时安排的紧急重要工作未能成行。

离休后,由于身体原因,也终未随愿。他曾多次嘱咐于凌宇同志回家乡探亲时,要代他向家乡亲人、向家乡干部并请其向家乡人民转达问候。并嘱咐河南、濮阳前往看望他的有关领导、老战友、老部下要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报答红色老区人民支援革命成功的无限恩情。并且应家乡组织的要求,积极支持家乡河南、濮阳的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工作,为传承家乡红色基因,弘扬家乡红色精神,激励家乡开拓前进尽心竭力。

他曾深情地对于凌宇同志讲,濮阳是红色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先驱为创建新中国流血牺牲,你舅舅王绪鸿就是其中之一,是一位非常英勇的八路军烈士。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家乡科技、教育、经济还相当落后,而要改变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如有可能,希望你能以各种方式支援家乡建设。于凌宇同志正是基于此因,后来成为濮阳市委市政府引进的高层次科教领军人才,调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科研处长兼院高教研究所所长、院科协副主席、政法系党总支书记,三级教授。

于凌宇教授是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报告团著名专家,国家教育部信息化专家,国家工信部《新型工业化》杂志副主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十大杰出科技新闻人物,濮阳市应急管理专家,濮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濮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濮阳市最美读书人。

为“振兴中华,造福人类”而读书学习,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他阅读范围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门类。

他在读书学习中,善于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学以致用。在国际性、全国性、省、市级学术会议、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主编或参编技术经济管理专著60多部,获国家、省、市级成果、专利40多项,担任国际性、全国性、省、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高级学术职务30多个。

于凌宇教授出生于革命世家,堪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其父亲于海云,是一位具有七十多年党龄,被中共河南省委命名的“共和国老英雄”和“中原先锋”,近年来相继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荣誉奖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荣誉奖章”、“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光荣在党五十年荣誉奖章”。革命老人于海云为开创和保卫新中国,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曾参加过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战役,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防御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

整个上甘岭战役自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平均每天击退敌人20多次冲锋,战斗激烈程度世所罕见,炮火密度超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炮火最多时,一天就对我军阵地发射30多万发炮弹,炮火频率达到每秒6发,炮火密度达到每平方米76发。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2米,两座高地表面上的战斗工事全部被被毁,草木被打光,山石炸成粉末,高地土石被炸松1-2米,人走在上面如陷沼泽。在上甘岭阵地上,随手抓起一把土,就数出了32颗弹片,可谓弹片、铁屑过半;在一面不到2平方米的军旗上,打穿了381个弹孔;在一截不到一米的树干上,打入了100多个弹头和弹片;在整个3.7平方公里的山地上,尸横遍野,骨肉横飞,浸透鲜血。战场上空,火光冲天,炮声轰鸣,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昏天黑地。许多战士被惊天动地的炮声活活震死或震聋。

在上甘岭战役中,于海云所在的部队,涌现出了电视剧《英雄儿女》中手持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主人公王成的原型—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12军31师91团8连英雄战士王万成;孤身奋战,一天打退敌军40多次进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奇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12军31师91团孤胆英雄战士,荣获特等功、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胡修道等一大批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的前敌总指挥12军副军长李德生,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由于该部队在上甘岭战役中浴血奋战,功勋卓著,1952年12月6日《人民日报》一版,以《志愿军某部在上甘岭创光辉战例》为题,向全国军民表彰了他们的英雄事迹。

其外祖父王鹤峰(1911--1999),系河南省濮阳县梁庄乡王枣林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鹤峰于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八路军决死一纵队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太岳区革命根据地党委书记兼晋冀鲁豫军区所属太岳军区政委、晋冀鲁豫军区太岳纵队政委,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野战军第八纵队政委,华北军区所属太岳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临时教务处主任、北京市委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军委铁道部政治部主任、国家铁道部政治部主任兼中央军委铁道兵团政治部主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兼工业部长(当时为中央直辖市),黑龙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中共中央东北局监察组长,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

王鹤峰系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他无论在推翻旧社会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新中国的火红岁月,都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王鹤峰与薄一波(后国务院副总理、中顾委常务副主任)、陈赓(后大将、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委员)等创建和领导了山西牺盟会、山西新军抗敌决死队、太岳革命根据地、太岳军区和太岳纵队,参与指挥并率部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上党战役”和“沁源围困战”等重大战役。

抗日年战争时期,王鹤峰领导太岳革命根据地和太岳军区开展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措施得力,成绩显著,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充分肯定。

解放战争时期,王鹤峰与陈赓指挥四纵集中主力各个歼敌的创造性战法,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高度重视,面向全军普及推广。

建国之初,王鹤峰与彭真(后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后元帅、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等作为开国之际北京首届市委领导,为中共在北京建立国都,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不但从国民党手中顺利接管了北京,而且为全国各省市顺利接管政权创造了成功经验,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王鹤峰与滕代远(曾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后上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作为中央军委铁道部、国家铁道部和中央军委铁道兵团主要领导,像朱德同志所赞誉的那样,把铁道兵建成了“人民铁军”,为党中央从西柏坡乘火车进京举行开国大典,为毛泽东乘专列出访苏联,为抗美援朝战争组建铁道部队,建立钢铁运输线,夺取新中国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五大书记的感谢与赞扬。

在革命建设时期,为建设被毛泽东称之为共和国“长子城市”的哈尔滨市(50年代为中央直辖市),振兴共和国的“工业基地”黑龙江省,艰辛探索,创新性地总结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新中国工业企业管理模式,并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正式命名为中外闻名的“鞍钢宪法”。

在中央监察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在审理重大案件,维护党的纪律,主持正义,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反对腐败,端正党风,建立规章制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广大监察纪检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为了有力促进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他率先垂范,主动退出领导岗位的高风亮节,受到全党好评和致敬。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学习党史国史,品读红色家书,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家国精神,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追忆其献身祖国,勤廉为民,严以律己,严格要求家人的革命品质,对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拼搏奋斗,推进强国梦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异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THE END
1.高官厚禄视如粪土,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无论是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还是烽火连天,万水千山的浴血征程,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曾经的高官厚禄,和唾手可得的安逸、荣耀、前程,毫不留恋,甚至弃之如敝履。却宁肯冒着抛头颅洒热血,家破人亡的风险,而奋不顾身,只...https://www.meipian.cn/509i0qou
2.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要倍感珍惜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要倍感珍惜 2021年8月6日,彭真故居是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博物馆 ,非常值得前往一看,彭真同志光荣而伟大的一生, 是年轻人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倍感珍惜。图/文:张宝兰...http://zmgov.com/detail/id/21e81ce5238b8bd421046f7a20f58c36.html
3.天门长啸清风来——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万里万里的革命精神、改革精神永远鼓舞着、激励着泰安人民,万里的高尚品格永远是泰安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春天,徜徉在万里图书馆,漫步于万里故居,品读着革命故事,似乎穿越回了战火纷飞、改革攻坚的年代。百年党史照亮了新征程,老一辈革命家的品格与精神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http://mapp.my0538.com/m/newdetail.aspx?id=590198
4.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五大书记”后人重聚延安近日,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刘爱琴(刘少奇之女)、任远芳(任弼时之女)、刘康(朱德外孙)、毛小青(毛泽东堂侄女)、周秉和(周恩来侄子)等来到陕北。他们沿着父辈的足迹,参观党中央旧址和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工作的地方,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旧址、洛川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https://www.icswb.com/h/100704/20161009/439531_m.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1.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1957年8月20日,确山县委决定筹建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同年1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应邀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匾额,在题写馆名时,将确山县委原定的“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中的“县”字去掉了,题写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在周总理看来,竹沟革命纪念馆不应该仅是一个县的纪念馆,应是在全国有着十分重...https://www.farmer.com.cn/2021/06/22/wap_99872850.html
2.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通用8篇)篇3: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关键词:汪锋,西北民族学院,创立者 作为西北民族大学创始人之一的汪锋同志,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是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 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汪锋同志于1951年2月起兼任西北民族学院院长, 是学校第一任院长。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x9n3to6.html
3.老一辈革命家与养子女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政治上立场坚定,在生活上作风严肃,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留给后人的一贯印象。其实,在他们铮铮铁骨的背后也不乏儿女柔情的一面,像周总理、聂帅和叶飞将军等革命家收养烈士和战争遗孤的故事就颇具代表意义。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令人动容,已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不可不提的佳话。 https://www.icppcc.cn/newsDetail_1007469
4.你还知道哪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伟大的人格力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们的光辉事迹流传千古.人们在学习他们感人事迹的同时,也在品味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们可亲可敬的人生格言.他们为人处世的“三字歌”就可以给我们深刻的教育和启迪.这里试举几例: 一...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60f90f9de036058f8b38b5b5434a3f0.html
5.先锋潮所谓“特批”,是指“在遇到特殊情况后,特事特办,特别批准”。在中共党史上,老一辈革命家的一些“特批”令人称道。 毛泽东“特批”贺炳炎可“用左手敬礼” 贺炳炎(1913-1960),湖北松滋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青海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https://www.xfc.gov.cn/content/2019/09/16/11000496.html
6.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故事(精选15个)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故事(精选15个) 他是中国的第一元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的名字叫朱德,被大家尊称“总司令”。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故事 1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在濮阳时经常到田间地头接触群众了解情况。有一次,他从地头回来,在井旁准备洗手...https://www.ruiwen.com/zuowen/mingrengushi/466678.html
7.饮水思源师:人们常说饮水思源,(板书:饮水思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人民的军队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要永远缅怀和崇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要沿着他们开创的道路,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板书;永远崇敬、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三、延伸活动 课后做一做: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3193538_14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