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曾用过的老式农具,认识一半厉害,都能认出证明你老了

老一辈人曾用过的老式农具,认识一半厉害,都能认出证明你老了!

估计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认识这些老物件了,一个时代的物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好亲切,熟悉的样子,今年要50了,你能认全吗?满满的儿时回忆。

1、鸡公犁

多用于山区之地,短小转弯灵活,与之配套的动力多为黄牛。

2、煤油灯

六七十年代居民区有时停电:自己自制煤油灯,用个玻璃瓶装点煤油,用铁盖中间打个孔,放上棉花捻儿,就是个简单煤油灯。

3、袜撑子

相信,很多人不知道袜撑子是做什么用的,尤其是90后以及更年轻的人,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袜撑子就是袜子破了的时候,为了缝补方便,把袜子撑起来的一个模具,一个近乎古董的东西了!

早些年的袜子,大多都上袜底的,就跟鞋垫子样的,还有的手巧的绣花的,鞋底都是烂布,烂衣裤剪下来铺粘很大一块,干后拿样子比着剪下来,在铺多层扎鞋底,有些烂布无法用的,有人来收的,挑担子收破烂的来收,只要是棉织的有都收,收破烂的,走来就喊,破烂铜锡换钱,那时我经常卖子弹壳子弹头,下雨后走路都能捡到的,还有铜钱。

4、腊纸、铁笔、腊板、油印机、

腊纸、铁笔、腊板、油印机、滚筒,油墨,本人算高手,基本都熟悉,特别是用于誊写油印的那套东西再熟悉不过了,冬天手握铁笔在钢板上刻写,手冻的僵硬麻木,华中地区没暖气,没条件取暖,冻的实在受不了,放嘴上哈口热气继续刻写,到九十年代后期逐步淘汰了,进入新世纪,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那套刻印设备彻底告别了!哈哈,承载着我们的青春。

5、杼(Zhu)

叫“杼(Zhu)”,有《木兰诗》为证:“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六十岁上下的人才懂,两脚踏两块木板,一手推,一手拽上方的拉绳放线,父亲就是织粗布的。放学回家偷偷地织一会。

最主要的功能是排线顶紧用的,织布时手脚并用,脚下来回踩使布线交错两手来回梭,梭一下扒一下,横挡为了顶紧压严,照着动作做他个三九二十一天,这个线段子就织完了。近几年手工土布又兴起了,因为土布织点低,夏天做床单凉爽,同时巧手的农家姐妹可以织出好多图案和色彩!手工鞋也受欢迎!

6、手摇干式喷粉器

全名称作“手摇干式喷粉器”它可以喷所有的粉质农药,也可以喷如经研磨的生石灰等粉状物品,只能喷粉状农药,比如666,现在人都不知道666了,极毒,长效,不容易分解,早就不让使用和生产了。六六六粉上高中时学过,氯气加苯在光照下发生反应,好像叫六氯环己烷。

7、双轮双铧犁

双轮双铧犁,五十年代发明的先进农具。五十年代中期发明生产的双轮双华犁,改变了以往的农村家庭用的单犁木犁,提高了生产效力,到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起,有的生产队开始用上了国产的东方红拖拉机。犁深点,得四个骡子或四个马才能拉动!两人骡子拉着犁地非常费力!

8、火镰

火镰,火镰,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由于形状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和燧石配合打火用的,六十年代前期还有老人使用。

9、爪(读作找)镰

爪(读作找)镰,收割高粱穗的专用农具。专门收容易掉粒的庄稼,比如黍子。先把穗用爪镰收回来,杆另用镰刀割。

10、电影胶片

电影胶片那个是8.75毫米,再大一点是16毫米,35毫米,那个年代的放映员,用的就是这样16毫米溴钨灯放映机。只能是美好的回忆了。

那个时候露天电影就像过节一样,十里八村的都过来。小时候,如果哪个村有电影,和小伙伴早早就去占地方。

有记忆的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平原作战》,记的小英娘被龟田打死后。用戏剧动作奔向小英娘,而不是直接奔过去心里还挺不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就像还在昨天。

11、老式钟表的发条

应该叫做老式钟表的发条起子,给转针提供动力的。

12、塑料凉鞋

小的时候能穿上塑料凉鞋,真是过年的感觉。非常渴望,因为太穷了,只能盼望!

想起小时候凉鞋带断了,我用烧红的铁片自己粘,补塑料凉鞋的技艺很过硬。不过七十年代工作后我就不再穿塑料凉鞋改穿皮凉鞋了。儿童雨靴在六十年代几乎是奢侈品,我只见过一个同学穿过。

13、手电筒的灯泡

手电筒的灯泡我们叫做“电胆”,不过不用一两毛钱一颗,没那么豪,我记得小时候最多也就五分钱。那个灯泡很有意思,有时候不亮了,用手弹一弹又亮了。

14、拧绳或搓绳工具

拧绳或搓绳,是纯手工。打绳是借助工具,纯人工。打绳,过去在农村非常普遍。自产自用。日常生活中、农业生产中都离不开绳子。打绳自用,已然成为一种生产习惯。绳,就是这样以人工方法制作出来的。

15、“套项”

套项我们这叫扎脖。与其配套的叫夾板。我是乡村木匠,经常给人家做。直到有了四轮拖拉机。才取消了这些物件。如今家里还有扎脖和夾板。

是用布制成的一个袋状物,内填装棕一或干草外面有一层一十皮保护层。而制围脖可是一个技术活,匠人一看牲口不用测量便可制成与牲口脖子周围贴合的围脖,不会打肩(磨脖打),这也是牛华文明啊。

16、二八大杠

我爸给我买了一辆红色自行车,很拉风的。记得我经常载着我宿舍里的同学校园里大街小巷里“飞”。

17、斗

粮斗是称量粮食的量器,是古代官仓、粮栈、米行及地主家里必备的用具。一斗为十升,五斗为一斛(原十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

THE END
1.老手电筒价格老手电筒图片凯达虎头牌KD500 怀旧铁质铁皮三节一号电池老式手电筒 螺纹分段KD500:1个手电筒 200条评价 好评93% 【永远不充电】三光源手压电筒手捏自发电便携强光手摇迷你多功能 蓝色1个 2000条评价 好评99% 佳格强光手电筒远射户外充电迷你小型家用应急灯矿灯颜色随机 8915B 100000条评价 好评98% 以琛定制老式铁皮...https://so.m.jd.com/chanpin/80632.html
2.小时候用的铁皮手电筒,还有多少人记得,记得手电筒的光是圆形的手工...小时候用的铁皮手电筒,还有多少人记得,记得手电筒的光是圆形的2024-08-20 08:24:09 格斗拳击皇 河南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格斗拳击皇 17粉丝 远离那些混乱和嚣张 00:11 一觉醒来,小伙房间竟出现四个美女,最后一个美女表情绝了!https://www.163.com/v/video/VF93DDM8N.html
3.泗顶矿印记之二十九:碑立千秋矿工赞 诗/福思我们的父辈们是泗顶矿第一代风钻工也是平凡的矿工他们是平凡的平凡到一不留心就会将他们忽略他们有着统一的装扮安全帽、手电筒、工作服、长筒胶鞋有着亮丽的色彩是那沾满矿粉的黝黑肌肤有着珍贵的品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们不断挥舞着黝黑结实的臂膀用那被驼弯的背脊担负着企业不变的使命他们怀着满腔热...https://www.meipian.cn/2gxoo95x
1.40年前供销社卖过的老物件,有的已成为古董,你家还在用吗?01.虎头牌手电筒 小时候,每个人家里都有一支这样的手电筒。 它不仅是大人夜间照亮的工具,还是小孩们十分痴迷地“玩具”。 他们经常会趁着家长不注意,拿着手电筒窜出家门。 或在手电筒前蒙一块红布,对着夜空晃来晃去;或夜里把光柱照到脸上,摆出奇怪的姿势扮鬼吓人;或在漆黑的庭院一起往天上照,比谁的光柱高...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669333
2.弱视手把手——手电筒法评估注视性质禾禾雨弱视网“手电筒法”检查弱视患者注视性质,在眼科是极少使用的,因为有直接检眼镜。相信很多大夫也不了解这种方法。但在老一辈眼科大夫心目中,这种方法用极简单的工具就能彰显专业魅力,是必学必会的。 即使简便,过去几年里很多家长问我怎么自查注视性质,我都没有指导他们使用这种方法,原因大家从上面能看出来——确实一两句话说...http://www.ruoshijinshi.com/1712.html
3.防身可充电的高压电击手电筒正确使用方法上世纪60年代,手电筒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应该是一件奢侈品,甚至有可能是家里面第一件家用电器。听老一辈的人说,当时别说是在农村,即使是在一些城市的街道小巷都没有路灯,只有大马路上才会稀稀落落的路灯,而且设有定时开关设置,一般在晚上九点就会关闭了,假如村里面的人起来上厕所都是很不方便的事情。黑灯瞎火走街串...https://aozhuodun.com/newsinfo/6177511.html
4.适合年轻人创业项目适合晚上做的小生意投资1000元,经营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手电筒是传统手电筒的替代品,目前产品主要出口到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平均每月销量可达2万件。产品在国内上市不到三个月,在山东、大连等城市刚刚销售。虽然产品价格略高于普通手电,但从使用成本看,可节约电池的费用。而且特别适合野营、郊游等活动使用。 https://www.yjbys.com/chuangye/xiangmu/xiaobenchuangyexiangmu/550691.html
5.义乌小商品中心搬至线上!90后小伙花式赚差价,年销过亿一把手电筒照亮的跨境新商机 2013年,彼时义乌的创业热潮不亚于现如今的跨境卖家腹地——深圳,正值外贸市场最火热的时期。 义乌小商品街中,各色人种人头攒动,询盘砍价声此起彼伏。 老一辈的浙商,凭借传统外贸出口打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而身为刚进场的外贸新人,俞锋则另辟蹊径选择入驻阿里国际站,试图弯道超车实现自己...https://m.cifnews.com/article/85787
6.特写:我军雕塑大师程允贤最后的日子(组图)新浪军事塑像高了,他上不了梯子,就买了个手电筒,用手电筒的光指挥助手一点一点修改。后来,干脆连楼都下不了了,我们又把工作室搬到家里来。肖像雕塑最重要的是头部,老程就在这间小房间里把一个个头像雕好,再让助手运到大工作室去组合。”说到这儿,孙铭女士带我们走进那间只有几平方米的斗室,里面堆满了程老留下的...https://mil.news.sina.com.cn/p/2005-12-09/2230336781.html
7.重庆首座长江大桥退役丨大桥建设者:心中只有修桥,晚上打手电检查...“工期紧张,工人们有休息时间,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基本不能回家。”孙贻荪说,祖籍江苏的他家里还有父亲母亲,修桥期间父亲意外摔断了腿,也没来得及回去照顾,只能托老家的叔叔来照看。孙贻荪说:“当时,每天心里只记挂着修桥这一件事,有时候白天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晚上打着手电筒也要去看看。”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1579634
8.老一辈的小…故事但她也是比较好奇的,毕竟这条路比较不干净的,一般根本没有人走这条路,于是我的妈妈打开手电筒看看。神奇的是我妈妈一打开手电筒他们就禁止了,一动不动的。很是诡异,但是我妈妈还是淡定的走了过去,去找我的舅舅去了。 后来我舅舅的事情解决了,在一次不经意的时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妈妈的小姨了,妈妈的小姨...https://www.jianshu.com/p/7947f878f1cf
9.净慧老和尚:老一辈出家人都是从苦中走过来的新禅风一般来说,乡下人晚上都不点灯,只是临睡前点一会儿。手电筒就是高档家电用品,一个村庄能用手电筒的人很有限。如果一不小心,洗衣服时忘记把票证从衣服口袋里拿出来,那就出了大问题,这个月什么也买不成。大家都吃不饱,哪有力量来照顾其他人。像这样的生活也有二十多年。https://www.xinchanfeng.com/1-3/53638.html
10.当代年轻人淘汰的7个家居产物,老一辈人却表示:不理解因为这种手电筒采用钨丝白炽灯泡加碱性电池,外面裹了一层的电镀铁皮,要是时间长了或者遇水潮湿生锈,就容易失灵,还有可能烧坏,使用寿命太短。 【3】双喜脸盆 在80、90年代,双喜脸盆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因为这是80年代盛行的一种家居产物,由于喷漆着喜庆的“双喜”,成为了夫妻新婚的宠儿。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9612252_1126306244.html
11.泉州37岁“灯迷”收藏灯500余件最大愿望办个灯展专题报道“这些灯,都是老一辈匠人的智慧” 傅冠雄从锈迹斑斑的铁盒中,取出了一个造型奇特的物件。“这盏灯可以折叠,随身携带,就像现在手电筒一样。”傅冠雄说,这盏便携式铜质黄昏灯,每一面玻璃都可以活动,折叠后的对接处,用细细的铜丝作为用以固定的“阀门”,需要用的时候撑起来,不需要用就折叠起来。“这些灯的制作工艺...http://www.qzwhcy.com/html/news/201501/05/10186.shtml
12.陈毅那些年的故事(通用7篇)匆匆吃过晚饭,我顾不上休息,一个人跑到山上抢占有利地形。我架起望远镜,接上相机,盼着黑夜快点儿降临。不一会儿,其他同学陆续上山,各自支起家伙。夕阳退场动作干脆,山里的夜“呼”的来了,霎时星月登场。我们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调极轴,导星,跟踪,忙得不亦乐乎。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hchfd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