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为此,红船编辑部特推出“红船家风故事栏目”,通过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开国元勋后人,来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革命家风故事。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899年出生,湖南醴陵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原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近日,李立三之女李英男在接受红船编辑部专访时说:“父亲曾说过,年轻人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能认识、改正就好”“我们要靠自己,不能靠父母。不管父母做出什么业绩,那是他们的事”。
李立三之女李英男(摄影/王学民)
父亲的一生是同中国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李立三之女李英男说:我的父亲李立三是湖南醴陵人,1899年11月生人,今年是父亲诞辰120周年。小的时候,父亲的家里还算是比较富有,但是后来就慢慢的破败了。破败的过程实际上和中国当时整个经济、社会走下坡路是分不开的。
父亲跟我讲,家里那个时候虽然生活条件还可以,能够维持生活。但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兵荒马乱,很多人都被逼的没有办法生存。因为对当时社会的现状不满,所以父亲很早就考虑出路在哪里,但是当时在国内还没有完全找到。
李英男说:那个年代也出现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我父亲也跟他们一样,不愿意走老路,想要为祖国、为人民去探索一条新路。因此在1919年,父亲就在北京参加了留法预备班,同年10月乘船到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父亲认识了很多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人,像四川的赵世炎、湖南的蔡和森,还有周恩来等一大批人。后来,父亲也是比较积极的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也成为了一个学生领袖,还和赵世炎等人组成了劳动学会。
父亲他们和蔡和森等人,还一起联合搞了革命行动,强占里昂中法大学争取学习的权利。但是,因为这些行动,加上我父亲又是一个总指挥,最后父亲和一百多名同学就一起被法国当局驱逐出境。就这样,父亲结束了留学生涯,回到上海。
回到上海后,父亲找到了陈独秀,陈独秀立即吸收他入党。就这样,父亲开始了作为共产党员的革命道路。紧接着就去了湖南,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又到安源领导了安源的工人罢工运动,父亲也成为了一个在全国比较有名的工会领袖。
此后,父亲根据党的安排,参加了很多的革命活动。上个世纪20年代应该说是父亲个人比较辉煌的时期。1925年,父亲还参加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父亲还是南昌起义的发起者、领导者之一。可以说,父亲的一生是同中国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李英男说:在这种背景下,他也进入了党中央,进入了政治局。1928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六大以后,父亲就进入了党中央的核心。实际上,父亲当时和周恩来、向忠发他们三个人,就组成了一个核心。
“年轻人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在党的五大上,李立三被选为中央委员。在党的六大上,李立三又当选为中央委员。六届一中全会召开,李立三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候补委员,任中央农委书记。
李英男说:那个时候他还不到30岁,父亲自己说他走得比较顺利,加上父亲的性格也是比较急躁的,所以就急于求成。他当时就觉得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革命高潮,只要一发动,可能就会发展起来。
因此他就提出通过一省、几省的胜利,然后带动全国胜利的这么一个比较冒险的一个纲领性的指令和计划,就犯了一个很重大的错误,给中国红军跟中国革命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所以后来,父亲也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深刻检讨。他这个人就是这样的,我觉得他非常直爽,非常讲原则。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他对那些因为这个错误的指令而牺牲的同志们,真的是非常痛心,一直都记在心里。
很多的老同志都听到过他在不同的场合,态度非常诚恳。甚至包括在苏联的有些时候,请他给在那里学习的中国学员们讲中国革命形势的时候,他还会批判“立三路线”。然后说:“你们知道吗?犯立三路线错误的就是我”。
李英男说:“父亲也曾经告诉过我们:年轻人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能认识、改正就好。连列宁同志都讲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他的。所以父亲也一直坚信是这样的,有错就改”。
李立三(供图/李英男)
父亲从来不会讲自己做了什么贡献业绩
1927年,李立三曾领导收回了汉口的英租界。此外,在李立三的革命生涯中,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业绩,那就是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无线电通讯事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及一度遭敌人破坏后的恢复重建等工作,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英男说:“应该说父亲没怎么跟我们讲过这方面的故事。我只记得大概是60年代,当时出了一部片子叫《永不消逝的电波》,讲的就是这方面的故事。当时父亲很兴奋,一定要带着我们一家人,到附近的电影院去看”。
父亲在看电影的时候就说:对,确实是这样的,我知道。父亲说,我参加过这个工作。父亲就只说了这么一句,没有再多说。父亲从来都不会说自己曾经做过什么业绩,他基本上就不夸自己,从来不会讲。
李英男说:我觉得父亲是很优秀的一个人。应该说他的眼光、他的胸怀都不是一般人,我妈妈也曾经跟我讲,其实她也是看中了我父亲的这些特点。另外,我觉得父亲很勇敢、很坚强、特别讲原则。
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他很年轻的时候,不到20岁的时候,就确定了理想,也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就对这个信仰一辈子不动摇。不管他遇到了什么情况,就算是在苏联坐牢,他还是照样要干他的事业。
李英男说:咱们现在的时代是高度物质化的时代,但是父亲他们那代人走过的道路,更重视的都是一些精神价值。父亲也曾经和家里说过:我们现在所拥有的,都是党给的、人民给的。周围的物质条件,不是最重要的。
其实这就是一种熏陶。在家里,在父母的身边,孩子们不知不觉的可能就会熏陶出一些东西。在一些关键的时刻,我们也会想到父亲、想到母亲他们是怎么做的。这可能就是一个榜样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