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家风故事丨“要自觉把自己放在群众监督下”邓华彭德怀

他本出生于富裕之家,却为革命放弃优渥生活;他曾在战争中与上级意见相左,却因这一建议改变了战略部署;他对职位无甚得失心,却在原则问题上绝不退让,他就是开国上将邓华。

邓华曾参加过湘南起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并在平津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他指挥了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等重要战役。邓华曾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近日,红船编辑部与邓华的女儿邓英进行了交谈,对邓华为革命事业、为党、为人民奉献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邓华

“我们这代人,注定要作出重大牺牲”

邓华的家境本来非常殷实,因为邓华参加革命,这个家庭也变得支离破碎。邓华的父亲两次被国民党抓到监牢里,为了赎回父亲,家里变卖了房产、田地。此外,国民党还三天两头到家里,逼迫邓华的姑姑交出他,被逼无奈,邓华的姑姑选择了自杀。

“当父亲听说家里的这些变故之后,对我哥哥说,我们这代人,注定要作出重大牺牲。的确是这样,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本该安享太平,但父亲又参加了两场大的战斗。”邓英感慨道。

1950年5月,邓华带领部队解放海南岛后,6月朝鲜战争就爆发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

这一年,邓华40岁,战争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但邓华知道,这次和以往的情况不一样,他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相差都很悬殊,战争的结局如何,谁都无法预料。

当时邓华的妻子李玉芝已经有了7、8个月的身孕,她非常希望邓华能留自己在身边,但邓华还是毅然奔赴战场。临走前,邓华把李玉芝的一张照片放到随身的包里,并对她说:“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难免阵上亡。”

▲1944年,邓华和夫人李玉芝

邓英曾经问过母亲,父亲从广州到东北去,她是怎么想的,李玉芝说了两个字:光荣。

邓英对红船杂志说:“我想,父亲是把军人的职责和党的信任都浓缩在这两个字当中了。还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将军们,以及一百多万的指战员,他们和我父亲一样,认为参加保家卫国的战斗,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去奋斗,去流血牺牲,是一件非常光荣和自豪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值得尊敬和怀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去思索。”

主动让出第一副司令的职位

1951年4月,抗美援朝时第五次战役期间,邓华听说陈赓要到朝鲜,主动提出把自己的职位和指挥权交出来。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资历老,能力强,功劳大。在广东战役中,邓华就跟他协同作战过。

邓华认为志愿军总部的力量应该加强,他向彭德怀提出,让陈赓任第一副司令,宋时轮任第二副司令,自己任第三副司令。没想到彭德怀说:“你胆大心细,能打仗,毛主席、军委选你来朝鲜是对的。来朝鲜后,我们一起共事,我看你干得挺好的嘛。这事不用你考虑,是组织上的事。”

▲陈赓(左)、彭德怀(中)、邓华(右)抗美援朝期间合照

邓华见彭德怀的态度坚决,就以个人的名义,直接向军委总干部部发了电报,建议军委采纳。同时彭德怀也亲自向毛主席发电报,军委回电称:同意彭德怀建议,任命陈赓为第二副司令员,宋时轮为第三副司令员,邓华仍是志愿军的第一副司令员。陈赓到职后,邓华也对他很尊重,作战等许多事情都主动与他商量、研究。

在邓华心中,职位不是他所追求的。邓英告诉红船杂志,邓华常说:“想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的肩上就像压着沉重的担子一样。”

在长征中,邓华任红一师二团政委,二团团长龙振文在过草地时,遭遇反动武装袭击,受重伤牺牲了,二团的另一任团长刘瑞龙也在战争中牺牲,邓华和这两任团长一起参加了长征中的许多重要战斗,他感到非常悲痛。邓英对红船杂志说:“我想,如果两任团长没有牺牲,开国将军的名单上也有可能多两位将军。““前后和父亲一起搭过班子的张宗逊、杨得志、宋时轮,都被授予上将军衔。许多将军都说过,他们是幸存者。面对牺牲的战友,名利、地位、权力、财富在这些幸存者看来,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这也让我理解了父亲为什么不看重职务和权力地位。”邓英说。

书柜的书从军事书变成农业书

邓华从朝鲜战场回来后,担任了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沈阳军区司令员,还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后来邓华被任命为四川省副省长,分管农机工作。其实这个工作对他来说可干可不干,因为上有分管农机的书记,下有农机厅长。有人说,你现在的副省长也就是个挂名的,少管点事,养养身体吧。邓华说:“我为党为人民,我拿人民的钱,我得为人民做事。”

当了四川省副省长后,邓华开始努力学习农业机械知识。据邓英介绍,家里书柜上的书,慢慢地从军事类书籍换成了农业类书籍。邓华还经常下乡进行调研,和工人研究农业机械的改进,有时身上沾满了泥都顾不上清理。据统计,1960年7月到1965年底,邓华共去了一百多个县市,几百个厂矿、社队进行调研,并给四川省委写了许多报告。

自觉把自己放在群众监督下

邓华从1928年离开家到1980年去世,只回过家乡一次,村里的老人提出要为“当了大官”的邓华打开祠堂,杀猪宰羊庆贺一番,告慰祖宗的时候,邓华没有同意。他说:“我不过是个当兵的,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

邓英告诉红船杂志:“这么多年,我没看见父亲在外面请人吃过饭,很多战友来了,都是自己花钱在家吃顿便饭。吃饭还能让公家出钱报销,对他来说,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每次下乡外出,父亲总是把钱和粮票包在一个手绢里,到当地让秘书按规定标准把他的伙食费给交了。”

国家给邓华配的车,他从来只在工作的时候用,即使是对风雨同舟几十年的妻子,邓华也坚持自己的原则。有一次李玉芝上班时发烧,问邓华能不能用车接她一下。邓华觉得车是公家配的工作用车,用来接妻子不合适,但是又担心妻子的病情。最后邓华想出一个办法,让亲戚帮忙雇了一辆三轮车,把李玉芝从单位接回家里。

▲1979年,邓华及其家人在北京

邓英平常进城上班也都是坐单位的班车,其实,车就在自己家里放着,也并没有人监督她。他为什么能这样呢?“我就想起父母常说的一句话:‘要注意影响。’”邓英说,“现在我明白,父亲是在用党性来进行自我约束,是自觉地把自己放在群众的监督之下。这些作风和品质可以说是那一代人很多人都具有的。他们知道手中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给的,是不可以用来为自己谋利益的。”

邓英和她的几个兄弟姐妹,从小一直受到父母严格的要求和教育,邓华常常告诫他们,要夹着尾巴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要靠父母,要学有一技之长,靠自己本事吃饭。

邓华的几个孩子中,男孩子都学工,女孩子都学医,都在普通的岗位上工作。在邓华看来,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绝不是共产党人的追求。

1968年毛泽东提出了上山下乡,这时候,邓华老部队来人说可以让他的子女当兵,邓英兄妹们都很高兴,因为当兵和到农村插队不仅身份不一样,生活条件和环境也有很大差别。邓华却谢绝了,事后他跟孩子们说,要响应号召,不能搞特殊。

THE END
1.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故事集(大字本)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与保密工作 作者:张建军 ISBN:9787515522425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年:2021 陈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事 作者:季雨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84 老一辈革命家手迹选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ISBN:701001080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91 老一辈革命家的读书生活 作者:刘宝东 ISBN...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9d1e9c741b2551b7dd176954c967a7c3
2.红色家风故事分享(十二)为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桦甸市支行特推出红色家风故事系列分享,让我们一起从老一辈革命家的点滴家事中感受红色家风。今天推出的家风故事是:焦裕禄 ...https://www.meipian.cn/4f55cyj8
1.清廉家风故事应该怎样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清廉家风故事】应该怎样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 家风正,则为官清;家风劣,则为官浊。古往今来,几乎无不如是。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帮腐,虽一时享受与奢华,但终将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助廉,虽生活普通而平淡,换来的却是亲人的温馨相伴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951678
2.让红色家风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观众被老一辈革命家家风故事所感动。 延安红色家风馆外景。 延安红色家风馆运营一年多来,累计接待参观游客1000余批次,吸引3万余名各界群众参观学习,已成为延安市乃至陕西省开展党建培训、家风教育、研学教育的首选场所之一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https://paper.cnwomen.com.cn/html/2023-06/26/nw.D110000zgfnb_20230626_3-6.htm
3.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温情往事,红色家书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平凡中的伟大《初心的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文献图集以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和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为基础,以不同历史时期 31 位优秀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感人的家风故事为主线,通过 240 余件档案资料,将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http://wenhui.whb.cn/third/zaker/202112/16/439438.html
4.党史学习教育讲述红色故事弘扬良好家风——云城区妇联开展...活动中,毛伟虹副校长从为国舍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和以学兴家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弘扬红色家风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讲述云城区早期杰出红色革命家,如梁桂华、邓发、陈剑夫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让在场的妇女群众感受到“红色传统家风”的内涵。她还以自身经历为例,用大家最为熟悉的家乡话分享如何传承优良家风的体会...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5/13/c5253299.html
5.红色家风万代传之严于律己——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红色家风故事目前,一场以“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为主题的家风建设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红色家风,是一种特殊的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党员、老干部所建立和倡导的家风,是向上、向好、向善的家庭风气、风格与风尚。传承红色家风,可以正作风、塑政风、兴党风、带民风。如果丢掉了红色家风,沾染了不良家风...https://jfjs.wxc.edu.cn/2017/0607/c4546a84256/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