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自救指南

「和危险的动物接触」之后,你就有了感染狂犬的风险。按照动物危险程度降序排列:

接触动作是指以下的行为:

如果你遇到以上情况,就大概率需要注射狂犬疫苗进行免疫,具体原因在后文解释。

如果以上的工具中都没能查到你身边的疫苗注射点,也可以致电当地卫健委或疾控中心咨询。

大家通过这些工具可以查找到附近的疫苗注射点,可以先致电联系,确保注射点目前可以进行注射。避免因为没有疫苗、医院封禁而被拒之门外。

在去注射点前,最好能带上你的身份证和医保卡,以备医院挂号之需。

抵达注射点后,可以向分诊台的工作人员咨询具体的注射流程;如果你是晚上去的,也可以找急诊的工作人员咨询。

接下来,我来正式的和大家聊聊更多狂犬病的事情。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这是一种人畜都可以感染的病毒,再通过体液、血液接触之后就会感染,病毒会在几天内侵入动物的中枢神经中,引发脑炎。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病后,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为百分之百。

根据世卫组织的分类,人类狂犬病患者的症状有以下两种:

狂躁性狂犬病: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恐高(惧怕气流或清新空气)。数日后患者因心肺衰竭而死亡。所以很多地方狂犬病也有称之为「恐水症」的。此类型一般由犬传播。

麻痹性狂犬病:约占人类病例总数的20%。与狂躁性狂犬病相比,其病程不那么剧烈,且通常较长。肌肉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逐渐麻痹,然后患者渐渐陷入昏迷,最后死亡。此类型一般由蝙蝠传播。

人类感染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是和染病的动物接触。我们可能见到的携带病毒的动物包括:

理论上说,由于已经发病的狂犬病患者体内器官、血液、唾液腺中也存在狂犬病病毒,如果在这个时候被患者唾液接触了正常人的伤口,或者器官移植等,也会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但是这个路径非常少见。

狂犬病在我国被定义为乙类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也是乙类传染病),随着这几年政府对文明养犬的推广等等措施,这几年的狂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降低,具体数值经过我的整理,见下表:

在欧洲和北美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通过全面的动物疫苗接种和对野生动物的口服狂犬疫苗已经基本消灭了狂犬病的传播。

为了全面消灭狂犬病,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要在2030年达到「狂犬病零人类死亡」的目标,为此世卫组织也将每年9月28日设立为「世界狂犬病日」。我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找到了一张宣传图,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细节:

只要和有风险的动物发生了接触,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1.野生的狗、猫或上述「狂犬病的源头」一节中的野生动物

2.家养的狗、猫或上述动物,但未注射狂犬疫苗免疫或按时免疫

3.任何野生蝙蝠

对于鸟类、鱼、乌龟等非哺乳动物,基本不会带有狂犬病毒。

感染狂犬病的动物(比如常见的猫和狗),由于体型较小,对狂犬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感染狂犬病之后5日内就会表现出明显异样,10日内就接近于濒死或死亡状态。

如果被动物咬伤,可以采取「十日观察法」,也就是把动物控制起来观察十天,如果动物未出现症状、濒死等情况,就基本可以排除动物患有狂犬病的风险。

这里的暴露和接触都是直接的接触到血液、伤口、粘膜的情况,狂犬病并不会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狂犬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能力很差。

如果发生了二级和三级的暴露,就需要就医并考虑接种疫苗了。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是在严重暴露的情况下,补充免疫的措施。通过直接注射免疫球蛋白到伤口附近,在疫苗发挥作用前先提供一部分中和抗体。配合狂犬疫苗几乎可以实现100%的免疫,也是上面分级中,发生三级接触时需要最快注射的免疫制剂。

常见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马源免疫球蛋白(ERIG)和人源免疫球蛋白(HRIG),目前我国更多用的是后者,也就是从已经免疫的狂犬病患者血液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相比于前者人源免疫球蛋白可以不需要做皮试,不良反应较少,疫苗的效价也比较高,当然成本也更贵一些。

狂犬病毒是一种通过神经入侵大脑的病毒,在潜伏期内,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难检测到狂犬病毒并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可以快速诱导产生大量针对病毒特征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可以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掉病毒。

目前被发现的诸多种类的狂犬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因此一支疫苗可以覆盖全部的狂犬病毒情况,不必担心地区差异。

细胞培养疫苗(CCVs)是通过Vero细胞(或人二倍体细胞等等)培养病毒,然后灭活后制作成疫苗,可以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

首先是确认自己的暴露类型,比如身上是否有伤口,伤口的位置(比如颈部的伤口就比四肢的伤口更危险),以及伤口是否出血等。

在暴露的24小时内,尽快到医院去就医,按医嘱进行疫苗接种。一般很多医院都会开24小时的狂犬接种点,不用太担心半夜被咬伤之后怎么办。

最主流的Vero细胞疫苗,注射方法有两个:

1.五针法:暴露的第0,3,7,14,28天各接种一剂

2.四针法:暴露的第0天接种一剂(左右手臂各一针),第7,21天各接种一剂

就我自己去医院的两次经历,都是选择四针法,这样只用去三次医院,比较便捷一些。

打完狂犬之后留观半个小时,没有异常反应就可以走了。我自己打完之后会感觉胳膊比较酸胀,没有其他的异常反应。

狂犬疫苗和目前国产的新冠疫苗两者不会互斥,可以先后注射。不过由于狂犬疫苗注射都比较紧急,因此可能会影响后续疫苗的注射计划。

我并非要挑起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对立,但是免疫医学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医学。目前每年要注射上千万支狂犬疫苗(还有全民都在注射的新冠疫苗),足以证明免疫医学的有效性。对于一个发病后致死率接近100%的疾病,我强烈大家先去打疫苗。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国的狂犬病发病数和死亡数在过去的十年减少了90%,但疫苗的注射量并没有下降,为了彻底消灭狂犬病,以下的步骤是我们可以做的。

在《动物防疫法》中有明确的处罚条款:

由县级以上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委托动物诊疗机构、无害化处理场所等代为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我每年也会按期拿着疫苗本去给我家猫进行免疫,包括猫三联疫苗和狂犬疫苗。如果不给她打疫苗,朋友来家里做客还是比较担心的。

除了对家养宠物的免疫,对野生动物的免疫也是斩断传播链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需要经常室外活动的犬只,有很大机会接触野生的狗、猫等,这就存在了被感染的风险。

针对这些野生动物,以及浣熊,臭鼬,狐狸等,各国也采取了投放带有口服疫苗的饵料的方法,有效降低了疾病的传播。这一点美国和瑞士都有成功的案例。

瑞士的科学家FranzSteck将疫苗胶囊塞到鸡头下面,投放给入侵瑞士的赤狐,有效的减少了狂犬病的传播,在1979年至1984年,瑞士一共投放了5.2万个鸡头,迅速消灭了狂犬病例。德国人的办法更加特色一些,他们用香肠的做法制作了很多疫苗肉饼,在全欧州投放。到1998年,瑞士就实现了狂犬病清零。

双管齐下,阻断家养宠物和野生动物的狂犬病传播,这样才能减少大家生活中的心理负担。相比给人接种的狂犬疫苗,其实给动物接种狂犬疫苗在经济上是更加划算的。

THE END
1.如何脱离恐狂症余国伟医生文章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2.被昆虫、鸟类、啮齿类、两栖类等非狂犬病病毒宿主动物咬到。 它们不是狂犬病毒的宿主,不携带狂犬病毒,被其咬伤不需要做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3.接种过全程疫苗。 健康人(没有自身免疫病)接种完疫苗,抗体就会大于0.5IU/ml的安全抗体滴度,即使曾经暴露在狂犬病毒下,现在也被彻底清除,没有得狂犬病的风险。 https://www.guahao.com/article/detail/BkdCA237646108334096386
2.如何走出狂犬仓惧症39问医生走出狂犬病恐惧症可以考虑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如果症状无法通过简单措施缓解或加重,应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1.暴露疗法暴露疗法通过逐渐、控制地让患者反复接触导致其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来减少焦虑。此过程由专业心理师引导,在安全环境下逐步增加暴露程度。长期回避可能强化恐惧,而暴露...https://wapask-mip.39.net/mip/question/84792475.html
1.怎样摆脱狂犬仓惧症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生理因素可能使恐狂症患者相对于常人具有先天易感性。例如,在基因上,恐狂症患者可能携带增强有关焦虑特质的基因;在大脑回路上,可能存在恐惧回路活动的增强。 认知方面,恐狂症患者对狂犬病有着歪曲的认知,例如,认为被动物抓伤就一定会患上狂犬病等;对未来缺乏控制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患有狂犬病,需要反复检查以确保自己...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072111
2.总是担心得狂犬病是怎么了?要怎么办?狂犬病介绍治疗方式② 在大脑回路上,恐狂症患者可能存在着大脑中恐惧回路活动的增强。杏仁核、海马和内侧前额叶构成了恐惧的大脑回路。相比于正常个体,恐惧症患者的杏仁核会特别敏感地探测到恐惧对象,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海马中的相关神经元活动增加,从而使个体无法忘记恐惧记忆;而前额叶的活动则与患者对狂犬病的不正确...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2896025.html
3.知真相,不恐狂—“狂犬病的预防”随着社会对狂犬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动物咬伤后及时来院处理,这样的场面也成了急诊常态,但也有心存侥幸者。比如一名54岁的大叔,2019年曾被野狗咬伤,但当时心疼钱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结果2020年8月突然精神异常狂躁、“手舞足蹈”、嘴里不时喷射出呕吐物,后被确诊为狂犬病,最终医治无效去世。狂犬病目前发...https://www.hkdyfy.cn/info/3672/28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