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上午,朋友圈再一次被一条微博刷了屏——《疫苗之王》。某生物公司的狂犬疫苗问题、问题疫苗流向、问题疫苗批次。。。。舆论哗然。几天之内,坊间已经开始流传这样的笑话:自从知道打疫苗没用,见了狗客气多了。更有一些物业管理开始贴出告示:
各位亲邻:
为了大家的安全,若您出门遛狗请栓好狗绳。因为狗是真狗,疫苗未必是真疫苗。
人用疫苗出事,将公众的注意力又引到了狂犬病上。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一旦确诊,死亡率直逼百分之百。在中国,狂犬病和艾滋病一样,一向被公众谈之色变,由此也引发了各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狂犬病需要被预防,但如何预防,怎样避免陷入过度恐慌情绪,才是我们最应该注意的。
01狂犬病是怎样传播的
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感染狂犬病毒,而鸟类不会感染。病毒通从感染动物的唾液里排出,通过动物之间的互相撕咬传染。动物的排泄物和呼吸并不能传播狂犬病。
我国传播狂犬病的动物以狗为主,猫咬伤引起的感染仅有3%。由猫抓伤引起感染是极其罕见的。
没有破损的皮肤,被动物舔舐,是不会感染狂犬病毒的。
狂犬病毒属于厌氧菌,在体外十分娇气。研究表明,一旦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病毒只需要135秒就会丧失活性。因此,被狗的唾液污染的物品不具备传播狂犬病的能力。
狂犬病人需要隔离,其污染物也需要消毒。但迄今为止,并没有病人传染他人的临床证据。
02这些猫狗并不会传播狂犬病
大城市内,定期注射疫苗的家养猫狗。由于我国目前崇洋媚外的风气,个宠物医院都倾向于提供进口疫苗。因此,只要途径正规,可能猫狗疫苗反而比人用疫苗安全。
来历清楚,在室内饲养,没有散放在户外的猫狗。由于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十分严苛,不出门和别的动物接触的猫狗,没有的狂犬病的危险。
猫狗不曾接触过疑似病狗,不曾被来历不明的狗咬伤过。
动物无生病的表现,或行为异常。被咬事出有因:强行逗弄、戏耍、抢动物的食物、欺负人家孩子、伤害动物——换句话说,自己招的,纯属活该。
疾病控制中心告知:近年当地未发生过狂犬病病例。
被咬伤超过十天,肇事动物仍然安然无恙的。
注:第1-4条在被咬或接触时可以了解,满足这几条即可完全放心。如果满足地6条,则可完全放心,排出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
03被病犬咬伤后的处置
被感染了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无论是否打过疫苗,应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较深者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持续灌注清洗,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一般不缝合包扎伤口,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紧急求医,注射疫苗。注射疫苗是人体自身产生免疫力,临床证据显示,预防接种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如果创面大,伤口深,必要情况下,需要增加注射血清。详情请遵医嘱。
04十日观察法
十日观察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狂犬病防治方法之一。
患者被可疑的疯动物(狗或猫等)咬伤、抓伤后,将动物系留观察十天(在狂犬病流行的地区需要先注射疫苗再观察)如咬人的动物在10天内没有死亡,则证明咬人的动物没有狂犬病,被咬的人可百分百排除被传播狂犬病的可能。
05狂犬病疑病症
近年来,由于医疗科普工作深入人心,狂犬病的防治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理解。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狂犬病过于恐惧,反而造成了自身的心里疾病。
网上有大量网友抒发自己的对于狂犬病的恐惧情绪。
实际上,我国的狂犬病几乎都发生于农村乡镇或城乡结合部,特别集中在南方省区。较大城市(不包括其所属郊县)多年来很少有狂犬病报告。在长期没有发生过狂犬病的城市小区里,只要饲主负起管理责任,一般不会传染狂犬病。
猫狗传播狂犬病主要是通过咬伤引起,抓伤极其罕见。被自家或邻居的无病或健康猫狗舔舐或唾液沾染,没有危险。抓伤轻度未出血或浅表抓伤者,可局部涂抹2.5%的碘酒。重度抓伤出血较多者,除立即冲洗外,应去医院就诊。
猫狗的狂犬病也是被其他患病动物传染的。所以不曾被其他患病动物咬伤的宠物,也不会传染狂犬病。
对于上文那些仅仅是路过了有狗的地方,就疑神疑鬼的网友,小编只想说一句:去看下心理医生吧,您这样,会把自己和全家都折腾死的。
说了这么多,小编还想唠叨几句。狂犬病确实可怕,但大家应该以科学的心态对待。不轻视,也不焦虑。被咬出血了就打针,和小猫小狗稍微有点接触,也不要喊杀喊打,一副天要塌了的模样。不传谣,不信谣,大家一起,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