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经多方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日起,小编将深入黄江医院各类一线岗位,记录每个坚毅不屈的抗疫身影和平凡暖心的故事。
?
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及时开展核酸检测,是疫情常态化防控落实“四早”要求的基础。
那么,大家常说的核酸检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核酸结果需要耗时几个小时?
科普:什么是核酸检测?
核酸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生命体必不可少的一种组成物质。它主要分为两种: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许多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RNA)。所以核酸检测,就是对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进行检测。
2020年4月初,《Nature》杂志发表的有关患者病毒学特征的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现症状后的1天~5天,在口咽/鼻咽处发现有大量新冠病毒存在。医学上通过检测有无特定核酸或特定衣壳蛋白(抗原检测)的方式,来判断机体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采集的标本病毒含量极低,需要在实验室对其有荧光标记的基因片段进行模拟体内复制增殖,通过检测增强了百万倍的荧光信号来检出病毒的量,这个过程叫基因扩增(PCR)。
今天,小编走进黄江医院医学检验科,听听关于“核酸检测”的故事。
黄江医院医学检验科承担着医院常规核酸检测和特殊人群核酸检测任务,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就是主战场之一。目前检测量巨大,实验室需要“不停机”,保持24小时运作。
配制试剂,收取标本,拆除包装,录入系统,提取核酸,一整套严格规范操作之后,方可点样上机扩增;严格精细的人工操作,关乎检测的准确与安全。结果出来后,还需要完成结果审核,核对信息,数据传输。疫情两年以来,核酸检测人员不断重复着流水线式的工作,肩膀僵硬了,腰背酸痛了,汗流浃背了,只为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每一份标本检测。
刘丽霞,大家常以“霞姐”相称,也是科室里的“大管家”。
早上早早的来,晚上迟迟的回,只为着不要出现一点点迟滞。遇到区域核酸检测或是特别任务,常会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因疫情防控,常平镇实行交通管制,家住常平的霞姐只能住在科室,生性开朗的她,反和大家笑着说:“好啦,终于有一个不回家的正当理由。”
潘继钊,是医学检验科PCR实验室组长。
除负责日常核酸检测的工作外,还需完成国家及省市的室间质控评价工作,确保核酸实验室软硬件各方面条件符合检测要求,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过去八百多个日月交替间,是一个个“小家”的割舍分离,成全了“大家”的安康团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黄江医院医学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进入“白+黑”工作模式,前方的他们持之以恒保持“加速度”的工作状态,后方的家属倾尽全力克服各种困难,默默支持着他们的“儿女”“父母”坚守一线。
愿抗疫一线的每一个“小家”平安无恙,幸福绵长。
医学检验科?
黄江医院医学检验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学检验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1人。设临检室、生化室、免疫室、微生物室、性病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血液学检验实验室、病理室和血库九个功能室组。秉承“检以求真,验以求实”的工作作风,采取室组合一的工作模式,通过检测项目与系统网络对接,为患者提供24小时检验服务,以及检验数据共享和检验结果线上查询等便利服务。
临检室
主要开展血液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精液常规、白带常规、凝血功能、脑脊液常规、浆膜腔积液常规,诺如病毒抗原检测等临检项目。
生化室
主要开展肝肾心功、血脂、离子风湿三项、免疫五项、胰腺酶谱、血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G6PD、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降钙素原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
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
主要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乙肝病毒DNA、乳头状瘤病毒(高/低危)等PCR分子生物学检验项目。
免疫室
主要开展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肝炎病毒抗体检验项目,HIV,梅毒螺旋体,优生四项,胃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肿瘤标志物四项,C肽胰岛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Ca-153,抗缪勒氏管激素等化学发光及免疫检验项目。
微生物室
主要开展微生物标本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血培养,细菌和真菌涂片等微生物检验项目,承担院内感染监测工作。
血库
主要开展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血型血清学检查、产前免疫血型血清学检查、血栓弹力图等检测项目。
病理室和血液学检验实验室
主要开展宫颈病筛查液基细胞学检查、病理组织细胞学检查、病理冰冻切片、骨髓细胞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等诊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