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概述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技术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2注重教学实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2.1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2.2教师素质“双师化”,教材实用化

2.3改革实验教学,教学实践一体化

参照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合理制定教学与实验实践计划并严格执行,积极推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在理论课讲授以后安排对应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趁热打铁”,避免出现“教与学”与“教与做”的分离。实验教学的工作开展上要积极向医院靠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新设备,积极开展新检测项目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上机实验操作,同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远程视频教学,进行模拟实践操作。依托我校的三所附属医院优势,定期积极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实践,学习临床先进的检验仪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见多识广”和“识多智广”。邀请医院的专家走进实验室共同讨论和制定实验项目并亲自指导学生实验。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教,强调规范操作的重难点,并能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积极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帮教小组,相互监督和学习,在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4合理开展课外拓展,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3构建综合、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的理论考核、平时实验报告和出勤率、实际操作的实验考核进行总体评价,而且多在学期期末进行集中考核,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没有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因为考试主要围绕课本所学内容,容易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因而我们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理论考核内容,改革闭卷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期中阶段性考核,增加实验考核的比重,引入医院专家指导实践技能考核,构建综合性考核评价,真正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

3.1优化课程题库,理论考核阶段化和网络化

针对资格考试和职业需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教材不断优化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专业试题库。题库中涵盖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单选题和X型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标准试题,每一题都标示有难度系数、题型、章节等信息。教师可以进行灵活选题组卷,系统也可以进行随机组卷。教师可以分章节或是在期中阶段性选题组卷进行平时考核测试,将同样知识点试题打乱顺序利用数字化教室进行快速考核和成绩汇总,既避免了试卷考试作弊,又能及时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4]。

3.2实验考核的仿真化

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既展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是学生职业素养的体现。该课程的实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对考核方式和手段积极改革,设置仿真化的实验考核场景,邀请医学专家同行、专职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组成评分小组,考核内容也以临床检验中的常规测试项目为主,学生抽取题目,进行操作和答辩,评分小组给出综合评分[5]。这样,实验考核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高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医学卫生事业,同时医学卫生职业的发展又为高职医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的方向,因此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新跃,李欣.临床生物化学与生化检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49-51.

[2]石玉荣,梅传忠,武文娟,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96-97.

[3]周师洁,徐良贤,殷嫦嫦.242例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考核结果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7-120.

[4]张琼,张朝霞,郑铁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思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341-2343.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逐步增强。在医学检验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主转变。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技术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与基础学科的相互渗透,各种仪器、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检验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医学检验技术的内涵。医学检验技术中的许多检测项目正在向方法的标准化、手段的自动化、速度的快速化、标本的微量化、试剂的商品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方向亟待解决,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北海市卫生学校召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典型工作任务会议,由医疗机构行业专家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与专业教师组成团队,对程体系进行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专业需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完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将医学检验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操作,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具体改革如下。

一、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二、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岗位对应的专业技能主要包含对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核心技能。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对医学检验岗位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增设国家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培训课程,制订培训课计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岗位准入资格。课程结构见图1。

三、开发“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材

以检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检验职业岗位能力为模块,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编写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等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材。教材与临床深入对接,与临床工作岗位求一致,按项目要求制定实训目的、实训准备、实训原理、实训方法与结果、实训注意事项及实训评价。改原来传统的学科体系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四、开发项目课程――综合实训课

五、创新“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依托附属医院和校内实训场所,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检验科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课教学融入在实训课中,边实训边讲解,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医学检验工作流程,以“标本采集和制作,设备使用和维护,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专业要素,开展技能实训教学,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在教材中增加实训评价内容。

六、改革教学方法

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模拟实训室,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教学。对通过改进使学生学会操作方法的同时,学会看化验单、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学会结果报告。修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每学年都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发展,使竞赛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加强实习前2周学生技能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毕业实习从36周增加到40周。

七、改革评价模式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改革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12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研究手段也日新月异,目前,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一种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前言学科。在微生物检验科学之中,《微生物学检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门课程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教学时,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医学检验人才。下面就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改革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改革方法

1.1以基本理论为导向,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师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秉承“合理删减,够用即可”的基础,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梳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搭建好逻辑思维,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可以从宏观角度延伸至微观角度,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着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各类反应的原理,让学生能够掌握好微生物的鉴定知识,为后续的教学打好的基础。

1.2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在传统意义下,微生物检验试验教学大多为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性试验与综合性实验较少,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综合性能力难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提升。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多开展一些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仿真试验,这样不仅能够缩短临床与教学之间的差异,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学习中。例如,在进行肠道杆菌试验教学时,可以将集中常见肠道细菌菌液混合,从分离接种到培养、实验鉴定、微生物分离鉴定流程方面,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进行鉴定。鉴定完成后,生成检验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且通过该种方式,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强化无菌操作。微生物检验课程是一套整体、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学成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涂片染色、标本采集、鉴定方式、培养方式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为了提升检验的准确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全程强化无菌操作,为此,必须要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微生物的分布着手,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存在的广泛性和无菌操作的必然性。在每个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就需要戴帽子、口罩、穿好工作服,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指导,规范好每个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够为日后的检验工作的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1.4充实实训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及时的补充临床中出现的病原体,如甲型HINI,H7N9病毒等等,让学生了解到新型的微生物诊断方式,如新型的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基因芯片、PCR技术等等,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提升实验教学的比例,多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待试验完成后,安排学员做好后续的处理工作,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医学检验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学生到医院中实习,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检验学科的最新进展。

1.5改革考试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可以改革考试方式,将微生物学检验考试分为三个部分,理论部分、实验操作部分和平时课堂部分,其分值比例为6∶3∶1。理论考试一般使用的是闭卷的形式,考核内容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内容的覆盖范围较为广泛,题型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实验操作部分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细菌涂片染色、分离化线接种等等,在考核的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熟练程度、操作能力与操作方式的规范性,对每个步骤进行量化评分。平时成绩则包含课堂发言、课上操作、实验结果准确性等等。

2结语

在微生物检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传授,教师要加强责任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实际需求改革现阶段下的微生物检验学教学方法与考试手段,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够真正适应医学发展的实际需求。

[1]冯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5(14)

[2]顾兵,潘世扬,黄,王芳,蒋叶,童明庆.开放实验室及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关键词】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多媒体

1引言

2实验教学的现状

智能仪器主要包括将被测非电量转换成与之相对应的电信号的传感器部分,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滤波,放大等的信号调理电路,以及以单片机为核心对信号进行处理,通信和控制的信号处理单元(如图1)[2]。

图1智能仪表结构原理图

因此,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中,相应的实验内容也由传感器,转换电路以及单片机这三部分组成。传感器及转换电路实验主要使用CSY-968传感器实验仪,进行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等多种常用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实验,以及移相器,相敏检波等转换电路实验,单片机实验则使用XYZ-22型综合实验仪,进行LED显示,A/D转换等多个以8051为核心的单片机基础实验,实验室目前共开设实验项目二十一个,能够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目前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验项目比较基础;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的;教学手段比较传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下面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改善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3增加学科领域新型、高端实验项目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出现了如下趋势: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网络化等[3]。这些发展变化的技术背景就是硬件及软件的不断发展及创新。而实验室目前只能进行学科基础性的实验,非常不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情况,掌握工程实践所需要的高级技能,从而限制了学生水平的提高。为此,有必要增加学科领域新型、高端的实验项目。

4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以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为主要教学媒体的新型教学模式[5]。它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全员性、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功能。为此提出两点教学改革的方案,一是制作大量优质的CAI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在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中产生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刺激学生的科学灵感,强化知识的印象,加大知识信息传播的力度和深度,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发网上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虚拟实验室,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进行模拟实验,从而提高预习深度,最终改善教学效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本科生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项目比较基础;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的;教学手段比较传统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对实验室硬件条件,实验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其中部分方案已经实施,并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实验教学改革的某些具体环节仍需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1]王仲生.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1-2

[2]孙宏军,张涛,王超.智能仪器仪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3]林月芳,吉海彦.智能仪器及其发展趋势[J].仪表技术,2003(1):37-38

【关键词】高职教育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化学实验教学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高职医学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卫生检验与检疫行业(领域),从事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化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化学实验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尝试进行化学实验的改革,着力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现状,明确实验培养目标

化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与卫检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从事的专业岗位工作打下基础。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大多沿用着以往的课程标准,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实验较少,化学学科性过强、与专业对接程度较弱,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缺少高职化学课程特点和卫检专业的特点;同时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入学起点较低,生源中有理科生、文科生、三校生,各类生源参差不齐,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也有较大差别,以往的化学实验考核方法已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建立有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特点及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化学实验教学应坚持“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应用为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卫检专业所需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符合职业技能要求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1.改革现有的实验内容

2.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中的教师实验教学演示中,由于人数较多,即使围在教师周围观看,观察也不够全面,有些站在后面的学生甚至根本无法看到。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可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展示,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仪器的安装过程、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展示给学生,使实验操作直观明了,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进行回放、放大,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教学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

3.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4.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创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对创新教育质量进行检验的良好手段。实验技能竞赛分为初赛、决赛,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方法和试剂的选择、技能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分析。进入决赛的学生可以选择指导老师进行辅导,从院级竞赛中获奖学生中选拔参加市级、省级的大学生化学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竞争意识,对实验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师发现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有所增加,实验室开放、技能竞赛的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后续专业课程中对学生操作的反馈评价也较高。今后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以适应高职卫检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陈朝晖.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6):245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2选择适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实验技能操作

2.1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问题导入式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把理论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制定任务让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操作路线,按实验操作路线开展实验,最后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加强。

2.2应用多媒体等实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技术、数码互动技术等教学手段,来拓展实验教学方法,拓宽实验教学思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3运用角色互换将实验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3充分开放实验室,加大学生学习的机会

按照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使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时,学生通过全面的实践锻炼,其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关键词:《艺术学概论》;学科设置;人文教育;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艺术学概论》是一门传统的艺术理论课程,也称《艺术概论》。它是研究艺术本体的构成及其一般规律,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学科,对艺术学各门类具有重要的勾连作用。因此,《艺术学概论》的课程设置,不仅对于艺术类院校的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同时,普通高校或其它职业性院校也可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向全体学生开放,作为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

一、《艺术学概论》课程设置之意义

《艺术学概论》的教学是一种具有情感性并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的活动。它把艺术作为教育内容,通过艺术知识、艺术现象、艺术精神等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艺术基本的概念,认清艺术与非艺术的基本界线,了解艺术的规律,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和谐健康的审美观并能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艺术学概论》的课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艺术素养,是高校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毋庸讳言,因受长期的应试和实用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对《艺术学概论》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艺术教育成为教学内容的附属品而长期存在,艺术原理类课程的开设就更不可能了。许多高校的管理者错误地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艺术技能教育,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仅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传授,使《艺术学概论》的课程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同时,人们往往又把艺术和实际利益联系起来,用艺术竞赛的方式来检验艺术教育的效果,忽略了学生的艺术情趣和艺术素质的培养,造就了大批的艺术“匠人”。

二、《艺术学概论》课程设置之价值

《艺术学概论》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重建艺术的审美本质,帮助学生认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同时通过揭示艺术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并能够用于指导艺术实践,使其在艺术实践中“道”、“技”并举,在学习艺术理论的同时得到审美享受,受到艺术教育。

1、重建艺术的审美本质

2、揭示“道、技”并举的艺术规律

三、《艺术学概论》版本评述及编写建言

1、研究现状评析

随着我国艺术学研究的广泛开展与深入,《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艺术学基础理论课程早已在很多艺术院校或者艺术类专业学科中开展起来。据笔者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作为高校教材编辑、出版的《艺术学概论》或者《艺术概论》已不下数十种。将比较有影响力的七个版本的情况列表如下:

2、编写建言

对于《艺术概论》的编写,我们首先要坚持以民族艺术的特定个性为核心的原则,将中国艺术的个性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消除西方学科制度与我国固有的民族艺术之间的隔阂,建立起更科学、更完整的艺术理论的框架体系。

应用型人才生物技术实验教学近几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企业中,这就要求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不断自我提高,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和科研素质,适应行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强调应用型人才对于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是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因此,建立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更加重要。

一、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

医学生物技术主要是由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交叉而成的一种应用型很强的新兴学科,是集医学、生物学、药学、实验方法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这就要求学生不但具有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生物学和医学的实验技能。形成符合国家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现代生物技术和医学背景的,满足我国医学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二、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吉林医药学院原先是一所军队院校,2004年移交给地方办学,是一所医学类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是我校新办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比较薄弱。在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方面,主要存在基础仪器设备数量不够,而且有的仪器设备比较陈旧,缺少一些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些仪器设备;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缺少具有医学背景的应用型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实验内容脱离时代前沿,和生产实际结合不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另外在实验考核方面,还缺乏科学合理性。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以上问题和不足,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以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了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对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1.通过更新整合资源,建立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在我院实验室原有的仪器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源整合,又购进了PCR仪,凝胶成像系统,二氧化碳培养箱,荧光倒置显微镜,发酵罐,蛋白质纯化系统,高效液相色谱,多功能酶标仪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发酵实验室、蛋白质纯化分析室、药物筛选实验室,并且还做到对学生完全开放,学生可以申请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等。通过教学中心的建设,既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又顺应了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引进优秀实验教师

3.改革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

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实验课中。它可以将一些陌生、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一些抽象的实验,如PCR实验,可以用动画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将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化,并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验内容上,减少一些陈旧性的实验内容,多开设一些设计性、应用型实验,与医药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紧密结合,如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蛋白质药物的纯化,基因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等综合性实验。

4.改革实验考核制度

改变评分标准主要依据实验报告的传统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制度。在学期实验结束后,除了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外,还要考察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对其进行量化打分。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实验数据20%,实验操作50%,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创新能力10%。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地位,转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四、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在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在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初步建立了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大学生实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想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姜勇,王会岩,张磊.等.普通医学高校生物技术教学改革[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47-148.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改革与实践

当前,大连艺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成立一来,教学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不过这远远达不到大连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针对这种紧迫教改的需要,装饰艺术设计教研团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有了一系列系统研究思路和途径。利用已有的科研立项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教改立项(辽教办发[2012]89号)。这次“科研项目”纳入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能够成为推动专业教学与市场的紧密衔接,成为发展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有利契机。

1大连艺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能力不强:我院是东北地区开设“工艺品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较早的院校之一,全国开设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广州等,而东北地区开设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寥寥无几,整体力量不足必然导致专业研究能力较弱。(2)教学投入相对不足:虽然学院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投入力度很大,但是相对于专业学习要求而言还是相对不足,导致教学资源紧张,设备相对较落后。(3)工艺教学与市场需求相对脱节:经过实践调研,与企业沟通后发现,我们“装饰艺术设计”虽然在教学改革及实践过程中统一了认识,有了相对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教学工作还是显得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客观实际需求。

2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依据

3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的改革内容

(1)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掌握三步”为教学过程。

(2)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梳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3)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编写专业教材和论文。

(4)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改革实践考核标准。

4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方法

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科研项目”个案研究的方法、扎根理论法、实地考察法和分类法的相互结合,阐明做科研基本知识和科研过程。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并进行大量的“科研项目”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培养当今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级艺术人才。

5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原则

6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传统教学以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传统教学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传统教学外在动力十分重要,“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传统教学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改革与实践,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大连艺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通过科研项目纳入教学模式,从教学环节就开始接触企业标准、市场需求,强化学业与就业、创业的紧密对接,既培养自身素质,锻炼自身能力,又赢得就业机会。同时也形成教学市场化、就业自主化,推动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同步发展,避免眼高手低、与需求市场脱节等问题的出现,学会两条腿走路。同时,“科研项目”纳入实践教学还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检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字:生物化学检验;发展趋势;常用技术;临床诊断

0引言

在检验医学中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验室有主要地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患者体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临床诊断中有助于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预防、治疗,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新兴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改线技术也逐渐的完善、成熟,逐渐的成为临床诊断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对生物化学检验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概述

在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进行了解前,首先应对生物化学进行简单的认识,生物化学是对生物的化学组成、生物结构与生命中的化学变化进行研究的学科,生物化学的内容包含了激素、核酸、维生素、无机离子、蛋白质、遗传、繁殖、结构、功能以及物质代谢等等[1]。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生物化学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病症的生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判断,提供相应的治疗依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是通过生化检验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机能、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为临床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

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

20世纪末期,随着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及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化学的进步,提升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水平。新世纪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逐渐成熟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推广[2],临床生化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物学检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临床生化检验技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分析技术的支持下迅速发展。目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在电介质平衡、酸碱平衡、糖尿病、精神疾病、肾脏疾病、心肌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检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项技术的发展也开始从横向发展专为纵向深化。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在自动化生化仪器的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对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进行推动的一种检验技术,现阶段医学技术中生化检验的频率逐渐的增加,现代科学技术与生化技术不断融合,产生了一些新兴的检验技术,例如:生物传感、光谱分析等,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其中光谱分析技术与电化学分析技术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最常用的两种技术。

3.1光谱分析

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发射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包含了火焰光谱与荧光分析两种方法,其中火焰光谱主要是在火化与电弧的作用下,让物质在高温状态离解为离子或者原子后,发射出光谱线,然后根据强度在试样品中的含量为标准,得到具体的含量。荧光分析则是利用荧光强弱对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该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能够对复杂组分进行微量分析的应用优势,但是对测定条件与仪器的要求较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待测元素灯的特征谱线穿过供试品,经过试原子化产生原子蒸汽以后,将蒸汽中需要测量的元素基态原子吸收,并对辐射光的强度减弱情况进行测定,得到供试品内元素的含量。进行原子吸收测定会受到背景干扰,因此在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广度分析时,必须对背景影响进行考虑,同时原子化条件、波长变化也会影响检测的灵敏性与稳定性[3-11],因此在检测时应尽可能的避免影响因素,提高检测质量。可见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的应用原理是朗柏-比尔定律,比较法、标准曲线法师进行吸收光谱法的定量测量方法。

3.2电化学分析

在实验技术与电化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例如:电导、电量、电位计化学含量的多少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电化学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精确度、高选择性、操作简单等优点。现阶段所应用的例子电位选择分析法,其原理是根据溶液内活性物质与电极电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分析效率高的优点。

THE END
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期末答案和章节题库2024春进行生物转化的各类物质有( ) 答案: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终产物及肠道内的腐败产物###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毒物、致癌物等 OGTT可用于( )。 答案:人群筛查###诊断糖耐量减退###诊断妊娠性糖尿病###疑似糖尿病患者 能用于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的标本是( )。 https://www.wkebb.com/c/f34ffc50b4900232e3934e5ebeb2f79a.html
2.临床医学检验高级职称考试星题库相似应用下载【怕考试,就看星题库】1.题量:49756道(含解析,定期更新维护)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本专业知识:17586道相关专业知识:11000道医学检验学科进展常见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新进展,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新进展共计:10513道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能力共计:10007道2.真题:目前收录6年真题,特聘...https://m.wandoujia.com/apps/6592730
3.14207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题库18套自考题库在线题库 复习资料 教材书籍 模拟试题 整专业特惠班 资料包含内容 如下试卷列表为该科目所包含全部在线题库试卷(都有答案),题库支持在线模考做题、随机组卷、背题模式和在线查看答案,点此查看该课程全部试卷;购买后于会员中心“已购题库”查看:1、自考14207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模拟试题1【模拟试题,直击考点】,点...https://book.zikaosw.cn/goods/104977.html
4.什么是计量,名词解释定义是?临床医学检验题库 下载APP开通题库 17102道试题随时练每一次犹豫 都是和得分点的错过! 临床基础检验 2799题 练习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1738题 练习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 674题 练习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1565题 练习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311题 练习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2489题 练习 临床...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16700.html
5.药管:考易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考易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 登录 点击http://jwxt.smu.edu.cn/smuexam/admin/salogin.asp链接打开资源。 ? 参考资料及网站 跳至... 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 ? 南方医科大学爱课教学支持平台基于国际顶级开源学习管理平台Moodle搭建,旨在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共享、 协作的网络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https://aike.smu.edu.cn/mod/url/view.php?id=593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必看考点(强化练习...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生物化..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7/4527537.html
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一单项选择题以下物质属于含氮化合物 的是:蛋白质氨基酸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以上都是临床上血清总蛋白的首选最便利最有用的常规方法是 :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酚试剂法紫外分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2195010.html
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在线题库内容(X6)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在线题库内容(X6),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1. [单选题]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是 A. 沉淀反应 B. ELISA C. 免疫浊度测定 D. 结核菌素试验 E. 凝集反应 2. [单选题]临床生物化学的研究...http://m.51kaos.com/show/v10o00.html
4.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考试题库章节练习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0/433 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0/768 四、临床免疫学检验 0/955 五、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0/724 六、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0/198 咨询热线:400-805-0075 焚题库 版权所有 ? 2006 - 2024 焚题库(fentiku.com) 营业执照 湘ICP备12004088号-4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1690...https://www.fentiku.com/knowledge/297
5.医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考试,生物化学检验题库及答案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联系,你不仅能掌握单纯的理论知识,更能将其转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用技能。在医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考试中,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跨领域的综合运用。 学会从错误中成长:对答案的深刻理解考试中的题目,尤其是生物化学检验题库中的答案,常常不仅仅是“对”与“错”的问题,...http://www.medvip.com.cn/yxks/23910.html
6.动物防疫与检疫检测题6篇(全文)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畜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动物检疫基本理论和动物疫病检疫检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1、理论课程:动物解剖(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兽医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被评为省级精...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vq4mkzz.html
7.医学生物学实验(精选十篇)面向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 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从事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用教材或参考书: 自编实验教材。 课程号:18121790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学分:1.5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mm5m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