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不少人都会安排家中的父母长辈进行体检,以表孝心。
体检项目非常多,从血管到肝肾再到心肺等等,各个器官部位都有不同的检查。
但实际上,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除了常规体检,并非每个体检都要去做。
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针对性的检查,每年适当换换检查项目。
如果你在体检时,发现以下几个指标都正常,或许说明你的身体情况还行。
一、肝功能
肝功能检查,一是为了查看肝脏功能状况,二是帮助判断是否出现肝脏疾病。
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等。
各项指标都有一定的参考范围,比如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在40U/L以内。
倘若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也无需惊慌,不一定就是慢性肝病,考虑与急性感染、熬夜、高脂饮食等有关,最好拿化验单找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二、胸部CT
低剂量螺旋CT是筛查肺癌的最佳手段。
对于长期吸烟等肺癌高危人群,通常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
若第一年没有发现异常,可间隔1年再做1次检查。
对于查出肺结节的人,也不要过于紧张。
数据显示,96.4%的肺结节为良性结节,可结合自身危险因素,定期CT随访,动态观察。
如果胸部CT并未查出任何问题,说明你的肺部状态还不错。
三、胃肠镜
胃肠镜是筛查胃肠癌的金标准。
即便是没有胃病的人群,也建议40岁后,做一次胃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
特别是老年人,有胃恶性病变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的人更要注意定期查胃肠镜。
如果胃肠镜并未发现任何问题,也不存在危险因素,通常可以在3-5年后再次检查。
四、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超声或者CTA,可以对颈动脉的狭窄做出很好的判断,从而提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由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50岁以上人群,每年查下颈动脉,减少脑缺血性卒中和偏瘫事件发生。
五、乳腺钼靶和彩超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癌症之一。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女性30岁后,就要注意乳腺的筛查。
建议每月定期进行乳腺自查,一旦发现肿块、乳头溢液溢血等异常时,及时就医。
40岁以后女性,最好定期到医院查乳腺钼靶或彩超,当结果提示乳腺癌可能时,可以进一步进行磁共振检查。
六、甲胎蛋白
肝癌也是我国高发的一种癌症。
由于肝脏位置的特殊性,再加上肝脏痛感不强,所以在早期几乎没有典型症状。
但实际上,肝癌的筛查并不复杂。
甲胎蛋白(AFP)是目前诊断早期肝癌最好的血清标记物。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大于35岁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等,最好定期查下甲胎蛋白(AFP)。
当然,如果发现了甲胎蛋白升高,也不一定就是肝癌,需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