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同学校会在名词使用上有所区别,但是不会超越上述4种性质。另外,很多人看新闻说高校要取消事业编制,但其实只是深化改革而已,转换了编制定义,不同省份改革的进程也不一样,而且改革后的编制并不意味着降低待遇,稳定性变差,因为编外和编外也是不一样的。
(二)
如下图,为江苏省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书范本,所有省属事业单位都是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的合同聘用书,这是供在编人员填写的。图中的单位范本还不是高校,说明非高校类事业单位也是要签合同的。
所以,不要看到合同二字就觉得是临时工,不稳定,现在即使事业编也是要签合同。只是,不同编制形式签的合同会有所区别。
很多人不知道,高校的编外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参照事业编制待遇(不是大众理解的那种编外)
第二类,比编内少(是大众理解的那种编外)
那么,在合同和考核机制上也是一样,编外也分为两类:
第一类,参照事业编制考核管理
第二类,不参照编内,签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劳动法管理体系(一般为劳务派遣性质)
因此,不能简单用要签合同,有编制和没编制这种粗放的归类来进行区分,那就会失真。
(三)
其实,编制之所以稳定,不完全是因为有编制,而是编制背后的考核机制的保险系数高,如果采用这种保险系数高的考核机制,那么即使没有编制(比如人事代理制),某种程度也可以算是稳定。
如下图所示,某高校2016-2018年聘期的考核,考核对象是事业编制与雇员制管理人员,这里的编外雇员制就是参照事业编制管理的“编外”。
那么,事业编制人员假如考核不合格,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下图所示:
如聘期考核不合格:
第一步,先降聘处理
第二步,不接受降聘则转入待聘
第三步,待聘期满了还没有被聘用,则解聘
看到这,大家应该清楚事业编为什么稳定了吧?即使考核不合格,如果接受降聘,那么则永远不会被解聘,更何况某些岗位被考核不合格也没那么容易。这就是铁饭碗之所以铁,bug就在这。
所以稳不稳定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考核机制,而不完全是编制本身,如果某个企业用上述的考核方式,那这个企业也算是”铁饭碗”,只不过企业是不会用上述考核方式,因为这样就很难裁掉人,会影响企业的效率。
而编制之所以稳定,就是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采取的考核方式就是上述这种带bug的模式,所以很难裁掉人。
目前,有些高校的“人事代理”性质岗位,依旧同事业编一样,采取上述这种考核机制,所以即使没有编制,也是稳定的。
(四)
那么,会造成考核不合格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学校,不同岗位的考核目标会有些区别,但总体来说:
1.专任教师:教学和科研业绩点是否达标,教学就是教学课时量是否满足,科研的话那就很多了,发了多少论文?什么期刊级别?申请了多少基金项目,国家级多少,省厅级多少,市级多少?有多少发明专利,与企业的横向科研到账经费多少等等。
2.辅导员和管理岗:其实没有什么量化考核目标,基本上就是完成任务,不出大的错误就行,相对还是容易些。但是如果因工作失误,没及时处理造成网络舆论,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那就难说了。
3.实验实训等专技岗:同辅导员和管理岗,没什么硬性指标,完成任务不出大的错误就行,即使属于专技类别,但不会像专任教师那样有科研硬性考核指标。
如果考核很难用量化指标来界定结果的话,那么也很难被定义为不合格
这里提一点,有很多知名高校的教学科研岗位,现在对于考核不合格会直接解聘,不会有降聘、待聘程序,如下图所示
因为,专任教师考核目标很量化,可以用数值去规定,不像辅导员和管理岗没那么量化,而且行政类工作无法很明确的量化,它存在一些抽象的东西。
所以,如果同样是考核不合格,直接到解聘,从制定的规则上来说,专任教师岗位比辅导员和管理岗更容易不合格。
(五)
介绍了考核不合格因素,有些人可能会想,既然辅导员和管理岗考核无法量化,那领导会不会找理由来否定我,硬要说我不合格,然后就不跟我续约了?
上述问题,也是有些人会在意的。同样,不同的编制性质,会影响上述情况。
(1)参照事业编制管理的“编外”
既然是参照事业编制管理,那么就和事业编考核流程一样,在这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高校的行政人员系统关系。
如下图所示,为一个高校二级学院的基本管理人员系统,不同学校和院系会有所区别,但是大致情况如此。
从图中这个架构就能看出来了,决定你考核合格不合格的,不是一个人说的算的,是有一层层工作关系在里面。
比如,辅导员的直属上司是学工办主任,分管领导是副书记。教学秘书的直属上司是教务办主任,分管领导是副院长,但是他们都没有人事管理权,人事管理权在正院长那。这和私人老板公司不一样,虽说是领导,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决定你的人事去留和工资体系。除非大部分人都觉得你不合格,那你可能会不合格.
再如下图所示,为高校年度考核的流程
可见认定你合格不合格,必须要把流程图中的部门和签字,全部走完才算正式生效。当然,你的直属部门领导对你的意见占比比较大,但是你的工作表现,除了你的直属领导,周围的人也能看到,在考核的时候,需要这么多人签字盖章,签了字就要负责任。一般情况下很少有某个领导会故意为难某个人,除非是大家公认的问题,不然是给自己找麻烦,因为很多情况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2)劳务派遣(部门自主聘用类)编外
上述流程说的是事业编制,以及按照事业编制管理“编外”形式的考核。那么,还有一种编外,是属于部门自主聘用,不经过学校人事处招聘,这类人员的考核那就没那么复杂。
如下图,为某高校MBA中心的招聘,这就是部门直接对外招聘,没有经过学校的人事处,待遇也写着面议,所以不是按照事业单位工资福利体系,自然考核机制也跟事业编没有关系。
这种考核,就是MBA中心领导考核你就够了,不需要经过办公室主任,到分管院长,再到人事处,再到分管校领导,这么复杂。因为你不是通过学校人事处招聘的,所以不纳入学校正常管理,自然不用学校的考核机制。这种性质的编外,部门领导的自主权就很大,因而不稳定性就增大。
所以,高校里编外和编外之间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下次看到高校编外的招聘,先搞清楚是哪一种编外,因为不是所有编外都是大众理解的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