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国资委或其他政府部门出资的独资、控股或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广义的国有企业还包括参股企业。
同时,央企和国企两个概念是相互交叉的,所有央企都属于国企,但国企并不一定是央企。
(二)时刻分辨假国企央企
1.显型虚假国有企业
2.隐型虚假国有企业
隐型虚假国有企业相对于显型虚假国有企业更难以识别,仅通过商事外观将该类型的虚假企业快速的识别出来已经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国资监管的力量。
(1)股权代持类型:民营企业将部分存量股权名义上转让给国有企业,但是通过签订股权转让和股份代持“双层协议”,明确约定标的企业仍由民营企业实际控制并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国有企业不享有相应的股东权利,不按照名义持股进行分红,只收取管理费等类似的费用。
二、认清危害重防范
(一)清楚认识假冒国企的危害
刑事方面,基于这样的背书,假冒国企通常会实施非法集资、合同诈骗、票据诈骗、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等犯罪行为,给公私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在民事方面,假冒国企会凭借其虚构的国企背景取得第三人信任进而争取项目,并以国企统一格式文本为由要求签订对第三人严重不公的协议,甚至以无法兑现的商票作为结算方式,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例如,目前已经有众多看似为国企子公司开具的商票,均已被证实为假冒国企开具或该商票已经确认无法兑付,导致众多已经背书转让的后手损失惨重。
国企在信用层面一向相比民企天然具有更多优势。对于第三方而言,因假冒国企在登记机关处登记情况显示其与央企、国企之间存在股权联系,基于对行政机关登记公示的信任,第三方难以直接了解假冒国企的实际情况,因此,第三方亦会对假冒国企产生更多的信任。然而,由于假冒国企可能不具备经营能力,其最终可能走上非法集资、合同诈骗等不法道路。因此,对于第三方而言,仍应对存在合作可能的国企进行调查与甄别,揪出“李鬼”,从而避免因与假冒国企合作而卷入刑事案件之中。
(二)如何识别假国企
1.通过官网等官方途径查询获取企业真实信息
2022年11月17日,国资委有关部门在官方网站上线了“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信息查询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及所属企业基本信息查询服务。输入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查询该企业是否为央企所属企业,如为央企所属企业,则可查看该企业所归属央企、与所归属央企的关系、产权级次、注册地、注册资本、持股比例最大的央企股东及其持股比例等基本信息。
2.综合信息判断
(1)通过注册地址进行判断:若某“国企”的注册地址仅系写字楼的某一房间,或该地址之上存在很多其他公司,甚至该地址位于荒郊野岭,并无足够条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则对于这样的公司,我们需要多加防范。
(2)通过法定代表人进行判断:若某“国企”的法定代表人同时还担任了众多其他与其股东国企毫无关系、或与股东国企业务毫无关联的其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则该公司是否属于正牌国企,亦应存疑。
(3)通过注册资本缴纳方式判断:一般而言,国企的注资大部分以实缴方式注册,若某“国企”注册资本巨大且全部为认缴,则该公司是否系纯正的国企,需要谨慎注意。
(4)对于存疑的“国企”建议联系其母公司核实
对于通过上述方面分析可能是假冒国企的,建议与其国企股东取得联系,确认国企股东是否确实已经投资,从而规避法律风险,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