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握拳、拇指内收就是脑瘫征兆?新生儿什么姿势才正常?
宝宝喜欢握拳,正常吗?
宝宝总是拇指内收,我掰开又收回去了,会不会是脑瘫啊?
……
关于宝宝拇指内收、握拳的问题,在芝士妈妈群里,问得超级多。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宝宝拇指内收是否正常。
什么是宝宝拇指内收?
拇指内收就如上图,宝宝握拳,其它几个手指包住拇指的状态。这种拇指内收的状态,有的是正常的,有的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表现,可能和大脑损伤有关,被称为"皮层拇指征"。
小宝宝生下来就是握拳、拇指内收,就不正常吗?
一般出生到第一个月宝宝就是会经常握拳状态,其它手指包住大拇指,这是因为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手部肌肉活动调节能力有限,屈肌的力量要强于伸肌力量,所以宝宝总是攥着小拳头。当然有的宝宝一生下来呈伸展状态,如果生长发育指标一切正常,也不用担心。
怎么判断宝宝这种拇指内收是正常的呢?
一是看表现:
正常的拇指屈曲表现:拇指自然地屈曲在食指根部。
不正常的拇指内收表现:拇指内收横过掌心,拇指甚至会到小拇指根部。
二是看握持反射消失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握持反射会逐渐消失,也就是屈肌(握)的力量就会逐渐减弱,伸肌的力量逐渐增强,二者达到平衡状态,宝宝的小手就会张开,不会总是握拳或者大拇指内收。换句话说宝宝的握持反射会被自主性的握持动作取代,这个时候的宝宝可以自主放手了。
一般3-4个月大时,握持反射逐渐消失,宝宝的手就会呈现自然的状态,不会出现僵硬的情况。如果超过6个月,宝宝的手还是很僵硬,不能自然张开,那么就需要警惕了。
Tips:不同月龄的宝宝精细动作的发育表:
新生宝宝:会有抓握反射;
1-3月龄:开始注意自己的小手;有意识的抓、摸、拍打;
4-6月龄:抓握更有方向感;会撕纸;会将盖在脸上的布扯掉;
7-9月龄:有预期行为能力;会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捏取东西;
10-12月龄:会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颗粒;有意识的放置。
13-18月龄:可以模仿着划横道和竖道;能够用积木搭一些矮矮的塔;
19-24月龄:会捏橡皮泥;会串珠;
25-30月龄:会用积木搭一些具有空间感的物体;可以进行有控制的画画;
31-36月龄:折纸;会画简单的图形和填色。
拇指内扣的危害
一般拇指内扣会影响今后的抓、握、捏等精细功能的发育;比如在写字训练中,有的孩子就会写不好,拿筷子就不是很灵活。
另外影响康复训练中姿势的转换、爬等项目的进行,影响运动发育。
拇指内收家庭辅助训练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拇指内收,先去医院诊断,进行康复训练,另外可以在家进行一些辅助的训练:
1、抚触
妈妈可以给宝宝做抚触,将宝宝的拇指打开,大人用自己的手指从宝宝手掌面下部交替往上揉搓,一边50次。
或者一手握住拇指向外牵拉,一手握住其余四指使其外展,维持1-2分钟。
2、抓握练习
2—3个月的宝宝常处于两手握拳,用玩具碰到手心会握紧,碰到手指外侧则会打开。宝宝俯卧,可顺势将带把的玩具伸到宝宝手心中让他抓握,练习五指张开,也可把玩具放在不同的地方,引导他变更体位。
一般宝宝握拳、拇指内收都是正常的,家长不需要过分的紧张。妈妈注意孩子的手部动作变化即可,如果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