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宫颈涂片检查,防止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宫颈癌。其次是盆腔检查、乳房检查及腋下、锁骨上等部位的淋巴结检查。
2、乳房的自我检查(每月做一次)
养成良好的自查习惯,熟悉你自己乳房的正常形态及触摸时的感觉,一旦有异常就很容易引起警觉。
检查的最佳时机是月经结束后,这时乳房较软且没有肿胀感,有利于获得敏感的触觉。在洗浴时自检最好:皮肤被皂液湿润后,有助于手指在乳房表面平滑移动。
3、乳房的X线透视拍片
如果母亲或姐妹没有乳腺癌,一般无需进行这项检查。
4、全面体检(每5年做一次)
5、皮肤癌的自查(每年做一次)
先对着落地式穿衣镜检查身体的正面,然后背对着衣镜,手持另一面镜子,依次观查肩、背、臂部及双腿的后侧面。另外,不要忽略双足的检查。凡看到面积超过6毫米(约一支铅笔粗细)的痣或痣表面呈凹凸不平状,应去确诊。皮肤原有的色素区域变大或颜色加深,也是危险信号。
6、皮肤癌检查(25岁以后每年做一次)
即使仅仅在童年时被阳光晒过,亦可能发生黑色素癌。如这时候发现异常,只需做个小手术。因此,对全身的痣或色素斑做一次专业检查很必要。
7、牙科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
应当坚持每半年去看一次牙医,清除牙斑、牙石,防止牙床疾病。孕期或服用避孕药的女士因血液中雌激素水平较高,更要常去看牙医。
8、量血压(每两年一次)
高血压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收缩压(高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低压)超过90毫米汞柱就应采取对策:节食、运动和服药控制——这要听医生怎么说。
走出女性体检四误区远离宫颈癌
宫颈癌,这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每年会夺去全世界近30万女性的生命。
宫颈癌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这一过程约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还与HPV的类型有关。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亚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刘惜时教授告诉记者,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刘惜时教授提醒,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
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HPV18呈阳性者;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梅毒、淋病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误区四:“蛛丝马迹”视而不见
接触性出血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后出血或在妇科检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应提高警惕。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胎盘起到输送营养的作用,如果胎盘过薄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胎盘过厚的孕妇往往会出现一些胎心的改变,胎动的减少,危害胎儿的健康。如果胎盘厚度大于5厘米并且继续增厚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胎盘血肿导致的增厚,一定不能忽视需要进行深入的检查,否则积血多的话,影响胎儿胎心,特别是在孕晚期的时候,要定期检测胎盘等级,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你好,狐臭是分泌的汗液具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经分解后产生臭味,轻者可以不用治疗,勤洗澡,勤换衣服袜子,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果情况严重者,可以选择肉毒素注射或手术治疗,建议未成年可以使用肉毒素注射治疗。一般未成年的腋臭手术复发率比较高,所以多数医院不建议用手术治疗,毕竟手术要开刀,有疤痕。成年人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你好,据你所述的情况,可能是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是由于外伤后组织修复时,皮肤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的,红血丝可能是增生的毛细血管,可以通过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者光电治疗,光电治疗有祛红的激光,比如染料激光、强脉冲光,铒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等,可以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当然其治疗效果也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综合分析病情,患者老年脑部恶性肿瘤,晚期疼痛明显,需要止痛治疗,目前规范化的癌痛治疗,一般使用盐酸羟
妇科炎症多喝水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喝水不能彻底治愈妇科炎症,多喝水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将细菌或者毒素从尿液中排出
免疫球蛋白E(IgE)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主要参与机体对抗寄生虫和过敏反应。当免疫系统遇到某些抗原,比如过敏原或寄生虫,会产生过多的IgE,导致免疫球蛋白E偏高。以下是导致免疫球蛋白E偏高的可能原因:1、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如花粉症、哮喘、食物过敏等可以导致IgE水平升高。2、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如蠕虫感染,也可能导致IgE水平增加。3、特定疾病:某些疾病,如淋巴瘤、慢性感染或某些免疫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E偏高。4、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也可能影响免疫球蛋白E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