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zenberger研究了门诊病人服用药物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影响,发现用一种药时,受药物干扰的实验所占有的百分比为7%;服用两种药时,百分比为16.17%;服用三种或四种药时,百分比为66.17%;当病人服用5种药时,受干扰的实验所占的百分比为100%。
干扰机制
一些药物与被分析测定的物质有相似的结构,因而干扰被分析物的测定,如甲基多巴干扰总儿茶酚胺的测定。多种药物可以产生与分析物相似的成色反应,或药物本身即为有色物质,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查结果,如水杨酸盐与Folin试剂的反应方式与尿酸和该试剂的反应方式相同,故水杨酸盐可干扰尿酸的测定。某些药物可以产生荧光,可以抑制和淬灭由分析物产生的荧光,因此对荧光分析法产生干扰。
药物还可以引起浊度或形成沉淀,对各种光度法均可产生干扰。
有的药物可以改变反应混合物的理化条件,特别是pH值:0020维生素C通过降低pH值,干扰Jaffe反应测定肌酐。药物通过其化学性质,特别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对检验结果可产生很大的干扰。维生素C、多巴胺、左旋多巴、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药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酶偶联Trinder反应测定尿酸、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明显的负干扰。螯合剂通过络合需金属离子为辅基的金属离子而干扰酶活力的测定,如青霉素胺通过形成Zn2+青霉素胺复合物而降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一些药物也可作用于酶和蛋白质,封闭或改变其活性中心而产生干扰。最熟悉的例子是茶碱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药物主要类别
(一)抗生素药物
(二)镇痛消炎药物
(三)抗癌药物
(四)激素类药物
(五)利尿药物
(六)抗糖尿病药
(七)抗癫痫药
(八)使检验标本着色的药物
一、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药物
(1)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的药物
利福平、异烟肼、水杨酸类、消炎痛、安乃近、保泰松、四环素、红霉素、吩噻臻咦类等可使肝功检验(血胆红素、尿胆素、磺溴肽钠BSP试验)值增高。
有人报告,卡那霉素、黄体酮等可使转氨酶检查结果出现误差。
右旋糖酐、呋喃坦啶、维生素K等可使胆红素测定值偏高。咖啡因、茶碱等可使胆红素检查结果偏低。
非那西酊可引起ALP、r-GT活性升高。
(2)影响肾功能检验结果的药物
安乃近对Cr有正干扰作用,浓度愈高其干扰作用愈强。
(3)影响血脂检验结果的药物
维生素A、D,口服避孕药、睾丸素、蛋白同化激素、糖皮质激素、吩噻臻类、速尿等,可使CHO检验值升高;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由于肝酶的诱导合成增加,可致使TG升高。
而甲状腺素、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维生素C则可使胆固醇检验值降低;硝酸甘油等可使TG升高,止血敏可使血清TG假性减低,且随止血敏量的增高而显著。
(4)影响心肌酶谱检验结果的药物
维生素C:对AST为正向干扰,对LDH,CK为负向干扰,且随维生素C浓度增多干扰就越大。
安乃近:对CK有负干扰,且安乃近浓度愈高其干扰作用愈强,对LDH有正干扰作用
(5)影响电解质检测的药物
双氢克尿噻、速尿、利尿酸等,这类药物由于对肾脏的保钠排钾作用,可使血液中的钾离子含量明显降低,故对血液电解质(尤其钠、钾)化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6)影响淀粉酶检测的药物
镇痛消炎药物比如吗啡、可待因、杜冷丁、消炎痛,能使胆总管开口处奥狄氏括约肌痉挛,导致血、尿中AMY含量明显升高,在用药后3~4小时影响最大,24小时后才能消失。
(7)影响血尿酸检验结果的药物
利尿酸、双氢克尿噻、速尿、安体舒通、乙酰脞胺、心得安、维生素C、烟酸等可使血尿酸检验值升高。
丙磺舒、别嘌呤醇、氯丙臻、强的松等可使尿酸检验值降低。
(8)影响血糖试验的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除外)、利血平、甲基多巴、扑热息痛、维生素C、大剂量鱼油等可使血糖升高。
胍乙啶、保泰松、谷维素可使血糖降低。
二、影响临检结果的药物
(1)影响血常规试验的药物
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避孕药等可造成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偏低,出现假性贫血。烟酸、可的松等能使白细胞数量增高,出现有炎症的假象。
(2)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药物
尿蛋白:注射240万单位青霉素时,给药两小时之内有大量青霉素从尿液排出,使化学法尿蛋白检测出现假阴性;而注射360万单位、480万单位则分别在给药3小时、5小时后取尿才能不受干扰。另外,有人报告,利血平、核黄素、左旋多巴等也可以使结果呈假阴性,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胩青霉素、磺胺类、呋喃胆碇等,使尿蛋白出现阳性。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阿司匹林、氨苄青霉素、磺胺类、维生素C等,可造成尿糖检验假阳性(还原法检验),而维生素C等可使结果呈假阴性。
(3)影响隐血试验的药物
硼酸、秋水仙碱、碘等药物可使粪隐血试验(联苯胺、愈创木酚法)呈假阳性;大量维生素C可使之呈假阴性。
利福平药物可降低红细胞的反应性,使尿检测结果偏低1个阳性等级。
发生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氢酶,假阳性也较高。
(4)影响凝血检测的药物
由于抗血栓及止血剂在临床上应用很广,凝血的检测成为临床上应用很广的项目,其检测准确率直接影响到某些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凝血检测时不能使用三通管抽血或刚输完液4小时内抽血。应用上述4种抗生素静滴时,8小时后再抽血检测最为适宜。
(5)影响血沉检验结果的药物
阿斯匹林、青霉胺、促皮质激素等可使血沉降低。
右旋糖酐、球蛋白制剂、维生素A、双香豆素、头孢噻吩、丙种球蛋白等,可使血沉检验值升高。
(6)影响尿液颜色的药物
维生素B可使尿液变成黄色。口服酚酞药物后,约15%被吸收,且主要由尿排出,如果尿液呈碱性时,尿液变红色。呋喃妥因可使尿液呈棕色。呋喃脞酮(痢特灵)可使尿液呈橙棕色。利福平口服后在肝脏分解成乙酚基代谢物,呈橙红色,可使尿液以及粪便、痰液、泪液、汗液呈橙红色。长期大量使用消炎痛,对肝脏造成损害时,会引起绿胆素血症,使尿液呈绿色服氨苯喋啶后使尿呈绿蓝色,并有蓝色荧光。
三、影响免疫检验的药物
(1)影响类风湿因子(RF)检测的药物
止痛类和感冒类药物对RA患者的RF检测确有影响(降低)。这可能与这些药物中含有水杨酸类有关。
(2)影响FT3与FT4检测的药物
乙胺碘呋酮和肝素等可使FT4增高。抗甲状腺药物可使FT3、FT4均降低,但二者并不平行,以FT4下降较早且明显,其下降水平与临床表现相一致。苯妥因钠、多巴胺和糖皮质激素也可使FT3、FT4降低。
四、常用药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抗生素药物
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
增高血液中尿酸浓度,常误报作“痛风阳性”。磺胺类抑制肠内细菌繁殖,使尿胆素不能还原为尿胆原,使尿胆原检查出现混浊,无法得出尿胆原的正确结果。
2、阿斯匹林片
阿斯匹林片是解热、消炎、镇痛药。一般在临床主要用于发热疼痛和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阿斯匹林可使血液生化部分检验项目的结果偏高或偏低。偏高的如:血糖、尿素氮、尿酸、淀粉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血清镁离子等。致结果偏低的有:血清白蛋白、铁离子等。
3、保泰松片
保泰松片是解热镇痛药。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等。
4、消炎痛片
消炎痛片(引朵美辛片)是消炎镇痛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五、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错综复杂性
一种药物可以影响多项生化检验结果;
不同的药物对同一个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同样的影响;
还有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对同一个生化项目结果产生相反的影响。例如:阿斯匹林片口服量增加和加快类固醇的吸收和释放,抑制三羧酸循环,导致血液内葡萄糖的浓度升高,相反在糖尿病患者如口服中毒量的阿斯匹林片,导致血液葡萄糖的降低。
六、什么情况下可考虑药物干扰?
当检验结果与临床状态不符且患者无其它并发症,实验室质控合格时,可考虑一下药物的影响。
七、控制药物分析干扰的临床检验措施
为了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干扰,检验工作者应该熟悉可做检验项目详细的操作程序,对有药物干扰的实验方法,应改用特异性好的方法或作实验方法的改进。
检验人员要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文献报道的有分析干扰的实验项目、药物及其使用浓度,应编入该项目SOP内。
检验人员还应加强与临床医师的联系,建议医师要仔细询问病人的全部用药史,并写在检验申请单上。对于干扰检验结果的药物,检验人员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并建议医师停用或改用其它药物。
对有疑问的检验结果,检验人员要根据病人的用药情况,分析有无药物影响的可能性,并用另外的方法做对照测定,仍有疑问的检验结果,应建议病人停药后复查。通常大多数药物停用后,快则几小时,慢至48小时,其影响就会消失。
新院位置地址: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顺天北路中段(市政府旁往碧桂园方向约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