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易慢性化、重症化的传染病。随着近几年对前S1抗原研究的深入,发现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前S1抗原与HBVDNA在反映病毒复制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的持续阳性,常提示病情呈持续进展及易重症化。前S1抗原滴度的持续下降提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预期疗效好。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S1抗原
1.1HBV的基因结构
HBV为嗜肝DNA病毒,HBV基因组由一个不完全双链DNA组成,约3200个氨基酸。长链L含4个开放读码框架,为病毒蛋白的编码区:S区、C区、P区、X区。短链S相当于长链的50%~100%,其不固定端可被内源性DNA多聚酶延长,使病毒成为完整的双链。
12HBV基因组编码
HBV抗原所有四个功能性读码框架(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C基因编码HBcAg,S基因编码S抗原、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1],X基因编码X产物)都位于DNA负链。
13编码不同形式的表面抗原(HBsAg)的HBV基因区域
2前S1抗原与e系统的关系
在我国近3千万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其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抗HBe阳转后,病毒在体内继续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可以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自然好转率非常低。同样,抗HBe(+)的HBV无症状携带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部分抗HBe(+)的慢性肝炎和HBV无症状携带者,往往是因为病毒基因变异所致,其所携带的HBV变异毒株大多数表现为在病毒基因组前C区末端1896位发生GA点突变,产生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TAG),阻断了HBeAg的形成,导致在临床上出现HBeAg缺陷的HBV血清型,因HBeAg的缺失,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2]。此时,检测前S1抗原既能较为准确的检测病毒在机体内复制状况,又能诊断疾病的转归和了解是否携带HBV变异毒株。充分显示了前S1抗原的临床价值。所以抗HBe(+)的HBV感染者中,加查前S1抗原是非常必要的。
3前S1抗原与HBVDNA复制的关系
4前S1抗原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关系
5展望
【参考文献】\[1\]GleheD,AllakbariM,KrassP,etal.PreS1AntigenDependentInfectionofTupaiaHepatocyteCultureswithHumanHepatitisBVirus\[J\].JVirol,2003,77(17):9511-9521.\[2\]LeeYI,HurGM,SuhDJ,etal,NovelpreC/CgenemutantsofhepatitisisBvirusinchronicactivehepatitis:naturallyoccwrringescapemutants\[J\].JGenVirol,1996,77(Pt6):1129-1138.\[3\]李琴,孙桂珍,魏玉香,等.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勇DNA与e抗原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时的对比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3):134-136.\[4\]HarunaY,HayashiN,YukiN,etal.SerumpreS1andpreS2antigensasprognosticmarkersininterferontherapyforchronichepatitisB\[J\].ScandJGastroenterol,1992,27(7):615-619.\[5\]MiZ,GuoJ,FengF.ExpressionofHBVPreS1peptideinE.coliandproductcharacterization\[J\].ChinMedSciJ1997,12(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