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87岁的杨银河都会偕着81岁的妻子郑秀英到市区文化宫散步。相濡以沫61年,这对老夫妻是街知巷闻的“恩爱模范”。在泉州,有不少钻石婚夫妻,他们不仅作息规律、身体健康,而且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今年10月是全国第十二个“敬老月”。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对风雨同舟数十载的钻石婚夫妻,聆听他们温馨的家庭故事,了解他们健康幸福的秘诀。
阖家美满
记者近日走访我市多个乡镇,采访多对钻石婚夫妻,探寻他们携手一生的幸福故事。
共同分担家务凡事有商有量
杨银河与妻子郑秀英在天台浇花
杨银河与妻子居住在鲤城区鲤中街道清正社区的一栋四层小楼里,一楼茶室墙壁上摆放着一张全家福,老杨和妻子指着照片上的人逐一向记者介绍:“左边三个是大儿子一家三口,最右边这个是大女儿,挨着大儿子的是二儿子一家三口……”
老杨和妻子育有两儿一女,如今子女各自组建家庭,陆续搬出了老宅。“三个孩子都很孝顺,大女儿每天下班都会拐过来家里坐坐。”老杨笑着说,两个儿子隔三岔五都会带孩子来探望,家里的蛋糕、蜜饯等都是他们买的。
郑秀英回忆道,她和丈夫的婚姻来之不易,所以她倍加珍惜。婚后数十年,两人相互陪伴照料。“家里的衣服都是我负责洗、晾、收,妻子负责买菜做饭,家里家外,遇到任何事我们都有商有量,一同面对。”杨银河含情脉脉地看着妻子说。
十余年拍多幅全家福
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陈天恩夫妇享四代同堂之福,幸福满满。
陈天恩1956年光荣入党,1957年与曾妙英结为夫妻。陈天恩做过乡干部、政府工作人员、针织厂厂长等,曾妙英则务农顾家,夫妇俩养育了4个孩子。“当时我们白天要外出劳作,早晨出门傍晚才回,大女儿7岁时就要背着还是婴儿的妹妹做饭,两个弟弟也跟着他们的大姐姐。我回家时常常看到她的正面被炉火熏得黑乎乎,后背被妹妹尿得湿漉漉。”曾妙英说,他们教育子女要谦逊礼貌,不能做坏事,子女们也都很懂事听话。如今,婚龄64年的他们享四世同堂之福,孙辈和曾孙辈各有10人,常常来看望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
子女照顾无微不至
女儿每天帮母亲洗澡
肖金定喂丈夫王珍评吃水果
见到晋江金井镇丙洲村的王珍评夫妇时,90岁的王珍评正在看电视,他们63岁的大女儿王明芽刚帮83岁的母亲肖金定洗完澡。桌上摆着提子、冬枣、橙子等多种水果,软的提子夫妇俩直接吃,橙子等水果,王明芽就榨成果汁给父母喝。
夫妇俩2017年庆祝了钻石婚纪念日,他们养育了二女四男。“儿女们都非常孝顺,大女儿每天都帮我洗澡。”肖金定感慨道,两三年前她身体不适,丈夫的年纪也大了,大女儿一家人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三餐都做我们爱吃的,基本每顿都有鱼,合理搭配有营养。”她说,儿子们常常来看望她,还会搜罗各类补品给他们补身子。小女儿每周来时也会带些他们爱吃的,“小女儿说,不买来给妈妈吃,她会遗憾”。
“我退休前是老师,过去教育孩子们或者学生时,从来不打骂。”她说,用温和的方式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改正。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他们的子女健康成长、事业有成。
健康秘诀
三对钻石婚夫妻身体都很硬朗,他们的健康秘诀是什么?在饮食、作息上又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饮食清淡作息规律
记者采访发现,这三对夫妻的饮食、作息都十分规律。杨银河每天早晨6点起床,先空腹喝一杯温茶水,然后到顶楼浇花,妻子则早晨6点半起床,两人再一同吃早餐。“早餐通常是牛奶、蛋糕和鸡蛋。”郑秀英说,午晚餐也是家常便饭,午饭通常是米饭搭配一荤一素,晚上通常是地瓜稀饭,搭配青菜、肉松等。吃完晚饭,他们会到文化宫散会步,“每天都会午休,通常睡一个半小时,晚上11点前后休息”。
杨银河和郑秀英酷爱喝茶,每天两人都会在茶室里泡茶聊天,“一天不喝茶就浑身不得劲,家里有个小冰箱专门放茶叶。”杨银河说,他和妻子上午和下午都会喝茶,搭配点饼干、蜜饯或小点心。
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副会长杨丽红表示,不少长寿的老人三餐规律、饮食简单且不挑食,均衡饮食保证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不摄入或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物质,减少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定时定量进餐使胃肠道蠕动有节,从而保证胃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机体免疫力。此外,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以避免肌肉的流失。
务农练拳适当运动
哪怕已经90岁高龄,陈天恩仍保持到田地干活的习惯。农忙时,夫妇俩分别带上农具,步行约200米到田地劳作。记者看到,近一亩的地里种着地瓜和蔬菜。“平时我负责喂养三四十只鸡鸭,她早晨6点和下午4点到田里浇水。农忙时就一起到田里。”陈天恩一边说着,一边用纸巾帮妻子擦汗。“其实,种田也是一种兴趣,一种对烦忧的排解。心里有事时,到地里干干活就好了。”他笑着说。
同为90岁的王珍评每天5点多起床,打一打太极拳、散散步,再吃早饭。退休后,肖金定常常到晋江老年大学学习太极拳、太极剑、交谊舞等。学完一项,她就把学来的内容倾囊相授给同村的老伙伴,一教就是十多年。两三年前她身体不适,腿脚变得不灵便,她没有放弃运动,每天都在家里慢慢走,如今一天能走两三千步。
积极乐观相互包容
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老夫妇们平时都保持着愉快的心态。他们多数性情温和,少发脾气,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抱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她认为,想要拥有一段健康的婚姻,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需求,理解自我,和对方积极沟通,并且努力寻找夫妻之间的共同爱好。夫妇吵架之后及时进行感情修复,别让沉默或冷战“断送”婚姻。
老有所为
简办钻石婚捐50万元做公益
王珍评和肖金定多年来热心公益,2017年年初,他们的子女简办了钻石婚喜宴,将50万元捐赠给晋江金井镇丙洲村慈善协会,用于修建村里的灯光球场。之前的金婚和银婚,他们也捐钱给村慈善协会,受到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无独有偶,杨银河退休后也十分热衷于做公益。1991年,他开始做社区义工,一做就是30年。“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鼓励下,最近我在社区老人协会开了一个银河工作室,工作室每周二会接待群众、党员,听取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每月组织志愿活动,组织老年人学习交流活动等。”杨老伯说,他是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希望自己能为他人、社区多作贡献,也使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陈天恩家,记者见到了一本厚厚的族谱,这是他在1999年时帮忙抄写的。内文字字有力,刚健柔美。芸塘村老年协会会长陈建国说:“老陈是个热心肠,多年来发挥余热,村里的老协工作都少不了他。”2001年,梅山镇关工委赠予他“情往下代,爱洒家园”的牌匾;2019年,芸塘村两委授予他们一家“和谐家庭”称号。
各界关爱
钻石婚夫妇的幸福生活,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持续关心关爱。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老年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贴心福利,尊老爱老的良好风尚也得到广泛弘扬。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16万多名老人受益
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获悉,自2014年起,我市探索政府购买、市场运作“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从2015年起,连续6年开展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并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引进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全市7+1类老年人(“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农村三留守”中的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施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2021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4000多万元,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的标准,为166700名服务对象,提供居家养老基础信息服务,并及时拓展线下实体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饮食起居、卫生清理、陪同就医、代办服务、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县级民政部门还将组织人员对服务承接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真正办好、办实,让老人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签约家庭医生提供免费体检
市民政局每年重阳节都会组织走访慰问百岁老人,给予每位百岁老人1000元慰问金,2021年提升到1500元。
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杨银河与妻子早在几年前就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家庭医生可以为他们提供健康状况评估、门诊优先预约及诊疗、优先转诊、健康监测管理等医疗服务。
遇到心理问题可打援助热线
老年人遇到心理问题怎么办?刘华杨说,老年人要珍爱自己,老话说“苦藤上结不出甜瓜”,只有先照顾好自己,家庭成员才能真正地阳光、开朗,有机会享受真正的亲情。她建议老年人适度“老来俏”,一颗爱美的心能美化自己、增添精神。睡前可以默默地回顾当天的收获和进步,对自己说积极的话语或感谢自己。
泉州市部分县(市、区)为了补齐养老事业发展短板,为当地高龄老人购买老人意外伤害险。以晋江为例,为弘扬养老助老传统美德,自2018年起连续5年为晋江籍7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险,目前参保人数达6.2万人。(泉州晚报记者王丽虹陈灵通讯员黄玮虹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