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流行病学及预后(SEER)计划的数据显示:约每3个人中有1个人可能罹患癌症(患病率:男性39.66%,女性37.65%),约每5个人中有1个人死于癌症(病死率:男性22.03%,女性18.76%)[1]。癌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癌症早期无明显症状,而患者出现特异性症状时常已经属于晚期。因此,发现高危人群、有效地进行癌症筛查是癌症防治的重要手段。
基于当前癌症的临床研究数据,早期癌症(多为原位癌)患者的五年相对生存率通常比中晚期(多为转移癌)的患者高很多,例如:原位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五年相对生存率(60%)比转移型患者(6%)高十倍(如下表所示)。
如果您想获得更健康、更长寿的生命,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癌症发生之前预防它;如果您不能阻止它发生,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早期可治疗的阶段发现它;如果前两者都失败了,那么您只能被动的治疗它,但通常这个时候都已经太晚了。
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是癌症防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通过对癌症的风险评估,进而选择有效的癌症筛查方法,则是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减少死亡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最有效方法。
精准医学最关键的第一步:精准评估风险
随着研究结果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我们正经历着精准医学的变革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提议在2016财年向该计划投入2.15亿美元,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2015年3月,我国科技部召开了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说,精准医学包括对健康风险的精确预测、对疾病的精确诊断和分类、对药物的精确应用、对疗效的精确评估、对预后的精确预测等。
美国发布精准医学计划的目的之一是有效防控癌症,而在我国癌症的精准医学推动中,主要使用基因检测的方法应用在以下领域:
1、肿瘤高风险基因(Highpenetrancegene,HPG)上致病性突变的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判定个体主要致病的基因,例如检测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风险基因、以筛查致病性突变。
癌症风险评估是否可靠?——数据解读最关键
目前市场上,各个基因检测公司都宣称检测结果准确率达到99%以上,甚至准确率更高。但大家需要要明白,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已非常地成熟,准确获取个体的基因测序结果并不是什么难事,因此大家不要被蒙蔽了关键的一点——基因测序结果只是所有基因检测项目的第一步,只是获取了检测个体的基因型,而根据个体基因型评估其与对应疾病的相互关系(数据解读)才是最为重要的核心。而通常数据解读也是风险评估中最困难的部分。
由于不同公司对于测序数据解读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导致同一个人在不同公司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不同。
遗传风险评估产品需要达到客观的评估标准——遗传风险分数的预测值必须与实际患病风险相符
全球领先的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于今年3月宣布将为二型糖尿病(T2D)提供遗传风险评估报告,在其产品白皮书中展示了遗传风险分数的多个参数表现,包括遗传风险分数在人群中的分布、AUC、基于遗传风险分数的预测患病比例与实际患病比例校准曲线(下图)。
美国Northshore也提出关于遗传风险评估的应用标准:
实际上除了癌症,其他多基因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等,这些重大疾病的遗传风险评估同样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环节;其遗传风险评估产品如同癌症一样需要符合一定的应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