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网瘾基因”检测究竟有没有科学性?
多个基因与网络成瘾有关?
天赋能检测出来吗?
在该公司出具的一本《基因检测报告》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匿名儿童的网络成瘾检测结果:“您患病的风险比较低,患病概率略低于普通人群”。不过,该检测结果只是厚厚一本报告的一小部分,解酒能力、尼古丁代谢能力、抗生素口服疗效等17项指标都通过基因检测给出了结果。
让人感到有些惊讶的是,基因检测报告的品种还包括:智商、情商、运动能力、各类特长(如音乐、舞蹈、美术、棋类)。这些都能通过基因检测出来吗?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席教授薛京伦对此表示:“目前,天赋基因检测已经从概念设想走向实践,建立起了一套技术标准。只要严格地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测评,就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儿童在天赋方面的状况,从而为个体发展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
谈到这类基因检测,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健康事业部负责人黄新华指出,“基因检测尚不完美,但是有其价值”。他还说到,由于技术门槛高,做这类检测的机构并不多,但不少代理商在产品推销过程中夸大、歪曲,搞出了“网瘾基因”、“早恋基因”等表述不科学的商业噱头。但黄新华也指出,如果只因商业噱头,就否定基因检测的科学性,将其一律斥为“伪科学”、“打着科学幌子的算命”,那也是不科学的。
商业噱头引发“伪科学”质疑
8月1日,新华社刊发报道《“网瘾基因检测”:“科学算命”靠不靠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文中提到,“用类似牙刷形状的海绵刷在口腔内轻轻擦拭几下,便能拿到一份自己基因密码的检测报告,就能知道是否有网瘾倾向。”而检测费用高达“8980元”。除此之外,“还提供4000多元到2万元多种价位的多项基因检测。”
对此有网友表示:“小孩子出生的时候还没网络啊,哪来的网瘾基因?”更有人戏谑道,“如果有网瘾基因,一定就有贪污基因了,录用公务员时测一下,没准避免录用一批有贪污倾向的人。”武汉中南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邹世清在接受采访时说,“网瘾基因”这一说在医学上是说不通的。他坦言,所谓“网瘾基因”只是一种宣传方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