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其中的反应,比如重点测序基因检测的问题,包括NK细胞治疗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有不当的利益交换,已经请上海市卫健委进行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如果发现有利益交换和利益输送的违法违规的情况,将绝不护短,绝不回避,要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此外,这则发帖附上了一则来自青海的病例——胃癌晚期病人马进仓,到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求诊,治疗医师为普外科医生陆姓医生。在陆姓医生的推荐下,家庭条件普通的马进仓接受了近2万元的NGS测序、昂贵且不合法的NK细胞治疗,同时可能被滥用了很多辅助药物。
22日下午,患者马进仓的女儿马荣接受媒体采访,回想父亲求医治病的半年,她一度泣不成声。“我真的很痛苦,陆医生现在一直不回应,不管对错,我只想让他站出来回应这件事。”
2020年6月,马荣的父亲马进仓因腹痛,在青海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接受了彩色超声检查,显示“肝内多发实性包块——建议进一步检查”;接下来的检查中,他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被确诊为胃恶性肿瘤。随后家人前往北京一家医院检查。
马荣回忆称,北京的一名医生当时给出的结论是建议回老家治疗,费用也会少一些。如果在北京治疗要等床位。
马进仓的姐姐,也就是马荣的姑姑同样罹患胃癌,彼时经人介绍,在上海某三甲医院接受诊疗。当年7月1日,马进仓一家人也来到这里。第二天,他们见到了治疗医师——该院普外科的陆姓医生。据马荣称,当时陆姓医生就联系外公司给马进仓做了NGS基因检测,即二代测序技术,价值18600元。
马荣表示,陆姓医生拿着POS机要求刷卡时,自己心里就很是疑惑:为什么要在楼梯口的窗口交易?不过,“当时哥哥在场,他说姑姑也是这样做的。”
收钱、抽了两管血后,基因测序公司的工作人员用塑料袋装好带走。马荣说,随后在一间没有其他医务人员的会议室里,陆姓医生与他们进行交谈。
“他说治愈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按照他的方案进行,活三年完全没有问题,还说能争取活到5、6年。”马荣回忆道。
马荣表示,7月末,他们从陆姓医生口中得知有一种NK针,而医院里就有一名打针好转的病人。马荣给记者提供的一段与陆姓医生的通话录音中,对方明确表示建议“加NK细胞治疗”。
(陆姓医生)录音:我是建议在头上,特别加强一下,一开始一定要努力,所以再加一个NK细胞治疗,会恢复得更好,或者更容易产生效果。
(陆姓医生)录音:关键是靠“探照灯”,靠你的免疫细胞,靠自己的“警察”对不对?因为“坏人”多的时候,就把你免疫细胞消灭了,你是不是要在外面请点“部队”来?外面“部队”就相当于“雇佣军”,它比较贵。
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马荣解释,“探照灯”指的是一种5600元的PD-1免疫针,“陆姓医生联系外面的人,我们买的药”;“雇佣兵”则是每针3万的NK针。
对于马进仓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是家人听到陆姓医生的推荐,再三犹豫下,先打了PD-1,又接受了NK细胞治疗。
据悉,NK针是他们和马进仓的姐姐、同样罹患癌症的马秀兰“拼”的:打五针送一针,每人花费7.5万元,合计15万。
在马荣提供的通话录音中,陆姓医生表示,“我想你们经济一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所以我在跟他们的老板聊,可以给你最便宜的价格。”
然而,随着帖子的发布,这种疗法是否适用于患者,及其临床使用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
渐渐地,马荣开始怀疑治疗方法。
他还表示,“给患者使用NK细胞,是否得到使用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和医院的批准?如果没有批准,属于违法使用。”
连日来,总台央广中国之声记者一直尝试联系陆姓医生及其所在医院,但未有进展。
虽然陆姓医生曾向媒体否认将NK细胞治疗推荐给了患者,但工商信息平台显示,陆姓医生曾在2014年参股关联企业,2015年退股。
尽管有观点认为,对治疗医生来说,癌症晚期患者有时候就是“放手一搏”,但国内知名教授认为,前沿性研究和应用也要建立在规范、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基础之上。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回应北医三院医生举报问题:如有违法违规,绝不护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