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目前,这项调查得到了哪些事实与结论:
1、先把老罗说的「情怀」数据化一下:测量工作偏好的心理学量表测量结果显示,95%以上的锤子员工或多或少有「仅仅是因为想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牛逼」的情怀;对于60%的锤子员工来说,情怀对他们工作的激励作用是要大于那些外部激励物的。
2、锤子的员工普遍还是觉得自己比较牛逼的,他们平均给自己打了75分,只有12%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及格线(60分)以下。
3、锤子科技的心理测试结果的两个标签:#喜欢刺激;#抗压较强;
对锤子科技员工的心理测试显示,他们在『新颖寻求』和『心理韧性』这两个特点上的得分都要远高于一般人群中的平均水平。锤子员工的情怀得分有一半可以被这两个特点所解释。
各色心理问卷数据显示,锤子员工的心理韧性特质得分越高,内部动机越强。
各色心理问卷数据显示,锤子员工的新颖寻求特质得分越高,内部动机越强。
和普通的各色用户进行比较后发现,锤子科技员工中喜欢刺激和新鲜感的人所占的比例确实要稍高一些。但是在心理韧性,也就是抗压项目上的检测结果,锤子的员工并没有比普通的各色用户更突出。
体现在锤子员工身上的这种情怀和骄傲,也许存在一些天生的基础,但是更多还是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4、提到老罗,锤子员工最先想到的三个词是?134位锤子员工给出了如下回答。
5、几乎所有锤子员工都经历过以下这些事:
凌晨两点下班后的怀疑人生:为什么工作永远做不完?为什么怎么做都不合格?
在朋友圈看到让人郁闷的转发:《锤子科技还能走多远?》《曝锤子科技将被XX收购》
6、根据锤子员工生活状态的调研数据,一位典型的锤子员工的日常作息大致是:
7:20起床
9:14出门
10:00开始工作
20:16离开办公室
21:02到家
23:50睡觉
锤子员工压力水平和常模数据的对比
(来自各色心理问卷数据)
罗永浩是其中之一。
以下是来自锤子员工的自述。
朱萧木,产品总监
老罗有一点非常可爱,他真诚。对我们来讲就是,当他认为我们做的东西不好,会直接说,『你为什么给我端上来的总是屎?』『总是』这两个字很厉害。我感激他的真诚,但被骂的当口一定是有生理反应的。
草威,文案策划
我的压力水平应该是超标了。每天事情都忙不完,同时也担心自己把事做砸。因为一旦被打上锤子科技的标签,标准就会高很多。可能行业内平均水平是60分,但老罗的要求是90分及格,而我们的水平大概是80分。也许无论怎么改都达不到预期。再加上罗老师是创作型人格,一个东西,一年前给他和当天给他,他都是要等到最后一秒才拿给别人看的。他永远都觉得不满意,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方迟,UI设计总监
8、针对基因数据的分析,并未发现锤子员工天生抗压能力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但从心理问卷得出的现状表现来看,锤子员工普遍有非常好的心理韧性,抗压能力与情绪稳定性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也许这是工作环境塑造的结果。
锤子内部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做出好产品的强烈信念等因素,为他们提供了应对压力的良好资源。这也使他们即便屡屡受挫,却愈挫愈勇。
锤子员工抗压能力和常模数据的对比
上文中提到的朱萧木和草威,属于人群中非常稀有的天生抗压能力最强,并在后天完全没有辜负基因的两位员工。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没有选择放松,暂离工作的方式来应对压力,而是迎难而上。
9、最后来看朱萧木和草威的抗压自述:
朱萧木
基因标签:抗压最强
老罗在东北长大,从小爆粗口骂人。我很理解他,太理解他了。有时我们还会出现这种心理:一个东西做砸了,准备被他狂骂一顿,但最后他只骂了预期的50%,我们会很失落:欸,高潮没到?还有同事被骂完出来一脸愉悦,说好爽。可能有点M的倾向。
然而无论老罗怎么骂,我们产品团队的共识是,一定要拿着自己的方案去跟他争。我们都希望有一天能把他摁在地上,让他承认我们团队是牛X的,放手我们去做。这是我们的愿望,同时,也一定是老罗的愿望。
跟老罗抗争久了,我们或多或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首先对方案一定要看他心情。如果他当下有怒气,别说了,一定一句话给你砍掉。第二你必须表现得非常惶恐。老罗属于攻击型人格,你越自信他越怼你。如果一上来就说,老罗你这个错了,他马上就会回,是你不对。而如果你说你拿不定,他就会说,你这是对的。总之就是想反驳你。
我们部门的离职率高过一阵子,我很能理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我和李毅一样,能在他痛骂的情况下再去反击。可能想,我爸我妈都没这么骂过我,这辈子挨的骂90%在这个公司,我何必呢,我疯了?然后跳槽去一些大公司。看他们整天在朋友圈晒,晚上7点下班了。我就觉得,求仁得仁吧,都挺好的。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我们追求的是跟老罗闯事业,人家追求的是生活。
我不可能离职。两方面原因吧,一个离开锤子我去哪儿?在这里待了五年后,再没有一家公司能吸引我了。第二,在锤子科技还有我没达到的目标:公司得成,以及我必须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总监。
草威
2013年3月,我们发布了第一款产品:一个可适配其他机型的系统。新系统错漏百出,通常一次更新就要修复上千个漏洞。当时用户反馈主要集中在微博上。有人骂骂咧咧地来,说你们什么科技公司啊,怎么做出这么个严重影响使用的东西。于是我们的产品经理、客服,还有我,全扑在微博上,态度特别端正地为用户解答,有点吓人的那种端正。给那边都说不好意思了,回,没想到你们这么不容易。
你可以观察到用户一个特别有趣的变化:第一条破口大骂→第二条语气趋于正常→第三条就开始感谢了。我亲身经历了全过程,特别有意思。
当时同事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回复能让用户接受,就都来问我。其实我在工作中展现出的人物性格,和我本人差别很大。我是一个特别分裂的人,处处都分裂。
葛优老师说过一句话,人们都夸他演技好,他说没觉得自己演多好,但他觉得作为演员有个基本要求就是演什么像什么,符合这个角色的需要。对我来说也是这样,工作、生活需要不同角色,我就会去找那个角色需要我怎样。分饰多角并没有给我造成过什么困扰。就像刘瑜说的,自己是支队伍。只要找对方向,角色扮演对我来说很容易。
如果纯粹为公司做宣传,我很乐意。可头疼的是,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舆论公关危机,绝大部分都是莫须有的,因为造谣成本太低了。比如之前有人在某网站上匿名发帖:如何看待锤子科技员工在公司里吸大麻?底下好几十条回答,都玩嗨了。他们讲话很讲究方法,一上来就是个定论。我就搞不懂,大家无怨无仇的,怎么总是蓄意去害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