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醉一场到肝癌,到底有多远?这十大误区你必须知道

春天是个养肝护肝的好季节。在我国,各种慢性肝病并不少见。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肝、盛怒伤肝等,但这些伤肝行为日常生活里很难完全避免。

到底从大醉一场到各种慢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这个进程有多远?另外,临床发现,很多人对肝病的认知存在误区,比如,只要肝功能指标正常就说明肝脏正常;脂肪肝减肥就好;喝酒前吃点护肝药就好……

病毒性肝炎最常见

患者众多

肝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关玉娟介绍,多见的肝病有四种: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等。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大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3.5亿人患有慢性肝炎。

2.脂肪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3.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病,是由慢性肝病发展而来。并且多数为乙肝或丙肝所致。肝硬化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常常让患者很辛苦。

4.肝肿瘤:肝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如肝囊肿、肝血管瘤等较为常见,而肝癌则是肝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这十大认知误区要厘清

误区一:

肝功能指标正常就表示肝脏正常

肝功能指标正常,并不能说明肝脏就没有病变,很多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血清转氨酶呈波动性,一次检查不一定能发现问题。即使肝硬化、肝癌的患者,当处于代偿期时,肝功能也可以完全正常。

肝功能指标通常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合成、分泌等功能,但并不能完全代表肝脏的整体状况。

因此,要想全面了解肝脏状况,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来进行评估,如乙肝病毒核酸(HBVDNA)、丙肝病毒核酸(HCVRNA)、甲胎蛋白(AFP)、血常规、影像学检查、肝硬度或肝活检等综合评估病情。

当然,肝功能异常也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如用药、劳累、饮酒等时,转氨酶也会升高,不必因偶尔一次升高而过度担忧,可定期检查以确认。

误区二:

定期监测转氨酶正常就等于没有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硬化起病非常隐匿,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体征。代偿期肝硬化,特别是1a期肝硬化单纯依靠临床、实验室检测有时很难诊断,往往需要肝组织活检才能确诊。

在缺乏病理结果的情况下,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诊断需通过肝脏功能(白蛋白、PTA)、血常规(血小板、白细胞)、LSM检测、影像学、内镜检查综合判断,需重视代偿期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所以肝硬化的诊断不是单纯看转氨酶的水平,要综合很多临床指标来评估。

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如慢性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脏彩超、肝脏硬度彩超、必要时做胃镜检测进一步明确是否肝硬化,不能单纯依靠肝功能来判断是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误区三:

只有胖人才会得脂肪肝瘦人不会得

正常人的肝组织中含有少量脂肪,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就可称为脂肪肝。如果超过30%,通常称为严重脂肪肝。

肥胖人群中有60%~90%患脂肪肝,但肥胖只是得脂肪肝的风险因素之一,出现脂肪肝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胰岛素抵抗、遗传代谢等。

瘦子内脏脂肪沉积过多,也会出现脂肪肝。特别是消瘦的人或短期内快速减肥的人,会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也会发生脂肪肝。

此外,有的人选择吃素,认为吃得清淡就不会得脂肪肝。其实这么做只会事与愿违。素食中往往缺少蛋白质,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机体就会将大量游离脂肪释放入血,一旦超过身体运输能力就会沉积在肝脏中,从而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因此,均衡饮食非常重要。

有些人认为轻度脂肪肝等于肝的损害轻。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用胖和瘦做比喻,体检报告中B超提示的脂肪肝的“轻、中、重”更多地指肝细胞“变胖”的程度。这和肝细胞是否炎症、损害进而造成肝功能异常,并不一定成正比。因此无论脂肪肝的程度或轻或重,体型是胖还是瘦,都需要重视体检,定期健康监测。

误区四:

喝酒的人才会得脂肪肝

其实不然。脂肪肝是代谢、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根据脂肪肝的病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慢性肝脏损伤,初期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2.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这类患者大多体型肥胖,一般受遗传、营养过剩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症、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

肥胖人群的脂肪肝,多是由于“原料”(游离脂肪酸和糖)过多,肝内脂肪的产量超出转脂蛋白的运输能力,脂肪无法及时运出、堆积在肝细胞内导致的。而其他导致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包括:

1.药物与酒精

长期饮酒或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如四环素),可能会引起肝细胞内线粒体受损,使脂肪合成增多、滞留在肝脏内。

2.营养不良

此外,孕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不稳定、脂肪动员增多,也会导致肝内甘油三酯等合成变多,增加得脂肪肝的概率。

误区五:护肝药物多多益善

临床上我们用的护肝药包括腺苷蛋氨酸,它可以减轻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还有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生物化学指标。双环醇治疗也可改善酒精性肝损伤。

但这些药并不能阻断完全阻断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戒酒才是最好的保护肝脏的方法。只有戒酒,才能阻断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所诱发的炎症纤维化,进而减少发展到肝硬化甚至发生肿瘤的情况。

专家强调,对肝组织炎症明显或ALT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酌情使用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等作用的药物,但不宜同时使用多种保肝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和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保肝药物。

误区六:乙肝需要终身服药

乙肝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口服核苷类药物或一年左右的干扰素治疗,导致有人认为抗病毒对治疗乙肝不起作用,需要终身服药。专家表示,对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实现停药,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硬化、肝癌发生进展,且干扰素在治肝防癌上更有优势。

虽然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非常漫长的道路,但是随着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对乙肝的治疗也有了很多突破,2022年指南也让部分优势人群提前达到乙肝功能性治愈的目标,功能性治愈,停止治疗后HBsAg持续阴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现,HBV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细胞核内可能仍存在cccDNA。

功能性治愈的目标也就是表面抗原连续两次小于0.05IU/mL,并产生表面抗体,则可追求停药,但不是每一个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都能追求临床治愈,只有这些优势人群可以追求临床治愈: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维持HBVDNA阴性,e抗原阴性以及乙肝表面抗原低于1500IU/ml。

误区七:

抗病毒治疗稳定就不需要定期复查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定期监测是为了监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用药依从性、耐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等,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部分患者在刚开始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建议1~2周就要回来监测一下血常规、肝功能这些指标,如果都稳定,则可以每个月回来复查一次,每三个月做一些比较详细的检测。

如果患者有肝硬化或者肝硬化结节,还需要每半年或者每年做一次增强肝脏CT或者磁共振,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所以说定期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八:

得了肝硬化就等于判了“死刑”

肝纤维化不仅是疾病长期进展的结果,也是机体发生衰老的过程。纤维化对机体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其虽可以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但过度的纤维沉积会破坏组织结构并导致血运障碍。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过程,但大多数患者的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或者难逆转的过程。因此,肝纤维化并非等同于肝硬化,不应作为肝硬化的同义词。

肝硬化诊断明确后,应尽早开始综合治疗。重视病因治疗,必要时抗炎抗肝纤维化,积极防治并发症,随访中应动态评估病情。

误区九:

患了病毒性肝炎就不能和家人一起生活

病毒性肝炎是很常见的肝病,包括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

甲肝和戊肝这两个肝炎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一般起病较急,如果处于急性病程的患者,在和家人相处过程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家人分开碗筷,注意消毒。

如果是乙肝和丙肝,通常是慢性病程,它的传播途径并不是消化道,主要是通过体液、血液和性传播,所以日常接触不会传染疾病。需要注意的是,涉及有创伤的操作,比如输液、纹身、刮胡子等时要使用一次性的用具。另外,如果你的性伴侣有乙肝或者丙肝,就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误区十:

甲胎蛋白升高就等于肝癌

血清AFP(甲胎蛋白)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但不只是肝癌的患者会升高,孕妇的甲胎蛋白也会升高,还有些患者处于肝炎期或者是肝硬化阶段,也有可能出现甲胎蛋白升高。

因此,在血清AFP≥400μg/L,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才高度提示肝癌;而血清AFP轻度升高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或进行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一年两次血清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主要推荐策略,但该策略的灵敏度仅为63%。

另外有生殖腺胚胎原的这一类的肿瘤或者消化道肿瘤的时候,它也会升高,所以说到底有没有患肝癌,其实除了要检测甲胎蛋白,还要完善肝脏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或者是增强的CT、MR来综合评估。

根据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可将其分为患肝癌的低危、中危和高危人群。

肝癌低危人群,1-2年做1次常规筛查监测(超声+AFP);

肝癌中危人群,1年做1次(超声+AFP);

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做1次常规监测(超声+AFP);

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超声+AFP),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

THE END
1.体检的几个误区,你中了几个?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推荐 已经到底了 体检的几个误区,你中了几个?科普中国 发布于:北京市 2024.10.14 16:45 分享到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www.sohu.com/a/816474155_135814
2.体检过程中有哪些常见误区大象新闻 关注 接下来播放 网友提问:有家族遗传病史 在体检时应增加哪些检查 1108阅读2天前 网友提问:体检是不是能查出所有疾病? 1135阅读2天前 网友提问:体检报告中的“正常范围”是否意味着绝对安全? 1747阅读2天前 有你喜爱的节目吗?“不忘初心跟党走·赋能助力再出发”文艺汇演作品人气助力中…… ...https://www.hntv.tv/jk/article/1/1859885466922377217
3.这些体检常见误区,你中了几条?误区1:年轻力这些体检常见误区,你中了几条?误区1:年轻力壮身体好没必要体检误区2:没有自觉症状没必要体检误区3:不需要为体检进行刻意准备误区4:医疗仪器检查准确无需医生视诊叩听误区5:健康体检抓住重要脏器即可身体是自己的 #健康从体检开始#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0335414?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4.补肾的十大误区你知道吗日常“伤肾”行为你还在做吗?...这些问题,据小安的观察,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误区。 所以,到底如何才能科学地养好肾,把透支的“补”回来呢? 请大家耐心看完。 01 早期肾病很难发现 1、肾不好很严重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泌尿器官(西医意义)。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多余的水分和盐分。 https://www.zhongan.com/toutiao/d1882018
1.10大常见的体检误区你清楚吗10大常见的体检误区 你清楚吗2015-12-02 13:24 来源:99健康网 体检是反应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项检查,但是对于体检很多人都容易走进它布下的“陷阱”。以下这十种“陷阱”就是它常用的一种手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真面目吧。 1、问:没有任何不舒服,就不需要做健康检查 答:没有不舒服并不代表一切...https://mip.99.com.cn/a/598194/
2.体检的十大常见误区你中了几个导读:几乎每个人都有体检的经历,也每年会选择一次体检,可能有些人会把体检当成是一次例行公事,做完就完了。体检的十大常见误区,为大家解读一下 几乎每个人都有体检的经历,也每年会选择一次体检,可能有些人会把体检当成是一次例行公事,做完就完了。 在小编看来,体检是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起点,我们应该像管理财富一...https://www.kanghuwang.com/news/19522.html
3.注意!体检的十大常见误区对于体检,人们常常有种误解,以为越贵的体检就越好,其实并不是。今天我们来谈谈体检的十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体检项目越多越好 上图是体检中一个PSA的检查项,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因为前列腺癌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病率极低,所以在50岁以上的人才需要进行PSA筛查。如果我们只是堆砌很多的...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a246119599fa
4.颈椎病人莫入十大误区——《降财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林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大部分抓家认为国人颈椎病患病率在10%左右,是中年以上人群的常见病,以40-60岁人群更多见,但是目前颈椎病有年轻化趋势,值得引起注意。他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总结了颈椎病人在认识上易入的十大误区,希望大家正确认识颈椎病。 https://www.firsthospital.cn/Content/News/4215
5.女性求职的8个心理误区15篇(全文)虽然现在讲究男女平等,但是,在职场上男女是不可能平等的,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弱于男性,这不仅是男女先天条件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误区。下面盘点女性求职的8个心理误区。 一、不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女人 容易过高地要求自己,甚至那些很优秀的女人也有可能过低地评价自己。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pjwfrue.html
6.患者对肺结节的十大误区肺部结节肺部结节介绍患者对肺结节的十大误区 误区1:肺结节都是肺癌或者都会变成肺癌 这是完全错误的XXX!!CT发现的5mm以下的微小结节,99%为良性结节,不会变化,也不用处理。保持常规一年一次体检,以防那1%。 误区2:磨玻璃结节都要手术切除 发现结节,不能太着急!先搞清楚结节性质再做打算! 磨玻璃结节,第一次发现,先观察,如果持续...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2943469.html
7.医学百科在线医学百科全书第2页市体检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每年都将对外公布全市年度市民体检数据。其中,2011年的体检数据将在今年4月才能收集上来,并将于7、8月份完成汇总分析,随后将向市民公布。 健康体检机构将评级 另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有170多家机构从事健康体检,北京健康管理协会正计划开展体检机构评级。届时,体检机构优劣市民将可一目了然...http://blog.a-hospital.com/page/2
8.软件需求最佳实践笔记(一)软件需求最佳实践需求开发1、原理、模型和误区 需求实践现状分析 不同软件项目的需求视图 软件需求与需求工程 2、需求开发 需求定义最佳实践 需求捕获最佳实践 需求分析与建模最佳实践 需求描述最佳实践 需求验证最佳实践 3、需求管理 需求基线操作实务 变更管理操作实务 需求跟踪操作实务 ...https://blog.csdn.net/qq_41854911/article/details/127253042
9.乐降无痛分娩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关于分娩镇痛的十大误区关于分娩镇痛的十大误区 2023年3月27日~4月2日是“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医学理念的发展,麻醉医生的工作不仅是为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驾护航,也在无痛诊疗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https://finance.sina.cn/2023-03-30/detail-imynrwwe4719098.d.html
10.脑卒中的十大误区脑卒中的十大误区 姚鹏飞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 Neurosurgery 误区一:我不会得中风 很多人觉得,脑中风是老年病,我年轻,祖上又没有这样的病,我血压也不高,生活很注意,每年都体检,所以我肯定不会中风。 其实,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将在此生遭遇卒中,每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130983/
11.躲开防癌体检的“3个坑”,医生教你正确查癌!误区1:几滴血就能筛查近10种癌症 滴血验癌,其实就是肿瘤标志物检查,它能筛查出少数癌症,并不能发现所有癌症。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其中,甲胎蛋白(AFP)与癌胚抗原(CEA)是比较基础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很多体检中都包含这两项。 肿瘤标志物高,并不一定就是得癌了。肿瘤标志物存在“假阳性”,不能准确...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009834.html
12.肺磨玻璃结节十大认识误区错。低剂量螺旋CT用于体检筛查,降低了射线剂量,分辨率低,难以识别肺磨玻璃结节的细微特征。肺磨玻璃结节复查首选1024CT肺部结节靶扫描:与病理符合率>95%,且辐射小、费用低。 误区6:增强CT看肺磨玻璃结节更清楚? 错。增强CT主要用于判断淋巴结有无增大和肿块的强化程度,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判定,首选1024CT肺部结节靶...https://wsjkw.sh.gov.cn/zl/20230517/51c2b263473441789ef88bfe5f37c2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