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2006上海市爱的教育学生干部体验式夏令营进行了一场名为“贫富宴”的体验式游戏。不少中学生干部难以坦然面对“贫富”的区别对待,过不了这一关的考验。
据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秘书长董兴茂介绍,“贫富宴”这个游戏是香港乐施会设计的,他们今年首次在学生干部体验式夏令营推出。据了解,“贫富宴”的游戏,按照联合国所调查的世界粮食分配现状,把参加游戏的选手按比例分成为富人、市民、贫民、穷人4种,他们享受不同的食物,贫民和穷人还要为富人摇扇子、盛饭、洗碗及表演节目。
笔者在现场看到,“贫富宴”所提供的食物差别很大。15%的“富人”享受最丰盛的食物,有二荤二素一汤和一瓶可乐;25%的“市民”享受比较充裕的食物;而60%的“贫民”和“穷人”只能吃到很少的食物,尤其是“穷人”只有一份简单的酱油拌饭。
吃酱油饭前先进补零食
昨天一早,153名参加该夏令营的学生按组别抽签,决定自己在“贫富宴”游戏中的角色。一组组长、新高二学生浩浩抽到“穷人”一签时,顿时倒在草地上。“我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但我能感觉到组员给我的压力。”浩浩为自己的手气不好而失望,其组员也纷纷指责组长手气太差。
赴中午的“贫富宴”之前,不少“穷人”趁着回寝室拿饭碗,先往肚子里垫了不少零食。男生强强抓起一包饼干就往嘴里送,女生们则抓紧吃巧克力、鱿鱼丝、牛肉干。
尽管“穷人”对“贫富宴”已有心理准备,但面对眼前的酱油拌饭,仍然难以下咽。男生强强用筷子捣鼓了半天仍不想吃,去向“贫民”要菜。女生则拒绝吃酱油拌饭,趁别人不注意,集体溜回寝室大嚼零食。
游戏规定“贫民”要为“富人”服务,但不少“贫民”显得难以接受。一些为“富人”摇扇子的“贫民”摇得有气无力,有的则干脆为自己扇风。为“富人”表演节目的一组“贫民”先来了一首“两只老虎真奇怪,一只没有饭吃,一只没有菜吃”的改编歌曲,随后又恶声恶气地唱出了“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这些表演令吃饭的“富人”如坐针毡。然而“贫民”依然不愿收手,当一名“富人”剩下少量饭菜打算离开时,“贫民”们大声念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呵斥其浪费。几名“富人”见此情景,抱着饭盒匆匆离开。
“贫富宴”后的讨论会上,不少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情绪有些过激,坦诚地进行自我检讨。
“作为‘富人’,我首先要感谢为我们服务的‘贫民’;也为中午我们组员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向‘贫民’道歉。”“富人”组长恒恒站起来与“贫民”组长真诚击掌。
“贫民”卉卉也表示,“富人”吃这顿饭其实也不好受,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些服务,压力也不小,她也觉得自己中午的情绪太激动了。
反思过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贫富宴”非常有意义。卢湾高级中学高一学生韩志勇认为,贫富区别真的很大,他决心要多帮助一些穷人。市光中学初二学生陈思瑶表示,这顿饭让其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幸福,要好好珍惜。
主办方:学生应该学会帮助他人
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秘书长董兴茂表示,做"贫富宴"这一游戏,是希望学生对世界有所了解,认识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生活困苦的人;也希望学生通过这一游戏,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并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对游戏时学生的一些过激行为,董兴茂表示,学生们在游戏中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以前没有这样的经历。
专家:应加强社会认识及挫折教育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所副所长孙抱弘指出,学生的过激反应既是社会问题的缩影,也因为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乏这种体验,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挫折教育。
上海交大附中政教处沈时炼表示,学生的反应是一种正常的表现,要让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同时,做该游戏之前也需要进行充分铺垫,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潘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