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体检时,如何选出更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周谨。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檀亚楠
1根据年龄、性别等进行综合判断
据周谨介绍,体检项目的选择要根据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二十八岁之前,在体检时可以选择一些基本项目。建议女性做乳腺彩超,已婚女性要加做妇科彩超,并且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到了四五十岁,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癌症发病也逐渐增多。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要侧重恶性肿瘤的筛查,重点是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等。建议抽血化验要加上肿瘤标记物检测,还要做低剂量肺部CT等。这个年龄段还是糖尿病的高发期,建议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五六十岁以后,要以上一个年龄段的体检项目为基础,再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性进行心脑血管病筛查、糖尿病风险筛查、恶性肿瘤筛查、消化系统疾病筛查。可以选择添加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骨密度等项目。60岁以上的人,除了常规体检外,可以重点在心脑血管病、肠胃疾病、恶性肿瘤等方面进行检查。
2选择体检项目时这些细节莫忽视
周谨表示,常规体检的主要目的是对受检者主要脏器如肝、胆、肾、心脑血管等的功能、结构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发现常见疾病和慢性代谢性疾病。常规检查项目往往注重全面性。防癌体检涵盖的癌症是发病率较高、并且能被体检早期查出、可有效预防的癌症。例如,就肺癌而言,年龄50至75岁,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吸烟史≥20年,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长期被动吸烟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者;职业接触无机砷、石棉、铬、镍等的人群,建议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
周谨表示,“阳康”后体检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自身基础疾病、现有症状、年龄以及实际需要,进行个体精准化项目设计。若仍有咳嗽、气短、胸闷等症状,应重点评估心肺功能,可考虑进行低剂量肺部CT、肺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等检查;还可以进行血液化验,重点检查体内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