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新能源、新基建等崛起以及国家电网的战略布局和加大投资额将超过5200亿元,电线电缆早已从国民经济建设的配套产业升级为刚需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线电缆产业规模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电线电缆产业排名第一的制造国与消费国。2022年我国线缆总产值1.6万亿,规模以上企业4200多家,从业人员80多万,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制造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粗放式发展和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平均产品质量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行业门槛低,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一、“问题电缆”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为什么“非标”电缆、假冒伪劣电线电缆、“问题”电缆屡禁不止?“血”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工程设施建设事关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一点瑕疵和疏漏,“问题电缆”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
二、电线电缆市场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目前,电线缆电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如何?到底存在哪些质量问题?无良厂家惯用伎俩又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
部分“非标”型号是线缆生产制造商(或投标方)提供的任意英文字母的组成,目的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形同虚设的所谓技术门槛或壁垒,恶意扰乱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为工程建设埋下质量隐患。
三、电线电缆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2023年3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也公开了一组数据: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浙江、广东、江苏、安徽等29个省(区、市)3325家企业生产的3334批次电线电缆进行抽查检验,涉及架空绝缘电缆、塑料绝缘控制电缆、挤包绝缘低压电力电缆、挤包绝缘中压电力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阻燃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等6个品种,分别抽查检验150批次、125批次、1164批次、3批次、1887批次、5批次。共发现93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仅为2.8%。
四、假冒伪劣线缆产品的危害和影响
(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