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腹泻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是影响猪健康及养猪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感染仔猪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育肥猪感染则影响育肥效果,增加养殖成本。近年来,随着饲料禁抗令的发布,细菌性腹泻问题在养殖终端尤为突出,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
01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多发于幼龄仔猪阶段。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1~3日龄仔猪,发病仔猪排含有凝乳块的黄色稀粪,迅速脱水、消瘦,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呈窝发,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仔猪白痢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并伴有腥臭味,体温与食欲无明显改变。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康复。各窝仔猪发病率、同窝仔猪发病先后均不一致,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仔猪黄白痢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冬夏或者春季温差较大时发病率较高,主要诱因是饲养环境较差、管理不到位、营养不良和温度变化较大等。该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带菌的母猪,排泄物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在哺乳时吮吸乳头,或者与母猪皮肤接触时感染该病。患病仔猪从粪便排菌,污染环境以及水、饲料和用具后又传染给其他健康母猪,成为新的传染源。
02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是由猪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因此又称为仔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致病菌为C型或者A型的魏氏梭菌,主要发生在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身上,常呈急性发作,发病仔猪由于肠黏膜损伤或坏死而排红色或者红褐色的血性稀便,粪便中常有坏死组织和小气泡,气味恶臭。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呕吐。此病具有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
03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又称为沙门氏菌病。
以1~4月龄仔猪的发病率最高。病猪表现为肠炎、贫血和体温明显升高,生长发育停滞,逐渐消瘦,长期腹泻,排泄物为灰白色或者黄绿色恶臭的水样粪便,并混有大量的坏死组织或者纤维性分泌物,有时带血。该病的传染源为病猪和带病猪,可通过粪便、乳汁以及胎衣、羊水进行传播,也可通过交配感染此病。
6月龄以上的猪免疫系统已基本发育完善,因此即使感染也很少发病,但是会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
04猪痢疾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肠道传染疾病,在7~12周龄阶段发病率最高,发病初期的症状表现为体温略高,排黄色或者灰色的软便,后期较为严重时粪便呈水样,有时呈喷射状,常混有血丝和黏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粪便中还会出现脱落的黏膜或者纤维渗出物的碎片,有腥臭味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
病猪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该病传播的速度较慢,但是流行期较长,可长期对猪群造成危害,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低。
二、猪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与病毒性腹泻的区分方法
01猪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方法
猪细菌性腹泻可从流行病学、发病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方法等方面来鉴别诊断。对于猪细菌性腹泻的诊断,结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可对该病进行初步的诊断,为了进一步的确诊是哪种细菌引起的腹泻,还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确定引起细菌性腹泻的致病菌,以便于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方法,对症治疗。
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病料涂片镜检并结合一些生化反应,如氧化酶试验、甲基红实验、PCR、ELISA等方法可以准确的鉴定、确诊猪的各种细菌性腹泻病。
02猪细菌性腹泻与病毒性腹泻的区分方法
病毒性腹泻作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由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引起,一般抗生素对这些病毒没有效果。如果养殖户在发生腹泻时,其它什么都不考虑,就开始用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硫酸粘杆菌素等抗生素,那么治疗结果必然不佳。
而细菌性腹泻是由猪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及沙门氏菌等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这类传染病使用抗生素效果较好。但在养殖终端,很多养殖户不知如何区分到底是细菌性腹泻还是病毒性腹泻。
对这两种腹泻,经过各种专家的临床区分和总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区分。
发病所表现的症状来看:虽说都是腹泻,但是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截然不同的。病毒性腹泻常表现出的症状是拉稀呈严重水样,仔猪会有脱水呕吐的症状,粪便多为黄色和灰黄色,常伴有腥臭味。细菌性腹泻症状没有那么凶猛,一般只是拉稀粪,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粪便或糊状粪便;病猪多表现为畏寒,行动缓慢,拱背等症状。
三、细菌性腹泻的防控和治疗方案
01细菌性腹泻的防控方案
首先,要做好消毒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建立健全的消毒系统,并严格执行,以消灭病原菌。做好日常圈舍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舍内的粪便,保持舍内干燥,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并在出舍后以及下批猪进舍前要做好彻底的消毒工作。
其次,做好猪群营养的调控工作,以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选择适宜的疫苗,对妊娠母猪以及仔猪进行免疫接种,使其获得免疫力。通过加强药物保健工作,对于刚出生的仔猪可以让其口服一定量的抗生素,可预防发病,还可以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最后,仔猪是易感群体,要加强仔猪的护理工作,在接产、护理、哺乳时都要注意卫生,做好消毒和清洁的工作,同时还要做好仔猪日常的管理工作,增加仔猪的运动量,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的工作,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02细菌性腹泻的治疗方案
发现病猪后首先要及时隔离,并确诊是哪种致病菌引起的腹泻,对症治疗。
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抗菌消炎,止泻补液。由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这两种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和仔猪副伤寒时,在用药前要进行药敏试验,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应注意抗菌类药物交替使用,治疗仔猪黄白痢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庆大霉素、硫酸黏菌素等;治疗仔猪红痢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链霉素等;治疗仔猪副伤寒的药物主要为庆大霉素、土霉素等。
另外,在治疗猪细菌性腹泻时还可以补充微生态产品,如枫澜微宝,枫澜微宝选用特殊菌株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快速在肠道定植,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同时补充益生元,促进有益菌的快速繁殖,枫澜微宝的特殊菌株对抗生素、酸化剂等有很好的抗逆性,可与大多数抗生素和酸化剂同时连用,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枫鹤防腹泻方案
先抑菌、再补菌
要想仔猪肠道好硫黏微宝少不了
先抑菌:硫酸黏菌素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多的抑制作用,添加使用可以降低仔猪肠道有害菌数量。
再补菌:枫澜微宝含有特殊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能够快速在肠道定植,丁酸梭菌代谢产物如丁酸、乙酸对有害菌具有抑制作用,特殊枯草能够快速消耗肠道前段氧气,使肠道处于极微氧或严格厌氧的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产生一些酶,促进饲料的转化吸收。
优势:特殊菌株互配,协同高效,且抗逆性强,可与抗生素和酸化剂连用。
预防治疗仔猪黄白痢、断奶猪拉稀、细菌性肠炎、水样腹泻等肠道感染性疾病。
用法用量:每吨饲料添加1000g硫酸黏菌素+500g的枫澜微宝,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