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黄芪的作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药理研究发现,黄耆含有胆碱、豆香素、叶酸、氨基酸、甜菜碱、皂甙、糖类、蛋白质、核黄素、黄烷化合物、铁、钙、磷及硒、锌、铜、锰等多种微量无素。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由于黄芪能防止肝糖减少,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学物质、放射线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体白细胞减少,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但黄芪最主要的仍是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对虚胖虚肿症最为适宜。
1、黄芪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作用,本品味甘,主入脾经,是补气的良药,饮食不规律或贪吃冷饮会损害脾胃,而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乏力、面色萎黄,可配合党参、厚朴。
2、黄芪甘温偏升,既能补中益气又能升阳举陷,可以治疗气虚下陷导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脏器下垂,可以跟白术配合使用。
3、黄芪补气,治疗皮肤疏松导致的自汗,配伍白术、防风。甘温补气、健脾益肺、利水消肿,可以治疗气虚导致的乏力、尿少、下肢浮肿。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配合当归可以治疗血虚。黄芪善于升阳,头晕、舌苔厚腻不能单独使用。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赤芍注射液对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BCG和LPS制备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黄芪、赤芍注射液单用及两药配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小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黄芪、赤芍注射液及二者配伍应用均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LDH含量,明显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活性,配伍用药的小鼠ALT、AST、LDH、SOD、MDA五项指标变化均优于黄芪注射液单用(P
【关键词】免疫性肝损伤黄芪赤芍小鼠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rotectiveeffectofmilkvetchrootinjection,redpeonyrootinjectionandtheircombinationtomouseliverinjuryinducedbybacilluscalmettcguerinvaccine(BCG)andLipopolysaccharide(LPS).Methods:TheimmunologicallyhepaticdamagemodelswereinducedwithinjectionofBCG+LPS.Aftertheinjectionofmilkvetchrootonly,redpeonyrootonly,ortheircombination,therecoveryofacuteliverinjurywereobservedbymeasuringserumlevelsofALT,AST,LDHandsuperoxidedismutase(SOD)activity,andmalondiadehyde(MDA).Results:Milkvetchrootinjection,redpeonyrootinjection,andtheircombinationsignificantlydecreasedthelevelsofserumALT,AST,LDHandMDA,butenhancedSODactivityintheliver,andthethecurativeresults(indicatedaslevelsofALT,AST,LDH,SOD,MDA)ofcombinationinjectionsignificantlyexcelledthoseofbothmilkvetchrootinjection(P
[Keywords]liverinjuryofimmunity;Astragalusmembranaceus;RadixPaeoniaeRubra;mice
肝脏担负着物质代谢和解毒的功能,是机体重要的器官,因而也易受到病毒、细菌、酒精等攻击,诱发肝脏损伤。肝损伤时肝枯否细胞的激活和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等物质大量产生,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2006年选择毒性低,价廉的常用传统中药黄芪与赤芍对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进行研究。黄芪活性成分黄芪甙具有抑制脂氧化酶,减少脂多糖(LPS)的生成,提高肝脏谷胱苷肽(GSH)含量,抗自由基,调节代谢,保护线粒体,尤其在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改善肝脏供血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2]。有报道赤芍对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3]。单药黄芪及赤芍对动物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国内均有报道,黄芪与赤芍二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及机制未见报道,本研究使用卡介菌(BCG)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选择血清酶学测定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为测定指标,观察黄芪注射液、赤芍注射液联合应用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动物
昆明系雄性小鼠,5~8周龄,体重(20±2)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试剂
BCG由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LPS购自Sigma公司,黄芪注射和赤芍注射液为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药品,SOD、MDA试剂盒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产品,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试剂购于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科技公司。
1.1.3仪器
SpectraMAX190酶标仪、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方法
1.2.1分组
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赤芍组、黄芪赤芍联合组。对照组腹腔注射性理盐水15ml/kg,模型组和三个给药组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1.2.2造模
鼠均经尾静脉注射BCG1mg(0.2ml),3h后,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黄芪15ml/kg,或赤芍15ml/kg,或黄芪和赤芍各7ml/kg),连续10d。最后1次给药3h后,经尾静脉注射LPS10μg(0.2ml),禁食不禁水,5h后,眼眶取血,分离血清,同时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取出肝右叶组织制备成匀浆测MDA、SOD。
1.3血清酶活性测定
血清ALT,AST,LDH活性测定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MDA和SOD的含量测定,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
2结果
2.1血清ALT、AST及LDH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ALT、AST和LDH升高,表明造模型成功。三个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说明黄芪注射液与赤芍注射液均能减少肝细胞内酶的逸出,对肝细胞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芪组强于赤芍组(P<0.01),联合组作用更显著,见表1。表1各组小鼠血清ALT、AST及LDH水平(略)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模型组比较,(3)P<0.05,(4)P<0.01;与黄芪组比较,(5)P<0.05;与赤芍组比较,(6)P<0.05,(7)P<0.01。
2.2肝组织SOD及MDA模型组小鼠肝匀浆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成功。黄芪注射液与赤勺注射液均能提高肝组织SOD活力,减少MDA含量,见表2。表2各组小鼠肝组织SOD及MDA水平(略)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模型组比较,(3)P<0.05,(4)P<0.01;与黄芪组比较(5)P<0.01;与赤芍组比较(6)P<0.05,(7)P<0.01。
3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不是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而是肝炎病毒侵入肝细胞后,激发人体免疫应答引起免疫性肝损伤。微量的BCG和LPS可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类似于人类肝炎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BCG首先致敏T淋巴细胞,特别是大量致敏肝内枯否细胞,使巨噬细胞聚集于肝脏,在注射LPS后激活致敏状态的细胞,使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自由基和白三烯等,进一步引起肝脏免疫损伤,因此是筛选治疗肝病药物较为理想的模型之一[7]。
机体通过酶系统与非酶系统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脂质过氧化物,如MDA,它能改变酶的功能,引起基因调控及表达错误,最终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因此,MDA是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其水平的改变能间接地反映由于自由基损伤机体而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情况。血清ALT、AST为氨基酸代谢中的重要酶,存在于肝细胞内。肝细胞损伤时,ALT和AST可逸出细胞外而进入血循环,故血清ALT、AST含量测定是反映肝损伤的灵敏指标[8]。本实验注射BCG和LPS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活性升高,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1]欧阳艳玲,张明升.黄芪注射液对四氯化碳损伤小鼠肝的保护作用[J].太原科技,2002(3):26-27.
[2]陆江,李辰蕊.黄芪注射液对早期肝硬化患者生化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3(12):714-715.
[3]冯振友.赤芍退黄汤治疗急性瘀胆型肝炎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3):173-174.
[4]韩蓉,朱路佳,潘建新,等.黄芪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4):50-53.
[5]任宪盛,冷向阳,杨有庚.黄芪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7):31-33.
[6]马仁强,朱邦豪,,陈健文,等.赤芍总苷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和脑血流量的影响[J].中成药,2006(6):836-838.
[7]许建明,徐叔云,梅俏,等.褪黑素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5):452-454.
[8]陈卫华.肝脏损伤动物模型及观察指标研究现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1):156-158.
[9]宁康健,阮祥春,吕锦芳,等.黄芪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细胞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5(21):1670-1672.
【关键词】黄芪;病毒性心肌炎;综述
据文献统计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为2.3%~5%[1]。其发病率较前十年有明显增高。现代医学表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包括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免疫病理损伤作用和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介导的心肌损害[2-3]。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黄芪越来越被重视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目前,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黄芪总苷对柯萨奇B3病毒的抑制作用[4]。黄芪可阻止病毒侵入细胞,黄芪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黄芪改善心功能及抗细胞凋亡作用[5]。本文将依次阐述黄芪在这些方面中所起的作用,其目的在为今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有益的帮助。
1黄芪对CVB病毒有抑制作用
1.1黄芪在培养心肌细胞中能有效地抑制CVB3-RNA的复制。在郭棋等[6]人研究中发现:在心肌细胞总RNA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病毒加黄芪组阳性杂交信号反射峰面积显著小于病毒对照组,可见黄芪在培养心肌细胞中能有效地抑制CVB3-RNA的复制。
黄芪对α、γ-IFN的诱生并不是其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机制。在以往的许多报道中,黄芪具有对干扰素系统(γ-IFN,α-IFN)有激活作用[8]。但是,在彭天庆等[9]人关于黄芪对柯萨奇B3病毒核糖核酸作用的研究及机理探讨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在培养大鼠心肌细胞中接种CVB前、后加黄芪注射液,其结果截然不同:接种CVB后加黄芪有保护作用,接种前加黄芪无作用,可见黄芪的直接抗病毒作用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无关;而使用α-IFN,β-IFN在接种CVB前、后均有保护作用,而γ-IFN对此作用则不明显[10-11]。在古平等人黄芪总苷治疗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无论是体外实验还是体内实验,黄芪总苷总能较好的抑制柯萨奇B3的复制,停止核酸合成,并且能在体外较好的抑制柯萨奇B3病毒对心肌细胞的损伤[12]。
2黄芪可阻止病毒侵入细胞
柯萨奇病毒CVB和腺病毒ADV与靶细胞的结合及其随后的病毒内在化必须通过CAR的介导[13]。Ito等[14]发现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活动性阶段,CAR的表达增强,炎症介质可以诱导CAR的表达上调。另外,病毒感染后激活的免疫系统亦能增加CAR受体的表达。CAR受体的过度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黄芪通过降低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的表达组织病毒侵入细胞。黄芪的抗炎和对免疫系统的双相调节作用,可以使CAR的表达下降。于小华[15]在他的实验中发现,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经不同剂量黄芪甲苷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干预组黄芪甲苷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内CARm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低、中剂量无明显影响。
黄芪可降低病毒受体的表达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等炎性因子作用,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对柯萨奇B3病毒易感性降低,阻碍病毒在心肌细胞间扩散,而黄芪本身不能直接抑制CAR表达[16-17]。
3黄芪有对免疫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黄芪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自身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黄芪可以减轻自身免疫所致的心肌损伤。
3.1黄芪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都有明确的增强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方面,黄芪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明显促进作用。另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黄芪苷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且与剂量呈依赖关系;在对特异性免疫系统方面,较多的研究表明黄芪对体液免疫和细胞有增强作用[18]。
3.2黄芪可减轻自身免疫所致的心肌损伤。由细胞免疫介导的病理损伤在心肌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9]。
3.2.2黄芪能抑制病毒性心肌炎中穿孔素和Fas/FasL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病毒性心肌炎中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MC)致靶细胞损伤主要有两条途径[30-32]:PFP和Fas/FasL介导的途径。蒋丽敏[33]在他们的实验中证实:黄芪治疗组心肌组织PFP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组织FasL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黄芪能抑制病毒性心肌炎中穿孔素和Fas/FasL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4黄芪的抗凋亡作用
黄芪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损伤,同时可以抗内皮细胞凋亡[34]。在分子层面上,黄芪有以下作用:(1)黄芪可通过下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Fas和FasL基因转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伤[35-36]。(2)黄芪可通过上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bcl-2的基因转录,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损伤[37]。(3)黄芪甲苷可通过上调其催化亚基表达、增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机制[38]。
4.1黄芪具有钙拮杭作用,可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Ca2+内流量,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Ca2+损伤[39]。病毒直接侵犯心肌以及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理[40-42]。这种继发性的Ca2+将进一步加重心肌病变。
无论是在感染48h后即刻加入黄芪还是在CVB3感染1h后加入黄芪经过48h培养,郭棋等人都发现病毒加黄芪组较病毒对照的心肌细胞Ca2+内流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黄芪对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与钠钙交换载体的影响,发现黄芪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电流的增加,减轻CVB5对内向NCE电流的抑制作用和使负移的逆转电位正常化,抑制钠通道电流而使静息期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降低,使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异常电活动得到抑制,从而起到保护感染细胞的作用[43]。另外,黄芪可以通过升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水平,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抑制蛋白激酶C(PKC)的过度表达和改良细胞骨架重构来改善心血管功能。
4.2黄芪可提高离子泵活性,稳定心肌线粒体膜[44]。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它在维持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稳定、介导凋亡、坏死信号的放大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邓巍在他们的实验中发现,感染组的小鼠心肌线粒体膜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第3天就明显下降,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4.3黄芪甲苷通过增加心肌抗氧化酶活力,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心肌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5]。在罗永姣等的研究中发现,正常心肌组织中T-SOD、GSH-PX、CAT活力较强,心肌炎对照组心肌组织中T-SOD、GSH-PX、CAT活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黄芪甲苷干预治疗心肌T-SOD、GSH-PX、CAT活力逐渐增高,但黄芪甲苷低、中剂量干预组,与心肌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黄芪甲苷高剂量干预组与心肌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仅如此,高剂量的黄芪甲苷可减轻心肌病理改变。而且高剂量的黄芪甲苷干预组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4.4保护内皮细胞。一定浓度的黄芪多糖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能促使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6]。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黄芪甲苷能显著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JB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对缺氧/复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47]。减轻血管内皮缺血再灌注的损伤。(2)抑制了A和B2PKC的转录,改善了F因子的重新分布[48]。(3)体内和体外的研究都表明,ASTⅣ能显著增加一氧化氮(NO)和cGMP的水平[49-52]。(4)ASTⅣ可活化eNOS。NO可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后者可催化GTP转化成cGMP。cGMP通过激活PKG致蛋白质磷酸化,从而发挥其重要作用[53]。(5)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对低氧复氧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54]。
5黄芪的强心作用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许多实验证明黄芪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删除.其可能的机制如下:(1)朱伯卿[63]的实验中证实,黄芪能明显提高气虚型心衰患者的心排量、心脏指数、每搏量及每博指数。但是黄芪并不是血管扩张剂或缩血管剂,对心脏无明显变时性作用,并且黄芪注射异对肺动脉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均压均无明显改变。(2)黄芪的强心作用也不是通过β-受体发生作用的,因为黄芪对β-受体抑制率均小于50%。(3)用利血平处理后的肌仍然显示出正性肌力作用,说明黄芪的强心作用不是通过儿茶酚胺释放引起的。(4)将黄芪与毒毛旋花子贰K联合作用于肌,呈非常强的心肌收缩力作用,说明黄芪与毒毛旋花子贰K的强心机制是不同的,因此黄芪强心的有效成分可能为非毛地黄强心贰一类的强心药[64]。
黄芪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的大鼠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耗氧量。同时,黄芪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同时对冠状动脉有直接扩张作用。黄芪注射液可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清CK、CK-MB和LDH水平,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65-66]。
总之,黄芪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都有着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黄芪的作用靶点以及其化学成分将会有进一步的认识,黄芪的功能将会越来越明确,这必将推动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会给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带来福音。
[1]ManolioTA,BaughmanKL,RodehefferR,etal.Prevalenceandetiologyofidiopathicdilatedcardiomyopathy(summaryofaNationalHeart,Lung,andBloodInstituteworkshop)[J].The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1992,69(17):1458-1466.
[2]赵凯姝,鲁继荣,乔红梅,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4和IFN-γ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9(3):324.
[3]杨占秋.临床病毒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671.
[4]古平,何民.黄芪总苷治疗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281-284.
[5]YangYZ,JinPY,GuoQ,etal.TreatmentofexperimentalCoxsackieB-3viralmyocarditiswithAstragalusmembranaceusinmice[J].Chinesemedicaljournal,1990,103(1):14.
[6]郭棋,顾全保.黄芪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培养大鼠心肌细胞Ca2+内流及该病毒RNA复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8):483-485.
[7]彭华,刘亚黎,胡晓华,等.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信号通路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3):218-220.
[8]YangYZ,JinPY,GuoQ,etal.EffectofAstragulasmembranaceusonnaturalkillercellactivityandinductionofalpha-andgamma-interferoninpatientswithCoxsackieBviralmyocarditis[J].Chinesemedicaljournal,1990,103(4):304.
[9]彭天庆,杨英珍.黄芪对柯萨奇B3病毒核糖核酸作用的研究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1):664.
[10]杨英珍,DykeJW.人白细胞干扰素对CoxsackieB-2病毒感染培养大鼠博动心肌细胞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85,5(6):102-106.
[11]KandolfR,KirschnerP,AmeisD,etal.Culturedhumanheartcells:amodelsystemforthestudyoftheantiviralactivityofinterferons[J].EuropeanHeartJournal,1987,8(supplJ):453-456.
[12]古平,何民.黄芪总苷治疗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281-284.
[13]赵德超,于波,张凤民,等.利用直接原位PCR法探讨柯萨奇B3病毒与心肌炎的病原学关系[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2(4):365-366.
[14]ItoM,KodamaM,MasukoM,etal.Expressionofcoxsackievirusandadenovirusreceptorinheartsofratswithexperimentalautoimmunemyocarditis[J].Circulationresearch,2000,86(3):275-280.
[15]于小华,张新刚,王时俊,等.黄芪甲苷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柯萨奇病毒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3):215-217.
[16]文红英,贾维坤,刘利,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7):685-686.
[17]于小华.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在病毒性心脏病中的表达及黄芪甲苷的干预研究[D].南华大学,2005.
[18]向平,易岂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理及黄芪免疫干预作用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3):10-12.
[19]BrownCA,O’ConnellJB.Myocarditisandidiopathicdilatedcardiomyopathy[J].TheAmericanjournalofmedicine,1995,99(3):309-314.
[20]RitterJT,Tang-FeldmanYJ,LochheadGR,etal.Invivocharacterizationofcytokineprofilesandviralloadduringmurinecytomegalovirus-inducedacutemyocarditis[J].CardiovascularPathology,2010,19(2):83-93.
[21]姚丽萍,党连生,李宁兰,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黄芪治疗前后IL-6,IFN-γ变化的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7):41-42.
[22]谯娟.80例病毒性心肌炎血清IL-18,IL-6及TNF-α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81-82.
[23]FuseK,KodamaM,AizawaY,etal.Th1/Th2balancealterationintheclinicalcourseofapatientwithacuteviralmyocarditis[J].Japanesecirculationjournal,2001,65(12):1082-1084.
[24]FuseK,KodamaM,ItoM,etal.PolarityofhelperTcellsubsetsrepresentsdiseasenatureandclinicalcourseofexperimentalautoimmunemyocarditisinrats[J].Clinical&ExperimentalImmunology,2003,134(3):403-408.
[25]CunninghamMW.Tcellmimicryininflammatoryheartdisease[J].Molecularimmunology,2004,40(14):1121-1127.
[26]FutamatsuH,SuzukiJ,KosugeH,etal.AttenuationofexperimentalautoimmunemyocarditisbyblockingactivatedTcellsthroughinduciblecostimulatorymoleculepathway[J].Cardiovascularresearch,2003,59(1):95-104.
[27]焦艳,闻杰,于晓红,等.荚膜黄芪茎叶总黄铜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6):356.
[28]宋宝辉,于新慧.黄芪对小鼠巨噬细胞,IL-2调节作用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5):10-11.
[29]刘明怀.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TNF-α,IL-1和IL-6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6):329-330.
[30]LiuCC,WalshCM,YoungJDE.Perforin:structureandfunction[J].Immunologytoday,1995,16(4):194-201.
[31]SekoY,ShinkaiY,KawasakiA,etal.Evidenceofperforin-mediatedcardiacmyocyteinjuryinacutemurinemyocarditiscausedbycoxsackievirusB3[J].TheJournalofpathology,1993,170(1):53-58.
[32]KagiD,VignauxF,LedermannB,etal.Fasandperforinpathwaysasmajormechanismsof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J].Science,1994,265(5171):528-530.
[33]蒋丽敏.黄芪对柯萨奇B_(3m)病毒感染所致小鼠心肌炎心肌穿孔素mRNA表达和免疫损伤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
[34]NavarreteA,ArrietaJ,TerronesL,etal.GastroprotectiveeffectofAstragalosideIV:roleofprostaglandins,sulfhydrylsandnitricoxide[J].Journalofpharmacyandpharmacology,2005,57(8):1059-1064.
[35]FelzenB,ShilkrutM,LessH,etal.Fas(CD95/Apo-1)-MediatedDamagetoVentricularMyocytesInducedbyCytotoxicTLymphocytesFromPerforin-DeficientMiceAMajorRoleforInositol1,4,5-Trisphosphate[J].Circulationresearch,1998,82(4):438-450.
[36]刘唐威,伍伟锋,冯震博,等.黄芪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转录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9(6):430-433.
[37]刘唐威,伍伟锋,冯震博,等.黄芪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转录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6):823-825.
[38]赵岚,李双杰,陈瑞珍,等.黄芪甲苷对病毒性心肌炎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TERT表达的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39]ChowLH.Studiesofvirus-inducedmyocardialinjuryinmice:valueofthescidmutationondifferentgeneticbackgroundsandcombinedwithothermutations[J].Laboratoryanimalscience,1993,43(2):133.
[40]HuberS,PolgarJ,MoraskaA,etal.TlymphocyteresponsesinCVB3-inducedmurinemyocarditis[J].Scandinavian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Supplementum,1993,88:67.
[41]承燕,江时森.黄芪甲苷对心血管保护功能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6):637-640.
[42]TominagaM,MatsumoriA,HorieM,etal.ActivationofCa-permeablecationchannelsbymyocarditis-associatedantibodyinguineapigventricularmyocytes[J].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1993,91(3):1231.
[43]张卫东.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作用浅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3):213-213.
[44]邓巍,黄星原,麦根荣.黄芪对柯萨奇病毒B3感染小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及离子泵活性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3):257-259.
[45]罗永姣,李双杰,刘红英.黄芪甲苷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抗氧化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3):205-208.
[46]先红,陈玉成.黄芪活性成分(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皂苷)的促血管生成作用[C].第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47]杨富国,刘革新,王力.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KB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6):367-369.
[48]LiHB,GeYK,ZhangL,etal.AstragalosideIVimprovedbarrierdysfunctioninducedbyacutehighglucosein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J].Lifesciences,2006,79(12):1186-1193.
[49]ZhangC,WangXH,ZhongMF,etal.MechanismsunderlyingvasorelaxantactionofastragalosideIVinisolatedrataorticrings[J].ClinicalandExperimentalPharmacologyandPhysiology,2007,34(5-6):387-392.
[50]ZhangWD,ChenH,ZhangC,etal.AstragalosideIVfromAstragalusmembranaceusshowscardioprotectionduringmyocardialischemiainvivoandinvitro[J].Plantamedica,2006,72(1):4-8.
[51]ZhangWD,ZhangC,WangXH,etal.AstragalosideIVdilatesaorticvesselsfromnormaland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throughendothelium-dependentandendothelium-independentways[J].Plantamedica,2006,72(7):621-626.
[52]NavarreteA,ArrietaJ,TerronesL,etal.GastroprotectiveeffectofAstragalosideIV:roleofprostaglandins,sulfhydrylsandnitricoxide[J].Journalofpharmacyandpharmacology,2005,57(8):1059-1064.
[53]HuberS,PolgarJ,MoraskaA,etal.TlymphocyteresponsesinCVB3-inducedmurinemyocarditis[J].Scandinavian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Supplementum,1993,88(32):67.
[54]杨富国,董果雄,张社华.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3):250-252.
[56]顾坚,李堰松,王大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中的变化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35-36.
[57]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2-415.
[58]PugazhenthiS,MillerE,SableC,etal.Insulin-likegrowthfactor-Iinducesbcl-2promoterthroughthetranscriptionfactor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J].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1999,274(39):27529-27535.
[59]MatsuzakiH,TamataniM,MitsudaN,etal.ActivationofAktkinaseinhibitsapoptosisandchangesinBcl-2andBaxexpressioninducedbynitricoxideinprimaryhippocampalneurons[J].Journalofneurochemistry,1999,73:2037-2046.
[61]HorioT,KamideK,TakiuchiS,etal.Associationofinsulin-likegrowthfactor-1receptorgenepolymorphismswithleftventricularmassandgeometryinessentialhypertension[J].Journalofhumanhypertension,2009,24(5):320-326.
[62]YamaguchiH,KomamuraK,ChorakuM,etal.Impactofseruminsulin-likegrowthfactor-1onearlyprognosis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InternalMedicine,2008,47(9):819-825.
[63]朱伯卿,戴瑞鸿,龚志铭,等.黄芪注射液对心脏正性肌力作用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23):35.
[64]刘星阶,喻正坤.黄芪注射液中对心脏正性肌力作用的成分分离与鉴定[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2):4-9.
[65]关凤英,刘妍,李红,等.黄芪注射液对感染柯萨奇病毒小鼠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5):22.
【关键词】黄芪总苷口服液;制备工艺;大孔树脂;药理作用;抗炎;保肝;毒性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lusmembranaceusBge.varmonghaa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黄芪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氨基酸、多糖、皂苷、黄酮及多种微量元素。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降压利尿、抗炎、强心以及提高机体功能等多种生理活性[1]。但黄芪作为传统的重要益气中药,自古以来都以根入药而将大量茎叶弃之为废,至今未做药用。而本实验则采用黄芪地上叶部分,其黄酮、皂苷、多糖的含量与根的含量相似,且总皂苷的含量是根的含量5-6倍[2]。
本实验在制备工艺中应用了大孔树脂分离的方法,它是近年来兴起的提取分离中草药水溶性有效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3]`。
本实验完成了黄芪总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
3.结果分析与讨论
(1)制备工艺采用了超声波提取法、大孔树脂分离法等均系物理方法,无污染耗能小,有利于绿色环保药物的开发。
(3)本实验采用了大孔树脂分离法与常规正丁醇萃取法,正丁醇沸点高,易乳化,回收困难等缺点,大孔树脂法生产周期短,工艺先进,操作简便。
(4)大孔树脂分离黄芪可同时获得多糖和黄酮,多糖、黄酮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可另开发新制剂。
(5)当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大量的ALT和AST[6表2数据表明模型组小鼠的ALT和AST显著高于正常组。说明CCL4染毒时,小鼠肝细胞严重损伤。而小剂量给药组的ALT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大剂量给药组的AST与模型组的比较有差异,所以黄芪总苷口服液对于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6)炎症即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局部损伤的反应。在急性炎症的初期,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血浆渗出,或白细胞游出,药物若能对这些环节产生抑制作用,就会呈现抗炎效应。而小剂量和大剂量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药效与林可霉素相仿,故黄芪总苷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由实验结果知,黄芪总苷口服液具有良好的保肝、抗炎功效,且最大耐受量为人体的150倍,是使用安全药物。[科]
【参考文献】
[1]贺正全,傅原,张小刚.五种黄芪属植物根中游离氨基酸成分的比较分析,药学通报,1988,23(2):73.
[2]张宇.黄芪茎、叶中黄芪皂苷含量的测定,中草药,1998,(10):674.
[3]郭立伟.大孔树脂吸附与超滤连用对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和马钱素含量的影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2):78.
[4]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第11版).北京医药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0.
【摘要】目的研究发酵黄芪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组、黄芪对照组和发酵黄芪低、中、高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2,5g/kg),饮水法喂饲小鼠,分别检测以下指标: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IL-1、IL-2分泌。结果与免疫抑制对照组比较,发酵黄芪高、中剂量能显著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使CD3、CD4、CD4/CD8明显上调,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2(IL-2)的产生(P均
【关键词】发酵黄芪;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小鼠
黄芪作为常用的补益类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及健脾利肺的功效。目前国内外现代研究也已证实,黄芪含有多糖、苷类、生物碱、黄酮、微量元素及其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2]。为了进一步开发传统的中药剂型,研究发酵黄芪对小鼠免疫系统及功能的作用,对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提供理论及应用的可行性依据。
1材料与仪器
1.1动物及细胞株健康BALB/C小鼠,雌雄各半7~8周龄,体质量18~22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C57BL/6,雌性体质量18~20g,一级动物,合格证号:冀医动字第04035号。
1.2药品与试剂发酵黄芪由保定生物公司提供。RPMI-1640培养基、小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胰蛋白酶、噻唑蓝(MTT)、刀豆蛋白(ConA)为Sigma公司产品。抗Thy1、2;抗LST4、抗Lyt2美国FLUKA公司;环磷酰胺,上海第二制药厂制造,(CycloPhosPhamide,CP)。二甲基亚砜(DMSO)购于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3仪器倒置显微镜(PM-10AD),OLYMOUS日本。二氧化碳孵箱(TC2323,美国SHEL.LAB公司);酶标仪(奥地利公司)。流式细胞仪,美国(FACS-420)。
2方法
2.1动物分组处理与给药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7只动物,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黄芪对照组、发酵黄芪小剂量组(1g/kg)、中剂量组(2g/kg)和高剂量组(5g/kg)。黄芪组(1g/kg)每天每只灌服0.5ml,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ip给药连续3d造模。第8天各组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无菌取胸腺、脾测定。
2.2脏器/体重比值测定实验结束,称质量、胸腺重、脾重,取小鼠脾脏和胸腺称重(湿重),计算脏器指数(%)=脏器重量(g)/动物质量(g)×100%。
2.3小鼠脾细胞悬液的制备及脾淋巴细胞活力的检测采用MTT法[3]小鼠分组与喂饲方法同上。无菌取脾,经过研磨200目细胞筛网过滤、经常规裂解红细胞,hank's液洗涤,离心2次,制得单细胞悬液,最后用含10%小牛血清RPMI-1640调细胞浓度5×106个/ml,接种于96孔板(100μl/孔),每组6个平行孔,每孔100μl。37℃保湿培养68h后,每孔加MTT10μl,继续培养4h后,每孔加入DMSO150μl,振荡5min,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后于酶标仪570nm测定A值。
2.4小鼠脾细胞亚群测定(流式细胞仪)[4]将6~8周龄、体质量(20±2)g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无菌取小鼠胸腺细胞,4%甲醛固定,预冷PBS清洗,加入荧光标记的CD3、CD4、CD8单克隆抗体50μl,37℃30min,1000r/min离心10min,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工作液50μl,37℃30min,RNase消化,1ml碘化丙啶,每份样本平均测定1×104个,分析相应阳性细胞的含量。
2.5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5]小鼠分组与喂饲方法同上。按常规制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置24孔培养板每孔加细胞悬液1ml,5%CO2,37℃培养2h,去上清液,用RPMI1640培养液洗去未贴壁细胞,每孔加入0.1%中性红生理盐水液1ml,5%CO2,37℃培养2h后,甩弃中性红,并用预温的BPS清洗未吸收的中性红,吸水纸吸干,每孔加入细胞裂解液1ml,静置4℃过夜,用蒸馏水调零,于722分光光度计550nm处测定吸光度A值,A值表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强弱。
2.6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的诱生及测定[5]小鼠分组与喂饲方法同上。将24孔板中贴壁纯化的腹腔巨噬细胞各孔加入LPS(终浓度10μg/ml)培养24h后收获上清,为诱生的IL-1粗品,-20℃保存待测。无菌取C57BL/6小鼠胸腺细胞,用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清洗并调细胞浓度1×107个/ml,加入96孔平底板,每孔0.1ml,同时加入1∶4稀释的诱生IL-10.1ml,ConA(终浓度2.5μg/ml)0.1ml,每只鼠3个复孔,置5%CO2,37℃培养,用MTT比色法测定胸腺细胞的增殖。
2.7脾细胞IL-2的诱生及测定[6]小鼠分组与喂饲方法同上。按常规制备脾细胞,调细胞浓度为2.5×106个/ml,置24孔板孔/1ml,加入ConA(终浓度2.5μg/ml)1ml/孔,置5%CO2,37℃培养40h后,收获上清为诱生的IL-2,-20℃保存待测。常规制备正常小鼠脾细胞,调细胞浓度2.5×106个/ml,加入96孔平底板,每孔0.1ml,加入1∶8稀释的诱生IL-20.1ml,每只鼠3个复孔,同时加入ConA(终浓度2.5μg/ml)0.1ml,5%CO2,37℃培养,用MTT比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的增殖。
2.8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F检验和q检验。
3结果
3.1发酵黄芪对小鼠脾、胸腺指数的作用由表1可见,黄芪及发酵黄芪与环磷酰胺组相比较对胸腺重量影响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与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可以显著提高脾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且有剂量依赖关系,发酵黄芪可显著增加小鼠脾脏指数。表1发酵黄芪对小鼠脾、胸腺指数的影响(±s)%
3.2发酵黄芪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由表2可见,发酵黄芪ig给药在高剂量能明显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值,发酵黄芪高剂量组与环磷酰胺对照组相比均能明显促进脾淋巴细胞分泌IL-2,且有剂量反应关系,能拮抗环磷酰胺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表2发酵黄芪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T细胞产生IL-2的影响(±s)
3.3发酵黄芪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表3表明,发酵黄芪ig给药在中、高剂量使CD3,CD4,CD4/CD8明显上调,拮抗环磷酰胺对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作用。表3发酵黄芪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s)
3.4发酵黄芪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分泌细胞因子IL-1的影响表4表明,发酵黄芪ig给药在中、高剂量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值及IL-1的分泌,能拮抗环磷酰胺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4讨论
中药对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及其有效提纯物的免疫增强作用已被认识,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对机体的抗病能力、保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表4发酵黄芪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及分泌IL-1的影响(±s)
[1]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6.
[2]邵佳,骆殊.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4):306.
[3]李翠玲,崔正言,李淑贞.MTT比色法的改良及初步应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6,16(5):306.
[4]左连富.流式细胞术与生物医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46.
【关键词】急性酒精性中毒;黄芪;纳洛酮;解酒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由湖北实验动物中心提供,56°二锅头为市场散装白酒,纳洛酮注射液由河北九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黄芪注射液由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提供,产品批号20110701,SOD试剂盒((批号20100611),MDA试剂盒(批号20100313)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与给药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纳洛酮组、纳洛酮+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一次性灌胃给予二锅头白酒(0.16ml·10g-1),20分钟后,正常组、模型组均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纳洛酮组腹腔注射纳洛酮0.5mg·kg-1,纳洛酮+黄芪注射液组给予纳洛酮0.5mg·kg-1和黄芪注射液20g·kg-1。
2.1黄芪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醉酒潜伏期、醉酒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正常组,模型组,纳洛酮组,纳洛酮+黄芪注射液组的醉酒率分别为0%,90%,70%,50%,其醉酒潜伏期值用χ±s表示分别为>480min,13±6min,45±12min,56±18min,死亡率分别为0%,50%,25%,15%。
2.2黄芪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行为学影响正常组,模型组,纳洛酮组,纳洛酮+黄芪注射液组的水平运动得分用χ±s表示分别为82.3±14.1,111.6±26.9,97.9±28.9,83.0±21.9;其垂直运动得分分别为9.8.±3.1,26.4±10.3,19.3±8.5,10.7±5.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P
2.3黄芪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血清SOD、MDA的影响正常组,模型组,纳洛酮组,纳洛酮+黄芪注射液组的血清SOD值用χ±s表示分别为125.62±16.71U·ml-1,94.08±10.29U·ml-1,109.51±15.29U·ml-1,120.78±16.46U·ml-1,其MDA值用χ±s表示分别为9.12±2.23nmol·ml-1,14.14±4.14nmol·ml-1,12.53±3.64nmol·ml-1,10.03±3.63nmol·ml-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P
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注射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酒精中毒除影响阿片受体外,还与苯二氮卓受体,多巴胺受体等有关[2]。所以单用纳洛酮效果不佳,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黄芪注射液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动物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和肝脏脂褐素含量[3]。本实验在纳洛酮基础上合用黄芪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小鼠醉酒率,延长醉酒潜伏期,对急性酒精中毒有一定疗效。另外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可显著降低酒精所致小鼠自主活动的增加,提示纳洛酮和黄芪联用可能具有抑制乙醇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增加的作用。
一次过量饮酒,乙醇不能及时氧化代谢,通过酶或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4]。本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可明显升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表明其解酒促醒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自由基代谢,抗氧化损伤有关。
参考文献
[1]张林,孙磊,张敏.乙酰谷酰胺与黄芪注射液配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46.
[2]吴彦德.纳洛酮和醒脑静合用治疗酒精中毒的疗[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2):109-1111.
目的观察黄芪党参蘑菇煎在晚期食管癌胃癌患者化疗时协同作用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将50例肿瘤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使用羟喜树碱、氟脲嘧啶、顺铂;实验组加用中药煎剂。观察病人免疫功能:淋巴细胞活性(AgNoRS)、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实验组近期疗效好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方面,T淋巴细胞活性(AgNoRS)、NK细胞活性、提高免疫细胞亚群数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食管癌胃癌晚期恶性肿瘤多糖黄芪党参蘑菇煎
本课题在蘑菇多糖实验研究基础之上[1,2]进行蘑菇浸泡水煎煮中药即黄芪党参蘑菇煎对晚期胃癌食管癌化疗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观察,目的在于观察食用菌加中药植物多糖的逆转免疫抑制状态,调节机体对肿瘤反应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化疗药物的效果,减轻其毒副反应,以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1.1临床资料
1.1.1病例选择200107~200212期间,开展“黄芪党参蘑菇煎对晚期食管癌胃癌化疗的辅助治疗及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50例病人选自肿瘤科的住院患者。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临床分期[3]及国际TNM分期[4];影像医学、病理学证实的食管癌胃癌患者;治疗前无心、肝、肾功能异常。
1.1.2一般资料
50例病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49岁(17~75岁);胃癌25例,食管癌25例;临床分期、肿瘤种类、既往治疗见表1。
1.1.3病人分组
按随机分为试验组(黄芪党参蘑菇煎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单纯化疗组)。
1.2两组情况对比
两组从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例(略)
1.3治疗方法
1.3.1化疗方案及药物羟喜树碱10mg,氟脲嘧啶500mg,顺铂20mg,四氢叶酸钙100mg,4药连用5d,每4个星期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每个病人治疗1个疗程(约60d)。
1.3.2试验组用开水1000ml浸泡250g普通蘑菇30min,以此水煎煮黄芪50g,党参30g,茯苓20g,枸杞20g,女贞子20g,20min取汁口服,1剂/d,并加用化疗药物,方案同对照组。
1.3.3对照组单用化疗方案。
1.4疗效评定标准
1.4.1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3]①可见病灶全部消失者,并持续1个月以上为完全缓解(CR);②病灶缩小≥50%,并持续1个月以上为部分缓解(PR);③病灶缩小
1.4.3免疫功能测定T淋巴细胞活性(AgNoRS)、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1.4.4统计学处理所有结果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样本均数差比较的t检验;两个样本百分率的χ2检验,P=0.05为有无显著意义界定值。
2.1临床疗效
2.1.1客观疗效结果见表2。表2客观疗效(略)
2.2免疫功能检测
2.2.1T淋巴细胞的活性结果见表4。表4T淋巴细胞的活性(略)
2.2.2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见表5。表5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数(略)
多糖类是人们期望天然药物和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上能有所突破的成分之一。多糖又称多聚糖,分子量在数十万。生物体内存在的生物大分子,文献集中阐述了其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此外还有调节造血功能、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等作用的报道[4,5]。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研究生药成果较为突出。近年来,基础实验及其临床治疗肿瘤的报告中,以蘑菇多糖、香菇多糖、金针菇多糖等在肿瘤的辅助治疗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6~9]。
组方是按照中西医结合原则,针对肿瘤的病机气血不足、脾肾亏虚,选择益气血、补肝肾的中药,且富含有多糖的药物如黄芪、党参、枸杞、女贞子、茯苓、麦冬,加含多糖类食用菌蘑菇。组方药物间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疗效。
黄芪党参蘑菇煎剂是多种植物多糖复合物。本研究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在晚期食管癌胃癌临床辅助治疗中,口服黄芪党参蘑菇煎剂配合化疗试验结果显示,除CD8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指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AgNoRS、NK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从中医角度分析,中晚期肿瘤病人在就医时,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治疗,属中医“癥瘕”病范畴,辨证多是邪毒内蕴、气阴两伤虚实夹杂状态,因此在化疗攻邪为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益(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会收到很大的裨益,黄芪党参蘑菇煎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气虚得以补充脾气则健,使免疫功能、胃肠消化功能得以调整,有利于逆转免疫抑制状态,调节机体对肿瘤反应性,使乏力气短缓解、食欲食量改善,体重增加。阴液得以滋润则夜间睡眠延长、低热消除、肿瘤的不舒适状况得到改善,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扶正祛邪在晚期肿瘤化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1]。
[1]肖月升,耿建芳,冷毓青,等.黄芪党参蘑菇煎对食管癌胃癌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401.
[2]耿建芳,肖月升.食用菌多糖抗肿瘤的免疫调节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8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食管癌、胃癌分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5.
[4]UICC.TNMclassificationofmalignanttumors.5thEd.NewYork:wiley-Liss1997.
[5]陈洪亮,李伯涛,张家祥,等.免疫活性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3):249.
[6]刘玲,钟才云,王颖明,等.香茹、黄芪复合多糖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19(4):330.
[7]梁进,张文清.香菇多糖合并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0,12(4):261.
【关键词】黄芪肝损伤小鼠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otectiveeffectsofCompoundAstragalusExtract(CAE)onliverinjuryinmice.MethodsTheacuteliverinjurymodelswereinducedbyD-galactosamine(D-GalN,800mg/kg,ip)and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1×107/0.2mL,iv)plusLipopolysaccharide(LPS7.5μg/0.2mL,iv)inmice.ALT,AST,MDAcontentinliverhomogenatewereassayedbysepctrophotometry.IL-1activityandConA-inducedsplenocytesproliferationweredetectedby[3H]TdRincorporationassay.TNF-αactivitywasdeterminedbyassayofcytotoxicityagainstL929cell.ResultsCAE(60,120,240mg/kg)couldobviouslylowertheelevatedliverindex,ALTlevelinserumandMDAcontentinliverhomogenateinD-GalNmiceandintheimmunologicalliverinjurymice.ItalsodecreasedALT,ASTlevelinserum,recoveredConA-inducedsplenocytesproliferation.IthadinhibitoryeffectoninflammatoryfactorsTNF,IL-1secretedbyPMφs.ConclusionCAEshowedsignificantprotectiveeffectsonchemicalandimmunologicalliverinjuryinmice.
Keywords:CAE;liverinjury;mice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1]。现代临床研究认为,黄芪粗制剂对慢性肝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使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2]。我们多年的研究还发现,黄芪总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以及抗肝纤维化等作用[3-6]。由此,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中医理论,提取与分离了黄芪有效部位群(黄芪多糖、皂苷、酮及酚),再依据体外正交实验结果首次组成黄芪多部位组合(compoundastragalusextract,CAE)。本实验进一步对其抗小鼠肝损伤进行研究。
1实验材料
1.1动物与细胞株
昆明种小鼠,雄性,6~8周,体重(18±2)g;C57BL/6J小鼠,雄性,6~8周,体重(20±2)g;均购于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皖医实动准字01号)。小鼠成纤维细胞瘤(L929)细胞株:南京军事医学研究所朱敏生教授惠赠。
1.2药物与试剂
CAE,合肥恒星医药研究所提供,批号20030508;研钵碾为细粉,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混悬。护肝片,黑龙江五常葵花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41016;卡介苗(BCG),上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用前以灭菌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D-氨基半乳糖胺(D-GalN)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批号020327;硫代巴比妥酸(TBA),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3H]TdR比放射性为37MBq/mL,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产品;新生小牛血清(NBS),杭州四季清生物制品公司产品;RPMI-1640培养粉,美国Gibco公司产品;脂多糖(LPS)、Hepes、刀豆蛋白A(ConA)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1.3仪器
Napco-6100型CO2培养箱,美国杜邦公司产品;YJ-1450型医用净化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制造;LDR4-8.4低温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生产;XSZ-D倒置显微镜,重庆光学仪器厂产品;GL20A全自动高速冷冻离心机,湖南仪器仪表总厂离心机厂;LS-6500型液体闪烁计数仪,美国Beckman公司产品;内切式组织匀浆机,浙江机械厂产品。
2实验方法
2.1D氨基半乳糖胺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处理[7]
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平均分组:正常组、模型组、CAE3个剂量组(60,120,240mg/kg)和护肝片组(800mg/kg)。灌胃给药或溶媒,1次/d,共7d,腹腔注射D-GalN800mg/kg,给药容积0.1mL/10g,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4h眼眶采血、摘取肝脏,进行血清ALT、肝匀浆丙二醛(MDA)的测定。
2.2卡介苗+脂多糖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处理[8]
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平均分组(同上)。造模第1天每鼠尾静脉注射给予BCG2.5mg/0.2mL(5×107菌体)。正常鼠尾静脉注射0.2mL生理盐水,2h后灌胃给药或溶媒,连续12d。第12天每鼠静脉注射LPS7.5μg/0.2mL,禁食12h。眼眶采血供ALT、AST的测定;同时进行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检测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培养,收上清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IL-1)的检测。
2.3指标检测
2.3.1血清ALT、AST检测
采用赖氏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
2.3.2肝匀浆MDA测定[9]
采用TBA比色法。由标准曲线计算样本含量,结果以nmol/g表示。
2.3.3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测定[10]
采用[3H]TdR掺入法。常规制备1×1010/LC57BL/6J小鼠脾细胞悬液,加入96孔板,每孔100μL;再加含ConA(终浓度5mg/L)的10%小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100μL。设3个复孔,37℃、5%CO2培养48h。终止培养前6h,加[3H]TdR20μL(终浓度370bq/mL),培养结束后,收集细胞,液闪计数仪测dpm值。
2.3.4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s)分泌TNF-α及IL-1活性的检测
参照文献[11-12]方法,分别采用小鼠L929杀伤法和小鼠[3H]TdR掺入法。
2.4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
(见表1~表3)表1CAE对D-Gal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血清ALT、肝匀浆MDA及肝指数的影响(略)注:与正常组比较,##P
我们前期体外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皂苷、酮及酚等4个有效部位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TNF-α及NO的水平。依据体外实验(正交设计)组成的CAE在11.3~90mg/L浓度范围内同样对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上述炎症因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3]。但CAE对急性肝损伤小鼠有无作用?本实验首先采用了类似人类病毒性肝炎的D-GalN化学性肝损伤模型[7],结果表明,口服不同剂量CAE(60、120、240mg/kg)均能明显降低D-GalN升高的血清ALT的水平、肝脏指数及肝匀浆MDA的含量,表明CAE对D-GalN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提示CAE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抗肝损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早期的研究发现,许多慢性肝炎患者存在诸多抗体,从而认为病变迁延不愈的本质可能与免疫有关,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建立了免疫性肝损伤模型[14]。BCG+LPS是常用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BCG可使多形核中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聚集于肝脏,其后用低剂量LPS攻击,可激发这些细胞释放一些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的炎症介质如氧自由基、白三烯和细胞因子TNF-α、IL-1等,从而造成类似人类肝病免疫性肝损伤[8,15]。它是筛选保肝药物的一种可靠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本实验成功地复制了BCG+LPS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表明,CAE使小鼠升高的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而且明显上调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恢复低下的免疫功能,表明CAE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并提示CAE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TNF-α主要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肝脏中大量枯否细胞(KC)的增生活跃是TNF-α水平增加的基础。国内外学者认为,TNF-α与病毒性肝炎关系密切,是引发急性肝坏死的重要介质[16]。TNF-α又可作为肝损伤的第一介质,引起许多与肝损伤有关的第二介质的出现,如IL-1、IL-6、IL-8及蛋白酶的产生[17]。而IL-1也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另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它加强TNF-α的肝损伤程度[18],因此,本实验检测了PMΦs分泌TNF-α和IL-1的含量。结果表明CAE对BCG+LPS过度激活的小鼠PMΦs产生TNF-α、IL-1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结合体外CAE直接抑制PMΦs分泌TNF-α、IL-1研究结果,推测CAE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NF-α、IL-1等炎症因子有关。但CAE是否直接抑制肝中的KC分泌TNF-α、IL-1等炎性因子,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卞如濂.抗炎免疫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280-282.
[2]马红,王保恩.黄芪对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5(1):32-33.
[3]杨沁,路景涛,王斌,等.黄芪总苷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及治疗学,2001,6(1):21-24.
[4]宋少刚,杨雁,路景涛,等.黄芪总苷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讯,2000,17(4):9.
[5]曹正中,陈敏珠,李常玉,等.黄芪总提物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抗氧化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及治疗学,2000,5(3):224-226.
[6]杨雁,陈敏珠.黄芪总苷对肝癌细胞凋亡及WTP53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4):447-451.
[7]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46-1349.
[8]WangGS,LiuGT.Roleofnitricoxideinimmunologicalliverinjuryinmice[J].BiochemPharmacol,1990,39(9):1277-1281.
[9]OhkawaH,OhishiN,YagiK.Assayforlipidperoxidesinanimaltissuesbythiobarbituricacidreaction[J].AnalBiochem,1979,
5:351-353.
[10]王斌,陈敏珠,徐叔云.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滑膜功能和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8(2):128-132.
[11]杨贵贞.免疫工程纲要与技术[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991.205-212.
[12]梁君山,魏伟,周爱武,等.白细胞介素-1的检测及白勺总苷对其产生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6):353-357.
[13]路景涛,陈敏珠.黄芪多部位组合对细菌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NO及IL-1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6,10(5):330-331.
[14]UiboRM,HelinHJ.Immunologicalreactionstoliver-specificmembrancelipoprotein(LSP)inexperimentalautoimmuneliverdiseaseinrabbits[J].Ibid,1982,48:505-508.
[15]王根生.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抗肝炎新药SY-801和SY-640的影响[J].生理科学进展,1996,27:47-49.
[16]张慧琴,姚志强,周永兴,等.肿瘤坏死因子在实验性急性肝坏死中的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4,10(4):19-21.
关键词:黄芪;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具益气固表、利尿托毒、补气升阳、敛疮生肌之功效,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近代药物成分分析及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含有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叶酸、生物碱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多糖类、皂苷类和黄酮类属药物主要活性成分,分别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调节血压、保肝、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具重要作用。
1多糖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1.1黄芪多糖类成分
黄芪多糖是黄芪中含量最多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包括杂多糖、葡聚糖、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其中,葡聚糖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种,而杂多糖则多是酸性水溶性多糖,参与其组成的单糖包括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等。
1.2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
除可提高动物机体免疫能力,黄芪多糖在增强植物抗病性方面亦有作用。马玲等用黄芪多糖处理小叶杨后接种杨树烂皮病菌,检测与抗性有关的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黄芪多糖处理后,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总酚活性亦提高,显示黄芪多糖可一定程度提高植物抗性,促进其生长发育。
2皂苷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2.1黄芪总皂苷
目前,从黄芪及其同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约40余种,包括黄芪皂苷Ⅰ-Ⅶ,异黄芪皂苷Ⅰ,异黄芪皂苷Ⅱ,乙酰黄芪苷Ⅰ,梭果黄芪苷A和梭果黄芪苷B,大豆皂苷Ⅰ等成分。
2.2黄芪皂苷的药理活性
3黄酮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3.1黄芪黄酮类成分
近年来,通过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HPLC等方法对黄芪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已发现约4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槲皮素、熊竹素、鼠李柠檬素、异鼠李素等多个黄酮类及其苷类,以及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多个异黄酮类成分,除此之外,还有异黄烷、紫檀烷等成分。
3.2黄芪黄酮的药理作用
【摘要】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近年来,国内对黄芪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较为活跃。目前认为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有多个方面,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直接抑瘤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影响机体的氨基酸代谢等。黄芪在抗肿瘤治疗时的应用比较广泛,常为辅助用药。作者综述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以促进中药黄芪抗肿瘤作用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Abstract:AstragalusisacommonlyusedChinesemedicine.Inrecentyears,ratheractiveinvestigationsofAstragalus'santi-tumorwereperformed.Atpresent,itisconsideredthattheanti-tumormechanismsofAstragalusinvoluveinimprovingimmunefunctionsofbody,directlytumor-inhibitoryactivity,inductionofcancercellsapoptosis,anti-angiogenesis,upsettingaminoacidmetabolismofbodyandsoon.Astragalus,atmoment,iswidelyusedasakindofadjuvantofradiochemotherapytocancer.Inthisreview,anti-tumormechanismsandclinicalapplicationsofAstragalusweresummarized.
Keywords:Astragalus;Anti-tumor;Mechanisms;Clinicalapplications
黄芪是一种多年的生豆科植物,《中国药典》2005版记载了正品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该属植物约1600种,分布于除大洋洲外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130种以上,主要产于东北,可充黄芪作药用者有10种左右[1]。黄芪是常用的滋补中药材,它的应用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血虚弱,神倦食少,久泻脱肛,表虚自汗不止,血虚受风,肌肤麻木,痈疽疮毒不溃或溃久不敛及皮肤水肿等证。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黄芪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抗肿瘤作用[2]。本文对近10年来黄芪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人们对黄芪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目前认为,黄芪的抗肿瘤作用除了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产生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影响机体氨基酸代谢。
1.1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1.1.1
对细胞免疫的调节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一般通过细胞吞噬系统来完成,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所起的作用也属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范畴。特异性细胞免疫则由T淋巴细胞介导,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识别抗原,以及活化、辅助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一大细胞群。在机体的正常状态下,CD4/CD8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而癌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黄芪可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使CD4,CD4/CD8明显提高,从而起到调节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的作用[3,4]。大剂量黄芪可促进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增加并增强DC的抗原呈递功能[5]。董晓辉等[6]报道,黄芪注射液可增强DC的功能,产生抗肺癌作用。石任兵等[7]研究报道,黄芪S4能增强化疗的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此外,黄芪还有增加食管癌患者癌间质肥大细胞、Langerhans细胞的数量,促进癌间质淋巴细胞的聚集,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等作用[8~10],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1.1.2
对细胞因子的调节细胞因子(cytokines)是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些小分子多肽类因子,它们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均是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目前,利用细胞因子治疗肿瘤已收到初步疗效。官杰等[11]报道,黄芪可使胃癌术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黄芪还能增强人肺癌细胞株的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抑制Th2类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12,13]。此外,黄芪多糖具有干扰素诱生作用,可促进肝癌HepA移植瘤的荷瘤小鼠产生干扰素(IFN-γ)[14],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1.1.3
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红细胞免疫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免疫理论,广泛参与体内多种免疫活动。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水平明显偏高,机体对其清除能力及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引起红细胞膜上的C3b受体活性受损或数目减少,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黄芪是氧自由基的良好清除剂,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有利于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修复。章正华等[15]对3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单用化疗组能使完全缓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恢复,但不能达到完全正常的状态。而加用黄芪组可使完全缓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1.3
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血管发生的调节也是肿瘤生长的重要决定因素。有研究报道,黄芪多糖能降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21],减少对肿瘤细胞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高新平等[7]用黄芪增免散治疗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37例,共4周。采用甲苯胺蓝染方法,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用药后食管癌间质(包括肥大细胞、微细管和淋巴细胞)反应变化的组织学观察,并与同期手术治疗的14例作对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食管癌间质微血管损伤现象明显(P<0.01)。
1.4
影响机体氨基酸代谢肿瘤细胞能大量摄取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因此,影响肿瘤细胞对所需氨基酸的摄取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章志翔等[23]建立了3-甲基胆蒽(MC)诱发小鼠胃癌模型,分别设立氟尿嘧啶治疗组(A组)、氟尿嘧啶加黄芪治疗组(B组)、氟尿嘧啶加高剂量黄芪治疗组(C组)、胃癌对照组(D组)、假手术组(P组)和正常组(N组),对各组标本进行病理检测,并测定胃癌标本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MC诱发3个月时小鼠胃癌发病率为48.7%。P组胃组织游离氨基酸中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与D组无明显差异(P>0.05)。A,B,C,D组中的丝氨酸含量高于N组(P<0.05);A、B组谷氨酸含量明显高于P、N组(P<0.05),且A、B、C、D组的数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C、D组胃癌组织中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P、N组(P<0.05),且A、B、C组的数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认为,MC诱发的小鼠胃癌模型中丝氨酸、脯氨酸升高可反映氨基酸代谢紊乱;氟尿嘧啶与黄芪联合应用,可减少胃癌组织谷氨酸含量而抑制肿瘤生长。
2临床应用
黄芪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肾病、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冠心病等疾病[24]。其剂型除了传统的煎剂外,还有口服液、颗粒、注射液、纳米微粒、脂质体、胶囊及鼻腔喷雾剂等多种剂型。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煎剂和注射液的应用最为常见。它们对肝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肌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的治疗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目前的抗肿瘤治疗中,黄芪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①黄芪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②黄芪与其他中药配伍组方后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
杜现华等[25]将176例经病理诊断明确为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8例,在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注入5%GNS中静脉滴注,1次/d,化疗前1天开始用药。对照组88例,采用单一化疗方法,治疗期间不添加任何药物。各组均以14d为1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应用黄芪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和促进骨髓造血能力,增强免疫细胞杀瘤活性。将黄芪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化疗效果;还可增加患者对手术、放疗或化疗等的耐受力,促进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黄芪不仅在机体整体水平有抑瘤作用,而且在体外对某些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黄芪在抗肿瘤治疗时的应用比较广泛,对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目前仍处于辅助用药的地位。黄芪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黄芪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更详实的理论依据,使黄芪抗肿瘤的临床应用得以进一步拓展。
[1]陈聪颖,陆阳,陈泽乃.内蒙黄芪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2001,32(6):567.
[2]ChoWC,LeungKN.Invitroandinvivoanti-tumoreffectsofAstragalusmembraneceus[J].CancerLett,2007,252(1):43.
[3]余向东,严发敏.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l2):755.
[4]高凤兰,杜华贞.黄芪增免散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6,46(22):70.
[5]董静,顾华丽,马承泰,等.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和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0):872.
[6]董晓辉,董竞成.黄芪注射液增强树突细胞的抗肺癌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1):25.
[7]石任兵,梁晓秋,梁吉春,等.黄芪S4对化疗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63.
[8]高新平,赵卫星,张志亮,等.黄芪增免散对围手术期食管癌间质反应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3):171.
[9]高凤兰,杜华贞.黄芪增免散对围手术期食管癌组织Langerhans细胞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2006,33(9):667.
[10]杨向林,郑干才.黄芪注射液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l999,8(3):47.
[11]官杰,孙艳,王琪.黄芪加新鲜血浆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药物研究,2002,11(6):46.
[12]孙继萍,肖伟.黄芪对人肺癌细胞株Th2型细胞因子的逆转作用[J].山东医药,2005,45(4):36.
[13]陈济超,肖伟,郑春燕.黄芪静脉应用对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T细胞亚群状态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6,21(12):850.
[14]许杜娟,陈敏珠.黄芪多糖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0):923.
[15]章正华,万楚成,郭仁慈.黄芪对急性白血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2,17(2):96.
[16]赵莲华,李清,陈咏梅,等.黄芪成分F3新制剂对人CCL-229、K562癌细胞的抑制作用[J].实用癌症杂志,2003,18(3):242.
[17]胡雪峰,刘铭球,陈觅,等.黄芪对Lewis肺癌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AgNORs计数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5):319.
[18]杨雁,陈敏珠.黄芪总苷对肝癌细胞凋亡及wtp53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4):447.
[19]刘成军,韦世秀,李牡艳,等.黄芪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5,l6(l8):1376.
[20]刘成军,韦世秀,李牡艳,等.黄芪注射液对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5):406.
[21]谷俊朝,余微波,王宇,等.黄芪多糖对TA2小鼠乳腺癌MA-891移植瘤生长及HSP70表达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20):1534.
[22]MandyM.Y.Tin,Chi-HinCho,KelvinChan,etal.Astragalussaponinsinducegrowthinhibitionandapoptosisinhumancoloncancercellsandtumorxenograft[J].Carcinogenesis,2007,28(6):1347.
[23]章志翔,戚峰,周德俊,等.氟尿嘧啶联合黄芪对小鼠胃癌组织氨基酸代谢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45.
[24]王辰,侯连兵.黄芪新剂型的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6,25(6):526.
[25]杜现华,杜心佳,张克信,等.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2000,21(2):16.
教育家在讲课前总会喝几口“茶水”,然后就会精力充沛,不显疲意。他用来泡水的材料并非普通茶叶,而是中药黄芪。
黄芪在古代又称做“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清代名医黄宫绣则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
黄芪是豆科植物内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山西、甘肃、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北方地区,故有“北芪”之称。尤以沁州绵上(今山西省北部的浑源、繁峙、代县等地区)所产质量最佳,且柔软如绵,又称“绵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等功效。
【七种功效】
补气升阳黄芪善补脾胃之气,其中炙黄芪补气升阳的功效较强。用于治疗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胃下垂等,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用于治疗气短等,常与柴胡、升麻、桔梗配伍。
益卫固表黄芪有增强人体防御功能,抵御外界刺激等作用,并能控制汗腺分泌,可用于治疗自汗(即白天不运动而出汗)。体虚易感冒者经常用黄芪煎水代茶饮,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自汗时,常与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同用。
利水退肿脾气亏虚时易出现浮肿等症状。黄芪(主要是生黄芪)既能补气以治其本,又能利水以治其标,有标本兼治的功效。因其有利尿、消退水肿、减少蛋白尿等功能,故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水肿时,常与白术、陈皮、茯苓等同用。
保胃护肝黄芪具有明显的保护胃黏膜及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并能够减轻病毒或化学毒素对肝脏的损伤。
改善心脏血流黄芪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及保护心肌等作用,并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特别是对衰竭的心脏有明显的强心及保护作用。
增强免疫及抗衰老黄芪能增加细胞传代次数,延长细胞的存活寿命。它还具有抗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能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延缓老化。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延缓细胞衰老。
其他黄芪还具有增强记忆能力、保护脑组织、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和减轻放化疗反应等作用。
【验方推荐】
玉屏风散
配方:生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5克。
服法:将诸药水煎2次,合并药液,每日1剂,分早中晚服用。
功效:益气固表,增强体质。
应用:主治体虚引起的感冒。
黄芪白苓汤
配方:炙黄芪30克,茯苓、白术、白芍各10克,桂枝5克,甘草3克,大枣10枚。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服。
功效: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应用: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黄芪海白汤
配方:炙黄芪300克,白术、白芨、海螵蛸各100克,木香、砂仁各50克。
用法:将诸药研为细粉,每次10~15克,分早中晚于餐前半小时用开水冲服。
功效:益气健脾,理气止痛。
应用: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黄芪胡麻汤
配方:炙黄芪30~50克,升麻、柴胡、枳实各10克,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服用。
功效:益气补虚,提升脏器。
应用:主治胃下垂、子宫下垂或脱肛。
强心茶
配方:黄芪、附子、麦冬、益母草各150克,茶树根20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以纱布包裹(每包约重30克)。每次取1包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然后上盖闷15分钟代茶频服。每日服1~2包。
功效:温阳益气,活血强心。
应用:主治心肾阳气虚弱(主要表现为胸闷气急,肢冷畏寒,面目虚浮,舌紫暗,脉搏有间隙)引起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
注意: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咽干口燥,心烦易怒,舌质红,脉细数等)忌用。
【选购与保存】
正品黄芪呈圆柱形,长20~120厘米,根部分支少,表皮呈灰黄色或浅棕色,并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地柔韧而有粉性,不易折断,断面呈纤维状,木质部为黄色,有放射状的心,嚼之味微甜,有豆腥味。
假冒黄芪则外形短小,长5~50厘米,根部分支多,表皮深棕色,嚼之无甜味及豆腥味,甚至有黏液。
黄芪中含糖类及淀粉类较多,故应注意防潮、防蛀、防霉并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炙黄芪。前者是将采集的黄芪洗净、晒干、切片而成,多用于固表、去疮、利水等;炙黄芪则是将生黄芪加蜜拌炒晒干而成,多用于补中益气。
黄芪主要用于体质虚弱的人;体质健壮,特别是有外感发热、咳血、便秘等热症的患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