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手术、教学、科研、线上问诊……今年39岁的吉毅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工作几乎填满了他的生活,每天平均凌晨1点入睡,凌晨6点起床,但他却说:乐在其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多了个“网络医生”身份
他获得人生重要奖项
线上诊疗
让全国患者受益
吉毅回忆,孩子因左侧肢体完全萎缩,刚学会走路就坐在了轮椅上,家长通过好大夫在线找到了他,随后带着孩子来到华西医院。吉毅的团队为孩子进行半年的系统性治疗后,孩子已经可以走着、跑着来诊疗室了。他感叹说:“现在孩子已经7岁,在读小学了吧。”
最近,一名来自深圳的患者也通过好大夫在线找到了吉毅。患者已经在当地做了介入手术,但手术后有严重的骨质破坏,因为病情比较复杂,吉毅决定让患者到华西医院以便进行更详细的沟通。
如何平衡工作?
他有自己的“节奏”
医生看好
线上让患者少走弯路
他进一步解释说,比如一个严重婴儿血管瘤,家长可能不了解疾病和治疗方式,患儿需要一层层转诊,而通过好大夫在线家长就能直接找到对应门诊,避免了层层转诊。
线上诊疗的准确率高吗?吉毅笑道,“准确率高不高,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来看。”所有的患者都可以在好大夫对医生作出客观评价,而新入的患者也可以根据医生评价来咨询。
在吉毅接诊的患者中,他发现,大约有60%-80%的患者是转辗多地,迫于无奈后来就诊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会到网络上搜索,发现某个医生在领域中比较精通,就会考虑线上咨询。”
好大夫在线上的三甲医院的医生也很多。吉毅说,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一半的医生都在好大夫在线进行常规问诊。“对于线上诊疗,我觉得我会坚持下去,因为这就像每天吃三顿饭一样,已经成为习惯。”
乐在其中的“医二代”
“不搞小儿外科,我可能会难受死”
吉毅的母亲是医生,父亲是教师,父母希望他不要太辛苦,一个不让他当医生,一个不让他当老师,但是他现在既当了医生又当了老师,他感觉“蛮好的”,“父母认为我很辛苦,但是我觉得乐在其中。”
因从小体弱多病,也喜欢小孩,吉毅选择了小儿外科。小儿外科比成人外科的医生更为辛苦,病情更为多样化。他也曾经纠结、犹豫过,也打过退堂鼓,但是后来他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他笑道:“现在你不让我搞小儿外科,我可能会难受死。”
吉毅是一个不喜欢给自己设框的人,他随性、包容,特别喜欢跑步、健身、旅游、美食,但他却从不想为此参加比赛,例如他从不会去参加马拉松。
而作为医生,会对工作有规划吗?吉毅犹豫了一下,他说,“有,也没有。没有的话是我觉得学无止境,不知道明天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有的话,可能就是我要把自己的诊疗经验,说出来、写出来,让更多患者了解到。”
好大夫在线:
好大夫在线拥有数量众多的医生群体。截至2021年1月,好大夫在线收录全国近1万家正规医院78万余位医生信息。其中,超过23万名医生在平台上实名注册、亲自使用,直接向患者提供各种线上医疗服务。在这些活跃医生中,三甲医院的医生比例占到78%,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占87%,能够给予患者足够权威的诊疗建议、和合法的线上诊疗服务。好大夫在线已服务了全国6800多万名患者,日均医患交流超过20万次。
15年来,四川全省共有8056名医生在好大夫平台上注册并提供诊疗服务,累计服务本地及全国患者数达19372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