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纠纷和冲突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医闹”现象尤为引人注目,所谓“医闹”,指的是在医院内或周边区域,因医疗纠纷或其他原因引发的非正常维权行为,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也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本文将聚焦于2017年的最新医闹现象,探讨其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1、组织化程度提高:与传统的医闹行为相比,2017年的医闹现象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化特征,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组织策划医闹行为,从中谋取利益。
2、暴力化程度加剧:在一些医闹事件中,不法分子采取暴力手段,如围堵医院、攻击医务人员等,严重破坏了医院的正常秩序。
医闹现象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容易引发医患矛盾。
2、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关于医闹行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医闹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足,使得一些人敢于以身试法。
3、患者权益保护意识提高:随着患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一些患者和家属在遭遇医疗纠纷时,往往选择通过非正常途径维权。
医闹现象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和危害:
1、扰乱医疗秩序:医闹行为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影响其他患者的就医体验。
2、损害医务人员权益:医闹行为往往伴随着对医务人员的攻击和侮辱,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3、败坏社会风气:医闹现象的频繁发生,容易引发社会信任危机,败坏社会风气。
4、加剧医患矛盾:医闹事件往往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针对医闹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2、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法制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
4、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媒体监管,防止舆论炒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医闹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媒体、患者等多方共同努力解决,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加强宣传教育和强化舆论引导等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医闹现象的恶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