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这样一些数据、数字,我们不难看出医疗机构在从事医疗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
年初,有业内专家预测2006年将是中国医院的“危机管理年”。
如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在医学模式发生相应转变的同时,医疗服务质量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于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因素也日渐增多。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一些就诊方案临床成功率仅为60%,其本身就存在风险。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于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来说,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医院危机公关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没有谁可以跨越。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曾表示,目前中国内地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医患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医疗纠纷频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院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不能有效防范危机的发生,甚至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发生了的危机,而这些都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
危机的存在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医院危机管理不容忽视,医院危机公关更不能小视。医院的危机绝非不存在,而是更多地被一些医院的管理者所忽视了。如果说医院目前没有危机,那也许他们正面临着危机。很多实事表明,绝大多数医院管理者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尽管现在没有危机发生,但很可能已是危机四伏了。
一个医院如果在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医院的医疗行为相当规范,无懈可击,那么我们可以说医院发生危机的几率很低,但决不能说不会发生危机。对于危机管理,只有明察危机于秋毫之末,才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
不难看出,医院危机管理已日趋重要。医院危机公关是医院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媒介实践;科研;健康传播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
二、确立实践支点,构建教师科研、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的立体教育模式
三、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展望
参考文献:
[1]申正付,贺庆功,杨秀木,等.医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
二、大学英语教育与医学人文融通教育
(一)有关医学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助英语学习
1.发挥医学生医学专业背景优势,降低英语阅读难度,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
2.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突显英语语言交际功能
英语学习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有关医学的外国文学作品在英语教育中的阅读和应用(即大量单词、短语、语法的输入)可以对学生基本的英语技能的提升提供丰富的内容,为他们英语口语交际提供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材料。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输出练习。笔者借鉴国内学者有关英语输入和输出的研究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即口头输出和书面输出。口头上,定期组织有关所学内容的口语心得交流、病人日记朗读和配音大赛。书面上,对所学作品片段进行个人改写,或写读后感和学习汇报。这些基于阅读作品的不同形式的输出,可以为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书面表达提供一个平台,使得英语的语言交际功能真正突显出来。
3.营造医护工作情景,拓展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共情能力
首先,医生作家的作品和描述医生的作品涉及一定的医生工作情景,表达了医生的职业观念和人生态度。医学生容易在阅读中得到从医生视角看待医学事业的直接体验,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志向起着间接导向作用。不仅如此,其中某些作品的选读,还可以增加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例如医生作家柯南.道尔的作品《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选段的阅读和赏析,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化学知识和古老病症的描述对扩展医学生专业知识面有所帮助,而且推理情节本身带有逻辑性,对学生思考角度的转换也具有启发意义。如果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成为一种能力,将对医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和职业生涯中对病症的分析诊断能力产生很大的裨益,并且对增进医患沟通和提高医学人文精神也具有现实意义。其次,选择那些讨论疾病、衰老、精神、健康、死亡和等待死亡的命题的作品,就是为了要医学生间接地经历苦难和死亡。
(二)面临的问题
显然,这种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对丰富英语课堂内容,提高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有一定帮助,在医生人文素养层面上对改善医患关系也有一定实际意义,但这一教学模式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考察来讲,大学英语四六级还是一个硬性指标,课程内容和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所要达到的基本技能水平相适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对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实际的应用。医学生们是否喜欢把医学人文思想融入英语教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普遍的英语水平能否和这种教学方式很和谐的配合,都需要实践检验。
3.中外语言的理解偏差。众所周知,两门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理解的偏差。医学生是否能够得到原汁原味的外文阅读理解感受,并让这些作品从语言外壳上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基本技能,从语言内容和文学内涵上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和医患沟通能力,这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投入度和学习悟性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要求。
三、结束语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被人们称之为“无声杀手”,在各种心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我国现有的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较1991年患病人数增长了31%[1]。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辖区内自愿加入规范化社区护理干预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依照全国高血压社区管理规范进行规范化的社区护理干预,取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辖区内150例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社区护理干预,为干预组。其中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118例,年龄在45~81岁,平均年龄62.5岁。所有病例的有吸烟史,酗酒史,高盐饮食等不良嗜好者114例。干预组的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22例,中学57例,小学55例,文盲16例。本组150例患者中,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46例,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其他疾病等。小区内剩余78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62例,年龄在42~74岁,平均年龄61.7岁。所有病例的有吸烟史,酗酒史,高盐饮食等不良嗜好者55例。干预组的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10例,中学27例,小学35例,文盲6例。本组78例患者中,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21例,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其他疾病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H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不良嗜好、文化程度、血压水平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2健康教育指导: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积极干预[2]。对干预组的患者每月定时通知参与对高血压知识的健康讲座。讲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手段,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因材施教。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高血压护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研究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以及高血压可能带来的其他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以增加对慢性病的了解和应对能力,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高血压病情的发展。
1.2.3药物治疗指导:目前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患者发现血压水平稳定后常自行停药或减量。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及其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一般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都有可能造成其他危害,因此对干预组患者的用药指导,对于减少错误用药和保持高血压水平,意义重大[3]。
1.3观察指标: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保持状况,以及健康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患者对高血压疾病了解情况以确定社区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保持状况:通过随访发现,干预组的病例中发生血压波动的人群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心、脑等器官也可能造成损害,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脑卒中和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危险因子[4]。因此,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重要意义。我院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取得效果良好,血压波动的人群比例明显降低,对高血压内容的了解也有显著提高,同时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医患间的共同努力,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为医患关系的改善也有新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力生,龚兰生,主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阎秀丽.应用临床路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8):37-38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拔除智齿的大学生患者
1.2调查方法
现场发出300份问卷,有效问卷270份,占总问卷的85%,采用自填方式填写量表,并现场以聊天形式补充记录,调查对象的分为医学与非医学类患者。我们从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智齿阻生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就诊的心理障碍及原因,及如何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问题。
2.分析
2.1经对问卷调查和数据整合分析所得影响大学生就诊心理障碍有以下因素
2.1.1过往治疗
2.1.2认知水平
2.1.3疼痛的耐受度
2.1.4医疗负担
2.1.5周围环境
2.1.6医生行为
81.2%的患者认为医生不负责任(如诊断错误,治疗不认真,拔错牙等),医生拄术不过硬,治疗效果不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如不理解患者的意见,斥病人,不耐心解释等)收费过高等现象是他们就诊障碍的最大因素。极少部分患者因为害怕出现以上问题,在不知道如何选择医生的情况下会选择大医院,在自我安慰心理作用下减少一定的紧张压力感。
3.讨论
3.1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友好信任关系
3.2加强患者口腔教育
3.3加强医生职业及道德水平
大部分患者到口腔科看牙,首先需要一种安全感,患者希望诊断准确,治疗无误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关键。患者为了安全,就存在着对牙科医生和医皖的选择度。选择牙科医生的首要标准是责任心强。对病人应具有同情心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取得病人的信任,尽自己所能尽可能满意患者的愿望和正当要求,使病人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信心。每个医务人员在掌握治疗技术的前提下,应具有良好的仪表、举止、职业行为和道德。让患者就诊时能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耐心,让患者很快适应以便表述病情及很好的配合医生,在这样的诊疗过程中了解口腔医生是依靠自己技术而非是牟利。
参考文献:
[1]犟春勋,饯序,王克和,等定性研究中的抽样技术.中国社会医学.1995,4(59)8
[2]ShinH,D0mot0DWelmsteinp等,居住在美国一个城市中的中国人惧怕牙科调查报告.第二届世界口腔预防医学大会文摘汇编,1989,9
[3]桑翠平,工企影响儿龋病就诊心理行为因素及对医刊2002年第l5卷第6期,2002(03)
[4].张霉萍,侯风英,口腔科病人就诊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第ll卷第2期,1006(04)
[5]陈黔,掌握患者就诊心理提高门诊检验质量,西南军医2006年1月第8卷第1期1672.7193(2006)010072.02
[6]张一,王璐,宋锦莲,老年口腔病患者100例就诊心理障碍分析,现代匿药卫生2001年第l7卷第4期
[7]陆龙章,口腔患者就诊心理分析及调整,《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ChineseHealthCare1005-2720(2007)04-0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