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正读懂的从来都不是作者,而是自己。——《半山文集》
(一)择书而阅,系统成长
碎片化观点取代不了学校的系统学习,所以想核心成长,还是需要走进校门,走进到教室上课。
北大陈平原教授,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当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
“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读书原有的三个功能——阅读,求知,修养,都受到了影响。我们以前读书,求知和自我的修养是同步的,现在求知这个层面被检索所取代,只要知道一个书名和人名,检索就行了。而阅读的功能更强调了娱乐功能。原来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状态消失之后,知识有了,但修养没有了。”
“我们以前推崇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平常人说的书卷气就出来了。今天阅读和修养两者不再同步之后,读书对人格、心灵、气质、外在形象的塑造都被切断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他认为:“在今天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要让自己的立场、视野和趣味不受周围环境的诱惑,是很难的。”
“其实每个人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一个数学家、一个文学教授,他们的趣味不一样是完全正常的。读书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和基点,有了那个基点之后再来谈读书。”
他写道:“仅把“开卷有益”作为一个口号,是值得推敲的。为什么开卷开什么卷如何开卷效果怎么样现在我们知道读书多的人会成功,但很多不读书的人也很成功,有更多的人是读了一辈子的书都不成功,所以读书不一定能成功,或者说“开卷”未必“有益”。所有人都应该理解“开卷有益”的口号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年龄、职业、心境、阅读目标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自己的读书。”
“古今传诵众多读书的名言,其实大部分是针对特定人群的。针对普通读者、文人、官员、帝王谈读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王国维借宋词来谈读书的“三境界”,更适合于学者,而不适合于其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真正好的状态是不断总结自己的道路,然后自己做调整。任何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方法基本上只适合于自己。”
(二)换个角度看旧事
阅读,最高的境界是“消化”,不是去消化自己所读到的内容,而是通过阅读,去消化那些已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人生内容。————《半山文集》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男士吐槽:“老婆不愿融入我的家庭,经常数落我父母的不是,并且一气之下退出了家庭群,导致我很抑郁,该怎么办?”
“元至”写道:“我太姥姥有一句话特别经典:如果婆家老给儿媳妇使绊子,那这样的父母一定不疼爱自己的儿子,要是真心爱自己孩子,怎么可能去欺负儿媳妇让儿子为难。”
“正是因为你父母不爱你,在心里轻视你,才会那样对待儿媳妇。所以你应该感谢你老婆,是你老婆承受了你父母不爱你的“炮火”。”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父母都爱自己孩子,那些不爱孩子的父母会想方设法给孩子为难,最好的办法就是煽风点火,看你和你老婆相杀,说不定心里正得意:看,我大傻儿,逃不出我的手掌。而你身在庐山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或者是不愿意承认你父母不爱你。”
“而你身在庐山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或者是不愿意承认你父母不爱你。至于你父母为啥不爱你,估计两方面吧,第一就是他们本来就不爱你,你不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其次,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从你对你媳妇和父母相处描述可以看出,你就是个糊涂蛋,不明是非,又看不清事情本质,要是我有俩孩子,我也不喜欢你这样的糊涂蛋。”
“你父母不爱你不仅仅有迹象,那是赤裸裸的。第一条,你说你老婆第一次上门你父母给了一百块钱见面礼。你说你父母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不懂。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你们村不只有你一家吧,也不只有你家有儿媳妇上门情况吧,你要知道在任何地方生活都会有个墨守成规的世俗,别人家给儿媳也是一百?你去打听打听,我过年给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孩子压岁钱一百块钱都拿不出手。你父母这,儿媳妇上门了,才给一百块钱。你看我说你父母不爱你,你别不承认,你父母要是爱你,压根不会揣着明白装糊涂。你去你们村其他家庭打听打听,但凡爱儿子的,儿媳妇头回上门,哪怕不喜欢,也会做足面子,明面上是给儿媳妇面子,实际上还是给自己儿子面子。你看看你父母,连面子都懒得做,可见你在你父母心里地位是啥样子。你不敢承认你父母不爱你的事情,只有拼命巴结讨好,不光自己巴结,还得拉着未过门的老婆下水一起巴结。那啥咋说来着,越是不被爱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越卑微,你就是明晃晃的写照。”
“第二条,你也知道你们那边儿子结婚时父母都会张罗买房买车,咋你们家就哑炮了呢。这不就进一步说明你父母不爱你,压根不拿你的人生大事当一回事。真爱你的父母,哪怕买不起房子和车,也会竭尽所能提供帮助,到你父母这里,面对儿子婚姻大事,不仅不给张罗房车,甚至在你买车时威胁不给办婚礼,直接撂挑子不干了。我给你说,幸好你媳妇好性子,要是我,我得全方位怀疑你不是你父母亲生的,得建议你去和父母做个DNA。你父母这样,我觉得除了不是亲生的才会这样,否则想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按照你所说的,你周围同龄人父母都在儿子婚姻大事上张罗,唯独你父母不管不问。你还不敢争取,你这孩子是被父母打小洗脑洗傻了吧,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你不仅被父母PUA也被自己PUA,然后给自己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解释”。
“关于婚礼,我都不想吐槽。人家真爱儿子的父母,哪怕没有钱,会好声好气的给儿媳妇商量,到你父母这又撂挑子不干了。天哪,这样奇葩的家庭,谁结婚大喜的日子还去算计礼金收不回本。你知道吗?在我们老家村里,谁家娶媳妇,第一考虑的不是钱,而是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哪怕村里有矛盾的家庭借着儿子结婚也会去邀请人家,而且连村里贫困拿不出礼金的人都请上桌,图的就是一个高兴,图的就是一个风光。你老婆态度确实挺好的,我给你说,为啥会有男女对立,就是你这样的人多了才挑动的男女对立,你老婆妥协了而且给你家省钱了,你还能以老婆不融入你家来知乎上纲上线,你看看你简直是给男女对立添砖加瓦,让无数明事理的男同胞白白受你牵连。我再说一次,你老婆确实很好,都到这时候了,还掏出8万陪嫁,还不建议你去DNA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你父母亲生的,说实话,哪怕奇葩公婆对儿媳妇不好,也很少见你父母对亲儿子这样的,连面子功夫都懒得做。”
“最后再强调一遍,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你不父母不爱你,才会那样对你老婆,这本该是你承受的,你老婆确因为你变成了靶子。就像美国和北约,因为乌克兰不是亲生的不爱乌克兰,所以俄罗斯才去揍乌克兰,俄罗斯那是单纯的揍乌克兰吗,还不是因为想揍美国和北约这对父母的脸。你父母也一样,因为不爱你,所以对你老婆阴损下作,至于为啥不直接对你,因为你目前还有工具人的价值,他们还得指望你奉献所有养老呢。”
(三)接受自己,爱自己
真理,无需要任何人的承认,并不影响真理仍然是真理。
人要成长,要爱自己,就不要总拿过去的自己,来对待现在的自己,来对待当下的生活。—《半山文集》
曾经在《读者》杂志上写了一篇小文“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那些年纪轻轻就很优秀的人,一种是,本来家庭就很优秀的。从小听到的东西,受到的教育,将来的规划,耳濡目染数十载,自然高于常人。但家庭出身无法选择,既然无法选择,就不要抱怨,学着接受。”
“第二种是,自己从小树立了目标要突破圈层,加上一些可以利用的自身的优势,比如考入名校进入好的公司,比如漂亮且聪明,比如有某项核心技能,结识赏识你的高层人士,不断的突破自己的认知上限。”
“第三种则是,经历过远超于正常人的苦难,比如犯过重大的错误,失去重要的东西,承担难以忍受的压力,经历过人的痛苦,在深渊的边缘摸爬滚打,在苦难中体会到了深刻。”
不管是哪一种少年早成的人,都是在做自己的人,都是有清醒认知的人,都是有梦想有格局的。
格局小的人,易怒,爱抱怨,好争斗。真正聪明的人都明白,人要争气,不要生气;抱怨从来都是弱者的借口,而强者却把改变当作武器;有格局的人,遇事不盲目愤怒,不一味抱怨,不相互撕斗而是会控制情绪,会尝试改变,会相互成全。
作家何权峰曾说:“气度变大,抱怨就变少;胸襟变宽,路就变广;格局够大,问题就消失不见”人生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
很多时候,不要去求“被人理解”这种幸运,世上根本不存在这种幸运,求即为不幸。
那种越是温柔的人,越是那种内心很强大的人;越是强势的人,内心其实很脆弱。如果你在与人相处,发现自己越来越温柔了,发现自己越来越爱自己了,那么恭喜你,你离好日子越来越近了。
(总结)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最大的希望在于:自己值得自己爱,自己值得自己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