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媒体工作者平时多读专业书籍,不仅有助于开拓思路,还能帮你提高专业素养,切实增强业务能力。
今天,茶茶给你推荐100本新闻人必读书籍和七大读书方法,记得收藏起来阅读、学习哦~
1
明确看书目的
◇为什么?要什么?
比如写作遇到瓶颈期,脑子里没素材了,想要去看一本书,那看书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去多充实自己,而这时获取的东西比较广泛,只要觉得是好的,都可以用。
◇怎么要?要到了吗?
怎么通过看书,去快速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比如最近想了解如何上好一节课,那看对应的书籍时,就会简单列下目标关键词:怎么授课、如何活跃课堂、授课的方法等,然后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去书里找答案。
2
看书要有顺序
看书不是一上来就从第一页读到尾,最好的看书顺序是先看一下书腰、封面、封底,然后看看目录、序言。
3
看书要分“轻重缓急”
大家拿到一本书时,一般是怎么开始去看的?从头到尾看一遍?还是挑自己感兴趣的看?或是随便翻翻?
看书可以采用速读+精读结合的读书方式,先把目录大致过一遍,然后根据目录把书分成几个轻重不同的等级(用色号笔做标记)。
第一等级:需要并且可能对自己有用的;
第二等级:感兴趣的(不一定有用);
第三等级:可能没太大用/不感兴趣的。
然后根据等级划分去进行速读和精读。这个方法适合去看学习型的工具书,通过快速扫读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再进行精读,不必对所有内容都慢慢去看。
此外,看书遇到自己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地方,一定不要钻牛角尖、追求“完美主义”,利用积极地跳读、速读和略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书的精华上。
4
看书要多思考
亚瑟·叔本华曾说:“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这时候很多人都自我安慰道:“我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食物,早已融进我的血液里。”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看书是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真正有所帮助才算数,所以看书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思考。
5
保持质疑,随时核实
现在很多书籍或读物存在一些并不十分准确、不与时俱进的内容,比如十年前先进的技术可能现在已经落伍了,但有些参考书依然还会推崇。
那么网上一些自媒体信息,或一些大V的读物,存在不求甚解或偏颇的内容可能就更多,比如案例已经落伍、名词解释不严谨等等,都有可能。读者阅读的时候,应保持质疑,质疑并不是说什么都不信,而是怀着求证的心态,对存疑的内容或概念,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证实或者证伪的内容,这样更有助于理解,甚至推翻作者的观点和概念。
6
有好奇心,保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看书是为了应付某种必须去做的事情,比如考试,强迫自己去看没有兴趣的内容,确实效率低且收获甚微。
要知道,看书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谁。希望读者能对新的知识、技能保持好奇,充满兴趣。
7
一定要做读书笔记
很多时候看完就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任何读书笔记!
鲁迅曾经提出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是一个过程,只有做到读写相结合,才真正地构成了阅读的方式。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①回忆罗列
看完一个章节或一小节,就自己回忆一遍,集中梳理下知识点,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哪些是可能用得上的,按1234点简单罗列出来,加深记忆。
②随手记录
看到某个知识点,哪怕再短的读后感也都把它写下来,哪怕只有一句话,只要你有想法,就记录下来,这样在加强理解的同时,也更容易记住。
③脑图记录
看到某些自己觉得比较有用的知识点时,用电脑打开脑图软件重新概括(手写记录也可以),并加上自己的详细理解,以及根据这个知识点你能去延伸出来的东西、想法,都去做更详细的读书笔记。
④学会摘抄
闲暇时翻翻读书笔记,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经常引用上这些“名人名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