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D高发于老年动物,猫发病率大于犬。患病动物常常出现消瘦、贫血、精神萎靡、呕吐、多尿/烦渴等临床症状。出现上诉情况,需结合病史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液学分析(包括HCT、WBC、蛋白量、尿素氮、肌酐、SDMA、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尿常规分析(包括尿比重、尿蛋白肌酐比、尿沉渣分析、细菌培养);此外,通过超声和DR等影像学检查从而评估肾脏是否发生了结构变化。
图2CKD的分期指标
初步确诊后,根据根据国际肾脏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RenalInterestSociety,IRIS)的标准,测定动物在禁食状态下的血清肌酐值、SDMA、尿蛋白和动脉血压。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肌酐来自于肌肉,所以消瘦的猫咪往往会有较低的肌酐数值,因此可能掩盖了慢性肾衰竭的严重程度。
第一期:非氮质血症期,血肌酐值正常,血清SDMA正常或轻度升高。无明显临床体征,但存在一些肾脏异常,针对于猫而言非肾脏原因造成的尿液浓缩能力不足、肾脏触诊或肾脏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肾源性蛋白尿、肾活检结果异常、连续收集的样本中血肌酐或SDMA>14μg/dl可诊断为CKD一期。
第二期:轻度氮质血症期,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SDMA轻中度升高。临床症状通常较轻或无症状,但存在一些肾脏异常,SDMA较肌酐值是更为敏感的肾脏指标,因此当SDMA>18μg/dl可诊断为CKD二期。
第三期:中度氮质血症,血清肌酐和SDMA显著升高,此时临床症状明显,常出现消瘦、贫血、精神萎靡、呕吐、脱水等临床症状,但其范围和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没有体征,则该病例可被视为第三期早期,存在明显的全身性体征将其归类为第三期晚期。
第四期:重度氮质血症,全身性临床症状,尿毒症风险极高。
图3多囊肾引起的四期CKD
此外蛋白尿和高血压也是肾脏损伤两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可能伴发于任一IRIS分级的CKD病例。IRIS建议在肌酐分级的基础上,以蛋白尿和全身动脉血压作为CKD的亚分级参照,以便于对伴发蛋白尿和高血压的病例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临界蛋白尿与猫的进行性肾病存在关联,因此持续处于临界蛋白尿范围的猫应积极进行治疗。蛋白尿可能会随着肾功能不全的恶化而下降,因此在第3期和第4期的犬猫中可能不太常见。
与微量蛋白尿一样,在没有现有靶器官损伤证据的情况下,持续性进行血压监测很重要。对于处于临界性高血压的动物应在7-14天内多次进行测量。
图4UPC和收缩压参考值
2.治疗
2.1维持良好的水合状态
由于大部分慢性肾衰的动物会失去尿液浓缩能力,尿量大增。因此,必须准确计算每24h总尿量+持续流失量(呕吐/腹泻)+不可见呼吸流失量(15-22ml/kg/d),积极纠正脱水,不同于过去激进式的输液治疗,精确地输液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激进式的输液治疗只是造成血液的稀释而已,虽然数值会降低,但动物反而会因为多度输液引发贫血甚至肺水肿。对于出院后仍然呈现多尿且饮水不足的动物,可以建议宠主采用0.45%生理盐水皮下补液。
2.2控制血磷数值
血磷的数值尽量维持在5mg/dl以下,传统使用的含铝胃乳或硫糖铝,因为含有铝盐,被认为可能会造成铝中毒,因此碳酸镧制剂(拜耳Renalzin2-4ml/d)是现今被推荐使用的磷离子结合剂。慢性肾衰动物饮食应低蛋白低磷,但如果动物抗拒,不应该强迫更换,应给与动物喜欢的食物,让动物主动进食,才会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取、充足的肠道营养以及血钾的维持,但必须给予磷离子结合剂让血磷尽量维持在5mg/dl以下。
2.3其他可能需要的药物
促红细胞生成素、止吐剂、食欲促进剂、ACE抑制剂
2.4定期复诊
出院后动物应1-2周进行一次复诊,评估水合状态、抽血检查、尿液检查,评估指标是否维持恒定,是否需要调整皮下输液量、决定是否给予额外的口服钾离子及磷离子结合剂。
3.小结
参考文献:略
近期实操课程安排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今日课程预告
犬猫代谢性骨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与病例分析
犬猫常见的代谢性骨关节疾病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如何在X线片中去辨认这些疾病?相信大家在本次课程中可以找到答案。
延伸阅读
一例猫慢性肾病的诊断治疗
一例犬慢性肾病伴发高血压和蛋白尿的病例分析
一例肾病误诊病例分析
一例家养短毛猫多囊肾病并发细小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病例报告